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行政区划的郡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

D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行政建置相关知识。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故选D。

隋文帝末年,全国有297州1348县。至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仿效汉制,又设郡制,分全国为九州,实行分部巡察(监察区),对郡县进行整编和并改,以适应其政治需要。至大业四年,全国有190郡、国,1255县。其行政区划体制为:
583-607年初(隋文帝至炀帝初期),中央—州—县,607年中其改州为郡,成为中央—郡—县。
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时,上述190郡已发展至190余郡,郡县的等级,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地域大小、人口多少、封位高低,由九等渐渐改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607年(隋大业三年)所辖内地九州(监察区)为
郡名  治所所在地(现地名)  郡名  治所所在地(现地名)  郡名  治所所在地(现地名)  雍州刺史  计28郡146县。地域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夏陕西、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南部。  京兆郡  长安县及大兴县(今陕西西安市)  冯翊郡  冯翊县(今陕西大荔县)  扶风郡  雍县(今陕西凤翔)  北地郡  安定县(今甘肃宁县)  安定郡  临泾县(今甘肃泾川县)  上郡  交县(今陕西富县)  雕阴郡  上县(今陕西绥德)  延安郡  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  弘化郡  合水县(今甘肃庆阳)  平凉郡  平高县(今宁夏固原)  朔方郡  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  盐川郡  五原县(今陕西定边县)  灵武郡  回乐县(领悟宁夏灵武西南)  榆林郡  榆林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  五原郡  九原县(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黄河北岸)  天水郡  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  陇西郡  襄武县(今甘肃陇西县东南)  金城郡  金城县(今甘肃兰州市)  枹罕郡  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县西南枹罕镇)  浇河郡  河津县(今青海贵德县)  西平郡  隍水县(今青海乐都)  武威郡  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  张掖郡  张掖县(今甘肃张掖市)  敦煌郡  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  鄯善郡  鄯善城(今新疆差羌县)  且末郡  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附近,一说即今且末县城)  西海郡  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黑马河镇东北)  河源郡  赤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            豫州刺史  计16郡57县。地域相当于今河南、安徽北部、陕西东部  河南郡  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  荥阳郡  管城县(今河南郑州市)  梁郡  宋城县(今河南商丘)  谯郡  谯县(今安徽亳州)  济阴郡  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  汝南郡  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  上洛郡  上洛县(今陕西商州)  襄城郡  承休县(今河南汝州市东)  颍川郡  长社县(今河南许昌市)  南阳郡  穰县(今河南邓州)  弘农郡  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县)  淅阳郡  南乡县(今河南淅川县南)  淯阳郡  武川县(今河南南召县东云阳镇)  淮安郡  比阳县(今河南泌阳)          冀州刺史  计31郡221县。地域相当于今山西、河北、京津地区、山东西北部、内蒙古中部、辽宁西南部  信都郡  长乐县(今河北冀县)  清河郡  清河县(今河北清河西城关)  魏郡  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  汲郡  卫县(今河南浚县西南卫贤)  上党郡  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  河东郡  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南江蒲州镇)  河内郡  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  长平郡  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镇)  临汾郡  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  龙泉郡  治隰川县(今山西隰县)  西河郡  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  文城郡  吉昌县(今山西吉县)  绛郡  正平县(今山西新绛县)  涿郡  蓟县(今北京市城西南)  离石郡  离石县(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  雁门郡  雁门县(今山西代县)  马邑郡  善阳县(今山西朔州市)  定襄郡  大利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城西北)  恒山郡  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  博陵郡  鲜虞县(今河北定州市)  河间郡  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  上谷郡  易县(今河北易县)  赵郡  平棘县(今河北赵县)  武安郡  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  楼烦郡  静乐县(今山西静乐县)  太原郡  太原县(今山西太原市南)  襄国郡  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市)  北平郡  卢龙县(今河北卢龙县)  安乐郡  燕乐县(今北京密云县北半城子)  渔阳郡  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县)  辽西郡  辽西县(今辽宁义县东南),后移治柳城县(今辽宁朝阳市)            兖州刺史  计6郡57县。地域相当于今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  东郡  白马县(今河南滑县东南旧滑县)  东平郡  郓城县(今山西郓城东张营)  济北郡  卢县(今山东东阿县西北)  武阳郡  贵乡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渤海郡  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  平原郡  安德县(今山东陵县)        青州刺史  计4郡36县。地域相当于今山东东北部  北海郡  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  齐郡  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  东莱郡  掖县(今山东莱州市)  高密郡  诸城县(今山东诸城市)            徐州刺史  计5郡40县。地域相当于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  彭城郡  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  琅邪郡  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  东海郡  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  下邳郡  宿豫县(今江苏宿迁东南之泗阳)            扬州刺史  计44郡269县。地域相当于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安徽、江苏南部和江西、湖北部分地区  江都郡  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  钟离郡  钟离县(今安徽凤阳临淮关)  淮南郡  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弋阳郡  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  蕲春郡  蕲春县(今湖北蕲春县)  庐江郡  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同安郡  怀宁县(今安徽怀宁县)  历阳郡  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丹阳郡  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市)  宣城郡  宣城县(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  毗陵郡  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市)  吴郡  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会稽郡  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  余杭郡  钱唐县(今浙江杭州市)  新安郡  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  东阳郡  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市)  永嘉郡  括苍县(今浙江丽水市)  建安郡  闽县(今福建福州市)  遂安郡  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驮花坞附近)  鄱阳郡  鄱阳县(今江西波阳县)  临川郡  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  庐陵郡  庐陵县(今江西吉水县)  南康郡  赣县(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宜春郡  宜春县(江西宜春市)  豫章郡  豫章县(今江西南昌市)  南海郡  南海县(今广东广州市)  龙川郡  归善县(今广东惠州市)  义安郡  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  高凉郡  高凉县(今广东阳江市西)  信安郡  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  永熙郡  泷水县(今广东罗定市)  苍梧郡  封川(今广东封开县)  始安郡  始安县(今广西桂林市)  永平郡  永平县(今广西藤县)  郁林郡  郁林县(今广西贵县东津)  合浦郡  合浦县(今广西合浦县沙河东北)  珠崖郡  舍城县(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  宁越郡  钦江县(今广西钦州市北久隆西)  交趾郡  交趾县(今越南河内市)  九真郡  九真县(今越南清化)  日南郡  治所在九德县(今越南荣市)  比景郡  比景县(今越南广平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  海阴郡  新容县(今越南承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浦江合流处)  林邑郡  象浦县(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县南茶桥)          荆州刺史  计22郡122县。地域相当于今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各一部分  南郡  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  夷陵郡  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平善坝)  竟陵郡  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  沔阳郡  沔阳县(今湖北仙桃市沔城镇)  沅陵郡  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  武陵郡  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西)  清江郡  盐水县(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徕河)  襄阳郡  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  春陵郡  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  汉东郡  隋县(今湖北随州市)  安陆郡  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  永安郡  黄冈县(今湖北武汉市新州区)  义阳郡  义阳县(今河南信阳市)  九江郡  湓城县(今江西九江市)  江夏郡  江夏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  澧阳郡  澧阳县(今湖南津市市新洲镇)  巴陵郡  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  长沙郡  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  衡山郡  衡阳县(今湖南衡阳市)  桂阳郡  郴县(今湖南郴州市)  零陵郡  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  熙平郡  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            梁州刺史  计34郡222县。地域相当于今四川、贵州、湖北一部分,陕西、甘肃南部。   西城郡  金川县(今陕西安康市)  房陵郡  光迁县(今湖北房县)  清化郡  化成县(今四川巴中市)  通川郡  通川县(今四川达县)  宕渠郡  流江县(今四川渠县)  汉阳郡  上禄县(今甘肃礼县雷王乡)  临洮郡  临潭县(今甘肃临潭县)  宕昌郡  良恭县(今甘肃宕昌县)  武都郡  将利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北岸)  同昌郡  同昌县(今重庆南岸区南坪)  河池郡  梁泉县(今陕西凤县)  顺政郡  顺政县(今陕西略阳县)  义城郡  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  平武郡  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南坝)  汶山郡  汶山郡(今四川汶川县)  普安郡  普安县(今四川剑阁县)  金山郡  巴西县(今四川绵阳市)  新城郡  郪县(今四川三台县)  巴西郡  阆内县(今四川阆中市)  遂宁郡  方义县(今四川遂宁市)  涪陵郡  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区)  巴郡  巴县(今重庆市区)  巴东郡  人复县(今重庆奉节县)  蜀郡  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临邛郡  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市)  眉山郡  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市)  隆山郡  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  资阳郡  盘石县(今四川资中县)  泸川郡  泸川县(今四川泸州市)  犍为郡  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  越巂郡  越巂县(今四川西昌市)  牂柯郡  牂柯县(今贵州瓮安县东北部)  黔安郡  彭水县(今重庆彭水县)治所在汉川郡南郑县(今陕西南郑县)



  • 隋朝行政区划的郡县
    答:其行政区划体制为:583-607年初(隋文帝至炀帝初期),中央—州—县,607年中其改州为郡,成为中央—郡—县。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时,上述190郡已发展至190余郡,郡县的等级,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地域大小、人口多少、封位高低,由九等渐渐改为上、中、下三个等级。607年(隋大业三年)所辖内地九州(监察区)为 ...
  • 隋朝行政区划的郡县
    答:1. 雍州:包含28郡146县,地域相当于今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南部。2. 京兆郡:治所长安县及大兴县(今陕西西安市)。3. 冯翊郡:治所冯翊县(今陕西大荔县)。4. 扶风郡:治所雍县(今陕西凤翔县)。5. 北地郡:治所安定县(今甘肃宁县)。6. 安定郡:治所临泾县(今甘...
  • 隋朝郡县制中,郡的三大长官官权排位是太守>通守>郡丞吗?
    答:楼主你好,隋唐时期官位是这样排分的 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隋唐称为州牧和刺史,其次就是现在的市,称为太守,在下面就是现在的县了,称为县官,纯手打,望采纳!
  • 隋朝的行政区划
    答:隋朝行政区划,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隋朝时把洛阳为东都。 古今地名参照 江都(扬州)、余杭(杭州)、巴陵(岳阳)、...
  • 隋朝的行政是怎么划分的?
    答:隋朝行政区 297州1348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仿效汉制,又设郡制,分全国为九州郡县进行整编和并改,以适应其政治需要。至大业四年,全国有190郡、国,1255县。其行政区划体制为:隋文帝至炀帝初期(583-607年初),中央—州—县,607年中其改州为郡,成为中央—郡—县 ...
  • 隋朝行政区划的沿革
    答: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于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改变了存在近六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制。在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这样,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但是实行的依然是州制。隋...
  • 隋唐时期设置州郡县的利弊分析
    答:郡一级形同虚设,隋朝罢天下郡,以州领县,统一南北,将州县两级制推行全境,后又改州为郡,从此州即是郡,郡即是州,唐初又恢复郡为州,叫州县制,是为两级行政区划,此制一直沿用到宋。宋的路是一种特殊机构,它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实际上仍是州县两级制。所谓中央集权和郡县制是紧密联系的...
  • 普安郡普安郡(554—583年)
    答:其中,普安郡下辖的地区包括普安县,原名南安郡县,以及永归县,它是由白水县更名而来。到了隋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隋朝政府实行了郡县制改革,废除了原有的郡级行政区划,改为直接由州管辖县,这标志着普安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历史结束,其职能进一步融入到州的管理之中。
  • 寻详细的隋朝官吏制度及行政划分.
    答: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24年。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同时,炀帝仿效汉武帝,在郡上设置司隶、刺史15员,司监察之职。(35)许多人以为隋实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隋书·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大业五年(609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炀帝...
  • 古代州郡县在当代指什么
    答:西汉(郡国并行制):郡(侯国与其同级)按级下辖 县—道—邑。东汉(州制):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分理全国十三 州,中国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三国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沿袭东汉 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隋朝:改为 州、 县 两级行政区划制。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