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教育做的公平而有质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我的看法是: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都是应该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后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尽管我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直到2003年,还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决心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力争在2010年前后接近4.5%。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严格按照我国《教育法》第55条的规定要求,教育投入应做到“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人大要加强对同级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特别是政府应考虑逐步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此事可从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除已免学费外,再免杂费、教科书费,也可先从小学免起,再免初中。在农村首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已具有现实可能性。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约为0.85亿人,初中生约为0.45亿人。按人均GDP与生均财政经费比例的国际平均数算,小学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两者合计约875亿元。如从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贫困县592个,农村人口1.98亿,约3000万学生,其中2000万小学生,生均500元,约需100亿元;1000万初中生,生均约1000元,也需约100亿元,两者合计约200亿元。因此,无论是875亿元,还是200亿元,从目前迅速增加的国家实力和每年5000亿元左右的教育总投入来看,只要下定了决心,都是有能力首先从农村(特别是从最急需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建议按“分类承担、分步实施”的原则,尽快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对现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拨款为辅来解决;对较发达的地区,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来解决;对发达的地区,则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应先行一步。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政府应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基础教育内部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等等,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轻畸重。应该确保任何时候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都要高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对于基础教育,要强调均衡化(但不是平均化),应取消重点学校制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治薄、扶差”上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对于高等教育,则更多的是要为各类院校(包括民办院校)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氛围。对政府投入较多的重点中小学和大学,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以防止教育资源浪费。对民办学校应一视同仁,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
以制度创新促成教育公平。目前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加快改革的进程。与此同时,还应大力推进高校管理制度、收费制度、贷款和还贷制度、评估制度、就业与劳动用人制度的创新等等。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尽快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考虑制定《农村教育法》、《教育投入法》、《学前教育法》、《高中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等,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于教育收费不规范和乱收费的的现象要花大力气纠正,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公平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机会的供给,而是基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实现。
公平需要在政府“供给”教育机会的基础上,转向实现个体“需求”满足实现的程度,“努力使每个孩子都享有”。
但是,每个个体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与要求并不是一样的;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差别甚至差距却又是很多、很大的。
当前社会上存在盲目择校现象、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办学雷同化以及校外辅导产业发展无序化等现象与问题,在本质上,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
必须注意到人民群众的不同认识、不同要求和不同选择。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不应该是一味地满足所有需求。
还应该注重以正确思想观点和成功案例,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教育和参与教育,将教育公平的正确内涵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公平的教育需要国家教育体系中学校类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与学习体系;在学校层面同样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教学,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由此改变当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教学现象。
使每一所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合理认识当前社会上的择校现象。择校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是促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同时,择校也是过去传统教育的产物,包括教育观与教育体系。在本质上,择校是当前学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表现。
在当今教育普及化的时代,社会、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还都较多地保留着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观念,将教育看成是改变个体命运的唯一通道(工具价值)。
而没有认识到教育对于丰富个体生命的价值意义(全面发展)和国家意义(国民素养)。
教育领域中,还往往存在着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校与教师的做法,基础教育中(包括义务教育)还较多地保留着学校等级体系,并继续沿袭精英教育时代(教育供给不足)的教育管理方式。
因此,完全可以理解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入重点学校、进入名牌大学的教育愿望。只是这种教育观与择校行为并不都是理性的和有意义的。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要求。
在当下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等教育即将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不仅社会与个体对教育的认知在发生变化,而且教育为个体提供的支持与服务也在发生变化。
只有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才能实现人人成才,才能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才是教育公平的结果体现。
办好每一所学校,必须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宜以“双一流”建设冲淡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是要带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和提升。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要以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导向,重点办好每所学校,而不是继续办重点学校。要以优质教育的新含义要求每所学校。
不能盲目地以学校办学条件的更新与提升为优质教育的主要指标,也不能以简单的升学率为唯一依据。
优质教育应该以是否为每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评价依据,是否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判断标准。

教育直接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愿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地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鲜明特色。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千秋大业。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的矛盾。只有从国情、社情、校情、教情、民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全面谋划,才能够有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使得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要正确地分析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特别要科学地处理好公平和质量的关系、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关系、发达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众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要全力避免教育走弯路、走斜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努力在公平而有质量的轨道上实现快速赶超和全面突破。



  • 如何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4、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是教育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5、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因此,需要...
  • 如何实现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包括政策制定、教育资源分配、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政策制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步骤。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旨在减少教育不平等的法律法规,如制定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 什么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4、想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必须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而又高质量的教育,让所有的适龄儿童能上学,上好学。
  •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如何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答:建立透明的教育评估体系,定期检查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对教育系统进行监督,确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及时调整不适应的政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认识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学生提供多种成功的途径。关注弱势群体:特别关注残疾儿童、少数...
  • 如何做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认清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内涵,确保教育起点公平 首先要规范办学,确保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我们要高举公平办学的旗帜,理直气壮反对各种功利的教育行为,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公开公正均衡分班,保证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始终保持教育的定力,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立足于现有资源,挖掘...
  • 如何将教育做的公平而有质量?
    答: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千秋大业。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的矛盾。只有从国情、社情、校情、教情、民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全面谋划,才能够有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不够...
  • 如何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专家力量
    答:5. 周洪宇分析,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就是要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有特色教育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6. 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议书”认为,教育发展已由规模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完善我国教育政策基本价值取向,将提高教育质量和...
  • 如何才能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答: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
  • 作为教师,怎样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有所作为呢?
    答:以下是我的看法:一、要注意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很多的老师会因为孩子的资质不同,或者是和孩子家长的关系如何,而对自己教育的孩子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有教无类,就是公平的对待...
  •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答: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改善教育公平和质量:1. 参与义教活动:义教活动是一种帮助落后地区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的志愿活动。青少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学校,与学生互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2. 捐献图书:青少年可以为没钱买书的孩子捐赠图书。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