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里有没有杜甫的《登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唐诗三百首》里为何没有杜甫的《秋兴》八首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是收录者蘅塘退士所认为的流传在民间比较广的唐诗,并非《全唐诗》,这其中包含蘅塘退士个人的意见,并且限于篇幅,不可能收录所有唐诗。再者《唐诗三百首》是一本唐诗普及读物,多数诗歌比较易懂,当然,李商隐等的作品除外。对于文学,尤其是古诗词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有许多著名的唐诗,诸如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等都是没有被《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有《秋兴》八首,但是有他的《咏怀古迹》五首啊!呵呵,喜欢《秋兴》的话,可以去找《全唐诗》。

杜甫历来被称为“诗圣”,他的诗结构严谨,朴实沉稳,明白易懂,诗的内容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描写风景也偏写实派,这点与李白大不相同,杜甫的诗给儿童读,是有利于他们早期奠定诗风基础,之所以要编进大量的杜甫诗,可见杜甫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当时杜甫所处的年代是唐朝安史之乱动乱的年代,唐朝由盛转衰,人民苦不堪言,而杜甫也是这百万贫苦人民中的一员,所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多首诗都是反应的当时社会的现实,当然他的作品都是难得的佳句。
以上是我自己的见解。以下有其他的看法。
2、杜甫的诗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一直想当他的诸葛亮),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阅读杜诗,总是被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深深的感染着,被作品中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深厚洋溢的人道主义深深震撼。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沿袭着杜甫的创作道路。王安石、陆游、苏轼、文天祥等对杜甫诗中精神实质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真正能做到结合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写出一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现实写照的诗人,使他们成为无愧于祖国人民所十分需要的诗人。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而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诗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登高
江南逢李龟年
八阵图

点此处可观看诗的内容
http://www.sysu.edu.cn/poems/cc/ni723.htm
唐诗三百首没有宋词,宋词就宋朝的词,但是唐朝有唐词,数量较少,不及宋词的影响大,当然你可以去看唐词三百首 以及宋词三百首
以下列举唐词少许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有。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登高在七律的分类里,一起的还有登楼,蜀相,野望等几首诗。

朋友好,先说结论,。李白杜甫的诗在《唐诗三百首》中比重较大。杜甫的这首《登高》是七律的巅峰之作,肯定得选上。杜甫自《三吏》之后,生活越过越艰难,但诗歌越写越好,已经远超越了一流诗人,从此篇篇巅峰,大概用生命在写作吧



默默查了两遍,是没发现有登高



  • 《唐诗三百首》里有没有杜甫的《登高》?
    答:有。《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登高在七律的分类里,一起的还有登楼,蜀相,野望等几首诗。
  •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
    答:《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
  • 唐诗三百首有关杜甫的是哪几首?
    答:10.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庆余年:范闲凭杜甫的名篇惊艳四座,为什么56字有这样的魅力?
    答:对于拥有现代人大脑的范闲来说,在这群古代才子面前自然是不怂的,毕竟人家可是背过《唐诗三百首》的。学了那么多年古诗,终于要派上用场上,到底用哪一首好自然就需要好好选一选了,最终他选了杜甫的千古名作《登高》。当范闲用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写下这首诗时,众才子们都搁笔来看,可谓惊艳四座了...
  • 唐诗三百首排列前十位的是哪十首?
    答:第二: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第三:杜甫《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列第三。第五至第九名依次是:张继《枫桥夜泊》、李白《蜀道难》、杜甫《登岳阳楼》、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居易《琵琶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王湾《次北固山下》,并列...
  •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答:在安史之乱后,他就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涯,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晚年的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邂逅了曾红极一时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回忆起当初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被收入《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被誉为杜甫之压卷绝唱诗《江南逢李龟年》在杜甫的记忆中...
  • 登高 杜甫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为“七言律诗之冠”
    答:《登高》被称作古今七律第一,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我们来赏析杜甫的《登高》,看看他与...
  •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答:《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春望》是杜甫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人民的关怀。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
  • 唐诗三百首杜甫一共有多少
    答:《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其中杜诗最多:38首。另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还有杜牧等等。。。以下是杜甫诗篇目。若有具体需求再呼唤我吧!1。《望岳》2。《赠卫八处士》3。《佳人》4。《梦李白二首之一》5。《梦李白二首之二》6。《韦讽录事...
  • 庆余年:范闲为何不选一首李白的诗?
    答:范闲已经承认了当初的《登高》不是自己所作,而且面对庄墨韩拿出的所谓“铁证”,范闲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只为杜甫老爷子鸣不平。逼得范闲只能拿出《唐诗三百首》来应对,第一首就用了李白的《将进酒》:两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