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场毕生的修行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贫穷,是一场毕生的修行吗

楼上说的很好。
积极改变命运才是修行人的初始动力,随着修学的精深,初始修学的动力也会愈发的‘圆满’。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或许从我们接触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开始学着与身边的每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父母的依赖有时只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而他们正好能提供给我们需要的东西。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是被父母选择才来到这里,所以我们对父母的感情肯定没有父母对我们的感情那样深入骨髓。但是确实人的一生就像一场修行,从开始的抗拒到学会接受一切,甚至是死亡。生命就是一个轮回,这一程我们会选择不同的路,但终究会在同一个地方下车。

有人说,贫穷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贫穷还不努力改变那就是你的错,我深以为然。


出身无法选择,道路就在脚下。如果你肯付出,肯努力,愿意把贫穷的出身当做一种考验,我想你终究会过上你向往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如若不然,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因为穷而唯唯诺诺,失去自我,不去改变,甚至连行动的念头都没有,那你就只能成为社会的底层,任人宰割。现实如此,我只不过为你提前敲响警钟。


 01


分享给你一段真实的故事。


父亲的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打小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如果年景好一点,风调雨顺,那一年的粮食可供一家人的口粮,但如果恰逢旱灾、蝗灾,收成不好就只能东拼西凑,借钱买粮。


所以从小父亲就很拼命很很拼命的读书。父亲是60年代生人,那时候和现代很不一样,农村观念及其落后。当父亲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当地的一所师范院校的时候(那时候师范院校包分派,一毕业基本上就是吃皇粮的了),固执的爷爷死活不让爸爸去读书。我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说怕父亲以后翅膀硬了,有工作了就不给他养老,就远走高飞了,所以还是在自己身边当农民的好。


当从父亲那里听到这句转述自爷爷的话时,我是既好笑又可气,是亲生的吗?我想当时我如果能在场的话,肯定要找一万个理由去反驳爷爷。父亲是个孝子,最后屈服了,在爷爷的以死相逼之下。


后来,家里的条件稍微好点,父亲南下打工。别看对于父亲在放弃自己读书梦想而屈从爷爷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颇有微词,但我不由得不佩服父亲,他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父亲打工的是一家建筑公司,老板看父亲有点文化,便让父亲承担起那个小公司的财务和写稿之类的工作。慢慢的时间久了,业务熟悉了,父亲要求转岗,去工程那边盯项目,老板同意了。因为老板问了父亲好多专业的问题,父亲都一一回答了出来,毫不含糊。但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在那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牺牲了所有的午休时间,拿一个馒头便去啃哪些书本,不懂得就去问建筑队的老师傅,为了这,父亲没少受别人的白眼。


不知道这期间父亲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父亲没跟我提起。就算我问他,他也是笑笑不回答我,说都过去了。但我看到父亲回答我问题的时候脸上的苦涩就知道,父亲那时候一定吃了很多苦,因为这个世界是给强者的。


我只知道的是父亲一点一点的干起,从一个小小的项目监管最后拥有了自己的建筑队,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包工头”。可以接很多活,自己手下也招收了百十号人。


这是属于父亲的华丽转身,我听完之后越发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我想要不是我那年高考失败,只能上一家小小的专科学校而自暴自弃时,父亲大概是不会讲给我听的。因为父亲是一个天生的行动派,他宁愿花时间在做事上,也不愿意多说话。


 02


这件事也是和父亲有关,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父亲,是父亲的一个同乡兼工友,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父亲的一个“手下”。


那是03年的夏天,父亲的建筑队在成都一个小地方施工,我初中毕业,百无聊赖,便跟着父亲来到了成都,见到了这位工友,也就是接下来的那位主人公。


初见他时,说实话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一身脏兮兮的衣服,脸上像个花猫,不,是花猫都比他好看,偏偏还学“流氓”似的染了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要多奇葩有多奇葩。我好奇的问父亲,怎么招了这么一个人?父亲不无感叹的说:“这孩子也是一个命苦的孩子啊,从小就没了爹娘,靠自己的爷爷奶奶养大。高中刚毕业就过来了,别看他个子小,干活可是一把好手。”听了父亲的叙述,加之同情心,我对他稍稍改观。


过了一个月我就回学校读书,因为极其的好奇心,所以经常打听他的近况。后来通过父亲的传信,我知道他辞职了,一心要去上学,说是不想再当一个找建筑工了。对于这一点,父亲深为赞同,给了他一笔钱,作为他的启动资金。


后来,我们渐渐失去了他的消息。直到最近的几年,听父亲说他回来了,说是还混的不错,开着小汽车回来了。果然不几天,他就来我家,拜访我父亲,还给父亲带来了他最喜欢的茅台酒。一看他的装束,中规中矩,板寸头,再也不是那个花里胡哨的一头染发了,我开心的笑了。


在他和父亲的谈话当中,我才知道,他辞了职去了广州一家职业技术夜大。白天给人家打工,刷盘子、服务员、保安无一不干过,晚上再跑回好几个街区上课。


就这样上完了两年夜大,后来去面试一家和自己建筑设计专业对口的公司,人家不想要他。他死乞白赖的说当保洁员也可以,就这样留了下来。白天保洁员,晚上还要去看仓库。就那样熬过了差不多10个年头,终于到了今天的地步,年薪可达10W+。


说起这话他一脸红光,可看见他幸福的颜色,令人羡慕不已。


03


从父亲到这位他的工友,到底在这途中受了多少苦,我无从得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成功如出一辙:都是虽身处逆境,生于贫穷,却不甘贫穷,敢于行动。默默坚持和付出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试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感叹时运不济,可是我们比起我们父辈们所受的苦,可幸运太多了。


有人说,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学校。但我更认为,贫穷更应当是一个漏斗,把弱者和强者,把乐于付出和自甘堕落的人分的很清很清。


它更是一场修行。出身无法选择,道路就在脚下。所以我们进了这个道场,坚持修行的都得到了结果,半途而废的成不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所以,我一直认为,贫穷超出了一般学校的意义,因为它囊括了太多太多生活的辛酸苦辣,促使我们分离和成长。


在文末,我想告诉每一个可爱的你:


不管你现在身处逆境,还是原本就出身贫寒,都把它当做一场修行,你现在只需要做的就是向上,不断向上。找对方向,默默坚持,静待花开。



  • 贫穷,是一场毕生的修行吗?
    答:不管你现在身处逆境,还是原本就出身贫寒,都把它当做一场修行,你现在只需要做的就是向上,不断向上。找对方向,默默坚持,静待花开。
  • 贫穷,是一场毕生的修行吗
    答:楼上说的很好。积极改变命运才是修行人的初始动力,随着修学的精深,初始修学的动力也会愈发的‘圆满’。
  • 毕生的修行是什么意思
    答:提升自己的过程。毕生的修行是一个人用尽自己的一生,去学习、改变、成长,以及提升自己的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负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 《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人生最大的修行,是接纳自己的平凡
    答:她将遇到的12个普通人,写成12个故事,分享给所有对生活丧失热情的人。透过这些人的眼睛,或许我们就能够顿悟: 我们毕生要完成的,不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我们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接纳自己的平凡 。1950年代,阿迪出生于香港一个贫困之家,父母没钱供他念完中学。为了能够完成学业,阿迪从十三岁...
  • 老道长:透露修行的诀窍
    答:修道不分贫贱富贵,昔日秦始皇、汉武帝,毕生求仙求长生,秦始皇派徐福去东海求长生不老丹,但是也没长生不死。在南海有个陈泥丸,他是一个框桶匠,家中挺穷,他倒能修成。所以说在这修行当中,不是他有钱他就能修成,他没钱他修不成。所以道法面前人人平等。不是说官员来了,我就离开宫观去迎接他。贫穷的人来了...
  • 活着,是一种修行
    答:如果你喜好钱财,头脑灵活,不妨去做一个商人,收获属于自己的万般财富。如果你是普通人,没有才华,头脑也不灵活,那么,脚踏实地活好每一天,这就是你毕生的使命。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将会伴随你一生,直到你老去。俗话说,人活一世,草长一秋。我们平时所看不起的草木,它们活得很坚强...
  • 佛教是不是有修苦行的,这样做有道理吗?我希望有多一点关于“苦”与修 ...
    答:坚持戒律者,烦恼未除,一味盲目精进,自视持戒修行,却只落得一身病苦,犹沾沾自喜,自翎为修苦行。此乃误解苦行之真谛,以身体受苦即为苦行,斯乃肤浅之见。所谓苦行者,无分别心是也,不执著心是也,慈悲喜舍是也。岂可以挨饿、病苦错解!日中一食乃佛世时,僧众之生活方式。今日时空变易,是否能持,当视个人情况...
  • 你身边活得十分清醒的女生,是怎么做到的
    答:认清自己是最难的事情;叫醒自己,是毕生的修行。人生路上,千万不要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找准位置,才能破浪前行;认准道路,方可行稳致远 2.管住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若你任由欲望肆意蔓延,再好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垮。但若你能做自己的主人,再低的境遇也会逐渐向好。面对欲望,克己守心,不断修炼,方能成...
  • 关于五戒与人身再问
    答:放下烦恼,这个绝不简单,修行人一生每天练习,临终都未必能做到,何况一般人一生不是练习放下,而是毕生练习纠缠在种种烦恼中,临终更不容易放下。即使我们假设,就像您说的,有人很特殊,一生没能持戒,临终真回头,能持戒的。临终一念,和六道哪一道相应,就去哪一道,这是“引业”,引导众生到...
  • 什么是修行?人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最好结果是什么?
    答:如果说,生命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继续存在,在此一目的下,有人为了后代的存在,而甘愿放弃自己当下的生命;有人为了自己生命的更好存在,而不惜毕生投入极大的精力财力去寻找不老药;个体的人或群体的组织都在为了这个目的而奔徙不止……那么,我们的修行,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