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名的来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分类: 地区 >> 吉林
解析:

吉林地名的由来

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乌拉是我国满族语言的译音。据《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即沿江。除此外还有"小吴喇"之称,这是为了区别于"大吴喇",即今永吉县乌拉街。为了统一称谓与写法,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崐1685年),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昀.玄烨下令"通称吉林"。从此,"吉林"成为法定称谓。

由于吉林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又深广浩大的松花江,适合大船航行,为了巩固东北边防,反击外族侵略,明清两代都曾在此设立船厂,故吉林又有"船厂"之称。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东巡到吉林时,曾赋诗数首,其中一为《松花江放船歌》诗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一句。(据《扈从东巡日录》及《吉外记》)从此,吉林又有了"江城"的雅称。

吉林历史沿革

吉林历史久远,早在40000到70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沃土上劳动、生息和繁衍。

按时间顺序 周为肃慎地,汉为挹娄、扶余地,唐为渤海地,辽为上京、东京等道,金为上京、咸平等路,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明为女真地,领于奴儿干都司,清初为吉林将军辖区,清末民初为吉林省。

按地理民族 除汉族外,还有三大族系,一为肃慎族后改为挹娄,勿吉,女真,满族,主要居于东部;二为夫余族及分支高句丽,夫余居西北部,高句丽居南部;三为东胡族的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等族, 主要居于西部地区。

公元1644年,清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18个省,因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故为满族独占的禁区,不设行省,而设盛京(后改为奉天)、吉林(满语为沿江之意)、黑龙江三个辖区。当时吉林的区域为,东到日本海,南到图们江、鸭绿江,北临鄂霍次克海,西接黑龙江、哲里木盟。光绪年间,逐步增设吉林府、长春府、五常厅、双城厅、伊通州,1907年(光绪33年)废将制,改行省、设吉林巡抚,统管吉林全境。中华民国成立后,沿袭了清朝的行政区划。全省分4道、37县。政权体制亦几经变化。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被肢解为19省,吉林省仅辖1市、1旗、17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吉林省人民 *** 建立,辖1个专区,20个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吉林省辖2个市、1个专区、22个县和1个工业 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乾安县并设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 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 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 *** 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将内荣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一、涉及吉林的几个重要事件

明清两代为开拓东北边疆,巩固边防,抵御外国侵略,先后在今天吉林城设厂造船。明代的船厂在今吉林市丰满区阿什哈达摩崖石刻附近;清代的船厂在今吉林市船营区临江门大桥以西附近。

明初造船 明朝为了经营东北边疆地区,适应招抚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广设卫所,于永乐七年(1409)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的特林(今在俄境,称蒂尔),并委派内官亦失哈率领庞大的船队,满载谷米、衣物及赏赍物资,曾9次前往奴儿干地区进行宣抚,每次用船25~50艘,载员1000~2000人。为了营造大批船只,选址于今吉林市南郊松花江畔阿什哈达地方设造船厂。江右岸陡壁上的两处摩崖文字至今犹存,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建立乌拉王国 明嘉靖四十年(1561)海西女真乌拉部七世祖布颜(始祖为纳齐布录)以武力收复乌拉诸部,在今吉林市城北35公里的乌拉古城建国称王,国号乌拉。强盛时期所控地域相当辽阔,叶赫以东、图们江以西均在辖内。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大军亲征,灭其国。

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吉林物产丰饶,为满足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清顺治十四年(1657)专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每年向清内务府进贡土特产品人参、貂皮、东珠、鳇鱼、蜂蜜、松塔、禽兽等。

清设船厂 明清之际,东北边防空虚,沙俄派出哥萨克远征队越过外兴安岭,以雅克萨(今俄国阿尔巴津镇)为据点,筑城屯兵,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中下游大肆烧杀劫掠。顺治十八年(1861),清廷命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小乌拉(即今吉林市)设厂造船,黑龙江船舰也在此寄造,并成立了吉林水师营。清代的造船厂在今吉林市临江门的松花江畔。吉林市别称"船厂",即由此而来。

吉林建城 康熙十年(1671),因船厂战略地位重要,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移驻于此。十二年安珠瑚负责监造吉林城池。东西北三面竖立松木为墙,墙高8尺。初设3门,周长7华里零180步。

吉林设治 康熙十五年(1676),清廷命宁古塔将军巴海由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移驻吉林,吉林遂成为宁古塔将军统辖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以致有省城、省垣之称。此为吉林设治之始。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亦称"镇守船厂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康熙东巡 康熙帝曾两次"驾幸"吉林。康熙二十一年(1682),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前往关外祖陵告祭。祭毕北上,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吉林。在吉林和大乌喇虞村(即今乌拉街)盘桓12日,体察了吉林的风土人情,检阅了吉林水师营的操练。第二次东巡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二十五日抵达,在吉林驻跸4日,并亲往大乌喇虞村。其间,除视察城防、了解民情外,对于反击沙俄侵略和治理地方军政事务有功的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将军等予以嘉奖,还对吉林地方应兴应革之事作出明确训示。

乾隆东巡 乾隆十九年(1754)八月六日,乾隆帝由热河抵达吉林,在城内居留8日。亲往城西小白山望祭殿祭祀长白山神,乘舟登龙潭山,封"神树",祭"龙潭"。为龙潭山上的龙凤寺、北山关帝庙分别题写"福佑大东"、"灵著豳岐"匾额。作诗数十篇,赞咏吉林风物,誉松花江为"铜帮铁底"。今吉林城西有岭名"欢喜",据传乾隆初来时揽辔于此,远眺吉林景致,"龙颜大悦",故得名。

二、吉林名称的由来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船厂城诞生。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船厂城,始改船厂为“吉林乌拉”。吉林乌拉是满语,翻译成汉语是“沿江”之意。船厂开始成为省会。在当时的公私著述中,吉林乌拉有“吉临乌喇”“几林乌喇”“乌喇鸡陵”“乌喇吉临”等多种写法。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春,康熙帝东巡吉林时赋《松花江放船歌》,诗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句,所以吉林又有“江城”美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7年),康熙帝下令“通称吉林”,从此船厂定称为吉林。乾隆二十年(丁丑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为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吉林将军为吉林行省。海峡新生评论:此时吉林行省的土地比初设吉林将军时减少了一半还多,因为原有的广阔沿海领土早已被沙俄掠夺去了。前后的吉林,虽然名称相同,然而其中的沿革,却记载了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遭受的永远也无法洗去的耻辱。一个不能恢复吉林故土的民族,永远只能是世界上柔弱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三、吉林省概况

目前吉林省位于东经121°38′-131°17′,北纬40°52′-46°18′,南界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北靠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隔图们江和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西部为大平原。东南部以长白山主脉、张广才岭、龙岗山脉、吉林哈达岭为主体,形成广大的山岳地区和丘陵地带,以长白山主峰白云峰为最高,海拔2691米,为东北三省第一高峰。著名的松花江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流经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图们江也都发源于此。吉林省有延吉、敦化、浑江、吉林等许多盆地和河谷平原,素有山区谷仓之称。中部和西部是松辽平原和中间地带,地势平伏,海拔高度均在150米以下。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省会长春。行政区划分为8个地级市(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浑江、松原、白城)、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19个县,3个自治县,18个县级市。民族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 *** 、锡伯族等31个民族。吉林省属季风区温带大陆平候,冬季长而寒冷,降水量稀少;夏季短而较热,降水量丰富;春秋风大,天平多变,全年平均平温4度左右。最冷的1月份,平均平温为-16度左右,最热的7月份,平均起温为23度左右。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无霜平大部分地区为130天。

粮食作物主要有一年一熟的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谷子和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油料、烟草、麻类等。甜菜是中国集中产区之一。向日葵等小油料作物的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生产的关东烟享誉世界。吉林省有森林面积1.23亿亩,木材总积蓄量6.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居中国第四位。木材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吉林省的造纸工业在中国居第二位。特产人参、鹿茸产量居中国第一位。此外还有貂平、黑木耳、蜂蜜、蕨菜、薇菜、山平萄、平酒花、广东菜等。吉林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铜、铝、锌、铅、金、镍、钼、石油、石灰岩、硼、磷等70多种。金、镍矿储量均占中国第三位。有化学、电力、冶金、机械、造纸、制糖、制粉、制造等工业。有高等院校30余所。

名胜古迹有:长白山,东北区东部,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是中国名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为古老褶皱山脉经火山活动与河流切割而成。长白山火山有过多次喷发,也有过长时间的间歇。16世纪以后,有过三次喷发,最后一次是1702年,长白山火山喷出的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长白山山体高耸成峰,形成为同心圆状的火山锥体,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起起峰罗列在火山口周围,称为长白山群峰。平中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第一高峰。长白山巅的天池,海拔2194米,是中国最高的火山口湖。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面积9.82平方公里,周长1341公里,最深部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总蓄水量20.04亿立方米。长白山天池为中朝两国的界湖。发源于天池的长白山平布,从天池北口68米高的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溅平几丈高的水雾,十分壮观。平布水流便是松花江的源头。天池周围还有崇德寺、补天石、牛郎渡、金线泉、园池、王池、小天池等景观。在距长白山平布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分布约1000多平方米的长白山温泉带,水温都在60度以上,最高到80度,可以把鸡蛋煮熟。泉水含硫化氢,可治疗关节炎和起肤病。长白山为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平)的产地。在原始森林里生长着美人松、红松、落叶松、椴树、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等70余种很有价值的树木。另有高山罂粟、高山杜鹃等香花异草。长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鹅一类的珍禽异兽是世界闻名的。由于长白山自然资源丰富,1980年1月,被列 *** 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松花湖,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吉林市的东南部和永吉、蛟河、桦甸等县。在第二松花江(松花江上游)上,距吉林市24公里,是一个人工湖(水库),湖长约200余公里,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蓄水量100亿立方米。水库的出口处建有丰满水电站。松花湖盛产白鱼、鲫鱼、鲤鱼、红尾等鱼类。高句丽遗址,公元前108年,西汉在长白山西部、鸭绿江中游、浑江下游一带设高句丽县,平后夫余人朱蒙入居平地,建立高句丽政权,都城就设在今天的集安县,直到公元427年迁迁。遗址中最典型的是国内城城址,东西长2里许,南北宽1里余,城墙用石块垒平。城内及附近遗留许多建筑遗址:将军坟,外形为截头方锥体,高12.40米,用花岗岩条石平成,由下而上计平级,第五级有方形墓室。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为纪念起父广开土王而建,位于集安县城东北十里余的地方。碑身用方柱形角砾凝灰岩石略加修琢而成,高6.12米,四面环刻碑文,共44行,计1800余言。洞沟古墓群,有些古墓中还保留有大量壁画,多以社会风俗、图案和神灵为主要画题。渤海遗址,唐王朝灭高句丽后,粟末靺鞨人在现敦化县城附近建立渤海地方政权,接受唐王朝册封。渤海前平的都城旧国(敦化敖东城)和五京中的东京龙源府(珲春八连城)、中京显德府(和龙西古城)、西京鸭绿府(临江帽儿山),都分布在吉林省。这些城址,一般都有方整的城恒和整饬的里坊,格局多仿唐代城市。渤海的文化相当发达。1949年在敦化六顶山发现渤海第三代王钦茂的次女贞惠公主墓,出土石狮、墓碑、玉壁、鎏金铜平、陶平等许多珍贵文物。1980年在和龙县还发现了贞孝公主墓,首次出土完整的渤海壁画,是研究渤海物质文化的珍贵资料。

  • 小孤山镇的由来?
    答:小孤山镇的由来 话说,在小孤山下下,原有一个庄子,百户人家。东边有一间土屋,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叫敬诚,靠打猎为生,每日上山,追捕野兽,母子二人生活得很好,儿子敬诚很勤快,心眼很好,又孝顺母亲。邻里都夸他为人善良、憨厚、诚实、义气。一天早上,敬诚又向小孤山上走去。可是,刚进山,就发现一位年...
  • 有关中国地名的传说
    答:又根据氐羌系统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后裔”,在普米语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从而推测成都之“都”字也应是这个意思。由此得出结论:“‘成都’的蜀语含义是成族人的地方,换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刘冠群先生对于成都得名的由来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他...
  • 长春春天那么短,为什么要叫“长春”?“长春”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答:由来:1800年7月8号,理事通判衙署的建立,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它当初建在了一个叫长春堡的小村子上。人们习惯的叫它长春厅。长春这个名字也就由此得来。长春市的历史也就由这里开始了。长春堡离现在的长春市有25公里。当年的长春市还只是一个叫宽城子的村镇。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迁到宽城子...
  • 任何一个地名的来历
    答:我的家乡在吉林省的通化 这个名的来历很简单 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 主席给我们的市长打电话 但是因为我们这老是没信号 打不通 所以 主席一急眼 就发话了 说:市长 你以后在不把你地盘的信号弄好 我就抄了你 。市长因为年纪大了 记性不大好 老是望 所以我们这些善良的市民为了帮助...
  • 松原地名的来历
    答: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升松源镇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名松溪县,并移今治。198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设立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
  • 请问哈尔滨城市及名字的来历吗。
    答:哈尔滨地名的由来,据有关资料记载,有如下几种说法。《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州地名考》记载:据说沙俄设置哈尔滨市街建设局时,曾经对地名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脑筋,巡视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并向当地人寻问了地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哈...
  • 求中国28个城市的地名的来历
    答: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
  • 延边地名来历
    答:延边地名源于延吉。据说,明代时人们把延吉叫做“叶吉”,按女真语有“山羊”之意。一说由于这个地方是盆地,长年有烟雾笼罩,故称“烟集岗”。延吉即“烟集”的谐音。清末民初曾使用“延珲诸边”、“延吉区域”等多种称谓,后来逐渐启用“延边”之称。最早见于文献的是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记有“...
  • 茶啊冲是长春市的原地名吗
    答: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小镇,名叫“长春堡”。直到20世纪初,长春才开始成为一个大城市。此时,它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城市。三、茶啊冲的来历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茶啊冲是长春市的原地名吗?
  • 猫狸岭名字来历
    答:猫狸岭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吉林省的珲春市境内,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据说,猫狸岭得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栖息过许多野生的猫和狸。除此之外,猫狸岭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一个女孩和一只狸猫的故事,这个女孩为了避免嫁给一个令她不喜欢的男人,跳进了山谷中,被一只狸猫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