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概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地质概况

10. 2. 1 地层
荆各庄井田隶属开平煤田,位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煤田古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上部石炭-二叠系为含煤岩系,各系、统间多以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表 10. 2) 。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含煤地层基底为中奥陶世灰岩,含煤地层层组划分为: 唐山组、开平组、赵各庄组、大苗庄组及唐家庄组 5 段地层。
10. 2. 2 煤层
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在各组地层中的分布见表 10. 3。井田煤系主要由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组成,煤系总厚度约 450m,共含大小煤层十九层,煤层总厚度约 25. 3m,含煤系数为 5. 7%。其中可采煤层共 4 层,即 9 煤、12- 1煤、11 煤、9 煤,各煤层间距分别为 18. 4m,17. 1m,4. 5m,可采含煤系数 3. 6%。可采煤层集中在赵各庄组和大苗庄组。
表 10. 2 区域地层表


注: 据 2001 全国地层委员会和 2004 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时代划分方案,石炭纪二分,二叠纪三分,但为了与矿上其他资料吻合方便起见,本次仍沿用旧的时代划分方案。
表 10. 3 各煤层在地层中的分布表


其中 9 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埋藏深度 -135 ~458m,是下伏 3 个煤层的解放煤层,平均厚度 7. 5m。全区发育稳定,为矿井的主要可采煤层,对全矿井的产量、煤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和企业生存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本书将考虑 9煤顶板的突水情况。
9 煤层顶板条件分析: 9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距煤层 2. 0m 以上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俗称白砂矸) ,层厚 0 ~ 18. 2m,高岭土胶结,岩性松软,易风化冒落,遇水膨胀呈泥状,难以控制,是采掘施工顶板管理的一大难题。Ⅴ含水层覆盖于 9 煤层之上,二者间距 44. 3 ~79. 4m。对井田内 9 煤层顶板资料( 见表 10. 4) 统计分析,发生两次较大突水事故的南翼采区,9 煤层至Ⅴ含水层间距最小,采高 2. 8m 时导水裂隙就已经沟通了Ⅴ含水层。直接顶板 15. 4m 厚的白砂矸也是造成顶板冒落失控而突水的因素之一。东翼二采区及深部采区都有与之相近的顶板条件和突水可能性,而西翼采区顶板白砂矸较薄且不稳定,Ⅴ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受水威胁程度相对较低。
表 10. 4 9 煤顶板特征


10.2.3 矿井构造
井田位于开平向斜的西北侧,中隔凤山-
缸窑背斜自成一盆状向斜。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3.4km,北端闭合,南端开放,其轮廓恰似一个直径3.5km的亚圆形,面积约9km2。断裂构造和褶曲是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形式,并由此造成含煤地层的产状起伏变化、节理裂隙纵横发育。根据井田内各区段构造特征的差异,可将井田划分为3个构造块段(图10.2)。
西翼块段:本块段西部和北部至基岩露头线,东部至F5断层及荆各庄向斜轴线位置,南部至F3断层。南北长3500m,东西宽500~900m,包括西一采区、西二采区和二水平轴西采区。块段内地层由东向西逐渐变陡,倾角15°~55°,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多数为冲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为大于45°,正断层少见。断层走向主要为NNE向,为井田内构造最复杂的地段。

图10.2 井田构造略图

东翼块段:其范围西至井田向斜轴线,北至F16断层及7号剖面线,南至F3断层,包括东翼采区及二水平轴东采区。东西长2500m,南北宽1500m。区内地层产状一般较为平坦,倾角多在15°以下,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为正断层。断层面倾角多在60°以上,逆断层以逆掩断层形式多见,断层面倾角常常小于45°,断层走向呈NW向或NNW向。
中南块段:其范围西至西翼块段,北至基岩风化带,东南至东翼块段。东西长1500m,南北宽1000m。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倾角0°~15°,NW向的正断层较为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介于西翼块段和东翼块段之间。
10.2.3.1 主要褶曲构造
荆各庄矿井田自身即为一个盆状向斜,向斜轴线偏居西侧,近南北延伸,中部略向西呈弧形弯曲,并向南偏东倾伏,倾伏角约5°~6°。向斜轴线西侧地层产状急陡,而东侧则较为舒缓,同时向斜边缘较中部地层产状陡。这种构造特征直接影响了井田不同区域断裂构造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在井田东部有一舒缓横向褶皱,轴线方向N43°E,长700m,宽300m,两翼倾角5°~10°。
在井田中南部有一小型背斜,轴线方向N40°E,长600m以上。背斜西部一翼产状较陡,倾角25°~60°;东部则地层较舒缓,倾角15°~25°。背斜脊部张性断裂非常发育,同时煤岩层均有拉伸变薄现象,2095,2097,2099,2020S泄水巷等工程对其均有控制。
10.2.3.2 主要断层构造
荆各庄矿区断裂构造复杂,井田内主要断层有:
(1)F1~F3断层组:这是3条密集平行排列的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部,构成了井田的天然边界。三者均为逆掩断层,走向35°~60°,倾角南东,断层面倾角35°~46°,累计落差70~145m,延伸长度3500m。这组断层在地质及水文地质方面对井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断层带附近地层被断褶得错综复杂,支离破碎,其两侧延续到相当范围,裂隙节理丛生,使地层具有强充水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沟通了上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使邻近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该断层主要由4条地质剖面和15个地面钻孔控制,其防水煤柱范围内仍是井巷工程禁区。
(2)F16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是井田内极为重要的断层。断层走向近东西,倾角55°~78°,最大落差35m,延伸长度达1100余m。该断层不仅落差大,而且断层破碎带宽,局部达0.1~1.1m,因此曾一度具有很强的充水性,给延深工程的施工带来许多困难。通过延深工程2020S泄水巷、2090探巷、2095、1320、1119等井巷工程控制,该断层的展布延伸与落差变化已基本清楚。F16断层是轴东采区与南翼采区、东翼采区与南翼采区的天然界线。
(3)F26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F16断层南侧,走向近东西向,断层面倾角65°,落差8~30m。由于其走向与F16基本一致而倾向相反,因此在两断层间形成了较大的地堑构造。F26断层延伸长度500m,主要控制工程有2020E、2049、2020W、2020S泄水巷、2090及钻孔荆放3。
(4)FE9正断层:位于井田东翼的西南端并向轴东采区延伸,走向近东西,倾角45°~75°,最大落差10m,延伸长度950m。断层面平直,断层上盘或下盘有煤层拉薄现象。控制工程主要有2097、2095、1391、1392、1393、荆14孔。
(5)F19逆断层:位于井田西一采区,走向呈NNE向,倾角38°~70°,最大落差28m,延伸长度500m以上。断层带宽0.3~0.5m,为泥质充填,断层面擦痕明显,两盘牵引现象明显,使煤岩层倾角变化较大,最大可达50°以上。断层落差向深部有增大趋势,控制工程有1294、1292、1210、1214。井田内东翼及南翼以正断层为主,轴东采区的构造特征与东翼及南翼的构造情况比较相似。通过分析发现东翼及南翼断层大部分为NW-SE向的正断层,少数为NE向的逆断层。其断层分布具有一定的等距性,从北到南为由简单至复杂间隔分布。西翼采区以逆断层为主,走向大多为NE-NEE向,同样以断层组的形式出现,大部分为雁列式的逆断层,但断层组之间无等距性规律。

陈家庄凸起横亘于济阳坳陷中部,呈近东西走向。南临东营凹陷,北与沾化凹陷相连,东接垦东-孤岛凸起,西隔流钟洼陷与无棣凸起相望。该凸起及北坡目前已经发现古生界、中生界、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凸起超覆带主要探明了以馆陶组为主要层系的陈家庄油田 (图 6-1)。
1.地层沉积
陈家庄凸起带自下而上发育的地层有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区内发育 - 区域性的不整合面: 新近系与前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前古近系地层分布具有规律性,受基底断层———罗西断层的控制,断层下降盘分布有中生界,但只存留有中下侏罗统砾岩及薄层煤层沉积; 上升盘以陈 27-陈 37 井之间为界,南部凸起高点为太古宇花岗片麻岩,北部为古生界。古生界地层与区域特征相当,地层整体北倾,倾角为11° ~13°,由南至北依次出露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层位由老变新。
古近系为滨浅湖相沉积,环绕凸起主体分布。沙一段不整合于潜山之上,以底部出现生物灰岩为标志,地层厚度 0 ~50 m。东营组继承沙一段沉积特点,向南超覆尖灭,为三角洲砂泥岩沉积,其顶部遭受剥蚀,残留东营组下段下部地层,厚度 0 ~80 m,沉积范围超过沙一段。新近系馆陶组在古地形之上继承性沉积,馆下段超覆于潜山翼部,将低部位填平以后,馆上段披覆全区。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也随之覆盖全区。
2.构造特征
陈家庄凸起具有典型的 “二元”地质结构,上构造层为新近系、第四系地层,下构造层为前新近系地层。凸起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构造形态。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陈家庄凸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高部位遭受严重的风化、淋滤、剥蚀,前新近系形成了“沟梁”相间的古地貌特征 (图 6-1)。
受罗西断层的影响,陈家庄凸起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 “山头”称为陈西凸起,轴向呈东西走向,构造高点位于陈 23 井区,顶面埋深 960 m,潜山整体较大,区内馆陶组上段沉积时露头总面积超过 200km2,露头高度约 360 m; 东 “山头”称为陈东凸起,轴向呈近北西走向,构造高点位于陈 4 井区,埋深 1160 m。陈东凸起较陈西凸起构造稍缓,区内发育了多个次级山包,顶面埋深 1200 ~1300 m。该区潜山形体较小,馆陶组上段沉积时陈 4 潜山露头面积约 20 km2,高度约 200 m; 其余潜山在平面上零星分布,露头面积小于0.5 km2。陈东凸起与陈西凸起之间为罗西断层活动形成的沟谷,走向近北西向,构造趋势南高北低,沟谷南窄北宽,沿罗西断层由南向北散开。
区内发育的罗西断层为北西走向,前古近系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变小,与陈南大断层相交后消失。罗西断层主要活动期为燕山期,至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基本停止活动。凸起北部断层较为发育,多为在早期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后期继承性活动的断层,凸起南部断层不发育。
陈家庄凸起新近系构造层由北向南层层超覆,直至披覆于凸起之上。其北部的古近系盖层继承了前古近系构造形态,产状趋缓。北部斜坡带由西向东发育了邵西鼻状构造、邵7-邵 9 断裂带、罗家鼻状构造等。

图 6-1 陈家庄凸起东段馆陶组底面构造及馆陶组含油面积图

5.2.1 地层

井田位于开平煤田西北侧,开平煤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煤田古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上部石炭-二叠系为含煤岩系,各系、统间多以整合或假整合接触(表5.2)。井田含煤地层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含煤地层基底为中奥陶统灰岩,含煤地层层组划分为:唐山组、开平组、赵各庄组,大苗庄组及唐家庄组5段地层。

表5.2 区域地层表

注:据2001全国地层委员会和2004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时代划分方案,石炭纪二分,二叠纪三分,但为了与矿上其他资料吻合方便起见,本次仍沿用旧的时代划分方案。

5.2.2 煤层

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煤层在各组地层中的分布见表5.3。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主要为6层,分别是煤8、煤9、煤11、煤12-1、煤12-2和煤12。局部可采煤层为3层,分别是煤5、煤7、煤14-1。可采煤层总厚度21m,含煤系数4.54%。研究煤层为煤12-2。

表5.3 各煤层在地层中的分布表

各个煤层的详细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煤5:该煤层属大苗庄组。为一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单一煤层,偶有一层夹矸。煤5顶板主要由中厚层状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在6-15剖面线之间有细砂岩零星分布。直接底板主要由厚层状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

(2)煤7:该煤层属大苗组。为一不稳定的可采煤层。平均煤厚1.15m,单一煤层为主,局部有1~3层夹矸,结构较简单。直接顶板岩性变化大,主要由浅灰、灰白色钙质磁针结的粉砂岩、细砂岩组成,裂隙发育,含植物化石。直接底板厚度及岩性变化较大,厚度有北厚南薄的趋势,直接底板多见灰色砾状粘土岩。

(3)煤8:该煤层属大苗庄组,为稳定—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平均厚度3.53m。单一煤层为主,局部为2~4层夹矸,结构较简单。顶板岩性局部为黑色粉砂岩或粘土岩,伪顶与直接顶之间有炭化面,极易冒落。直接顶为凝灰质胶结的细砂岩,裂隙发育,遇水膨胀呈粉末状。底板厚度及岩性变化较大,为沉凝灰质胶结的中—细砂岩,遇水膨胀。

(4)煤9:该煤层属大苗庄组,为一稳定的可采煤层。平均厚度4.10m。单一煤层为主,局部2~5层夹矸,结构较复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及中砂岩。直接底板以灰色—灰黑色条带状细砂岩为主。

(5)煤11:该煤层属赵各庄组,为一稳定的可采中厚煤层,平均厚度2.18m。煤层结构单一,局部含1~2层夹矸,结构较简单。直接顶板黑灰色粉砂岩,富含铁质结核,呈串珠状排列。老顶为浅灰色细砂岩。直接底为灰黑色粉砂岩,富含植物根化石。

(6)煤12-1:该煤层属赵各庄组,为一稳定—较稳定的中厚可采煤层,平均厚度2.23m。煤层结构以单一煤层为主,偶有一层夹矸,结构简单。直接顶板以浅灰色—灰色细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或粘土岩。直接底板为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往下颗粒变粗,成中砂岩,局部为粗砂岩。

(7)煤12-2:该煤层属赵各庄组,为一较稳定的可采中厚煤层,平均煤厚2.25m。煤层结构复杂,多为2~5层夹矸,夹矸层数多,厚度变化大。顶板为灰色砂岩或粘土岩石,风化后易破碎,一旦被揭露,因其吸水膨胀导致巷道变形,故应加强防范,底板为深灰色细—粉砂岩,岩性细腻、均匀,含碳质,性较脆。

(8)煤12下:该煤层属赵各庄组。为一桅顶的可采薄煤层,平均厚度1.13m。煤层结构以单一煤层为主,偶尔有一层夹矸,结构简单。直接顶板为深灰—黑灰色粉砂岩,岩性均一、细腻、坚硬,断口平坦,富含黄铁矿结核。直接底板为深灰中厚层状粉砂岩或粘土岩,富含黄铁矿结核,岩性致密、均一。

(9)煤14-1:该煤层属开平组。为一局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76m。煤层结构为少数单一煤层,有1~3层夹矸,结构较为复杂。顶板为褐灰色薄层生物碎屑灰岩(K5),质不纯,致密、坚硬,厚度0~0.82m,虽厚度较薄但发育较稳定。直接底板为褐色粉砂岩或粘土岩。

5.2.3 矿井构造

井田主要构造形态为车轴山向斜东南翼的单斜构造,只是在井田的西北局部为向斜构造。向斜轴为N60°E,轴面向西北方向倾斜且与铅垂面之间夹角约20°,枢纽向西南方向倾伏13°角。向斜在油房庄北部转折,向斜两翼地层产状变化较明显,西北翼地层急陡,倾角在65°~85°之间,一般为70°;东南翼地层平缓,倾角在12°~25°之间,一般为20°。向斜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断层与向斜轴方向走向多一致,见东欢坨井田构造纲要图(图5.2)。

图5.2 井田构造纲略图

根据断层和褶曲等主要构造形态,井田划分为4个构造块:

Ⅰ区:东南翼16剖面以东至向斜轴为一个构造块段,本块段在走向、倾向上变化均不大,呈简单的单斜构造,共发现58条断层,断层密度1.38条/km。

Ⅱ区:东南翼16剖面至F35断层。本块段以张-张扭性的高角度倾向或斜交的正断层为主,断层较发育,落差较大。该区发现有17条断层(F22~F37)其中正断层16条,落差大于50m的有:F22,F27,F31,F32,F35等7条;落差30~49m断层有F23,F26,F303条,小于30m的6条,该地段为本矿井远景规划的块段。

Ⅲ区:F35断层以西至24剖面线,该段由10个精查钻孔控制,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未发现较大断层。

Ⅳ区:西北翼为第三构造块段,该块段地层急陡,多发育走向压性逆断层,经过三维地震补充勘探,控制条断层5条,分别为DF11,DF12,DF14,DF22,DF27

本井田的地质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褶曲构造不甚发育;在建井阶段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及岩溶陷落柱发育。

(1)断裂构造。通过勘探,发现这些断层有如下发育特征与规律:①以张性及张扭性正断层为主,但也有少量逆断层存在;②方向性强,本区以北东向断层为主;③倾角集中,倾角多集中在55°~75°;④总体规模小,大部分断层落差小于30m;⑤断层分布,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测区中南部断层稀少。

(2)褶皱。井田主要发育有车轴山向斜,该向斜为狭长不对称向斜,展布于井田东北侧边界附近。褶皱轴走向为NEE~SWW向,平面上延展约20km,轴面倾向NW。向斜NW翼地层产状较陡,多在50°以上,构造较复杂;而SE翼地层产状相对较平缓,多不超过25°,一般为16°,构造相对较简单。矿区的大部分区域就位于车轴山向斜的SE翼。



  •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地质生态环境分区
    答:(一)地质概况 河北南部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中部,临漳县城以东属于华北地堑,以西为太行山断裂带(图4-2)。太行山断裂带呈北北东走向,在地质历史中曾多次活动,形成由西向东的阶梯状降低的太行山系。在西部高山区除涉县境内漳河流域出露震旦系石英岩状砂岩夹页岩和太古界片麻岩地层外,主要是寒武-奥陶系...
  • 矿区地质概况
    答:图2.2 老君山矿田地质简图 1.新近系花枝格组;2.中三叠统法郎组;3.上二叠统吴家坪组;4.中泥盆统;5.下泥盆统;6.下奥陶统;7.上寒武统;8.中寒武统龙哈组;9.中寒武统田蓬组;10.下寒武统冲庄组;11.下寒武统未分;12.白垩纪花岗岩亚期未分;13.花岗片麻岩;14.断裂;15.地层...
  •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现状
    答:3.区域构造与地震概况 (1)区域构造概况:丽水市地质构造以断裂发育为特点,褶皱不明显。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配以北西向断裂,形成构造形态的基本骨架。 北东向构造带由北东向变质岩基底断块隆起和一系列约50°方向压性断裂组成,主要有遂昌县昌裘至上定断裂,遂昌县城至大柘构造带,松阳县高亭至里庄构造带,庆元县...
  • 河北省区域地质概况
    答:河北省区域地质条件,已有系统的专著问世。现参照鞠紫云主编、李勤、张玉华副主编的 《河北省 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以下简称 《河北区域地质志》)和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矿产总结》(以 下简称 《河北区域矿产总结》)作概略介绍。 1.3.1 太古界地层 太古界地层单位及其名称均以 《河北区域地质志》为标准...
  •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三、地质、构造 疏勒河流域处在几个构造体系交接复合部位,前第四系在南山系几乎缺失古生界,北山系主要由奥陶系-志留系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古生界及前古生界、中生界及古近系、新近系、侵入岩均有出露。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流域三大构造盆地,其间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系物质,其特征是从山前到平原,从南盆地到北...
  •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银川平原被围限在贺兰山、牛首山和鄂尔多斯台地之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地壳升降运动、断裂运动和流水、风化等内外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塑造了现代地貌景观。按地貌成因、形态划分为堆积剥蚀地形、堆积地形和风积地形。二、气象、水文 银川平原属中温带内陆干旱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寒...
  • 各个地质年代地质概况——白垩纪
    答:2. 矿产与地质奇观 白垩纪的气候温和湿润,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和中国的松辽平原、西南湖群的矿床。得名于富含石灰岩的白垩纪,比利时学者达鲁瓦的命名赋予了这一时期独特的地质特色。白垩纪分为白垩系,由颗石藻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分布广泛。白垩系划分细致,国际上有12个阶...
  •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答:1.区域地质概况 福山王家庄铜矿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城西约6km处,隶属烟台市福山区东厅镇管辖,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Ⅰ)、胶北地块(Ⅱ)、胶北隆起区(Ⅳ)中的胶北凸起部位。矿床受区域性吴阳泉断裂构造控制。区域主要地层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自上而下有张格庄组、巨屯组和岗嵛组。巨屯组经历了...
  • 地质概况和地下水分布
    答:祁连山区是地质构造强烈上升带,地势高,是中、下游盆地松散碎屑物质的来源区。平原区的构造-地貌盆地呈南北两排展布。南部的张掖、酒泉盆地地势较高,海拔1300~1700m,有大型洪积扇分布。盆地南缘与祁连山山区之间多为断层相接,压性断裂与祁连山麓中新生代褶皱一起构成阻水屏障。古近系或白垩系构成盆地基底,其上沉...
  •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三、地质、构造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的区域性负构造单元,具有边缘基底高于腹部,北缘基底高于南缘,北部翘起向南下沉,边缘为隐伏断裂所限的略似等边三角形的格局。沉积岩在安集海—玛纳斯—昌吉一线最厚,达14000m,这是北天山在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急剧上升,前沿坳陷不断加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