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站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太原铁路局的历史沿革

1949年6月7日,军委铁道部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并发布局令:“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卯世电令:‘太原解放,石家庄铁路管理局应与同蒲铁路管理局合并组成太原铁路管理局,驻地为太原。‘ 1950年7月24日,太原铁路管理局依据铁道部于同年5月20日颁布的《铁路管理局及分局试行组织条例(草案)》指规定,发布“命令成立太原、石家庄、临汾三个管理分局及其辖区”。 同年8月16日,正式成立太原分局,直辖石太线南峪至娘子关间69公里以西,同蒲北线(忻窑支线、白家庄支线在内)。 1951年8月9日,铁道部发出《为天津、太原两局合并为天津铁路管理局命令》:“兹经呈奉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本部为了适应铁路业务发展需要,决定自本年八月份起,将天津铁路管理局与太原铁路管理局合并为天津铁路管理局,限于九月份合并完竣。”管理局驻天津,下设天津、北京、张家口、石家庄、太原、临汾等6个分局。 同年10月,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此时,太原分局管辖界限为:石太线南峪至娘子关间69公里处,南同蒲到风陵渡863公里处.北同蒲宁武至阳方口163公里处。 同年11月,石太线石家庄至大郭村间8公里处以西划归太原分局。 同年12月11日,石太线获鹿至大郭村间15公里处以东划归石家庄分局。 同年12月21日,石太线阳泉至白羊墅间109公里处 以东全部划归石家庄分局管辖。 1952年9月4日,铁道部颁发《关于调整铁路组织机构的决定》,天津铁路管理局被改组为天津、北京、太原三个铁路管理局。 1953年1月1日,太原铁路管理局第二次成立,下设太原、大同、临汾3个运输分局。 1955年10月29日,太原铁路运输分局执行铁道部决定,改名为太原铁路分局,其管界和性质不变。 1958年1月1日,太原局撤销所辖的太原、大同、临汾三个铁路分局,同时撤销分局政治处和分区工会。 1958 年10月1日,太原车务段撤销,太原、阳泉办事处成立。阳泉办事处后于1962年6月撤销并入太原办事处。 1959年1月,铁道部决定将太原铁路局所辖石太线娘子关(不含)以东划归石家庄办事处管辖,石家庄、太原以南峪至娘子关间68公里处划界。太原办事处管辖北同蒲线至段家岭(含),石太线至北营(含)及管内支线。 1961年10月,铁道部再度改变办事处性质为“不作为一级机构,不指挥行车,内部不设科室,有关人、财、生产指挥、调度工作均集中于铁路局”,只设专职人员(定员9人)。太原局建立太原、太原北、大同、原平、阳泉、介休、临汾等7个车务段,领导三等及以下车站。 1963年2月7日铁道部作出《关于调整铁路运输管理组织的决定》,撤销太原等5个铁路局。同时决定“在一些管辖里程较长、业务量较大的铁路局,撤销办事处,设置铁路分局”。 1963年4月1日起太原办事处正式撤销。同时,在山西境内设置北京铁路局太原(含临汾)、大同2个铁路分局,太原、大同铁路分局管辖区段按原办事处管界划分。太原分局包括原来太原、临汾办事处管辖范围,即北同蒲朔县(含)以南,石太线娘子关(含)以西和南同蒲全线。 1963年7月1日,又将石太线娘子关至赛鱼段划归石家庄分局管辖(太原与石家庄分局以坡头——赛鱼间116公里处划界)。 1967年11月25 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进驻太原铁路分局,实行“三支两军”,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9月12日,经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年11月5日,太原铁路分局革命委员会、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关于改革机构体制、 撤消分局下属40个单位革命委员会和新建、保留18个革命委员会的通知》。同年11月1日起, 实行地区(站区)一元化领导,即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把一个地区内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 电务、卫生、教育、生活供应等单位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小而全”但又不能独立生产的联合体。 1970年12月3日,交通部发出《关于成立太原铁路局的通知》:“现决定自一九七一年一月 一日起正式成立太原铁路局,下设太原、大同、临汾三个铁路分局。”太原分局脱离北京局,隶属太原局领导。 1973年1月1日,京原线正式通车交付运营,灵丘内燃机务段成立。太原分局与北京分局在灵丘至大涧间234公里处划界。同时,大同分局与太原分局划界由原平改在北同蒲线宁武至凤凰村间168公里处。 1974年10月23日,驻太原铁路局“支左”军代表正式撤出,10月底驻分局军代表也全部撤出,结束了从1967年以来对太原铁路的军事管制。 1975年3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铁路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确保运输安全正点,实行全国铁路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4月1日,为了使局界划分同运输区域相适应,铁道部决定将石太线117公里以东划归石家庄分局管辖。 1978年4月18日,铁道部发布《关于整顿机构编制意见(草案)的通知》,规定全路各企事业单位不再设立革命委员会,而分别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局长(院长、厂长、校长)分工负责制,取消了从分局到基层单位的革命委员会。 1979年4月1日太焦线通车运营,太原分局与新乡分局在襄垣至五阳间207.5公里处划界。 1982年12月8日,根据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联合发出的《关于撤销太原铁路局的决定>: “决定自1983年1月1日起撤销太原铁路局,由北京铁路局管理。”北京铁路局增设太原、大同 (自1981年3月1日起)、临汾3个铁路分局。 1988年12月28日,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大同至河北省三河县大石庄)开通运煤。 1992年12月21日,大同—秦皇岛铁路二期工程及全线开通。 1995年,根据路局《关于调整分局大型站段管理机构和公布副处级建制单位》的文件精神,对基层单位行政机构定员表及职责范围重新进行了修订和公布,调整理顺了多种经营职能机构及下属公司。 2005年3月18日,撤销太原、大同、临汾铁路分局,组建太原铁路局。 2010年,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资产规模328亿元的太原铁路局运输主业资产及相关股权,其中利用公开增发18.9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165亿元,创下了资本市场非金融股发行量最大的纪录。

1971年建成并通航后,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以年均32%的速度急速膨胀,到2003年已经达到103.3万人次,2004年则达168万人次,2005年突破200万人次,2007年达361万人次;到200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2009年达到46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4吨。2009年,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吞吐量全国排名第29位。2007年机场扩建工程共投资15.7亿元:新建一座5.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设计目标年为2015年,年设计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新建货运楼位于太原机场1号航站楼西北侧,总建筑面积12417平方米,局部二层,包括营业大厅、货库区、办公区、宿舍区和车库区五个分区。工程的顺利竣工,意味着机场在基础设施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标志着机场保障能力的一次大飞跃,也意味着新航站楼由建设阶段进入到正式运营的准备阶段。2007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太原武宿机场”更名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武宿机场自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以来,国际客货运业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客运方面,先后开通太原至香港定期航班,太原至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客包机航线,以及太原经北京至伦敦、纽约、旧金山、巴黎、法兰克福和太原经广州至新加坡、吉隆坡、槟城等8条代码共享国际航线,共保障出入境旅客15万余人次。货运方面,自1998年6月开展独联体货运包机业务以来,共保障运输起降8000余架次,输出货物20多万吨,1999年至2003年该项业务连续5年获得全国第一,在口岸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3400×60跑道,可保障B747、A340等机型的全载起降及世界最大机型A380机型的备降。新航站楼面积为5.5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厅面积为1.8万平方米。2010年12月9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标志着该机场迈入大型机场行列。2012年1月,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年吞吐量突破587.60万人次,再次破纪录。

1896年7月8日: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太原至正定铁路。
1904年5月:正太铁路动工开始修建。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太原火车站(首义门外)开始运营。
1975年6月1日:新太原火车站正式建成运营。
1993年1月1日:太原站由一等客运站晋升为特等客运站。
1993年4月8日:太原站高架楼开工奠基。
1994年7月8日:太原站高架楼举行落成典礼仪式。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专开通运营,CRH5、CRH2(热备)型动车组正式亮相太原站。
2009年10月20日:太原站售票一厅将全面封闭,开始为期60天的改造。
2009年12月23日:太原火车站售票一厅完成了升级改造,12月23日晚18时起投入使用。
2010年6月:拆除预售票楼,进出站口两旁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
2010年10月1日:进站口及电子显示屏改造完毕。
2010年9月:太原火车站1·2·3·4候车室进行小幅改造,分普车候车区与动车候车区。
2011年1月11日:太中银铁路正式通车,太原站开通了诸多贯通全国各地的列车。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开通,太原站首开“G”字头高速动车组,太原站正式驶入高铁时代。
2014年7月1日:大西客专(太原南——西安北段)开通,太原南站随之开通。所有动车组、高速动车全部改为太原南站到发,去往石太客专方向的动车组、高速动车只在太原站技术停车。太原站只保留一对来往北京西的高速动车G619/G628次列车。有效缓解了太原枢纽的压力。2014年12月10日起,太原铁路局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原先在太原火车站始发的高速动车组车次全部取消,延长至太原南站始发终到。
2014年7月25日,太原火车站下穿地道环岛呈现雏形。该工程北起五龙口街北300米,南至朝阳街南30米,总长1.42公里。下穿地道设双向六车道和地下停车场。



  • 太原站的历史沿革
    答:1896年7月8日: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太原至正定铁路。1904年5月:正太铁路动工开始修建。1907年10月:正太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太原火车站(首义门外)开始运营。1975年6月1日:新太原火车站正式建成运营。1993年1月1日:太原站由一等客运站晋升为特等客运站。1993年4月8日:太原站高架楼开工奠基。1994...
  • 太原k开头的火车在哪个站
    答:历史沿革:2008年8月1日起,青岛-太原的1082/1083次列车,增加沧口站停站。2009年4月1日,青岛~太原1084/11082/3次,经石太客运专线运行,改为快速,车次变更为K884/1、K882/3次。2016年5月15日起,太原至青岛K884/1、K882/3次改为青岛北终到始发。
  • 石太线有哪些站
    答:石太高速铁路东起石家庄北站,途经河北省石家庄市区、鹿泉区、井陉县、平山县,再经山西省盂县、寿阳县、阳曲县、太原市区,止于太原南站,正线全长189.93千米。其中河北省境内59.97千米,山西省境内129.95千米。石太线历史沿革介绍: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铁路开工,是中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
  • k1396次列车全途站点时间表
    答:菏泽站、郓城站、梁山站、聊城站、临清站、清河城站、枣强站、衡水站、辛集站、石家庄北站、太原站。历史沿革:2013年7月1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温州~石家庄北K1396/7/6、K1395/8/5次1对,经金温、沪昆、宣杭、皖赣、淮南、阜淮、京九、石德线运行,使用原阜阳~温州K8491/2次车底。
  • 太原汽车总站在哪
    答:太原有很多汽车站,但是没有总站。车内注意事项:先下车后上车,即车上的人先出来,上车的人再上来。避免与车顶碰撞,与车顶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车内玩耍。远离车门,与车门保持一定距离,并抓住扶手。
  • 太原的文化品味和历史沿革
    答:从人文环境来说,太原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
  • 太原铁路局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6月7日,军委铁道部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并发布局令:“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卯世电令:‘太原解放,石家庄铁路管理局应与同蒲铁路管理局合并组成太原铁路管理局,驻地为太原。‘ 1950年7月24日,太原铁路管理局依据铁道部于同年5月20日颁布的《铁路管理局及分局试行组织条例(草案)》...
  • 太原历史变迁的概括
    答:1.太原的历史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 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
  • 太原历史
    答: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三代指:晋国、赵国、北汉 五朝: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 九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刘崇、...
  • 太原发源地
    答:历史沿革: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廧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公室势力渐弱,智、韩、魏、赵、范、中行氏六卿专权。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向邯郸大夫赵午索取卫国贡献的五百户人口,准备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