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求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你可以到金太阳新课标网站去找找,那里资料较齐全,网址是:http://wx.jtyjy.com/Jty/main/index.shtm

每年都差不多,你看看就可以了,你们开学后老师会给你们买一本地理复习全册,那上面的基本都是大纲内容,认真复习吧
文科综合--地理
高考2009地理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用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田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同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环境同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2010年高考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逼近。与2009年相比,全国高考大纲地理部分没有任何变化,这也是地理考纲连续四年没有任何变化。根据近几年来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相对稳定、采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省份越来越多的形势和对2008年、2009年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针对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我们在展望2010年高考地理命题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的同时,对下一步的复习备考提点建议。

一、考纲解读

(一)考试范围覆盖全面

地理考试大纲考试范围沿袭传统的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四大部分考点基本覆盖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内容。

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都是以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为其特点。因此,考生在后阶段复习中,应对照考纲,对照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并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主要信息载体,计算时间、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2)大气运动(等压线图的应用分析);

(3)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4)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5)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

(6)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

(8)地域分异规律等。

人文地理:(1)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2)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3)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

区域地理:(1)区域空间定位;(2)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3)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4)中国国土整治。

(2)四大目标三级要求

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明确提出文科综合考试的四项考核目标,针对考核目标,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复习,其根本点在于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高考试题中,提供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无非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对地理试题的不同载体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如对题组类的选择题,一定要有两次提取信息的过程,即:首先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根据信息激活头脑中的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再针对题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题干对某些原有信息提供条件的修改和重新设定条件,注意题组中的几道题目间的某些因果联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复利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考生经过几轮复习后,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观念的运用和建立,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空间的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答题的基本“公式”。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考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论证和探讨问题。考生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大量做题,要善于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并运用宽广的地理知识、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问题进行探讨甚至质疑,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十三大区域八个国家

考纲中,世界地理沿袭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分区方法。对于世界地理的十三大地理分区和八个重点国家,考生除了全面掌握各区和各国的区域特征外,区域定位尤其重要,根据经纬度定位、根据相邻的地理事物定位、根据区域内特殊的地理事物定位是我们进行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在复习中,左手图,右手书、题,做到图不离手,是帮助我们熟练定位的有效方法。考纲中,中国地理的要求相对世界区域要更具体和细化一些。因此在复习中,应将初中四本教材与高中的选修(二)的国土整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等知识落实到具体的、较小范围的区域中,如一个具体的地形单元、一个流域等。

二、趋势展望

(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接受,今年高考将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高考命题在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靠拢,凸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今后试题将更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置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很难派上用场。

(二)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仍将是今后高考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考渗透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三)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区域发展

通常所说的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是学生形成各种学科能力的基础。高考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落脚点还是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例如等值线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主干知识之一,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文综全国卷Ⅱ、四川卷、重庆卷、宁夏卷等都考了等高线图,有的还考了樱花初放日期图、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等值线图、年蒸发量变化速率空间分布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图等,考查的角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没有脱离对等值线图这一主干知识的范围,高考命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不回避已经考过的内容。

(四)突出空间定位,强调读图用图能力

近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考查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预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在2010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特别是心理地图的构建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可能会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

(五)突出案例研究,强调结合实际

现在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特色是以案例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做为指挥棒的高考命题,将以热点区域与热点信息(时事热点和长效热点)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过去的2009年热点特别多。命题人可以用这些丰富的素材,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说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素质。

三、备考方略

(一)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准则。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要以“考纲”作引领,梳理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熟悉考点,掌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内容、要点以及层次,切实做到准确、系统、深刻,依据教材、梳理考点,在梳理过程中着重解决那些记得不准、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问题。

1.书本知识要记准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强调书本知识要记准确,特别是经纬网、等值线、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气旋与反气旋、锋面和气团、气候类型特点和成因、海水温度与盐度、洋流、自然灾害与自然资源、褶皱、断层、板块学说、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类型、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以及商业和邮电通信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区域地理、国土整治等一定要记牢、记准,这些知识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2.课本插图要弄清

现在高考逢题必有图,尤其是区域地图更多。地理空间定位考查的要素很多,绝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或某一区域代表性的地理事物,某个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载体。在加强地理空间定位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课本中的插图(包括各种景观图和示意图)的阅读与训练。除了课本插图之外,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也要认真阅读,通过辨识局部地图,阅读区域地图,准确地判断出相应的国家和地区,然后熟练地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相关知识,提高空间定位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课后习题要过关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每节后面都附有“活动”课,每单元后面安排有自学园地“”,“自学园地”设有阅读、技能和练习等栏目。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近几年高考,有不少试题就来自“活动”课或课后的阅读教材。

(二)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由于时间有限,后一阶段的复习应以回顾总结、追索反思为主,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考纲、想考点,默记知识体系

阅读《考纲》以及根据考纲编写的考点方面的资料,认真思考每一个考点所包含的内容,反思自己是否完全掌握,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要进行补课,直到完全理解为止,对各个知识点要融会贯通,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网络。

2.看错题、想技巧,梳理解题思路

考生应有选择性地对以前做过的试卷、例题进行广泛阅读,从中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特别要认真研读那些做错了的试题,反思错题的原因,要把这些错题搞通搞透,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同时还要归纳各类题目解题方法、技巧、解题过程以及常出现的错误,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图变文、文变图,构建心理地图

这一阶段复习应以地图为重点,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构建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清晰主体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认知。

(三)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冲刺阶段一定更要加强对考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搞好综合模拟,提高训练实效

综合模拟训练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熟悉高考的模式,灵活分配时间,增加临战经验;另一方面进一步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以及时进行弥补。为了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不要太多、太杂,每一个题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最后几个星期内,最好是做近几年高考真题,让学生提前找到高考的感觉。

2.关心社会热点、注意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从不同角度检测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心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我国国情,和谐社会、循环经济、海地和智利的大地震、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西南地区的大旱灾、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雪灾、台风、泥石流、火山地震等,都是高考中的热点或重点。

3.掌握答题要领、严格规范答题

最后阶段要进一步强化答题技巧训练,掌握答题方法,特别是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保持适宜的答题速度,同时要根据高考要求,规范答题,讲究卷面质量,字迹不要潦草,尽量减少涂改,卷面要整洁、干净,给人以美感,答题要有条理,提倡用黑色签字笔答题,强调规范性答题,防止意外失分。

我也是10级的,在名校读书,本来地理不好的,后来经过努力考到年级地理了。我推荐《高中习题化知识清单》比较详细,题那些也编得不错,很全面地罗列了知识点,复习用比较好…很厚,比《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厚

  • 2010高考地理要点(包括各重点国家气候,地形分析)
    答:(主要分布在南欧地中海一带)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复习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质坚硬。 盛产油橄榄、柠檬、无花果、柑橘等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 看图时,注意河流与流经的国家,河流与流经的城市,河流与流经的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 2010年地理高考大纲
    答:(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 高中地理必修一 有没有复习提纲???
    答: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9、地球上生物...
  • 201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答: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仍将是今后高考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考渗透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 中国地理高考重点
    答:2.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②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确近几年考纲的变化;④仔细研读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复习过程——科学1.夯实“双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1)夯实“双基”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
  •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高中地理等高线的详细复习资料?本人有点学不懂!!!不...
    答:2010届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等值线1.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 等高线 等温线 等压线数值范围和极值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最小值 ①所在南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 2010地理高考有关于南极洲的知识点都有什么?
    答:南极洲一般只考以下几个知识点:1、南极洲是世界最高的大洲 2、在南极洲判别方向 3、南极洲的经纬度 4、南极洲的极昼极夜现象,以及产生原因。一般通过判断南北极的极昼极夜来判别所给区域的季节。一般把这四个知识点记牢就没什么问题啦~~~高考加油啊~~~...
  • 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应注意什么?
    答:2010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提醒一、几个值得关注的点:关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在近几年全国卷中每年都出现,而对这部分内容考核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而是注重局部和细...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答: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答: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