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三国时的汉中就是现今的汉中地区。汉中,位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一块狭窄缓冲地,北靠秦岭山脉,南连大巴山脉。过去,这里依凭着几处坚固的关卡和地形凶险的山谷牵制各方,因而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就有“得汉中者可得天下”的说法。尤其在两汉三国时期,汉中的地理位置举足轻重。

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隋书》地理志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十分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因而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三国时期,蜀、魏的帝王将相用尽谋略的争夺之战,更使古阳平关名扬四海。

建安二十年,曹操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决定抢在刘备之前攻取益州门户——汉中,遂率兵10万,攻阳平关。汉中弹丸之地,怎与曹操大军抗衡?但曹操亲自察看了阳平关的地势和布防之后,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山势险峻,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墙扎寨,居高临下,哪里是无法防守,分明是“无法进攻”。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然后趁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曹操就此巧夺汉中。

平定汉中后,曹操派夏侯渊、张郃等大将驻兵定军山等隘口,图谋西蜀。此时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率黄忠进兵汉中。夏侯渊的部队十分精锐,老将黄忠也不甘示弱,每每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全军金鼓震天,气势汹汹,撼动山谷,终于夺得了战略要地定军山,并斩杀了魏将夏侯渊,为刘备打开汉中盆地的西大门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诸葛亮把定军山作为北伐曹魏的基地。因为这场战役,定军山闻名于天下。

定军山之战后,魏军大败,刘备遂得汉中,为了名正言顺讨伐曹操,平西将军马超等百来位文员武将上表汉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史书有载:“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在这次“汉中王”大典中,将士和百姓云集,广场上载歌载舞,数百面战鼓齐响,器乐齐鸣,声势浩荡,形成了后来传承千年的“定军战鼓”,刘备还当场宣读了一道他给汉献帝刘协的《奏章》,以表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受玺衔冠之后,刘备留英勇善战的魏延镇守汉中,自己率众回成都。人们在刘备称王设坛处立碑纪念,将所在地旧州铺称为“兴刘寨”。

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一带。

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汉中的历史发展如下:

1、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2、夏代,境内有褒国。《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3、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4、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5、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6、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汉初郡治复还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

7、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于益州刺史部。

8、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9、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10、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11、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侨置秦州及70多侨县。

12、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13、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

14、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15、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即“峡路”,路治夔州今重庆奉节)。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16、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17、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18、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19、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扩展资料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部为汉中盆地。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着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古代汉中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南部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地区,历史行政区划名,存在于1968年至1996年,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由汉中专区改称为汉中地区。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此外,亦使用汉中地区指代汉中市所在地区。


扩展资料:

汉中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居汉水的中游。故名汉中。汉中物产丰富,与四川盆地一样,古代可自给自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汉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楚国得汉中而称雄,秦国得汉中而凌楚,刘邦得汉中而得天下,张鲁得汉中而独立,诸葛亮得汉中而北伐中原,吴玠得汉中而据金兵。

秦汉时期,汉中就成为连接关中和陕南及巴蜀的要道。汉高祖刘邦初为项羽手下的汉中王,后结集韩信、萧何、张良等名将谋士,力挫群雄,大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三国时刘备、诸葛亮、黄忠、赵云与魏将在此逐鹿。

汉中历史人物: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张鲁、李白、杜甫、陆游曾在此活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和动人的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尤亭铺,长约一百一十六公里,宽约五到二十五公里,是由汉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阶地平原。汉中市城区就处于汉中盆地平原的中部。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景观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被称为陕西的小江南。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 汉中因汉江得名。作为行政建制名称,始于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设郡治于西城(今陕西安康)。东汉将汉中郡由西城迁治南郑。从此,南郑成为汉中的附郭首县。直到1954年,汉中的行政首府一直设在南郑。

古汉中旅游详细介绍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的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颇为相像,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间。是陕西的一个大城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0万,下辖11个区县。
汉中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居汉水的中游。故名汉中。
汉中物产丰富,与四川盆地一样,古代可自给自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汉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楚国得汉中而称雄,秦国得汉中而凌楚,刘邦得汉中而得天下,张鲁得汉中而独立,诸葛亮得汉中而北伐中原,吴玠得汉中而据金兵。汉中历史悠久,因而得以留传大量珍贵的历史古迹,有著名的古汉台、拜将台、石门、张骞墓、蔡伦墓、褒斜古栈道、张良墓、汉魏摩崖石刻等。

  • 古代汉中位于现在的哪里?
    答:古代汉中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南部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地区,历史行政区划名,存在于1968年至1996年,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由汉中专区改称为汉中地...
  •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答: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
  •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答:1. 古代的汉中是指现今的陕西省汉中市。2. 汉中市,别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巴山以南。3. 汉中市因汉江流经而得名,被誉为“天汉”,是汉江的主要发源地。4. 作为陕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汉中是连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关键节点。5. 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重...
  • 古代的汉中在哪?
    答:古代的汉中位于现今陕西省的西南部,具体位置在秦岭与巴山之间,北靠秦岭,南濒汉江。该地区东接城固县,南界南郑县以汉江为界,西连勉县,北邻留坝。汉中地区历史上是一个行政区划名称,从1968年至1996年使用,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汉中从专区升级为地区。到了1996年6月6日,根据国务院的批准...
  • 汉中以前是属于那的?
    答: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
  • 汉中以前是属于四川的??
    答:汉中以前是独立的一级行政区。半个四川以前都是汉中管。
  •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汉中的气候情况
    答:古代的汉中对应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这个城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靠秦岭山脉,南接大巴山,因汉江流经而得名。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的聚宝盆”。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汉中历史的读者,下面的内容可能会有所帮助。1. 汉中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根据《吕氏...
  •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答:古代的汉中地区对应现在的中国陕西省汉中市。这个地区位于陕西省的南部,北部靠近秦岭山脉,南部则被大巴山环绕,中部是肥沃的汉中平原。汉中因其地处汉水流域而得名,被誉为“天汉”,并且是长江的主要支流汉江的发源地。汉中不仅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府之国”。在中国历史上...
  • 刘邦汉中王,“汉中”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答: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其境北界秦岭主脊与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至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千米,南北为192.9千米,行政区划面积27 091.9平方千米。辖2区9县,2017年,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81.85万人,其中城镇...
  • 古代汉中地区是现在什么地区
    答:古代汉中地区现在是陕西省汉中市一带。汉中市,因“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天府之国”之美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行旅通商的要地”;自古被誉为“秦之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