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的介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笔名知识

现代作家笔名与原名对照
鲁迅——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
郭沫若——郭开贞,字鼎堂【和罗振玉(号 雪堂)、王国维(字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号称 甲骨文研究领域的“四堂”——四大巨头。】
茅盾——沈德鸿,字雁冰
巴金——李尧棠,字芾甘(芾音fu3)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
曹禺——万家宝
废名——冯文炳
西谛——郑振铎
冰心——谢婉莹
淦女士——冯沅君(淦音gan4)
丁玲——蒋伟,字冰之
夏衍——沈端先
华汉、阳翰笙——欧阳继修
萧红——张乃莹
萧军——刘鸿霖
叶圣陶——叶绍钧
芦焚、师陀——王长简(1946年后用师陀笔名)
叶紫——余昭明
柔石——赵平复
殷夫、白莽——徐白、徐祖华
沙汀——杨朝熙
艾芜——汤道耕
辛笛——王辛笛
穆旦——查良铮
杭约赫——曹辛之
梅娘——孙嘉瑞
刘西渭——李健吾
路翎——徐嗣兴
艾青——蒋海澄
田间——童天鉴
丽尼——郭安仁
光未然——张光年
欧阳山——杨凤歧
柳青——吴蕴华

还珠楼主——李善基,后改李寿民
平江不肖生——向逵、向恺然
且予——潘序祖

现代作家改名及原名对照:
沈从文——沈岳焕
郁达夫——郁文
朱自清——朱自华
闻一多——闻家骅
周扬——周起应
丰子恺——丰润
施蛰存——施德普
冯至——冯承植
赵树理——赵树礼
张恨水——张心远
臧克家——臧瑗望


--------------------------------------------------------------------------------

同时由于自身认识与外界都在不断变化,心理也有变化,因而笔名也经常替换。如著名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所用笔名多达180余个。 笔名笔杆子发表文章时签署的别名。中国古代无笔名之说,但有表字、别号、室名之类,其性质用途与笔名颇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古代文人的别号室名,如苏轼别号东坡居士,王守仁因筑室故乡余姚阳明洞,人称王阳明,于是 人就以苏东坡与王阳明行名于世,原名却反被世人生疏了。这种情况与现代作家因长期使用某一笔名,而原名反被世人淡忘是一样的。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巴金是李尧棠字芾甘的笔名,曹禺是万家宝的笔名,张恨水是张心远的笔名。  现代文坛中国现代文坛,极大多数作家都使用过笔名,有的多达数十个,有的 脆以笔名取代了原名。使用笔名的原因,总的说来,是为了便于撰文发稿;具体细说,约有下列数端:避免麻烦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笔名是一种化名、代名,作者使用笔名,总有一些不愿披露真名的原因,为避免引起文字麻烦,特用笔名行世。此类笔名通常见于学术争鸣或 表自以为尚不成熟的文章。 有的作者因为在报刊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或为了有助于稿件的采用,也使用笔名。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 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 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即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而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 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迫于环境,使用笔名以避嫌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因为言论不自由,为了避免文祸,不得不经常使用笔名避嫌,这实际上是一种笔战艺术。署名多变,活跃版面有的作者经常在同一家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甚至同时发表数篇文章,如果 是署同一个名字,今天某甲,明天还是某甲,前面某乙,后面又是某乙,读者就会觉得单调,而用笔名变换一下,版面就活跃多了。此种笔名,有的出于编辑之手,是编辑临时代拟的。不求闻达故意隐姓埋名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奇怪,应稍加说明。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有的作者性格特别,他文章是要写的,但不想就此扬名,因而有意隐姓埋名,示人以不可测;也有的作者因视某些文章为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名堂,但能换几块稿费还是好的 于是随便化上一个笔名,这是别一种形式的“不求闻达”。作者使用笔名有着种种原因。总的说来,使用笔名的好处是隐身、灵活、便捷。 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十分丰富多彩,如鲁迅、巴金、冰心女士、落华生、林语堂、老舍……。严谨作家的文字总是字斟名酌,反复琢磨推敲,以至于“吟稳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当他们在给自己命定一个笔名时,自然更要深思熟虑,独辟蹊径。探 一下作家的笔名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与独特情趣,而且对丰富取名艺术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通过作家的某类笔名,可以看到他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许地山在1923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主要记述童年时,姐弟们 “收获节”晚上和父亲一起讨论花生品格的一段生活故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父亲经由概 花生的好处,引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人生道理,启发孩子们要像落花生那样,质朴无华,埋头工作,有益人类。父亲的这番谈话,给少年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志向,并长期以“落华生”(即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曾在辛亥革命后佐助袁世凯行帝制的刘师培,早先却“左”得出奇,他字申叔,取笔名叫“激烈派第一人”,意思是宇宙之大,唯他最“左”,最革命。他在1907年流亡日本时,曾设计过一个实行极端平均主义的社会方案,他设想不仅土地、生产资料、产品和财富等统统公有,而且“人人衣食居处均一律”,穿一样的服装,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但后来,这位最“激烈”的人却由“左”转向了右,竟然拥护起帝制来了。“激烈派第一人”,透过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不正可以看到刘师培复杂性格的另一面吗?一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总爱对作家的笔名寻根究底,其实并非每一个作家的笔名都有什么微言大义,寄寓着什么深刻内涵。例如“巴金”的来历就很平常。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关于“巴金”这个笔名,他曾坦率地在文中写道:年轻时在法国,“我因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朋友(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因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那个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了‘金’。”于是,中国现代文坛就出现了“巴金”这个响亮的名字。巴金还有一个笔名叫“余一”,余一合写就是“金”。由“余一”又产生了余三、余五、余七等笔名,根据“巴金”的谐音又衍化出“比金”,这些笔名都是非常普通的。夏衍也署用过一些十分平常的笔名,但其来历却颇风趣。40年代初,夏衍在香港《华商报》任职,有一天,他偶然见到这样一副对联:“凤游云海,鱼跃江天”,以为写得不错。正巧他给《华商报》撰稿需要化用一些笔名,于是顺手牵羊,一下子产生了四个谐音笔名:冯由、浑海、余约、姜添。浑海有时也直接写为云海,余约又衍化出余伯约。当时的《华商报》副刊首篇署名文章几乎全是这些笔名。有一类笔名是作家寄寓乡情乡思的产物,如郭沫苦之“沫若”,但这还要转一个弯,读者才能明白。有些作家干脆就用故乡地名取作笔名。如陈望道系浙江义乌人,他有一个笔名叫“一个义乌人”。又如章太炎之“余杭先生”,蔡元培之“会稽山人”,巴人之“剡川野客”(巴人系浙江奉化人,奉化有剡溪)。五四时期,冰心首创用性别取作笔名,自称“冰心女士”。后起摹仿者层出不穷,著名的有黄英称“庐隐女士”,冯沅君称“淦女士”,谢冰莹称“冰莹女士”,石汝璧称“评梅女士”,张近芬称“C·F女士”。说来有趣,冰心还有一个笔名叫“男士”。大概是雅兴所致吧,有些男性作家就用“女士”作笔名,如赵景深取作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取“刘舞心女士”,端木蕻良也有一个女性笔名,叫“红良女史”。柳亚子在给《女子世界》写稿时曾署松陵女子潘小璜,周作人刊发在《女子世界》上的文章则署名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周作人的笔名很多,他在《我的笔名》一文中说:因为鲁迅用“孤孟”为号,他就用“起孟”为号。1909年春夏之间,章太炎给他们写信,称为“豫哉启明兄”,于是周作人从此就以“启明”为名,并衍化出岂明、难明、开明、恺明等笔名。现代文坛还有不少用外文写的笔名,有的是作家名号译音的缩写,也有的别有含义。如鲁迅的R·S,茅盾的M·D,朱自清的P·S,郑振铎的C·T,陈独秀的C·C生,冯乃超的N·C等。有的笔名是外文的读音汉写,如郭沫若的笔名“爱牟”,系英语“I”(我)的读音,“麦克昂”是“maker”(作者)的读音。作家的笔名形形色色,不拘一格,有不少笔名是在文字结构或读音上做文章,独辟新径,耐人寻味。有的是依据原名谐音取作笔名,如徐茂荣(原名)——徐懋庸,严文锦——严文井,陈光美——陈荒煤,何其芳——和其放、何启放,叶鼎彝——丁易,吴组缃——吴祖湘、吴祖襄,童天鉴——田间,吴席儒——吴奚如。有的是将原名省略——字,如萧秉乾——萧乾,吴春晗——吴晗,孙怀谦——孙谦,何孝达——何达。有的将原名颠倒,然后谐音。如刘绶松,笔名宋漱流,即刘绶松之颠倒“松绶刘”的谐音。文淑阳是杨述的笔名,翻过去就是阳淑文(杨述之文)。也有的是用拆字法衍化出笔名,如曹禺原名万家宝,将姓氏“万”拆为“草”(谐音为曹)与“禺”两部分,化出“曹禺”。安危原名王寄云,将“王”姓拆为两半,衍化出另一个笔名“于一”,又有“于恋一”。绀弩姓聂,有三个耳字,于是化出笔名耳耶(仍是三个耳)。由耳耶又谐音为二鸦。他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叫《二鸦杂文》。作家笔名来历1.鲁迅(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2.巴金(李尧棠)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3.曹禺(万家宝)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4.冰心(谢婉莹)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6.张恨水(张心远)“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7.朱自清(朱自华)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8.戴望舒(戴朝宗)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9.老舍(舒庆春)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10.金庸(查良镛)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11.刘白羽(刘玉瓒)“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12.琼瑶(陈喆)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附二:十一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 “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解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按照谐音选了个“曹”字。 “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一个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 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勉励自己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十、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十一、严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话里前鼻音的“锦”和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分别,“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后来他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带有家乡色彩的名字。

同时由于自身认识与外界都在不断变化,心理也有变化,因而笔名也经常替换。
如著名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所用笔名多达180余个。 笔名笔杆子发表文章时签署的别名。中国古代无笔名之说,但有表字、别号、室名之类,其性质用途与笔名颇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古代文人的别号室名,如苏轼别号东坡居士,王守仁因筑室故乡余姚阳明洞,人称王阳明,于是 人就以苏东坡与王阳明行名于世,原名却反被世人生疏了。这种情况与现代作家因长期使用某一笔名,而原名反被世人淡忘是一样的。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巴金是李尧棠字芾甘的笔名,曹禺是万家宝的笔名,张恨水是张心远的笔名。
  现代文坛
中国现代文坛,极大多数作家都使用过笔名,有的多达数十个,有的 脆以笔名取代了原名。使用笔名的原因,总的说来,是为了便于撰文发稿;具体细说,约有下列数端:
避免麻烦
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笔名是一种化名、代名,作者使用笔名,总有一些不愿披露真名的原因,为避免引起文字麻烦,特用笔名行世。此类笔名通常见于学术争鸣或 表自以为尚不成熟的文章。 有的作者因为在报刊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或为了有助于稿件的采用,也使用笔名。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 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 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即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而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 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迫于环境,使用笔名以避嫌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因为言论不自由,为了避免文祸,不得不经常使用笔名避嫌,这实际上是一种笔战艺术。
署名多变,活跃版面有的作者经常在同一家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甚至同时发表数篇文章,如果 是署同一个名字,今天某甲,明天还是某甲,前面某乙,后面又是某乙,读者就会觉得单调,而用笔名变换一下,版面就活跃多了。此种笔名,有的出于编辑之手,是编辑临时代拟的。不求闻达
故意隐姓埋名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奇怪,应稍加说明。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有的作者性格特别,他文章是要写的,但不想就此扬名,因而有意隐姓埋名,示人以不可测;也有的作者因视某些文章为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名堂,但能换几块稿费还是好的 于是随便化上一个笔名,这是别一种形式的“不求闻达”。
作者使用笔名有着种种原因。总的说来,使用笔名的好处是隐身、灵活、便捷。 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十分丰富多彩,如鲁迅、巴金、冰心女士、落华生、林语堂、老舍……。严谨作家的文字总是字斟名酌,反复琢磨推敲,以至于“吟稳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当他们在给自己命定一个笔名时,自然更要深思熟虑,独辟蹊径。探 一下作家的笔名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与独特情趣,而且对丰富取名艺术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通过作家的某类笔名,可以看到他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许地山在1923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主要记述童年时,姐弟们 “收获节”晚上和父亲一起讨论花生品格的一段生活故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父亲经由概 花生的好处,引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人生道理,启发孩子们要像落花生那样,质朴无华,埋头工作,有益人类。父亲的这番谈话,给少年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志向,并长期以“落华生”(即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
曾在辛亥革命后佐助袁世凯行帝制的刘师培,早先却“左”得出奇,他字申叔,取笔名叫“激烈派第一人”,意思是宇宙之大,唯他最“左”,最革命。他在1907年流亡日本时,曾设计过一个实行极端平均主义的社会方案,他设想不仅土地、生产资料、产品和财富等统统公有,而且“人人衣食居处均一律”,穿一样的服装,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但后来,这位最“激烈”的人却由“左”转向了右,竟然拥护起帝制来了。“激烈派第一人”,透过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不正可以看到刘师培复杂性格的另一面吗?一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总爱对作家的笔名寻根究底,其实并非每一个作家的笔名都有什么微言大义,寄寓着什么深刻内涵。
例如“巴金”的来历就很平常。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关于“巴金”这个笔名,他曾坦率地在文中写道:年轻时在法国,“我因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朋友(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因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那个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了‘金’。”于是,中国现代文坛就出现了“巴金”这个响亮的名字。
巴金还有一个笔名叫“余一”,余一合写就是“金”。由“余一”又产生了余三、余五、余七等笔名,根据“巴金”的谐音又衍化出“比金”,这些笔名都是非常普通的。
夏衍也署用过一些十分平常的笔名,但其来历却颇风趣。40年代初,夏衍在香港《华商报》任职,有一天,他偶然见到这样一副对联:“凤游云海,鱼跃江天”,以为写得不错。正巧他给《华商报》撰稿需要化用一些笔名,于是顺手牵羊,一下子产生了四个谐音笔名:冯由、浑海、余约、姜添。浑海有时也直接写为云海,余约又衍化出余伯约。当时的《华商报》副刊首篇署名文章几乎全是这些笔名。
有一类笔名是作家寄寓乡情乡思的产物,如郭沫苦之“沫若”,但这还要转一个弯,读者才能明白。有些作家干脆就用故乡地名取作笔名。如陈望道系浙江义乌人,他有一个笔名叫“一个义乌人”。又如章太炎之“余杭先生”,蔡元培之“会稽山人”,巴人之“剡川野客”(巴人系浙江奉化人,奉化有剡溪)。
五四时期,冰心首创用性别取作笔名,自称“冰心女士”。后起摹仿者层出不穷,著名的有黄英称“庐隐女士”,冯沅君称“淦女士”,谢冰莹称“冰莹女士”,石汝璧称“评梅女士”,张近芬称“C·F女士”。说来有趣,冰心还有一个笔名叫“男士”。
大概是雅兴所致吧,有些男性作家就用“女士”作笔名,如赵景深取作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取“刘舞心女士”,端木蕻良也有一个女性笔名,叫“红良女史”。柳亚子在给《女子世界》写稿时曾署松陵女子潘小璜,周作人刊发在《女子世界》上的文章则署名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
周作人的笔名很多,他在《我的笔名》一文中说:因为鲁迅用“孤孟”为号,他就用“起孟”为号。1909年春夏之间,章太炎给他们写信,称为“豫哉启明兄”,于是周作人从此就以“启明”为名,并衍化出岂明、难明、开明、恺明等笔名。
现代文坛还有不少用外文写的笔名,有的是作家名号译音的缩写,也有的别有含义。如鲁迅的R·S,茅盾的M·D,朱自清的P·S,郑振铎的C·T,陈独秀的C·C生,冯乃超的N·C等。有的笔名是外文的读音汉写,如郭沫若的笔名“爱牟”,系英语“I”(我)的读音,“麦克昂”是“maker”(作者)的读音。
作家的笔名形形色色,不拘一格,有不少笔名是在文字结构或读音上做文章,独辟新径,耐人寻味。有的是依据原名谐音取作笔名,如徐茂荣(原名)——徐懋庸,严文锦——严文井,陈光美——陈荒煤,何其芳——和其放、何启放,叶鼎彝——丁易,吴组缃——吴祖湘、吴祖襄,童天鉴——田间,吴席儒——吴奚如。有的是将原名省略——字,如萧秉乾——萧乾,吴春晗——吴晗,孙怀谦——孙谦,何孝达——何达。
有的将原名颠倒,然后谐音。如刘绶松,笔名宋漱流,即刘绶松之颠倒“松绶刘”的谐音。文淑阳是杨述的笔名,翻过去就是阳淑文(杨述之文)。
也有的是用拆字法衍化出笔名,如曹禺原名万家宝,将姓氏“万”拆为“草”(谐音为曹)与“禺”两部分,化出“曹禺”。安危原名王寄云,将“王”姓拆为两半,衍化出另一个笔名“于一”,又有“于恋一”。绀弩姓聂,有三个耳字,于是化出笔名耳耶(仍是三个耳)。由耳耶又谐音为二鸦。他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叫《二鸦杂文》。
作家笔名来历
1.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12.琼瑶(陈喆)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附二:十一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鲁迅好友许寿裳曾于1920年底,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在完成《幻灭》的写作后,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头。 “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解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面是“艹”,下面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按照谐音选了个“曹”字。 “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一个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 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翻“秦”即国民党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勉励自己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 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十、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十一、严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话里前鼻音的“锦”和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分别,“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后来他本人也接受了这个带有家乡色彩的名字。



  • 笔名笔名介绍
    答:许多笔名的来源也颇具故事性,如巴金的“巴金”源于朋友的自杀和克鲁泡特金的书名,“夏衍”的笔名则源于对对联的巧思。有的作家用故乡地名或性别取名,如陈望道的“一个义乌人”和冰心的“冰心女士”。此外,还有作家采用外文笔名,如鲁迅的R·S,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总而言之,作家们的笔名丰富多...
  • 出自古诗的淡雅笔名介绍
    答:1、竹心。“竹心”取自古诗句“竹解心虚即我师”。竹即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气节高尚,散发着一股清新无比的韵味。竹字与心字搭配,更符合女生的气质,并塑造出了一个正义善良、尊崇内心的形象,用作笔名再合适不过了。2、玉露。玉露二字在女生名字中极为常见,都是十分美好珍贵的事物。而且,它...
  • 古风的笔名介绍
    答:1、“青悠”这个笔名取自《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这个字表现了女孩的青涩美感,“悠”这个字则是寓意着女孩会有悠然、闲适的环境和未来的意思。“青悠”这个笔名的读音为qīngyōu,读起来十分温婉好听,给人这个女孩十分有气质、很美好的感觉。2、“秋兮”这个笔名的读音为qiūx...
  • 作家为什么给自己起笔名,笔名的起源介绍
    答:最早的笔名出现于明清通俗小说的作者,例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今古奇观》辑者抱瓮老人、《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等等。作者隐去自己真实姓名,是因为通俗小说在当时被认为难登大雅,作者热衷于创作,但又害怕遭到讥笑,故将真名隐去。但兰陵笑笑生之类署名却成为笔名的前身。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 笔名女生简单气质两字
    答:丁玲 ——中国现代女作家蒋伟的常用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据了解“丁玲”一名是由蒋伟-蒋玮-蒋冰之-丁冰之-丁玲一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最终确定而成。1927年她的处女作《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便用了“丁玲”这一名字。1928年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之后,“丁玲”这一笔名...
  • 有关文艺的笔名介绍
    答:1、婉_(婉寓意“和顺、温和”“_“寓意“美好”)2、怡悦(文静宜人)3、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4、静璇(聪明文静)5、婕珍(意思是聪明的女孩)6、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7、云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8、霏羽(这个挺不错哦,让人觉得很舒服!)
  • 笔名的介绍
    答:“巴金”这一笔名和无政府主义毫无关系。巴老曾在《谈〈灭亡〉》一文中,介绍过这一笔名的来历:“巴”来之于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巴老当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
  • 笔名女生 气质 有气质的笔名介绍
    答:1、殊娇、娇韵、森花、慕青、倩亚、曼靓、素朦、笙雪、素丽、燕婷、美淇、懐娜、曼晴、绘茜、娴怀、忆柳、婷瑶、清润、青栀、慧萍。2、美丽、佳涵、清恬、琴音、悦宛、小倔强、两生欢、薄荷凉、聚橙为海、趁年轻、墨笙歌、染清风、柠檬片片、一人归、心难控、暮草兮、倾城花音。
  • 笔名怎么取比较有意义古风
    答:笔名怎么取比较有意义古风介绍如下:1.“玉临天下”这个名字取自于成语“君临天下”,蕴含霸气的豪迈以及高贵大气。将君改为玉也是合适的,玉是君子象征,气质契合。而用玉更加显得唯美,适合作为女生的笔名。2.“忆离笙”一名可突出作者写作风格偏古风外,还很好的展现笔名的风格文艺有意境。其中“笙”...
  • 什么是笔名?
    答:如著名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所用笔名多达180余个。所以笔名没有唯一性。关于笔名是否受法律保护。1.您当然拥有您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之版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这版权时刻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您现在在百度空间写的东西,只要是您原创且有署名的,均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