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民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3
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襟江带河,控扼淮淝,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楚考烈王、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均建都于此,史上屡为州、府、道、郡治所。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名胜古迹、馆藏珍品、典故成语、名臣良相和革命先烈,在中华史册上留下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县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平遥民俗概况 平遥风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
      平遥县民故后历为土葬,在举行葬礼时,保留着很多传统仪式和传统用物。这些仪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弹、唱、书法、刺秀、剪纸、折叠、板印、沾帖、绳结、纸艺、面艺、插艺、缝艺等几乎所有民间艺术。 丧葬程序为停尸、报丧、入殓、烧纸、出殡、圆墓、过七等。一般于三、五天烧纸,五、七、 九天出殡。犯忌不宜出殡者,则寄停他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 亲朋近友均参加。起灵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寿
      老年人从60岁始,每10年庆贺一次。隆重者,亲朋好友 要赠献寿桃(面制)、寿幛、寿联等,以祝长寿。午时,要在堂屋摆 寿礼、烧佛香、点寿灯,"寿星"高坐,晚辈依次拜寿。拜毕,设丰盛喜宴款待众宾客,欢度一日。进入90年代,祝寿大都贺以礼洋。宴席多在饭店举行。
      贺十三
      平遥庆贺生日之俗至今仍为普通。特别是贺十三,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鞋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
      庆满月
      平遥居民以生孩子为喜事。旧时,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庆满月。满月的日期,男为29天,女为30天。也有在半月庆满月的,意取绊住, 希望孩子长命。庆满月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首饰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亲戚则送3尺布,叠成"山"字形状。 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节庆
      平遥县民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祭祀
      平遥县民祭祀活动,分为神祭和祖祭两大类。过去崇神者居多,有 "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各种神龛。灶王、张公、家神、 财神、门神、土地都是供奉对象。专业艺人将本业祖师或神供奉于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业。不少人家将佛像或观音菩萨像置于闲房,每逢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迷信之中反映出人们祈求平安、富裕、家业兴旺之美好愿望。 祖祭是对先祖的怀念。一般于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迁居
      现在在农村多有沿用旧习者,择日开工,供奉土地神;开工期间讲究高挑红旗,以镇邪气。新房合顶时,要贴对联、放鞭炮,并宴请工匠,表示谢意。迁往新居时,要先"填宅",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 洒房院。搬迁时,要先搬进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 东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和"发福"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所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称谓很有趣。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庆大足竹编历史悠久,花色品种繁多,纺织工艺精湛,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大足竹源丰富。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报《路孔河水灾》文中有“栖篾簟千家,无举火之厨”一语。簟即竹席,可见当时大足竹席已广为民用。清咸丰以后,其竹编业日兴,产品渐及省内许多市县和云、贵、湖、广等省。解放后,大足竹编有了很大的发展。1950年,全县商业部门收购竹席40万张,到1978年,达到259万张,增长5.5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策的放宽,已由单一的国家商业部门,变经营为多渠道经营,民间经营量已大大超过国营商业收购量。1991年,全县竹席年产量达400万合(一合为一青二黄或一青三黄)。三驱、铁山两镇和其他部分乡镇的许多农民,男女老幼皆会织席。三驱、铁山两镇的产席量约占全县竹席总产量的60~70%。销售区域也扩大到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区。 大足县常见的竹编制品,除大宗的青席、黄席外,还有晒席、斗席、围席、枕席、竹篮、竹囤、竹桌、竹椅、竹床、竹几、竹篓、竹包、竹扣、竹篦、竹帘、竹扒、竹笼、竹篆、竹罩、箩篼、提篼、背篼、鸳篼、筲箕、撮箕、簸箕、笔筒、蒸笼、锅盖、虾扒、亮罩、巴笼、刷把等,每一品种还分多种规格和花色。1959年三驱织席能手李绪根、吴成周等,织“万字格”、“水波浪”、“木瓜心”、“滚绣球”、“长城图”和多种字画等精美图案花席,获四川省评比优质奖。 近年来,竹编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不断增大。



  • 中国民族有哪些民风民俗
    答: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渊源,凤凰古城土家族据考证,可能是:廪君蛮巴人后裔。土家族古代...
  • 各地、各民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要快~
    答: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
  • 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
    答:一、安徽集居与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风情旧时民间村落多为集族而居。如至今还保存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村等,村民居舍相连一体,依山抱水,坐北朝南。各户头喜欢建立独门独户的居室,如建成连三、连五、连七(七间屋并排建筑),或“明三暗五”式居室,中间为大厅,左右室各间隔为二,...
  •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答: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
  • 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答: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考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
  • 关于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答: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
  • 民风民俗作文
    答: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
  • 各地的民风民俗整理成一篇作文600字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答: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
  • 中外民俗民风
    答:平遥古城民俗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
  • 摘抄一篇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可以是书上抄来的,老师就让我们摘抄,谁能...
    答: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5.《中原文化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