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宝宝教养重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0〜5岁宝宝教养重点 孩子的身心发展可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每个成长阶段皆有着相异的特性,以及对应的适配教养方式。当然,发展速度存在着个别差异,有些孩子发展得快,有些孩子发展稍慢,但无论如何,家长不能用对待大孩子的标准过份要求幼小的孩子,也不能将拉拔小宝宝的无微不至错用到儿童、甚至青少年的身上!

教养除了适性,更要适龄!

养育孩子带给父母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陪伴孩子逐渐成长,一天天看着他的身、心产生变化,就像观察一颗小树慢慢地成熟、茁壮!然而,这样美妙的过程中却也挟杂着苦涩,一些些令爸比妈咪心碎的时刻。

「来〜爸比亲一个!妈咪抱一下!」、「宝贝肚子饿吗?冷不冷?想不想喝水?」这些从早到晚的嘘寒问暖、发自内心的疼爱呵护,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而言,想必一定觉得:「我的爸爸妈妈真的好爱我,我好幸福喔!」但是听在稍大一点的儿童耳里,可能会认为:「他们真的好罗嗦喔,我来个充耳不闻好了!」这还不是最糟的情况,等孩子再大一点,进入青春期,甚至会遭来反感怒吼:「爸!妈!你们把我当 *** 吗?」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实在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做调整,才能有助于孩子的能力发展及亲子间的关系。

不当教养源于不了解

《管教,要掌握松紧》的作者,校长爸爸黄登汉认为,许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容易动怒,往往会(去掉)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因此容易对孩子有不适当的期待,当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预料时,就会因为失望而生气。

再者,关于自己学龄前的记忆,父母通常印象模糊或完全想不起来,在养育孩子时,经验值自然是0(至于学龄后怎么教孩子读书、考试,大概就比较有经验)。加上现代家庭孩子生得少,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经验不足的新手爸妈,但即使孩子养久了,也不会因此而变成老手,因为孩子的身心状况一直在成长改变,父母将不断面临新阶段的考验!

常见的不适龄教养

状况1:对幼小孩子过度要求

校长爸爸黄登汉表示,有些父母会希望孩子的发展比别人早一步,或因为想赶快脱离某个辛苦的阶段,不知不觉就会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以尿床为例,因为清理上的麻烦,想必许多孩子都曾受过关于尿床的威吓以及处罚。然而,尿床与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不当的期待不但令家长沮丧,也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反而会成为孩子尿床的主因,形成恶性循环,无形中也延长了孩子尿床的时间。

天才领袖感觉统合儿童发展中心执行长王宏哲也举走路为例,常见许多「过度期待」的家长硬拉着7、8个月的宝宝开始练习走路,但在宝宝1岁以前,整个下肢的骨骼仍不够强壮、成熟,还没有做好行走的准备,不足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如果过早开始学走,很可能造成下肢的骨骼排列歪曲,也可能引发2、3岁后「扁平足」的产生,因此家长在教养时,一定要考虑孩子当下的身心条件是否合适,否则将犹如揠苗助长。

此外,在认知能力的训练上,有些父母一开始就会购买复杂的拼图或积木给1岁左右的宝宝,这时候的孩子会喜欢玩吗?不会!因为他还不具备足够的手眼协调能力,但有时一心求好的家长会硬逼着孩子练习,甚至责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专心呢!」这样的操作过程会让孩子感到很挫折,反而使他对于这种「认知作业」(而非玩具)提早失去动机,等到2、3岁后视知觉、手眼协调及逻辑能力提升到足以玩这种复杂玩具时,孩子却可能因为连结起不好的记忆(这种东西我玩不好!)而排斥这类的玩具,进而无法透过操作来提升对应的能力。

状况2:把大宝贝当成小Baby

校长爸爸黄登汉指出,有些父母的心态会把小孩当成宠物养,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实在太可爱了,甚至希望孩子永远不要脱离这个可爱的阶段,然而,孩子的正常发展并非如此,他会慢慢进入「比较不可爱的」的阶段,例如:学会走路后到处乱跑,吃饭也不乖乖坐在椅子上吃;一下子撞倒这个,一下子摔破那个,爸妈就会觉得很生气,希望孩子一直停留在那个好玩、好带又不闯祸的阶段,却忽略这样的心态无形中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永远长不大」。因此,当孩子的成长迈入新阶段时,父母就该正视眼下的阶段,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则表示,很多家长在孩子3、4岁以后,还把他当成小宝宝一样很保护地在养,喂饭喂到4岁了还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吃,为的是让孩子「养成干净的习惯」,其实这是不对的做法,父母太过保护会让孩子的能力低落,因为他没有机会自己体验事物、累积成功的成就感,将来等到进入团体当中,发现其他孩子都会拿汤匙、拿碗自己吃饭,而自己却刚在学,孩子也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保护过度,以比孩子更小年龄的教养方式带孩子,他的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比别人落后很多。

各阶段寳寳的教养重点

0〜5岁学前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不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孩子相较于其他时期,更加依赖照顾者、与照顾者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0〜5岁可说是父母在孩子一生当中给予教养最关键的黄金时期。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发展特性,在父母的教养上也会发生不同的问题,以下针对各个阶段加以详述。

0〜1岁寳寳

成长最迅速的一年

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兼任讲师柯良宜指出,人生的第一年对孩子后来的成长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虽然这时他没有语言与外界沟通,但他的情绪经验都会被记录在脑海里,影响往后对世界的看法。刚出生寳寳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但是到了3、4个月以后,他们醒过来的时间会越来越长,7、8个月后和大人有越来越多的互动,情绪表达也越来越丰富,照顾者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寳寳现在是开心还是生气。

从出生就需要游戏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很多人误以为6个月前的Baby只会吃饭、睡觉,其实不然,大脑研究发现,0〜6岁的寳寳已经一直在发展听懂、并且想要说的能力,6个月的寳寳不但能听懂大人的话语,他还想要说话,只是口腔肌肉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无法发出语言。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即使小寳寳只能躺在床上,还是需要父母和他进行大量的游戏,而不是只有照料吃喝拉撒睡就好,游戏会促进神经突触的连结,因此越小开始越好。

父母最好能经常逗弄0〜3个月的婴儿,并且在互动中观察孩子对于声音是否给予回应,听到摇 *** 会不会想伸手拿到手里玩。3〜5个月时,则要注意寳寳的视觉功能是否正常,能否注视距离20公分的玩具5秒左右,且目光是不是能够跟着玩具左右移动。

会独立翻身起,开始多「趴」

多爬会变聪明,是真的吗?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指出,爬行的过程是人类一生当中用最多皮肤和地面接触的时间(等到会站以后,就只剩脚掌的接触),爬行时,地板给皮肤的大面积 *** 会回传进大脑,且不断地活化大脑。此外,爬行也会让上臂、腹部及下肢的肌肉长得更好、更有力,2〜3岁时通常会检测孩子把球举高高再丢出去的能力,多爬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好。

如何让孩子多爬?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建议,约莫6、7个月大、可以独立翻身起,就可以大量给孩子「趴姿」的经验,多让孩子在地垫上玩,用玩具引导他往前拿取的欲望,如此不但能训练颈背张力,还能强化上臂、腹部和下肢的力气,寳寳才有能力把身体支撑起来。

不爬会导致发展迟缓吗?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在临床上,不爬没有发展上的问题,但爬行经验少的孩子确实在动作协调的能力上会比较弱,爬行的经验最好能够累积约3个月左右比较好,即使寳寳晚点站立也没关系,建议家长在此时期多将寳寳喜爱的物品放置于地板上,不要放在过高的地方,以免寳寳因探索的欲望而提早开始站立。

迈向站立的过程

爬行一阵子后,约9个月大起,寳寳会开始出现跪姿,包括「低跪姿」、「高跪姿」,这让寳寳可以用比较高的姿态来探索更高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父母会误以为高跪姿会伤害膝盖,便阻止寳寳这种动作,但其实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少了这个阶段,孩子会不知道该如何从坐姿转变成站姿,况且,跪姿也是一种很好的脚力练习。出现跪姿后,接着孩子会渐渐发展出「扶站」,朝向独立站立迈进!

发展依附关系

柯良宜老师指出,通常到了9个月,我们可以发现寳寳开始变得怕生,不像之前任谁抱都无所谓,他会开始对照顾者产生情感上的依附,9个月〜2岁这段期间被称为「依附关系建立期」,寳寳必须感受到当他有需要时(如肚子饿、尿布湿了),会有人马上回应、满足他,如此他才能逐渐形成安全感,并且在脑海中建立一种印象,认为这个世界是友善的、别人是可以期待的,这种依附关系的建立,对寳寳往后面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影响非常深远,例如:在两性关系与婚姻关系里,他们能否抱持信任的态度。

校长爸爸黄登汉认为,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即使有其他人帮忙家事(如:外佣),也别完全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带孩子不是「家事」,而是一种神圣的「天职」,是追求幸福的历程,一家人共享这当中的喜怒哀乐,不论是欢乐或冲突,将来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现在你买礼物给他,将来他买礼物给你,这就是幸福。没有共同相处,就没有共同的记忆;没有共同记忆,就没有共同的感情,孩子就只是一个「在你家长大的人」而已。

带宝宝出门去

许多家长因为担心宝宝生病而不敢带他出门,甚至觉得1岁以前要关在家里比较好,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分享了自家宝贝的经验:「我们从宝宝6个月开始,就带着他参加亲戚朋友的大小婚宴、聚会,因为我们希望他的社交能力好,而且别人逗他一次,他的大脑反应连结就多一次,所以应该多让1岁前的宝宝与人接触,也可避免日后发展成后天因素造成的社交障碍疾病,如后天引起的自闭症。此外,3个月后宝宝的视觉已经开始成熟,可以看到较远距离的物体和色彩,如果整天待在狭小的范围内,会影响视觉的发展,应该多让宝宝出门接收 *** 才好,如果害怕感染疾病,可以等3个月后,打过主要几个疫苗再带出门,地点也可以先从干净、空旷的户外空间(如:公园)开始。」

1〜2岁寳寳

语言的出现

1岁后,宝宝开始出现语言,可以透过语言来表达需求,已经有别于1岁前只能用哭叫的方式与人沟通,当能够成功沟通时(如:受到鼓励、得到回馈),宝宝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也就大大提高了他的内在成就动机。

1岁宝宝的语言,会从简单的单字开始(爸、妈、车、狗),1岁半前通常会进步到叠字(爸爸、妈妈、车车、狗狗),接近2岁时可能开始出现简单的句子(爸爸妈妈抱抱),宝宝的语言之所以会越拉越长,是因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必须透过较长的句子才能达到成功沟通的目的。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语言发展较慢可能影响孩子的成就动机,2岁前还没有出现简单叠字的孩子,他的情绪发展通常比较差,因为没有工具和别人沟通,只能用原始的哭泣、愤怒来表达,所以他的情绪表达、挫折容忍度就比较会有问题,因此,好好引导孩子把语言学好是很重要的,此时的教养重点是大量陪孩子讲话、阅读,且孩子只要发出声音或语言就立即给予回馈。

从站立到奔跑

宝宝由爬行到独立站立对他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很惊奇、意外的收获,让他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也因此,能够站立的宝宝通常不愿意再低下来爬行。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宝宝的移动速度变得更快,宝宝会发现用2只脚走路好像比4只脚更快耶!于是乐于不断练习,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学会独立站立后,宝宝渐渐可以开始走1、2步路,约1岁3个月前可以完全放手自己行走,此时宝宝走路的姿态很可爱,就像保持平衡般将双手高举,摇摇晃晃的走路。1岁3个月〜1岁6个月,宝宝行走时双手可以放下,不需要举高,走得也更稳了,不会经常跌倒。1岁6个月〜1岁10个月的宝宝开始能够快走,而且好像快要跑起来了呢!1岁10个月〜2岁的宝宝,可能开始出现小跑步,甚至会用冲的,一开始宝宝一样是双手高举的「小飞机跑」,之后再转变成正常跑步。

开始探索周围世界

从站立到奔跑,让视眼变远、移动更快,这些动作发展背后的心智意义,是因为宝宝想快一点拿到他需要的东西,或到他需要的人身边。因此可想而知,行动力渐强的宝宝也会变得更加好奇、好动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最大的挑战和「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他们对于外在环境的事物特性与规则却很陌生,不知道杯子掉到地上会打碎、遥控器丢进水里会坏掉,所以家长常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讨厌,不断地闯祸。

校长爸爸黄登汉表示,其实这些探索行为都是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除了耐心引导,让他知道什么不能做,以及不能做的原因以外,还要注意家中的环境是否安全,危险的物品尽量收起来或进行处理(如:电风扇加上安全网),以免宝宝因好奇心而受伤。

这时的宝宝没有控制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想要的东西就要马上得到,建议爸比妈咪采用一面安慰,一面以其他替代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宝宝停止哭闹。由于宝宝的词汇理解能力还不够,父母可以用示范动作+表情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危险性,让孩子懂得害怕(如:假装碰到火,然后说「好烫!」,辅以夸张的 疼痛表情)。

生活自理&专注力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认为,其实1岁宝宝就可以慢慢开始训练生活自理的能力了,以吃饭为例,可以试着让宝宝以安全餐具自己用餐,如果家长因为无法接受孩子吃得乱七八糟,迟迟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练习,孩子日后的生活自理与独立能力就会比别人差,甚至还会影响专注力。

因为在孩子自己拿汤匙时,孩子可以同时训练「视觉专注力」(我最喜欢的菜菜在哪里?)、「肢体专注力」(等不及了!第一口就要挖到!),以及「手眼协调专注力」(喔喔!要放进嘴巴里,不是鼻子里〜),而不像被动喂食时,只需要「把嘴打开」的专注力而已。「主动」,是培养专注力的关键,也会让孩子觉得整个过程更加有趣。

2〜3岁寳寳

最难搞的年纪

2岁以上的宝宝被称为「Trouble o」、「猫狗都不理」的年纪,可说是0〜5岁中最难稿的年龄层。为什么会这样呢?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指出,因为这时孩子的内在需求变多了,语言却还不够成熟,不太能够表达出心里想要的东西,所以仍会使用「哭」、「番」、「卢」…等原始方式表达需要。

再加上2岁以后孩子的活动量更大了,家里提供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他,举例来说,这时他非常喜欢跑、跳、攀爬,环境所提供的 *** 却无法配合,这有违他的发展,想必他心里的OS一定是:「我已经变得这么厉害了,却没有地方玩,待在这么小的地方,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她又不知道我要什么,也不带我出去,所以倒楣鬼就是妈妈,我要把气都出在妈妈身上!」

多带孩子出门走走

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建议父母,多带2〜3岁的孩子出门认识世界,并消耗身体的活动量,好让他充分练习这个阶段动作上的发展,要是少了这些环境 *** ,孩子很可能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如怕高(不敢荡秋千或溜滑梯)、怕陌生人、怕抱、怕碰、怕眼神接触…等,也有可能变得易常过动,在家里爬上爬下、撞到东西也不怕痛,在询问父母的教养方式后发现,这类孩子每周的身体活动可能只有1次,平时就像小宝宝一样照3餐喂饭而已,自己在家玩自己的,连玩都被禁止时就只能看电视。

此外,建议父母也让这阶段的孩子尽量有和同侪互动的机会,一次亲友聚会、拜访别人或邀请别人来家里的经验都可以,这时宝宝开始需要知道「团体」这件事,了解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并且要开始练习分享、轮流等人际技巧。

其实,2岁孩子是好奇的宝宝,他们乐于学习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最喜欢今天去的地方和昨天不同,喜欢无法预期这次爸比妈咪要带他去哪里玩的感觉,但是当他的需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变成最难搞的宝宝。

不要嘲笑学语宝宝

刚满2岁的宝宝,语言还没发展得很好,但在快接近3岁时,说话的能力就明显地提升,可以用简单的句子和别人沟通。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提醒父母,当宝宝对你说话时,请务必有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不要插话,也不要直接帮孩子讲完他想表达的意思,否则会阻止了孩子开口说话的经验和动机。

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不经意地嘲笑孩子的语言,否则会让孩子有很大的挫折感,降低其开口说话的意愿,尤其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小男孩更不能如此。2岁半时,很多孩子可能进入「幼儿口吃期」,这是由于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口腔动作却来不及反应所导致,这时千万要自然地面对,不要模仿他或嘲笑他,否则孩子感受到压力,可能加剧或延长口吃的情况。



  • 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可以用来什么,可以表示什么
    答:0除了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 1、数轴的前点(原点)。2、可以表示分界 。3、可以表示起点。4、可以起到占位作用。0还可以表示数位、精确度、分界线、临界点。0是-1与1之间的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是质数。0是偶数。在数论中,0属于自然数,0没有倒数;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0属于...
  • 0是不是整数
    答:零是整数,是自然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数。写作:0,读作:零。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关于0这个数字概念在其它地区很早就有。公...
  • 数学中,0有什么作用?
    答:3、用于编号:如0068,就会使人知道最大的号码是四位数。4、表示界限:我们常说某一气温为0摄氏度, 水平面的高度为0米。在这里, 0摄氏度不 是没有温度, 0米也不是没有高度; 0在这里起一个数量界限的作用。如温度零上和零下的度数以“0”为界;向东、向西以原点“0”为界;正负以中性数...
  • 0,的意思是什么?
    答:0是没有、虚无、开始、起点、零碎、归零等意思。 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有理数。标准的0这个数字由古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0表达的意思有很多,比如:没有、虚无、开始、起点、零碎、归零等。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
  • 0的正确笔顺怎么写图解
    答:如下图所示:
  • 0是整数吗?
    答:零是整数,是自然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数。写作:0,读作:零。零没有倒数。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作为...
  • 0的含义是什么。
    答:0通常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有时也表示有,如气温0度。则表示冰点的温度。0也是事物的开始,也是一个起点,不是说从无到有吗?而在数学上它是个不正不负的中性实数。是一个最重要的符号。
  • 0是自然数吗?
    答:0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指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即由0开始,0,1,2,3,4,……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即指非负整数。自然数有有序性,无限性。分为偶数和奇数,合数和质数等。由自然数的定义可以得到0是一个自然数。
  • 0算整数吗?
    答:0是整数,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有理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数都等于0,除0之外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0不能作为分母出现,0的所有倍数都是0,0不能作为...
  • “0”这个字符,表示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在用它?
    答:看起来,是利润=0,实际上,还有边际效益,至少含有支付了工资成本与固定资产折旧。 换言之,【边际效益】=【相对0】 1.4 把【太远的球】作为【相对0】 例如,遥远的类星体,看上去只是一个光点,可以看成一个质点,相对体积=0,参比基准是【太远的球】。其实,类星体≈银河系,直径有近20万光年。 1.5 把【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