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春天那么短,为什么要叫“长春”?“长春”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长春的春天短,“长春”的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我们对于长春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发现,长春的冬天是比较长的,所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长春这地区的春天是比较短暂的,但是从长春的地名上来讲,其中的基本含义其实是有着比较长的春天。这其实表现出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美好祝愿,所以人们在对这个地区起名的时候,会根据这一地区所缺失的东西进行补充,这其实也是体现出了人们在起名时的一种规则感。
在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过程中,其实对于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是有着继承的,我们在生活中,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其实也会去听老人的建议,仔细分析孩子是否在五行中有所缺失,之后在名字中进行补充,其实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地区的起名过程中,也遵守着这样的规则,这一地区名字是在很久远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的。
所以从这一地区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古时候人们对于起名这件事情的固执程度,而且也希望自己美好的寓意可以从中体现出来,长春的地理位置是处于东北地区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冬季是比较长的,农民一般都是以农业为主的,所以长时间的冬季气温较低,对于农作物也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所以当时的农民,为了在秋天的时候能够有好的收成,所以人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想要去改变气候,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但是在当时的科技水平还是十分有限的,人们只能通过起名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美好,从心灵上对于自己耕作时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所以可见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只能通过劳作来获取利益,支撑生活。

有人说长春名称由来是“长春花”,这种花曾在1936年版的“大辞海”中有介绍,但长春没有这种花,此说并不成立。其实“长春”源于满语的谐音。“古时女真族举行祭天仪式,口中会不停说一句号子,叫‘茶阿冲’,这个词并无具体含义。”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解释,把“茶阿冲”连起来快速读,发音很像“长春”。长春另有一名“宽城子”,“当时这个城市东西3.5公里,南北两公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为宽,南北为长”。

由来:

1800年7月8号,理事通判衙署的建立,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它当初建在了一个叫长春堡的小村子上。人们习惯的叫它长春厅。长春这个名字也就由此得来。长春市的历史也就由这里开始了。长春堡离现在的长春市有25公里。当年的长春市还只是一个叫宽城子的村镇。

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迁到宽城子后,长春厅也由厅升为了府。原来的村镇经过不断的建设,到20世纪初,城区的面积约有7平方公里,城内初步形成了功能不同的街市。先后修筑大小城门12座。宽城子这个名字退位成了现在长春一个老城区的区名。而长春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名字。

扩展资料

长春:

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 、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位于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截止2020年1月,全市下辖7个区、1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 )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20593.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长春]《长春的由来》2003-67(18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春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以内),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名称由来
①源自长春堡
《长春县志》的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名长春。然而长春堡之名的由来据1982年《长春地名》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取吉祥之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春堡是沿用辽金时代长春州的旧名,因为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吉林地志》(民国二年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沿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18]
②以长春花名
《满洲地名考》中提到,“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这种说法也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花命名的。远在辽金时期,长春一带生着许多柔枝纷披、花团锦簇的长春花,也就是蔷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从古至今一直叫长春花,是由月月开花而得名的。[18]
③源于宽城子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大清一统志》曾记载:“在厅北五十里,设废年无考”,可见长春有古城一说。东北沦陷前夕成书的《长春县志》还记载“城垣之形颇不规则,南北袤约四里,东西广约七里。盖东西广于南北一倍,故有宽城子之名,此城在设治前即有之,其为何代所建,已渺乎不可睹矣。”可见,在清代长春城之前已有“宽城子古城”。
“厅北五十里”这里的厅,即是今新立城的长春厅,而往北五十里,正是今宽城区属地,“宽城子古城”具体位置至今无文物出土可考,但宽城一名之由来亦非清代,而是源于清之前的“宽城子古城”。远在清之前这里即已形成规模,其“宽城子”之名也由来已久。乾隆夏季去长白山祭祖,路过此城所留诗句“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也从侧面佐证了宽城之名早已有之。[19]
诗中所提到的喜州源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
④源自茶啊冲
长春一词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这是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长春"地名的来历,供你参考:

传说一:

1800年的这一天,清政府地设制设立了长春厅,据说清朝中叶,河北、山东一带许多贫困农民来此谋生,后来越聚越多,当时的清政府是在没招儿了才在这里成立了这么一个管理机构,而且当时清朝的嘉庆皇帝在现今的伊通河上游的沿河东岸,选中了一个村落,还是钦命的"长春厅"。有人说因为当时这里遍地长满了月季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而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故取名长春。

传说二:

另一种传说是,长春地处北方,冬天十分寒冷,春天十分暂短,长春人希望自己的城市春天永驻,故取名长春,长春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传说三:

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爱”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此为长春的来历.

  • 我国那个城市有北国之春的称号?
    答:长春,因为其名字中有一个“春”字,而得名,又因为身处北方,冬天很漫长,春天来得迟去的早,所以长春人很希望春天能长一些,长春也是中国绿化覆盖率面积最大的城市,处处都是树,街道徜徉在绿色海洋,处处都有春之绿的感觉,所以就被称作北国春城、、 还有一种说法,乾隆年间,长春花是非常吉祥...
  • 长春市地名的来历?
    答:长春市的地名由来有三种说法:1、来自茶啊冲:茶啊冲这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2、来自长春厅 据《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
  • 长春有什么传说
    答:于是村民们小心的收下了这两把种子,并把他播撒在伊通河岸边,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饱含村民们汗水和希望的种子终于发出了嫩芽。不久以后第一把种子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月季花,村民们欣喜若狂,名之曰长春花,希望春天能永远眷顾他们,春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温暖而美丽的,到了冬天该怎么办呢?当...
  • 长春的由来
    答:远古,在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长春就出现原始人类“榆树人”。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纺织技术和原始农业。夏商周及秦,肃慎族居于此。1949年3月11日,长春特别市改称回长春市。同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远古...
  • 长春别名“春城”,由于地理位置,冬天冰天雪地的长春,哪有春城的...
    答:长春是东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的省会,也是新中国的工业区的发源地。它的地理地势非常平坦,而且是适宜农作物生长的黑土地,也因为它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所以也被称之为“春城”。但是长春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十分寒冷,所以很多人都说如此寒冷的城市不符”春城“的名号,那么这个”春城“又由何而来呢?小编带...
  • 长春是个好地方
    答: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长春。我问长春人,你们这里春天很长吗?长春这个名字咋来的呀?长春人扑棱扑棱眼睛,没有回答。因为这个地方属于北方,靠近鸡头那一片,冬天很长,春天很短。这个理由不大对。但是作为长春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叫长春就叫长春就是咯,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长春人,大清早的...
  • 长春的四季是春天最长么?长春为什么也是一个叫春的城市?
    答:源于满语的谐音。“古时女真族举行祭天仪式,口中会不停说一句号子,叫‘茶阿冲’,这个词并无具体含义。”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解释,把“茶阿冲”连起来快速读,发音很像“长春”。长春另有一名“宽城子”,“当时这个城市东西3.5公里,南北两公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为宽,南北为长”。
  • 市县地名溯源:长春诞生地
    答:“春天”在这里真的“长了”,渐渐地这个无名屯落伴随着春天交易时间的延长,便被人们称为“长春”了。随着交易的日趋活跃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酒馆、店铺和作坊等也在这里出现了。为防范盗贼,聚落周围还筑起了土墙。雍正年间官府取其俗称“长春”二字,并根据此地有了围墙,已形成了堡的规模,遂称此地为“长春堡”。
  •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第一大城市吗?
    答:是长春?是延吉?还是四平?让我带你们好好探索这三个城市吧。我们先来说说长春。先来说说名字,至于长春为什么叫长春,大家肯定都了解一点,因为它的气候优势,它的气候常年就像春天一样温和,所以才有了“长春”这个名字。长春的优势可不仅仅在气候方面。都知道,我们的汽车产业在这里得到了...
  • 谜语:四季如春(打一城市名)
    答:谜语:四季如春(打一城市名),谜底是: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