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介绍一下汉光武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汉光武帝简介!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是王莽时期伟大人物。具体内容请看百度百科。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另:
太傅高密侯 邓禹 角木蛟
太司马广平侯 吴汉 元金龙
左将军胶东侯 贾复 氐土貉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耿弇 房日兔
执金吾雍奴侯 冠恂 心月狐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 岑彭 尾火虎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 冯异 箕水豹
建义大将军融侯 朱祜 斗木獬
征虏将军颖阳侯 祭遵 斗金牛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 景丹 女士蝠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 盖延 虚日鼠
卫尉安成侯 姚期 井木犴
东郡太守乐光侯 耿纯 室火猪
捕虏将军杨虚侯 马武 奎木狼
中山太守全椒侯 马成 胃土
河南尹阜成侯 王梁 昂日鸡
琅邪太守祝阿侯 陈俊 毕日鸟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 杜茂 参水猿
积弩将军昆阳侯 傅俊 嘴火猴
左曹合肥侯 坚镡 危月燕
上谷太守淮阳侯 王霸 鬼金羊
信都太守阿陵侯 任光 柳土獐
豫章太守中水侯 李忠 星日马
右将军槐里侯 万修 獐月鹿
太守灵寿侯 邳彤 翼火蛇
骁骑将军昌成侯 刘植 轸木蚓
城门梭尉郎陵侯 臧宫 壁水
骠骑将军慎侯 刘隆 麦金狗

云台列将32人,前28人为开过功臣,上应28宿,就是云台28将。另外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28将里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光武麾下人才众多,各尽所能,但最厉害的是光武本人。光武战昆阳,巡河北,平江南,定巴蜀,运筹帷幄,出将入相,让人景仰之心,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Emperor Guangwu of Han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善于识人的光武帝将运筹帷幄的邓禹比喻成张良,将秉公执法、长期镇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萧何,将性格刚毅、文武双全的贾复比喻成曹参,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盖主的战神将军韩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属了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400多个县,吏职减省至1/10。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中兴。

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

统一政权的重建

东汉政权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这年十月,刘秀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今陕西兴平)的时机进入长安。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另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今河南渑池以南)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附近陷入重围。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镇压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9—36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

刘珍在《东观汉纪二三.隗嚣传.刘秀敕岑彭书》曾记载光武帝向岑彭所下命令:“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既得陇地,又再想得到蜀地。”并教他平定陇右以后发兵南下攻蜀。最后光武帝历经波折,终偿“得陇望蜀”的夙愿,天下归一,建立后汉。而这也成为“得陇望蜀”这句成语的由来,这句成语原为中性的描述,但现今则多为贬义,主要告示世人不要贪得无厌。实际上,蜀地的战役确实是东汉统一过程中最后的历程,但却也备尝艰辛。西蜀公孙述曾与陇西隗嚣相互支应,并且成为汉军进伐陇西极大的威胁。在日后伐蜀战役中,汉将来歙、岑彭先后遇刺身亡,并且也发生许多的史事,这期间面对西蜀公孙述的战役可说令光武帝损兵折将。但最终,后汉诸将能够掌握形势,占取地利,并于后汉建武十二年大破蜀军,这一切也都可看出刘秀自新莽后期以来一路上战役统整方面的能力。

此后,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指使他过去的同学强华伪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统一全国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迷信尊为“内学”,作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光武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并继续维持父亲在内政与制度上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

光武帝评论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

光武在战争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还在于他注意讲求策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在统一战争中,善于采用政治攻势,如宣布释放奴婢、刑徒,减免赋税刑法,用以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注意整饬军纪。早在他担任更始政权的将军时就注意约束部下遵守军纪,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虽因迷信图谶,宣布图谶于天下;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刘秀待人敦厚,诚恳尚信,窦融、马援等诸将均由此归心。在新朝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秀的军纪较其它割据势力为好。但一代帝王并非没有缺点,天下未定时期,刘秀仍有将领行使屠城、暴掠之举,例如:吴汉军对其手下大将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最终使得邓奉忿而反叛。直到吴汉与刘尚攻灭公孙述,仍纵兵大掠成都,这时刘秀才肯斥责他们。然而诏书虽写得文情并茂,但吴汉的官爵却丝毫并未受到影响。显见刘秀对诸将的约束力仍然不足。刘秀晚年也迷信图谶,有时甚至感情用事,处事不公。以直谏逼死韩歆,因包庇险些杀死董宣,这些都是其帝王生涯上的污点。

以上这些评论,对于评价汉光武帝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世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光武帝说:“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后妃子女
皇后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妃嫔
许美人

刘疆,封为东海王。
四子刘庄,汉明帝

刘义王,母不详,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
刘中礼,母不详,十五年封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母不详,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
刘礼刘,母不详,十七年封淯阳公主,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
刘绶,母不详,二十一年封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Emperor Guangwu of Han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善于识人的光武帝将运筹帷幄的邓禹比喻成张良,将秉公执法、长期镇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萧何,将性格刚毅、文武双全的贾复比喻成曹参,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盖主的战神将军韩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属了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400多个县,吏职减省至1/10。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中兴。

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

统一政权的重建

东汉政权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这年十月,刘秀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今陕西兴平)的时机进入长安。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另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今河南渑池以南)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附近陷入重围。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镇压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9—36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

刘珍在《东观汉纪二三.隗嚣传.刘秀敕岑彭书》曾记载光武帝向岑彭所下命令:“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既得陇地,又再想得到蜀地。”并教他平定陇右以后发兵南下攻蜀。最后光武帝历经波折,终偿“得陇望蜀”的夙愿,天下归一,建立后汉。而这也成为“得陇望蜀”这句成语的由来,这句成语原为中性的描述,但现今则多为贬义,主要告示世人不要贪得无厌。实际上,蜀地的战役确实是东汉统一过程中最后的历程,但却也备尝艰辛。西蜀公孙述曾与陇西隗嚣相互支应,并且成为汉军进伐陇西极大的威胁。在日后伐蜀战役中,汉将来歙、岑彭先后遇刺身亡,并且也发生许多的史事,这期间面对西蜀公孙述的战役可说令光武帝损兵折将。但最终,后汉诸将能够掌握形势,占取地利,并于后汉建武十二年大破蜀军,这一切也都可看出刘秀自新莽后期以来一路上战役统整方面的能力。

此后,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指使他过去的同学强华伪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统一全国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迷信尊为“内学”,作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光武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并继续维持父亲在内政与制度上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

光武帝评论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

光武在战争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还在于他注意讲求策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在统一战争中,善于采用政治攻势,如宣布释放奴婢、刑徒,减免赋税刑法,用以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注意整饬军纪。早在他担任更始政权的将军时就注意约束部下遵守军纪,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虽因迷信图谶,宣布图谶于天下;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刘秀待人敦厚,诚恳尚信,窦融、马援等诸将均由此归心。在新朝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秀的军纪较其它割据势力为好。但一代帝王并非没有缺点,天下未定时期,刘秀仍有将领行使屠城、暴掠之举,例如:吴汉军对其手下大将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最终使得邓奉忿而反叛。直到吴汉与刘尚攻灭公孙述,仍纵兵大掠成都,这时刘秀才肯斥责他们。然而诏书虽写得文情并茂,但吴汉的官爵却丝毫并未受到影响。显见刘秀对诸将的约束力仍然不足。刘秀晚年也迷信图谶,有时甚至感情用事,处事不公。以直谏逼死韩歆,因包庇险些杀死董宣,这些都是其帝王生涯上的污点。

以上这些评论,对于评价汉光武帝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世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光武帝说:“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后妃子女
皇后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妃嫔
许美人

刘疆,封为东海王。
四子刘庄,汉明帝

刘义王,母不详,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
刘中礼,母不详,十五年封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母不详,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
刘礼刘,母不详,十七年封淯阳公主,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
刘绶,母不详,二十一年封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Emperor Guangwu of Han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善于识人的光武帝将运筹帷幄的邓禹比喻成张良,将秉公执法、长期镇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萧何,将性格刚毅、文武双全的贾复比喻成曹参,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盖主的战神将军韩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属了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在行政体制上,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400多个县,吏职减省至1/10。与此同时,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中兴。

建武十五年,刘秀针对当时“田宅逾制”和隐瞒土地户口的严重现象,下令全国检核土地户口。郡县守、令不敢触动贵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过程中“多为诈巧,不务实核”,“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结果,激起各地农民的反抗,郡国的豪强大姓也乘机作乱。对此,刘秀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农民的反抗斗争是进行分化和镇压,对于大姓兵长,则在处死度田不实的十几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让步。光武帝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制。

------------------------------

统一政权的重建

东汉政权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这年十月,刘秀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今陕西兴平)的时机进入长安。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另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今河南渑池以南)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附近陷入重围。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镇压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9—36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

刘珍在《东观汉纪二三.隗嚣传.刘秀敕岑彭书》曾记载光武帝向岑彭所下命令:“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既得陇地,又再想得到蜀地。”并教他平定陇右以后发兵南下攻蜀。最后光武帝历经波折,终偿“得陇望蜀”的夙愿,天下归一,建立后汉。而这也成为“得陇望蜀”这句成语的由来,这句成语原为中性的描述,但现今则多为贬义,主要告示世人不要贪得无厌。实际上,蜀地的战役确实是东汉统一过程中最后的历程,但却也备尝艰辛。西蜀公孙述曾与陇西隗嚣相互支应,并且成为汉军进伐陇西极大的威胁。在日后伐蜀战役中,汉将来歙、岑彭先后遇刺身亡,并且也发生许多的史事,这期间面对西蜀公孙述的战役可说令光武帝损兵折将。但最终,后汉诸将能够掌握形势,占取地利,并于后汉建武十二年大破蜀军,这一切也都可看出刘秀自新莽后期以来一路上战役统整方面的能力。

此后,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指使他过去的同学强华伪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统一全国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迷信尊为“内学”,作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光武死后,其子汉明帝刘庄将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的影像画在云台阁,称云台二十八将。并继续维持父亲在内政与制度上的施政方针,开创了东汉的“明章之治”。

光武帝评论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

光武在战争中所以能够克敌制胜,还在于他注意讲求策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在统一战争中,善于采用政治攻势,如宣布释放奴婢、刑徒,减免赋税刑法,用以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注意整饬军纪。早在他担任更始政权的将军时就注意约束部下遵守军纪,这就有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虽因迷信图谶,宣布图谶于天下;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刘秀待人敦厚,诚恳尚信,窦融、马援等诸将均由此归心。在新朝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秀的军纪较其它割据势力为好。但一代帝王并非没有缺点,天下未定时期,刘秀仍有将领行使屠城、暴掠之举,例如:吴汉军对其手下大将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最终使得邓奉忿而反叛。直到吴汉与刘尚攻灭公孙述,仍纵兵大掠成都,这时刘秀才肯斥责他们。然而诏书虽写得文情并茂,但吴汉的官爵却丝毫并未受到影响。显见刘秀对诸将的约束力仍然不足。刘秀晚年也迷信图谶,有时甚至感情用事,处事不公。以直谏逼死韩歆,因包庇险些杀死董宣,这些都是其帝王生涯上的污点。

以上这些评论,对于评价汉光武帝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世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光武帝说:“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既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后妃子女
皇后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妃嫔
许美人

刘疆,封为东海王。
四子刘庄,汉明帝

刘义王,母不详,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
刘中礼,母不详,十五年封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母不详,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
刘礼刘,母不详,十七年封淯阳公主,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
刘绶,母不详,二十一年封郦邑公主,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

(前6—公元57年),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公元25年—27年在位,计33年。
王莽时,曾在太学读书,略通《尚书》大义,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与其兄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在昆阳以少胜多,以8000人打败王莽43万人,取得“昆阳大捷”,建奇功,后移师河北,以恢复汉朝制度为号召,取得部分官僚、地主的支持,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建国后镇压赤眉军,讨平公孙述、隗嚣等,统一全国。屡诏释放奴婢,免罪徒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朝廷中加重尚书职权,地方上废除掌军权之都尉,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Emperor Guangwu of Han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善于识人的光武帝将运筹帷幄的邓禹比喻成张良,将秉公执法、长期镇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萧何,将性格刚毅、文武双全的贾复比喻成曹参,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盖主的战神将军韩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属了
总的来看,汉光武帝较为宽厚,虽出身较低,但富贵后不滥杀功臣,很值得称道......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Emperor Guangwu of Han

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

善于识人的光武帝将运筹帷幄的邓禹比喻成张良,将秉公执法、长期镇守后方的寇恂比喻成萧何,将性格刚毅、文武双全的贾复比喻成曹参,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盖主的战神将军韩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属了

  • 介绍一下东汉光武帝刘秀?
    答:”南顿就是今河南省项城市),西汉皇族后裔,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九世孙。公元25年-57年在位,共三十三年。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谥法曰:能续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史称:汉光武帝。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兄长大司马刘縯...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汉光武帝刘秀
    答:公元27年,刘秀收编赤眉军,之后花了10余年的时间,统一了全国。公元57年,刘秀逝世,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人物简评 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一直以来,史学家们都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让汉朝的历史走出了低谷,让天下得以安定,而且一心谋求国家兴旺,算得上是一位“中兴之...
  • 光武帝刘秀简介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介绍
    答: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汉光武帝刘秀(前6...
  • 汉光武帝生平有哪些事迹?
    答:汉光武帝(前6~57)名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22年。王莽末年,先后爆发了赤眉、绿林起义。22年,刘秀在春陵(今湖北枣阳南)起事,组织了“春陵军”,并在促使新莽政权覆灭的昆阳之战中立下了大功。此后刘秀的势力逐渐壮大,并最终与...
  •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
    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庙号世祖,谥光武帝。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答:简介:汉光武帝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帮我介绍一下汉光武帝
    答: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帮我介绍一下汉光武帝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
  • 你们谁知道汉光武帝刘秀的生平事迹?
    答: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 ...
  • 光武帝陵的光武帝刘秀介绍
    答:他在位期间,多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限制豪强霸占土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对各级官吏实行考察黜陟,罢免贪官,改任良吏;精减官员,裁并四百余县。他是帝制时代最温柔的开国皇帝,不但没有像其他帝王一样大肆杀戮功臣,反而对功臣极尽丰厚犒赏。所以,东汉初之政治开明,社会清平遂出现了“光武中兴”的...
  • 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答: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病逝于洛阳南宫,终年六十三岁,在位三十三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葬于洛阳城北之原陵。光武帝评论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在昆阳之战中,他知人善任,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