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

7 月 6 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 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 16 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一、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三、发扬质量为先、品质为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稳增长强信心防风险等方面积极担当,勇挑重担,携手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其中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简单概括就是:不打价格战了。

对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来说,捱过了两年多「缺芯少电」的汽车涨价潮后,刚体验了半年轰轰烈烈的降价潮,一双看得见的手给这波价格战拉上了手刹。

到底是谁在抵制降价?这波「价格保卫联盟」能坚挺多久呢?

涨价与降价 ,究竟谁说了算 ?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差不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2022 年开年,伴随着芯片短缺、锂电涨价、产能锁紧等一系列原因,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波涨价潮,用户拿着钱一车难求,等几个月的情况比比皆是;而 2023 年,发生了两极反转。2023 年刚开年,特斯拉来了一波来势汹汹的全球大降价:Model 3 22.99 万起,Model Y 25.99 万起,堪称历史最低价。

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另一大巨头比亚迪开始推出「冠军版」,混动价格下杀到 10 万一下。至此,各家车企开始了各种花样降价:直降、购车补贴、经销商降价、服务权益包与整车剥离….. 直到 12 万元的雪铁龙 C9 达到了高潮。

根据笔者统计,进入 2023 年以来宣布调价的车企已经超过了 20 多家,新车定价也远低于去年。一波降价潮后,车企们「以价换量」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至少不是各个灵验。

2023 年 1~6 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 952.8 万辆,同比增长了 3%,这个「去年同期」对比的是经历了一系列停工停产的去年上半年。

其中新能源市场累计零售 305.9 万辆,同比增长 36%,6 月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 36.6%。

如果把新能源车型剥离,上半年燃油车销量更加惨淡,下滑了近 10%。

不论是去年的涨价,还是今年的降价,消费者们一边抱怨一边默默接受,毕竟供不应求就涨价,是菜市场里都深谙的定价原理。那如今汽车销量似乎涨不动了,凭什么还要喊停价格战呢?

因为车企们实在扛不住价格战了。以带起了新能源降价风潮的比亚迪和特斯拉为例,两家巨头占了新能源零售销量占了 70%。巨大的销量伴随着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会让优势像滚雪球一样越扩越大;与此同时,更多的车企被迫跟随降价后,并没有吃到以价换量的蛋糕,反而利润低岌岌可危。

当特斯拉的毛利率都从 30%下滑到 20%时,那些依然尚且不能盈利的车企,在价格战中只能加速失血。

打价格战——击垮对手——一家独大——涨价,经历了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后,这套循环相信大家深有体会。

襁褓中的车企 ,需要学会自我造血

在之前燃油车时代,车企提升单车毛利率最直接的方法是降低单车成本。

严控整车成本,也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杜绝的是什么?我们要杜绝的是有些车企利用监管的漏洞,在事关安全、环境、健康这些核心领域偷工减料,以此来建立起自己的成本优势。

而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做法,才会真正让中国车企之间陷入无休无止的恶性竞争,丧失品牌信誉并最终失去市场份额。我们相信,这个才是行业协会这次组织车企签订承诺书的真正初衷。

但如果车企之间的竞争是在法规的框架内,那这样的价格战就完全没有必要叫停,反而还应该鼓励,因为这样才会真正去淘汰那些竞争力不强的品牌和车企。

此外,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车企有了很多全新的盈利渠道。无论是吸引用户付费订阅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各种服务,还是提供像超充或者换电这样的便捷补能服务,甚至是进军移动出行市场,从出租车公司手中分一杯羹。更早一些在碳积分紧张的时候,像特斯拉、蔚小理等还通过出售积分来赚取可观的收益。

也就是说,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只是可以通过整车销售或者提供售后维修保养来赚钱,智能电动车时代,车企的盈利渠道被拓宽了很多。但那些新的盈利渠道其实是建立在车企比较强的研发能力上。如果这个时候限制车企通盘考虑,主动降价的行为,就值得好好深思一番。

「反降价联盟」能坚持多久 ?

说来有点讽刺,就在 7 月 6 日签订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后不到 24 小时,特斯拉升级了 Model 3/Y 引荐奖励措施:7 月 7 日起,成功引荐好友下订并提车,购车人奖励 3500 元+90 天 EAP 免费使用权,引荐人奖励 7000 积分。

是啊,营销活动怎么能算降价呢?那经销商优惠算不算降价?充换电权益优惠算不算降价?甚至有网友猜测:当新车不允许降价时,我们会不会「在二手车市场买到打骨折当全新车」?

在这些可能存在的操作下,这次 16 家车企的结盟更像是一次「君子协定」,或者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在彼此可以接受的定价范围内竞争,给自己和对方留出活下去的余地。当然,也要给消费者留出余地。

如果有了「价格同盟」的挡箭牌,就在定价上肆无忌惮的话,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尽管在国内无法用「反垄断法」来限制车企的价格结盟,但至少可以捂住自己的钱包,放缓自己购车或者置换的步伐。当本来就增长放缓的汽车市场再次受到刺激而收缩,更激烈的竞争之下,君子协定还会那么「君子」么?

这让我想到了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君子协议」。2019 年,就在 5G 刚开始商用普及时,工信部出面调停了三大运营商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在 5G 初期形成价格同盟,维持价格稳定。当时三家 5G 套餐的最低资费都是 128 元起。然而这种同盟只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随着用户规模和覆盖率的扩大,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5G 套餐的价格已经卷到了 29 元/月。

最后

1983 年,一代神车桑塔纳正式以整车全配件进口(CKD)方式进入中国,在安亭的上汽生产线组装下线。原本德方建议售价 8 万人民币,经过多方协调后,最终定价 18 万人民币上市。

抛开中间「多方协调」的过程不谈,在那个万元户都少见的年代,这款定价 18 万、到手 20 万+的桑塔纳依然供不应求,归根到底是当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匮乏。一车难求之下,卖方有绝对的定价权。

那如今呢?当国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最大的单体汽车市场时,当汽车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时,「价格保卫联盟」只能换来短暂的「休战期」,只有提升车企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才能应对竞争。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而中国消费者迟早要买到物有所值的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GeekCar极客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德国网友对ID.3大降价的愤怒,充分说明行业竞争不能停
    答:于是这三家车企就愉快的达成了共识,所以ID.3在德国才敢于定出这样的价格,其实ID.3在华市场即便定出12万级的起售价依旧不是很受欢迎。回到我们的本土市场,价格战该是否该叫停、价格战能否被叫停?谁要叫停价格战就是跟消费者过不去!好在不论个别行会如何去叫,这块市场也再不会形成垄断。大众...
  • 16家车企签署《承诺书》 价格战真要结束了吗?
    答:这场价格战对于车企的利润其实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这其实是好事儿,毕竟这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车型。就在我们期待着下半年价格战进一步发展,能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买车的时候,一则消息突然曝出。7月6日,包含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重汽、奇瑞、江淮...
  • 2024年,车企依然逃不过残酷的“价格战”
    答:不得不说,新年刚刚开始,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硝烟弥漫。 △调价之后的焕新版Model 3及Model Y在国内市场迎来史上最低价 理想今年恐面临不小考验 理想汽车在1月份降价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毕竟理想汽车在2023年是表现最好的新势力车企。但理想汽车面临的挑战也日趋激烈,其中同样拥有增程式版本的AITO问界新M7就...
  • 特斯拉涨价了,价格战是不是要结束了
    答:但总体上来看,产品力强、用户体验好的车型卖得贵一些,受众少一些,产品中庸、技术平平的车型卖得便宜一些,但受众多一些。各个车型在犬牙交错的价格区间里服务着不同的消费者,相对来说还算秩序井然。但美资品牌特斯拉开启了电动车价格战的战端,合资品牌东风雪铁龙又打出燃油车降价的第一枪,背靠合资...
  • 特斯拉又出补贴,马自达官降3万,停不下来的价格战
    答:另外在国家层面,关于提振汽车市场的政策也是接连不断,“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等,无疑都将是促进汽车消费的重大利好。打赢价格战的关键是什么?在大家的物化资源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其实就两点,第一是...
  • 降价大潮将戛然而止?一机构发话:用库存车发起价格战不地道
    答:赚不了太多钱,那就没办法拿去提升技术、服务、质量等东西,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企业以及品牌的伤害,特别是那种降得特别狠的车企,抵抗不住冲击的话就会逐渐被边缘化,最后被残酷踢出局。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汽协表示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物有所值才是永恒的商业法则。要想真正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 价格战又打响了,特斯拉、大众、日产都参与,最高降6万
    答:在竞争激烈的车市环境中,各大车企为了更好地“活下来”,可谓是拼尽全力,高招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打价格战。从今年初开始,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从来没有停过。如今刚刚进入2023年下半年,又有不少车企针对旗下产品推出限时优惠活动。如果你打算在下半年买车就走运了。虽然对于企业来说,...
  • 销量稳步增长、新势力却赔钱,传统车企利润下跌,钱去哪了?
    答:至此自主品牌与合资汽车的“肉搏战”正式拉开,在这个阶段里的合资汽车仍旧有足够强的品牌力,只要产品的价格足够低则依旧能稳定销量;于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也不得不动态的进行价格下调,一步步的拿回被海外品牌拿走的市场份额,价格战的烈度也就越来越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企业利润的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 汽车又迎降价潮,承诺书也挡不住的价格战,真能拯救销量吗?
    答:联想到年初那波汽车降价潮,看得让人心潮澎湃、心惊胆战,东风雪铁龙某些车型甚至出现了9万的巨幅优惠。2023年刚刚过半,又一波降价潮疯狂涌来,给了消费者一个大惊喜,也让大家纷纷猜测,如此三番降价,汽车市场这是怎么了?其实,虽然都是价格战,这次降价和年初明显不同。年初由于多项补贴政策集体退出...
  • 众车企推90天保价政策,这波降价潮结束了吗?
    答:众所周知,2023年对于各车企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可以预想到竞争会很激烈,但是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3月初东风集团宣布降价,这一举动彻底引爆了整个汽车行业,众多车企纷纷跟进降价促销,打起了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参与“价格战”的车企多40余家,其中不乏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这波降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