学记是什么中的一篇,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专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究竟是《学记》还是《论语》?

《学记》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1、《学记》基本简介: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 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是这样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扩展资料

一、《学记》思想内容

《学记》全文共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中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其内容涉及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学记》专门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二、作者简介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乐正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推理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正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据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它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比之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公元一世纪写成,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1)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要早300多年,比所谓“为教育开辟端绪的教育学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年。
《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它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历代教育都“奉为法戒”,(2)“后世教士当以此为法”,(3)或奉为“三代圣教科之书”,(4)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所相合,体现了它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不朽贡献。下面我就《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教学原则作一下分析解读。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 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
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观摩性原则
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10)另外,荀子、《易》、《大学》等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响教育都必须以“善”为前提。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
《学记》强调,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论学取友”,引导学生接近“益友”,而且还要争取使“损友”转化为“益友”。这正是“相观而善“另一方面的积极意义。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观摩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交友标准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六、启发性原则
《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11)“喻”,就是启发诱导。如南宋戴溪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12)明代姚舜牧亦说:“喻,有不言自契之意”。(13)喻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对孔孟启发诱导思想的总结概括。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引导,指导。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教师只有很好的启发诱导,认真指导,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这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达到了“和”,就是说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强而弗抑”。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教师教学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畏学。清学者方苞注此说得非常透切:“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丧矣。”(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强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决不会视学业为畏途。因为没有思想负担,心理压力,所以学起来自然会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且会信心十足,困难也易于克服。这就是所说的“强而弗抑则易”。
三是开而弗达。开,开启,使露其端倪。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某种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与作用。所以,启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针对当时教学的弊端:“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埋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
正因为启发诱导原则重在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它很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启发性克原则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地运用,并大力倡导,原因就在于此。
七、长善救失原则
教学很可能会有得有失,得与失就是教学结果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学之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而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
对教师来说,要起主导作用,必须善教,就要克服自身的“失”,发扬其“善”。对学生的“失”,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摸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施教,才能做到“长善救失”,这就是《学记》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得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辨证的。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正确地做到“长善救失”。

《学记》,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地位:古罗马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的源头。
在各古代文明当中,罗马的文明更加直接、广泛、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西方的社 会历史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 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虽然说西方社会文明在渊源上可以追溯 到古代的希腊时期,但它却是 通过罗马所传承保留下来的。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起希 腊文化所起的作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在语言文字上,现在西欧各国 使用的语言均建立在古罗马的拉丁字母基础上;在建筑上,古罗马的建筑样式 和风格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地方仍广为流传;古罗马还对西方历史,甚至对整个 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教育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所以古罗马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源头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想,不仅为其自 身文化教育的繁荣发达、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经济实力的不断巩固都做出了 巨大贡献。更是对以后欧洲社会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是()。
    答:【答案】c。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 学记是什么中的一篇,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专著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 《学记》里面包括的教育思想有()。
    答:【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里面包括的教育思想有:教学相长、尊师重道、长善救失、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C项因材施教是《论语》特有的教育思想。
  •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答:《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它是“教育学的雏形”。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
  •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
    答:《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
  •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什么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
  • 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作品是()。
    答:【答案】:D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它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 (转)《礼记·学记》是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白韵说学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
  • 试述《学记》中关于启发性原则的论述及其意义。
    答:【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在总结先秦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综合各家教育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重要贡献,其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非常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教学原则。(一)具体...
  • 关于《虽有嘉肴》的阅读题
    答: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