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赋税和赋税中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1
如何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调节是指运用税收杠杆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的引导和调整。通过税收的多征、少征与免征,可以从多方面作用于微观经济活动,使之符合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

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名词解释:
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在《财政学》(陈共 著),中的定义为: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作用:
一般而言,税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产生额外收益,即征税后,对经济的影响除了使社会承担税收负担外,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课以重税,除了课税额本身外,还可以使这些工厂减少生产或停止生产,社会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会因此减少,同时环境本身也会得到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增加,产生了除税收额以外的收益。二是产生额外损失,即课税后,经济体系除负担税收额外,还要承受其他负担。例如,若对污染企业课以轻税,对其他企业课以重税,就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社会治理污染的费用增加,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课税便会产生额外损失。
税收中性强调税收对经济不发生额外的影响,经济体系仅仅承受税收负担,不再给纳税人和社会造成其他额外损失或额外收益。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3.实际运用:
实际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税收涉及面广,渗透各方,个人或企业总要考虑各种税收的作用,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能仅限于征税额本身而保持“中性”,必然会存在税收额之外的收益和损失。即使是课征直接税,也有干扰市场运行的作用。“税收中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用来表示政府利用税收干预经济的程度。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wNFvEBzdAJeMpeV9VsyyKayJXAaN5b_tW4LeLMWLw01F3WMkO6l6NN7SXjSswhRzcVLdptEvmJKU-FgeIbixK
4.税收中性原则:
起源育于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这个理论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曾系统论述过。税收中性原则在19世纪末首先由英国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歇尔所倡导。
税收中性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国家征税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负担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额外的经济负担和损失。据此原则,一个好的税收制度,对人民的生产和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受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左右,主张应用税收政策来纠正市场的缺陷,调节经济的运行。这时的税收中性原则被说成是,税收应对经济的不良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解决不了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宏观经济理论失灵,凯恩斯理论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冲击和挑战。这些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让市场通过自身调节来解决问题,这时税收中性思想又有所归复和再发展。
有人倡导在我国实行税收中性,这是不符合我国的市场状况的。税收中性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地方才可能发挥出他的作用,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不是主要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国家进行资源配置也不是主要通过税收,这样降低税收对市场的影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不健全,需要国家适度的干预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经济的运行,实行税收中性并无益处。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wNFvEBzdAJeMpeV9VsyyKayJXAaN5b_tW4LeLMWLw_Io8pMkm-RMC7INHf2VlfOk7vl5_briN0Fs2hCITl0a_

  世纪末,新古典学派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税收超额负担论,构成税收中性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调节财富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工具是赋税机制。同时赋税机制与金融政策一起
  也是有效地调控经济合理稳健运行的有力工具。税制应当公平合理,税种应当目标明确,税法应
  当便利经济。税收的来源应当主要来自公民正常收入和超额收入,尽量避免损害基本和重要的生
  产部门。税收的用途除了建设重要公共项目,维持社会稳定与安全之外,应尽快设法实施普遍的
  公共基本教育和公共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这个制度其实对税收的增长也会有明显促进作用。
  1994年税改以后中国已基本建成现代税制框架,但在所得税,资源税和征管体系等方面还需迫切
  做一些重要的补课。
  我们社会普遍认为个人所得税是富人缴的税,都想提高起征点而逃避,其实是错误的观点,
  个税是每个有正常收入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公民与政府互动的纽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构建
  公民社会正真有实质意义的起点,除接受救济的人群之外,人人应纳税,轻易获得超额收入的人
  们更应通过纳税来体现正当性,回馈社会来获得尊敬。个人所得税是调节贫富差距最简单,明
  确,正当,有效的方法.

  论税收中性原则

  随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选择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作为其经济发展运行的主要模式,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选择逐步在全球确立。在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给经济带来不良影响的结果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确立了以“新国家市场观”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在国际经济、税收乃至法学领域,税收中性原则在经历了肯定和否定之后,又一次得到了肯定,成为西方国家税制改革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也逐渐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进程中。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有无必要以及如何将税收中性确立为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经济、法学领域学者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内容展开探讨,论述了税收中性原则应逐渐成为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对我国目前对该课题的研究产生些许启示,对我国税制改革有所裨益。

  一、税收中性思想的演变、基本内涵及评析

  (一)税收中性思想的演变和基本内涵

  税收中性思想的渊源可追溯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斯密提出公平、确实、便利、节约的税收四原则,一方面强调按国民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纳税,以求公平;另一方面则强调国家征税确实、便利纳税人和最少征收费,其主旨是尽量减少税收对纳税人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李嘉图接受了斯密的市场观和国家观,进一步阐述了征税要尽可能少地妨碍再生产的观点。他指出,“最好的赋税就是税额最少的赋税”[1]。可见,重视市场作用,限制政府职能和税收规模,以防税收妨碍经济运行是古典学派的税收观。虽然他们并未明确提出“税收中性”,但其市场观和国家观为税收中性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税收中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税收超额负担论,构成税收中性的理论基础。他运用供需曲线的均衡分析方法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首次详细研究了税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提出了税收的额外负担概念。他论证了政府对某些商品征税,使之价格上涨,由此导致消费者决策发生变化,放弃或减少对征税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非应税商品。商品课税使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发生扭曲,由此造成了纳税人除税额以外的福利损失即额外负担。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大,额外负担就越多。从而指出,国家课税不应造成纳税人税收以外的负担,理想的税制应使税收的额外负担减小到最低限度,税收不应影响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决策,不扭曲资源配置。

  F·W·约瑟夫在1939年发表的《间接税的额外负担》一文中,提出无差异曲线原理,发挥了马歇尔的观点,运用无差异曲线,将相关消费品的不同组合明列出来,对税收影响商品需求变化的情况更清楚地进行了数量分析,将税收中性思想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H·P·沃欠德和杜马将税收与劳动力供给、投资等结合起来,阐述了税收不仅不应对消费产生扭曲作用,而且税收也应避免对劳动、储蓄、投资产生消极影响,税收中性思想内容得以丰富。

  供给学派的税收理论进一步充实了税收中性思想。供给学派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扭曲市场相对价格的政府政策往往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经济效率。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之一,扭曲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提供者的经济行为。该学派运用拉弗曲线,论证了税率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积极效应是主要方面,而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减弱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抑制储蓄,减少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导致经济停滞和税收收入下降。

  至此,税收中性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内涵是:经济是在一个纯粹竞争性的结构中运转,国家在课税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承受税收负担以外,最好不要再使人民遭受其他额外负担或经济损失。据此,一个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对个人的生产、消费决策皆无影响,亦即资源的配置不被扭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中性思想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之中。时至今日,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指避免消费者因纳税而遭受额外负担,而已扩展到包括税收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诱因在内,如劳动诱因、储蓄诱因、产业诱因、投资诱因等,即税收对各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对税收中性思想的评析

  税收中性思想大力倡导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体现了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包含有许多积极、合理的因素。第一,推崇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主张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在市场机制有效作用的领域,税收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即使为矫正市场调节的偏差和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而需要税收进行调节,也应注意比较税收的正负效应,避免负效应过大,这对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认识税收的调节作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第二,税收中性思想提出了简化税制、慎重选择主体税种和税基、降低税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建议,反映了科学运用税收杠杆、优化税制的要求,对各国存在的税收制度过于繁杂、税负沉重、漏洞过多、公平欠缺等问题及其导致的妨碍生产要素供给、不利于经济增长、不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税收中性思想包含着浓厚的经济效率思想,无论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还是优化税制的一些具体建议,其着眼点都是为了尽可能少地妨碍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又降低税收征收成本,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税收中性思想是基于理想的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而现实的市场经济存在很强的“外部效应”,具有宽广的“市场失灵”领域[2],因此,绝对的税收中性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抽象,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也比较突出。一方面,过分夸大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忽视其缺陷。绝对税收中性思想的拥戴者们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能极其有效地配置资源,而扭曲市场相对价格的政府政策都会扭曲资源配置,往往降低经济效率;市场只是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力所不及,只有 ...更多

不知道吖

  • 关于税收的N个问题
    答:税收,历史上又称租税、捐税或赋税,是国家的产物。税收的形成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曰“起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税收是伴随国家的起源而起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终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税收和国家一样,是个历史的范畴,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 一、税收的起源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
  • chong 字谐音的成语,褒义或中性的,谢谢啦!
    答:繁刑重赋 过重的刑罚和繁多的赋税。亦作“繁刑重敛”。 负重含污 犹言忍辱负重。 负重涉远 见“负重致远”。 负重吞污 见“负重含污”。 高官重禄 见“高官厚禄”。 高爵重禄 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高位重禄 见“高位厚禄”。 功高望重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
  • 关于“税收与生活”的一些例子及税收文化的发展史,跪求(关于...
    答: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虽然西方国家再次提出了所谓税收的中性原则,但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仍是不容否定的。 (五)税收征税权力...
  • 中国中小企业品牌成长战略
    答:承认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二是要争取政策扶持,包括争取专门资助计划与创新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机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特别赋税政策、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基金与特别折旧办法、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的支持;三是加强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
  • 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的分析
    答:承认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二是要争取政策扶持,包括争取专门资助计划与创新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机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特别赋税政策、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基金与特别折旧办法、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的支持;三是加强合作,建立多种形式...
  • 帮我介绍一下汉光武帝
    答: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
  • 帮我找50个成语.包括拼音.解释和造句.
    答:【感情色彩】中性词【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解释】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顿时现出宽敞明亮的境界【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成语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
  • 如何懂文言文
    答:啊,原来“复以租赋”是“免除赋税”的意思。这是单独看一句无法理解的,必须前后左右,上下贯通,整体钩联,才能推敲得出来的。 任何一段文言文,如果单独地、孤立地去看其某一句话,都是难以读懂的。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
  • 150分 悬赏 中考要考的十篇文言文讲解 要快
    答:《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并且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
  • accredit card /credit card 哪个是信用卡
    答:超额利润扣除excess tax credit超额税收抵免export credit on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收款出口信贷extended ...中性信用no credit不赊帐, 现款交易nonadditive credit实习学分; 非附加学分noninstallment credit一次偿还...减税(指应付税款之减免), 赋税优惠; 税捐信贷temporary credits暂收款, 暂记贷方term credit定期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