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角色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何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管理者必备的技能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层次管理者与不同技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

管理技能严格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虽然有人下过定义,但谁也无法穷尽管理技能到底包括那些内容,或者说那些技能是管理所必须的。比如有人说管理者需要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那么请问:被管理者就不要这三项技能?又或者不懂技术的人就不能做管理了?显然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技能应该有哪些?张国祥老师也不揣浅陋,谈谈个人见解,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信息处理能力
现代社会自美国911事件开始,也有人说自柏林墙倒塌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全球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信息的多少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成为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也成了一个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竞争的砝码,当然也成了个人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不知道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做领导的就只能盲人骑瞎马,误打误撞。
处理信息的前提是获取信息。报纸电视互联网是我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安排好时间就行。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要主动收集,观察、巡问、听汇报都行,领导者需要的是抓住重点,迅速反应。
二、决策判断能力
有人夸张地说“领导就是做决策”,这要看是哪一级领导。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主要工作就是做决策,其它时间则大都与收集信息有关。其他管理人员也要做决策,不过沟通协调似乎要占据更大比重。但不可置疑地是决策判断能力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决策判断是否准确取决于信息收集是否全面和管理者的心胸是否开阔、是否听得进不同意见。任何一项管理能力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
三、计划协调能力
计划协调能力是落实工作的关键。做事无条理甚至杂乱无章的人是不能做领导的。一个高明的管理者,一定要让下属明确他的工作目标、工作先后、完成时间。人的能力有高低、努力也有大小,这就需要协调、平衡,否则落后的人拖后腿,就会影响整体进度。一个团队的绩效如何,计划协调是关键。
如何提高计划协调能力,多听下属意见,解决下属困难,计划就会越做越准确,协调也会越来越简单。
四、跟踪控制能力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揭示的是一条普遍真理。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瞬息万变是永恒。管理者既要制订可行的方案和计划,但又要把握计划的进程和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任务完成。相信去年没有完成计划的企业占多数,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一切。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局部的事件、变故也会发生,甚至小到一个员工的生病、离职也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因此跟踪控制必不可少。
要把握全局,就必须有见微知着、举一反三的能力。管理者在跟踪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学会以点带面,一个小组出了问题会不会影响整个团队、局部问题有无普遍意义,都需要管理者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要么调整计划,要么更换人员,一切都要处于可控之中。
五、沟通鼓动能力
也有人讲管理就是沟通服务,从对待下属员工的角度来看,这也不无道理。这说明沟通能力的重要。传达决策、布置工作、协调矛盾,都需要沟通,也需要鼓动。决策的作用、意义不阐述清楚,工作的难度、意义不讲明白,贯彻、执行都会大打折扣。遇到攻坚克难的时候,不鼓舞下属斗志,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就会因困难受阻。员工在工作中,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站的角度不一,发生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这时候管理者如果不及时沟通调解,员工矛盾就会激化、分歧就会加大,员工之间伤了和气事小,工作耽误事大。更有甚者,整个团队的士气都会受到影响。
对员工的成长进步也要及时肯定,对员工的思想波动也要及时把握。这也需要沟通和鼓动。激发员工热情、化解员工不良情绪,也需要沟通鼓动。沟通无时不在。
六、培训指导能力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的教练、好的导师。要能给下属以成长指导和技能培训。只有带领下属进步的领导才能算得上合格的领导。现代管理学认为,下属的过错应该由上司承担80%的责任。而实际情形呢,不少管理者把功劳归于自己,把过错全部推给下属或他人。这样的管理者只能在吹嘘拍马的企业吃得开,在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是绝无市场的。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管理者都应该是培训师。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对管理者的期盼更多的是指导和关怀,而不是指责和批评。管理不是揭人所短,而是用人所长。让下属优点发扬光大才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七、演讲表达能力
培训需要演讲能力,开会需要演讲能力,与人沟通交流需要表达能力。同样的问题表达方式不一样,效果绝对不一样。演讲不一定需要多少技巧,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就行。在公众场合克服恐惧就行。表达则是需要技巧的。表达需要针对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工作岗位,还要看周边环境。大多数人害怕演讲,而不惧怕表达。要知道少有人在演讲时与人闹矛盾,却常见因表达不当与人闹矛盾的事。所以表达技巧比起演讲能力来说更重要。
表达技巧只要做到尊重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沟通就会畅通无阻。
八、应急反应能力
我们常常说处事稳重,做领导的更要处变不惊。如果管理不到位,安全防患、危机排查没有做好,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防患工作做得好的企业,也不敢断定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理人员心理素质差,遇事自乱阵脚,不但事态没有在第一时间加以控制,反而因为管理者惊慌失措,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总结,我看过不少,大都是这种情形。因此,我每到一个企业都要大讲特讲危机防患、大讲安全演习。为什么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大都慌乱无措?就是少见多怪!就是懂事太少。如果演练做多了,处变不惊的本领也就练出来了。
九、情绪控制能力
这就是人们目前热衷谈论的情商。情商影响成功、制约人际交往。情商低的人不知变通,性格孤僻,对外反应能力差。一个管理者,必须为人活泼、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既关心他人,又能感染他人,总是乐观向上,别人都乐意与其交往,有心思都愿意和其交谈。这样的管理者,谁不喜欢?
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调节,不把任何不良情绪传导他人,只将热情送给他人,只把关心送给他人,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十、学习总结能力
前几年流行说快鱼吃慢鱼,这个比喻不尽恰当。但它至少从侧面告诉一个道理: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就看你是不是比别人跑得更快。比别人更快的能力从何而来?就这是从学习中来。一个善于学习的企业,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成功、失败教训的企业,才能成长和进步。甚至有人说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这不免有点夸张。不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总比固步自封好。
作为一个管理者,没有学习能力一定会被淘汰。当然只是一味学习,不加思考,不加过滤,不加消化,盲目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习而导致企业死亡的例子也不鲜见,这同一个人吃多而撑死无异。
十一、愿景激励能力
很少有人把愿景激励当作一种能力来讲,当然讲激励能力的不少。其实人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只不过希望能否实现或与现实距离的远近而已。为什么有人说“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就是因为梦想激励人活着,梦想感召人们去努力、去奋斗。
为什么现代企业都要构筑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景?因为只有目标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才能鼓舞员工士气。试问,谁愿意去一个三个月内一定倒闭的企业工作?
用愿景激励员工必须有一个前提,企业确确实实有目标有愿景。如果开空头支票,欺骗员工,最后受损的一定是企业本身。一个企业愿景明确、具体可感,人人都为之奋斗,这样的企业一定有活力。管理者要做的不过是善于运用愿景激励罢了。
十二、会议掌控能力
没有人把会议掌控能力当作管理技能来讲,好像是人都会开会一样。事实上大错特错。我一生参加会议无数。记忆中让我感到满意的不多。问谁喜欢开会,回答喜欢的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开会可是推动工作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企业,谁敢说你的企业一周不开会?恐怕没有吧?!甚至一天不开会的企业都少之又少。就说大多数企业每天必开的早会吧,员工满意率有多少?大家自己都可以去调查、调查、统计、统计。我不下结论。
再说一说干部周会,流于形式的多,确有实效的少。开会主题不明的多,开会事先准备好议题的少,开会跑题的多,开会解决问题的少。这就是企业周会的通病。
提高开会掌控能力非常重要,这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必修课。
管理技能要举还能举出不少。不过,要说最重要的管理技能有多少,我认为还是三种:决策、沟通和情商或者开会掌控能力。从何处入手提高,因人而异。

罗伯特.卡茨发现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即
(1)技术技能——指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2)人际技能——包括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多的东西。他们知道如何沟通、激励、领导和调动热情和信任。
(3)概念技能——管理者对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做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
——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通常管理的是使用工具和技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雇员。人际技能对各个管理层都是必备的;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尤其重要。

管理者就是管人、理事。让人家做好你想做的事情。抓大事,培养下级,确保组织能力的延续。从管理层次上讲,应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各个层次的核心任务都有不同的要求。
高层:决策和用人。
中层:用人和协调。
基层:业务和落实。

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按管理层次划分为高层、中、基。
高层管理者:对外代表组织,对内拥有最高职位和最高职权,对组织总体目标负责。
中:负责制定具体计划、政策,行使高层授予的指挥权,并象高层汇报工作
基: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定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

  • 管理者角色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何特点?
    答:管理者就是管人、理事。让人家做好你想做的事情。抓大事,培养下级,确保组织能力的延续。从管理层次上讲,应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各个层次的核心任务都有不同的要求。高层:决策和用人。中层:用人和协调。基层:业务和落实。
  • “管理者”的定义与定位是什么?
    答:管理者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管理者及其管理技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不同。1、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2、中层管理者 承上...
  • 管理者的角色是什么
    答:回答: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与层次 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不同。 1、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2、中层管理者 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
  • 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是什么?每天的时间如何分配? 组织中管理者与非管理...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高层管理者50%的时间用于决策、20%的时间用于计划或组织、30%的时间用于协调;中层管理者50%的时间用于计划或组织、30%的时间用于协调、20%的时间用于控制;基层管理者50%的时间用于控制、20%的时间用于计划、30%的时间用于协调。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本质区别是,...
  • 管理者在不同组织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是什么?
    答:1、挂名首脑 2、领导者 3、沟通者 二、信息角色 经理角色的第二类是信息角色。信息角色包含以下行为:创造和共享信息,以成功实现组织目标。在信息角色中有三类角色,包括 1、监视者 2、传播者 3、发言人 三、决策角色 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第三种管理角色被称为决策者。决策角色包括:1、企业家 2、...
  • 管理者的分类和角色有哪些
    答: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者处于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其头衔也各式各样,但他们工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通过协调他人的努力来是组织活动更加有效并实现组织的目标。注意:有些成员在组织中地位很高,但他们没有智慧和协调别人的责任,这些人不能称为管理者。我们可以从组织...
  • 从组织层次来看管理者分为
    答:管理者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是指位于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人。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中层管理者的称谓主要有:部门主管,机构主管,项目经理,业务主管,地区经理,部门经理,...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理论是谁提出的)
    答:1、人际关系角色指作为正式负责或管辖一个具体的组织单位并具有特别的职务地位的人,所有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挂名首脑。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角色。管理者负有在所有礼仪事务方面代表其组织的责任。领导者。涉及管理与其下属的关系,如激励、调配等。联络者。管理者同组织以外的管理者或其它各类型的人...
  • 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答:l 资源分配者 l 谈判者 ⑶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①组织中的管理层次 组织的三个层次:②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2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可方式和行为习惯。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有:⑴远见卓识 ①随时掌握...
  • 论述:管理的职能学说和管理的角色学说有何异同?(管理学)
    答:1、意义不同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是管理活动的首位职能。管理角色是指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全体人员,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2、分类不同 管理者层次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性质与领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