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唐朝盛极必衰,爆发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唐朝盛极必衰的转折点,公认的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5年—公元763年)的一场叛乱。
安史之乱
政治方面的原因:
唐玄宗执政后期,年老昏聩、耽于享乐(很多皇帝的共同特点),朝政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几十年,特别是李林甫为宰相期间,因为嫉贤妒能,一直安排无背景的胡人为地方将领,这些地方将领(以节度使为主)逐渐拥兵自重,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禄山(胡人一个)。

而真正有本领、对中央忠心耿耿的人,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军事方面的原因:
唐初,沿用隋朝的府兵制,置有634个府,其中有261个府兵用于保卫长安(设置在关中地区),从而保证朝廷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中央政权。
但唐玄宗于公元722年,在边境设置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以数州为一镇,不仅仅管理军事,而且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从而掌握额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全部大权。原来的地方长官刺史,成了节度使的下属。
不要认为唐玄宗李隆基脑子坏了,才设置了兵镇(节度使)制度。要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
实在是因为唐朝经历了初期的发展,边疆规模越来越大了,边疆地区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才可以镇守和抵御外部。
实行节度使制度的初期,边疆的军事实力果然大为增强,大唐的整体国力也随之增强,比如灭后突厥、击败吐蕃、令回纥、渤海等国臣服,一举扭转了武则天时期边疆战事不利的局面。不夸张的说,这一制度的实行,让唐朝达到了顶峰时期。

所以唐玄宗才不断的下放各种权力。但物极必反,各兵镇(节度使)的整体实力越来越大(含军事实力),中央就渐渐难以管辖了。
比如,到了天宝年间,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拥兵达到20万之多。而中央政权仅有兵力8万不到。安禄山不反,才怪。
导火线: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俩人互掐很久了,都想致对方于死地。虽然安禄山早有反心,但杨国忠是让安禄山下定决心起兵的直接导火线。
最根本的原因,四个字:土地兼并。
从北魏到唐朝前期,一直实行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就是均田制。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种者所有,部分土地在耕种者死后要还给官府。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有利于农民摆脱对地主的依附,使中央政府控制的自耕农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
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

最重要的是,让大部分土地集中到中央政府的手中,从而增强了中央集权。
除了均田制,唐政府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均田制和土地兼并,是一对矛盾体,在封建农业社会,哪一个占据上风,从根本决定了那一历史时期上层建筑的统治情况。
均田制为主,则中央集权强大;土地兼并严重,则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土地兼并是农业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准确说,应该是循环往复出现的现象。
唐朝中期后,为什么均田制会被破坏,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呢?
因为唐政府在政策上,放宽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甚至连口分田在某种情况下都可以买卖。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允许的,现在就允许了。
这就麻烦了,给了土地兼并以发展的机会。各级贵族、官僚、地主大量购置土地,这个阶层拥有的私有土地数量,远远超过了普通农民。相当于架空了中央政府的土地所有权。
没有了土地所有权,任何一个封建政权都无法掌控全国政权。
所以,“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最终走向灭亡,根源就在于四个字:土地兼并。

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土地兼并严重是和均田制的破坏密切相关的。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并未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状况,土地可以在各种名义下买卖,因而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土地兼并。后来均田制逐渐废坏,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到唐玄宗后期,土地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边防节度使的权力膨胀是和府兵制的破坏分不开的。唐初,府兵的地位高,待遇好,因而兵源稳定。高宗以后,征战频繁,府兵戍边、出征往往逾期不得轮换,而其优厚待遇多被取消,府兵逃避征调或逃亡的很多。于是唐玄宗时废除了府兵制,普遍实行募兵制。招募而来的士卒长期驻守边疆,与边将关系密切,因而极易成为边将的私人武装。同时边将的权力也在逐渐加强。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开始在边地设节度使。至天宝元年(742年)时,共设平卢、范阳、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北庭、安西、剑南等九节度使及岭南经略使。他们各领兵二、三万至八、九万,并由起初只管军事发展到兼管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而此时唐玄宗已怠于政事,沉缅于酒色歌舞,穷奢极欲。政事则先后委于宰相李林甫、杨国忠。李林甫口蜜腹剑,勾结宦官,妒贤嫉能,他掌权十九年,政治日益黑暗。他死后,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为相。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政治更加黑暗。朝廷直接掌握的武力也大为削弱,代替府兵的骑缺乏训练,战斗力差,无论数量、质量都远逊于节度使的武力。此时唐又与吐蕃、南诏多次发生战争。唐军攻南诏屡败,天下骚然,国力虚耗。

  •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原因有哪些?
    答: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根本原因就是唐王朝拿捏不住安禄山了,从而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究其根本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唐朝的社会环境唐朝堪称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自从大唐立国之后,便一直崇尚武力。大唐名将辈出,而这些名将成名之路上,都是周边小国的累累白骨。唐朝灭掉周边数十个小国...
  •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安史之乱是一百多年矛盾积累的总爆发。原因多种多样,有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官员贪污腐败,统治阶层用人不善。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果朝廷军权旁落,如果手握重兵的边将掌握了财权、军权,安史之乱爆发就不可避免,唯一区别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二,对中国的影响。1政策的...
  • “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的腐败政治要对安史之乱负直接责任,马嵬之变中,杨玉环实际上是代唐玄宗受过遭难。从“安史之乱”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次的战争的发起者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不过“安史之乱”还是有一个使用年号作为名称的战争称呼,那就是“天宝之乱”,因为这次的战争发生在唐...
  • “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是和均田制的破坏密切相关的。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并未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状况,土地可以在各种名义下买卖,因而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土地兼并。后来均田制逐渐废坏,土地兼并日益发展。...
  • 唐朝盛世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一介流民。二、唐朝统治者腐化越来越严重,人民的负担负担本来就重,生活越来越难熬,许多人民都在生死线挣扎着。三、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此外,...
  •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是什么?按做题来回答!
    答: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第五,它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第六,唐朝中央权力日益削弱...
  • 唐玄宗执政时期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问题:唐玄宗时期的弊政,节度使权力的膨胀 说完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我们再来说说安史之乱为何会在唐玄宗时期爆发,这与唐玄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以及节度使权力的迅速膨胀,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一、执政弊端 1、怠政严重,朝政混乱。一手缔造“开元盛世”后,随着唐王朝步入巅峰,天下承平...
  • 安史之乱最根本的原因都有什么?
    答:其实唐朝的统治也是腐败的,越来越加严,因为在盛唐时期同样也会有贪官,并且同僚之间也是不断的发生竞争。导致的内部腐烂,外有敌人就会有安史之乱。一、战争的出现战争的出现就是说白了,唐朝的皇帝跟官员的之间的矛盾。就是当时中央的权利跟地方官员权利的之争,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而作为中央当然...
  • 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时期一次严重的内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至763年之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军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和流血事件,导致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严重动荡和恐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如下:1、政治...
  • 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安史之乱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哪些影响?
    答:在历史上,安史之乱是一个涉及面特别广泛的重大历史事件。造成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多方面以及多层次的,但是如果简单地总结一下,其实安史之乱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与上层建筑完全脱节,唐朝在经过100多年的和平发展之后,初唐时期建立起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实际上的生产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