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六)初步酝酿格律诗的南北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南北朝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公元420~589,共169年,但南朝仍是相对稳定的局面,因为北朝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大小政权混战,又因为其中有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国家,旧称“五胡乱华”,现称为“十六国”时期。

因为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迁徙或流亡到南方,向来繁荣的黄河流域民生凋敝,中原的重心因而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南方开始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在南朝出现了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是东晋谢玄的孙子,后来袭其康乐公爵位,刘宋代晋后被降为侯爵,谢灵运对刘宋政权多有不满,于元嘉十年被杀。

谢灵运有大量的财富和一定的权柄,这是他游乐山水及创作山水诗的先期便利条件。

谢灵运的诗内容上以描摹山水景物为主,他的艺术特点是追求形似,极力刻画景物的细微之处。因为用文字来描绘景物的外在特征很难,为了贴合现实地表述,谢灵运在五言诗中常常自创词语,所以他的诗偶尔会有生硬拗口的缺点,但因其主要使用白描手法,很少用典和粉饰,还是能给人以代入感和清新明丽的美感,与两晋的繁缛雕饰诗风产生很大区别。如《登池上楼》:

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后人称之“万古千秋五字新”,《南史》记载,鲍照评价其诗中景物描写,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玄言说理的方式结尾,当然除了诗的结尾,有时候中间也会插入,如“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但其“山水+玄言”模式,确是最显著的特点。

因为谢诗并不像陶渊明的田园诗那样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纯客观的景物描绘,其中并不包含作者自身的感情线索,所以其说理就显得突兀,与写景并不相干,成为全诗的负累。

但作为山水诗的知名诗人,他的景物描绘亦相当优秀,所以还是对当时及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成为南朝诗风转变的开启者。

鲍照出身低微,因门第观念而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其诗歌作品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唐杜甫有“俊逸鲍参军”的评价,实为确评。如:

这首诗,开边塞诗先河,俊健雄壮而描摹细致,如“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读来生动可感,如置身塞外寒川。

又有抒发不遇之情的作品,如:

刘宋时期文坛,逐渐摆脱了玄言诗的风气,受咏古诗及文字雕琢风气等影响,开始注重典故的使用,使典用事之风兴起。

这种文风最初的代表是傅亮,但他的作品主要是应用文,其后的用典诗人当属颜延之、谢庄最有代表性。

颜延之的诗有用典过多的弊病,影响到诗歌形象和意境的创造,这也是注重用典的诗人常见的缺点。

锺嵘《诗品》批评颜延之、谢庄“文章殆同书抄”;《南史》记载,鲍照亦批评颜延之“铺锦列绣,亦雕馈满眼”。

但颜延之亦有摆脱典故词采束缚,较好地抒发感情的作品,以《五君咏》为其代表作:

《五君咏》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向秀、阮咸、刘伶五人为歌咏对象,借之自我抒怀,全诗音韵铿锵,感情外露,是其本人狂放不拘、耿介傲岸的真实写照。

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终于出现了以讲求声律为特色的新体诗——永明体。

永明体的最大特色是对诗歌语言的声律作出规定,它的出现,为近体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在陆机的《文赋》中,就已经提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要求文学作品中,用字要注意音韵的变化,但此时的观点,只是比较笼统的理论。到了永明体出现,才有了对作品音律的人为规定。

永明体声律,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基础,将诗文中音律单调或不协调的现象,归纳为“八病”。

但此时的声律学说,无疑是不成熟并且过于苛细的。如此死板细致的规定,也会给诗歌创作及情感表达带来束缚,即使是永明体代表诗人沈约和谢朓,也不可能完全遵守,因此此学说的提出,也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

从文学发展角度看,“永明体”声律理论是一大进步,它使掌握音节调配的规律和自觉进行音节搭配成为可能,为近体诗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除了“声病学说”,永明体诗人还有一些文学主张值得一提:《颜氏家训》记载,沈约提出文章应“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易见事指反对生僻典故,易识字指反对生僻字,易读诵就是强调文章声音的抑扬顿挫感。

此处引用两篇永明体诗歌:

永明体因受声律规定的束缚,篇幅不可能过长,但音节和婉流畅,词句清丽,用典平易贴切,感情深挚,朗朗上口。

新体诗:古体诗到近体诗之间的过渡形态。从永明体诗人开始,到近体诗定型前,符合相应特征的作品均属于新体诗,新体诗中,还要求诗句之间的对偶。

永明体最杰出的诗人,与谢灵运同族,因此与其并称为“二谢”或“大谢小谢”。

与谢灵运相比,谢朓的诗更加情景交融、诗意连贯,没有语言生涩和玄言结尾的问题。但其诗欠缺谢灵运奇崛的笔力,境界相对狭窄。

谢朓诗音节和婉,自然流畅,具有永明体诗歌的共同特征。

谢朓还有一些小诗,五言四句,风格清秀内容婉转,与后来唐代五言绝句很相似,应是受其影响。

谢朓是南朝最优秀诗人之一,对梁陈诗风影响很大,对唐代诗人更是影响深远,如李白就对谢朓极为推崇。

南齐后期(公元494年),残暴的齐明帝萧鸾继位,受宫廷政治斗争影响,永明体作家受到牵连,王融被杀,沈约、谢朓、范云等被外放,所以后期他们的作品往往脱离永明体束缚,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声律技巧上,而是将各自的真情实感灌注于作品之中,体现出个性化创作趋势。如:

太平年间,各种外在的技巧,尚有凸现才干的成分,乱世之中的诗,却常常是肺腑之言,情真意挚。

诗风转变后,却依旧带有永明体的遗韵,并不是简单的回到古体诗,所以这段时期的创作,可以视作永明体的新风格,也可以当成古体诗的新流派。

萧鸾在位仅五年即死,“竟陵八友”之一的萧衍大权在握,于公元502年建立梁朝,取代了南齐。

萧衍本身是文人,继位后也热衷于提拔文人,但他身为君王,不可能专心写作,所以许多文人聚集在太子萧统身边,形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文人集团。

萧统主张文学作品要兼具“丽”和“雅”,丽,指文学的形式美,雅指儒家正统的文学观念,这其中自然有他作为太子的身份地位原因。萧统的诗并无特色,他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

公元531年,太子萧统病卒,萧纲继为皇太子,但他的文学观念与萧统的雅丽并不相同,而是过度强调诗歌的形式美而忽略内涵,加之他们生活范围本身就很狭小,所以题材也极其有限,多为咏身边事物及女性体态,最终形成了“宫体诗”。

宫体诗要求诗歌:语言华丽、对偶精切、用典繁密、音韵和谐,可以说把诗歌外在的技巧整个归纳到一起,如:

宫体诗在内容和格调上缺点明显,甚至个别作品格调低下,艳情描写露骨,但宫体诗第一次大规模描写女性外在美,这也是对传统诗歌的突破。

同时,宫体诗对对偶及平仄的把握更为圆熟,在形式技巧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是古体诗向近体诗演进的一大助力。

《玉台新咏》是继萧统的《文选》之后,由萧纲主持编选的,因其宫体诗的艳风广受批评,所以萧纲便命令徐陵收集西汉以来的所有类似艳体诗的相关作品,以和萧统所遗留的雅丽诗风抗衡,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玉台新咏》共收录西汉以来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六百六十多首,里面包括《孔雀东南飞》、曹植《弃妇诗》、庾信《七夕诗》,还包括许多乐府诗如《羽林郎》《董娇娆》等,以及王献之《情人桃叶歌》,玄言诗人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等,都赖此集得以传世,贡献之大,足以不朽。

316年,匈奴王刘曜攻进长安,西晋灭亡,西晋王室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邺,统治南方,而长江以北则陷入了长年的战乱和政权的并立、更迭中。120多年,先后有多个政权出现,史称“十六国时期”。

民生凋敝,更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仇视汉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所以这段时间,诗赋的创作少之又少,影响较大的作品,只有女诗人苏蕙的《回文诗》了。

苏蕙的《回文诗》又称《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谓巧妙无双。

南朝乐府中,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西洲曲》:

北朝乐府中,《木兰辞》和《敕勒歌》是其冠绝之作。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六)初步酝酿格律诗的南北朝
    答: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在南朝出现了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是东晋谢玄的孙子,后来袭其康乐公爵位,刘宋代晋后被降为侯爵,谢灵运对刘宋政权多有不满,于元嘉十年被杀。 谢灵运有大量的财富和一定的权柄,这是他游乐山水及创作山水诗的先期便利条件。 谢灵运的诗内容上以描摹山水景物为主,他的...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三)汉代诗歌
    答:2、除了在选材上非常巧妙外,乐府诗对于环境气氛的营造也独具匠心,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再嫁前夜,“其日牛马嘶”,却“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喜庆中充斥着悲凉。还有《鸡鸣》中,“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阑”的庭院描写,渲染了诗中人物的奢侈生活。 甚至将景物描写附加上暗喻和比拟的功能,如《董娇娆》中,“...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五)剑走偏锋的两晋诗
    答:傅玄成就较高的是乐府诗,他博学且通音律,与张华一起为朝廷写作雅乐歌诗和雅舞歌诗,《乐府诗集》中,西晋郊庙歌辞21首皆为傅玄所作。但傅玄的乐府诗有两方面出新之处,一个是故事题材的乐府诗改编和创作,另一个是大量创作了女性题材的乐府诗。如《豫章行苦相篇》是其代表作: 这首诗生动、细腻、客观地展示了...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二)汉代辞赋
    答: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形式,成为辞赋中“七体”的鼻祖,也确立了散体赋主客问答、卒章显志的基本形态。其后的司马相如和扬雄,沿用《七发》的主客问答和卒章显志结构模式,取七事中的田猎一事贯穿全赋。这种形式开了散体赋的新生面,并随...
  • 谁知道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 例举,诗歌和词有什么区别?
    答:各种文学体裁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稳定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文体分类的依据。 文体分类的沿革 中国历史上对于文体的分类,早在周秦时代就已萌芽。如在《论语》中就曾出现过“诗”、“书”和“诗”、“文”等名目,但当时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性著作还...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九)永远摘不到的星辰——诗仙李白(下)
    答:李白的思想是超凡脱俗的。他超脱了一切世人所追逐的外物,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唯一目标;他旷古烁今的才情,更是在诗歌史乃至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但散佚极多。《草堂集序》记载:“当时著述,十丧其九。”李白现存诗仅不足千首,而体裁众多。他的诗歌个性...
  • 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七)隋与初唐
    答:此时期的诗风,最早的代表是高宗时期的“上官体”:上官仪,太宗时任弘文馆直学士,高宗二年(公元662)为相,所以他的诗歌理论很有影响力:上官仪在诗歌理论上,总结提出了“诗有六对”、“诗有八对”之说,开始了对诗歌格律形式的探讨。王绩是唐初宫廷之外的重要诗人,他曾数次短期出仕,终归隐乡里。
  • 民国间宋诗总集编撰的文学环境与主要成就
    答:该集对宋诗的甄选首先体现了编者反对祧唐宗宋,力主唐宋互参的整体诗学观,书中于宋诗各时段、各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均有选录,既重学问之诗,又不忽视性情之作,较之那些于诗人取舍时畸轻畸重,往往失之偏颇的明清宋诗总集,其视野要通达、开阔得多。是集入选之诗达20首以上的作者有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 中国戏剧的历史沿革
    答: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借鉴西方话剧的同时,更以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成为为中国现实所需要、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戏剧品种;涌现了曹禺、夏衍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一批杰出的剧作;职业剧团开始出现,演剧艺术...
  • 什么是古建筑
    答:梁思成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第6讲 中国建筑的沿革 本文摘自《古建序论》,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3期,题目为编者所加。 单单认识祖国各种建筑的类型,每种或每个地去欣赏它的艺术,估计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够的。考古工作者既有保管和研究文物建筑的任务,他们就必须先有一个建筑发展史的最低限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