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因为诺贝尔凭借着不怕死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客服重重困难,首先研制出了硝酸甘油炸药,后来又研制出了多种烈性炸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所以人们称诺贝尔为“炸药工业之父”。
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

扩展资料
“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8~1896年),瑞典着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共获得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终身未娶,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200多万英镑)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根据诺贝尔生前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五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
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于每年颁发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一次,实验室又照例响起“轰隆”的爆炸声,这回,实验炸药一共炸死了5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诺贝尔的亲弟弟,连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邻居们都被这不怕死的一家吓坏了,可是,诺贝尔毫不畏惧,继续进行这项危险的研究工作。
由于实验室连连爆炸,周围的邻居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准他再在那里试验,诺贝尔没有办法,只好把实验室搬到一个湖边,在湖中心的一条渡船上,继续研究烈性炸药。于是,一晃4年多的时间又过去了,在这独特的“渡船实验室”里,诺贝尔一共进行了400多次试验,可仍然未能驯服硝化甘油这匹“烈马”。
说来也巧,有一次,一大坛硝化甘油在搬运时破裂了,这只坛子是放在木箱里的,木箱与坛子间塞满泥土,以防止坛子滑动。坛子一破裂,硝化甘油就渗到泥土中去了。诺贝尔拿了一把吸饱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泥土在引爆后能够猛烈爆炸;可是,不引爆,它却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稍受震动就会爆炸。“哈,这下子有了!”诺贝尔感到异常高兴。便开始对此进行大规模的试验,他堆积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用导火索引爆。没有料到,这一次的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的烟雾直冲半空,周围的人们看着冲天的烟雾,都失声叫起来:“完了,诺贝尔完了!他这下子真的玩完了!”
哪知不一会儿,从浓烟中冲出一个满脸鲜血、衣服破碎的人,像个疯子似的跳跃着举着双手,高声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死里逃生的诺贝尔终于成功了!他以这样不怕死的精神驯服了硝化甘油这匹“烈马”,使这种炸药做到保存、运输时很安全,在起爆时能猛烈爆炸。后来,诺贝尔又制成了各种烈性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他技师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1841年,诺贝尔8岁,他终于达到了上学的年龄,诺贝尔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学校。诺贝尔由于生病,上课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所以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当时 这时候,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 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 1842年,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 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 1850年,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年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 诺贝尔的父亲是1859年搬回瑞典的。当时,许多国家迫切要求发展采矿业,加快采掘速度,炸药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了解各国工业状况的诺贝尔,坚定了改进炸药生产的决心。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法国发明了性能优良的炸药。其实,这个消息是不确切的。 原来,法国有名的军械专家皮各特将军,在研究改进子弹的射程和速度时,发现用现有的炸药,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必须改良炸药。于是,陆军部组织力量,着手研究炸药了。这件事,促成了诺贝尔全力以赴,研究炸药。 诺贝尔一天到晚关在实验室里,查阅资料,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各种炸药试验。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药的危险,对他改变专业很不高兴。有一天,父亲对他说:“孩子呀,你的职业是搞机械,应当集中精力干份内的事,别的方面还是不要分心为好。”诺贝尔说:“改进炸药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产上,就会给人类创造极大的财富。危险当然免不了,我尽量小心就是了。” 从此,诺贝尔经常向亲戚朋友,宣传解释改进炸药的重要意义。这样,同情、赞助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反对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只好默认了。 2、研究炸药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中国的黑色火药早已传到欧洲。意大利人苏伯莱罗,在1847年发明的硝化甘油,是一种威力比黑色火药大得多的猛烈炸药。但是,这种炸药特别敏感,容易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它。 1862年初,诺贝尔的哥哥试图用硝化甘油制造出更好的炸药。他想:硝化甘油是液体,不好控制,要是把它和固体的黑色火药混合在一块,按说可以做成很好的炸药。他反复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炸药放置几小时后,爆炸力就大大减弱,没有实用价值。 老诺贝尔失败了。诺贝尔继续了他的研究。 过去,人们是用点燃导火索的办法,来引起黑色火药爆炸的,安全可靠。但是,这种办法却不能使硝化甘油发生爆炸。硝化甘油既容易自行爆炸,又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除了用来治疗心绞痛外,并没有人把它当炸药用。 1862年的五六月间,诺贝尔做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实验: 在一个小玻璃管内盛满硝化甘油,塞紧管口;然后,把这个玻璃管放入一个稍大一点的金属管内,里面装满黑色火药,插入一只导火管后,把金属管口塞紧;点燃导火管后,把金属管扔入水沟。结果,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显然比同等数量的黑色火药的爆炸要猛烈得多。这表明所有的硝化甘油已经完全爆炸。 这个情况启发了诺贝尔,使他认识到:在密封容器内,少量的黑色火药先爆炸,可以引起分隔开的硝化甘油完全爆炸。 1863年秋,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建立了一所实验室,从事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这年的年底,诺贝尔终于发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起初,诺贝尔用黑色火药作引爆药;后来,他发明了雷管来引爆硝化甘油。1864年,他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来的,是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伦坡实验室在制造硝化甘油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当场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 这个祸事发生以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强烈反对诺贝尔在那里制造硝化甘油。结果,诺贝尔只好把设备转移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马拉伦湖,在一只船上制造硝化甘油。 几经波折,1865年3月,诺贝尔在温特维根找到一处新厂址,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3、炸药家族 在诺贝尔前进的道路上,真是荆棘丛生。世界各国买了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 美国的一列火车,因炸药爆炸,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因炸药爆炸,厂房和附近民房,全部变成一片废墟;“欧罗巴”号海轮,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风颠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沉人亡。 这些惨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国家,甚至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诺贝尔没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决硝化甘油不稳定的问题。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在反复试验中发现: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锯木屑、硅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减少容易爆炸的危险。最后,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制成了运输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业炸药。这就是诺贝尔安全炸药。 为了消除人们对硝化甘油炸药的怀疑和恐惧,1867年7月14日,诺贝尔在英国的一座矿山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药放在一堆木柴上,点燃木柴,结果,这箱炸药没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药从大约 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结果,这箱炸药也没有爆炸;然后,他在石洞、铁桶和钻孔中装入安全炸药,用雷管引爆,结果,都爆炸了。这次实验,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给参观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贝尔的安全炸药,确实是安全的。 不久,诺贝尔建立了安全炸药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销这种炸药。从此,人们结束了手工作坊生产黑色火药的时代,进入了安全炸药的大工业生产阶段。 1873年,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托拉斯,在巴黎设立了一个总办事处,附设一个实验室。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实验,改进炸药的制造方法。 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比黑火药的威力大得多,又安全可靠,所以销售量直线上升,逐渐风行全世界。1867年卖出11吨,到1874年,就卖出了3000吨。 安全炸药也有缺点。缺点之一,就是爆炸力没有纯粹的硝化甘油大。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有的地方,仍然冒险使用硝化甘油做炸药。 怎样找到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又有安全炸药的安全性能的新炸药,一时成为许多发明家努力寻求的目标。这一回,又是诺贝尔首先获得了成功。 有一天,诺贝尔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手指被割破了,顺手用一种含氮量比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敷住了伤口。那天晚上,因为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琢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才能使硝酸纤维素同硝化甘油混合。 硝酸纤维素,是用纤维素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互相作用制成的,是一种很容易着火的东西。因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比例不同,作用的时间长短不同,生成的硝酸纤维素的含氮量有高有低。诺贝尔很早就想把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素混合起来,制成炸药,一直不能成功。 现在,诺贝尔从敷料能够吸收血液这件事得到了启发,忽然想到能不能用含氮量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来同硝化甘油混合呢?他一骨碌爬起来,忘记了手指的疼痛,跑到实验室,一个人做起实验来了。他把大约一份重的火棉,溶于九份重的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爆炸力很强的胶状物——炸胶。 第二天,当诺贝尔的助手华伦巴赫上班时,一种新型的炸药——炸胶已经制成了。华伦巴赫又惊又喜,十分佩服他这种如醉如痴的干劲。 经过长年累月的测试,1887年,诺贝尔把少量的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胶中,发明了无烟火药。直到今天,在军事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火药,都属于这一类型。 无烟火药比黑色火药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时燃烧充分,烟雾很少,所以人们称它为无烟火药。 制造炸药,一要爆炸力强,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随时爆炸。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无烟火药,又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人们称诺贝尔是炸药大王,他是当之无愧的。 诺贝尔研究炸药,始终重视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他认为:只有在生产上取得实际效果的发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发明能很快应用在生产上,并且立即得到实在的经济收益。 1863年,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当年秋天,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实验室,开始制造硝化甘油和引爆剂;1865年,就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 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第二年就投入了生产。3年后,年销售量由11吨增加到424吨,7年后,激增至3120吨。 诺贝尔开创了科学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生产的先例。 4、博学多才 炸药发明家诺贝尔,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对电学、光学、机械学、生物学、生理学都相当了解,时常把自己的研究,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加以思索。他说:“各种科学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里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 诺贝尔一生共得到各种各样的专利权355项。晚年,他做过人造丝和人造橡胶的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后来的发明,却有不少帮助。 一提到诺贝尔,人们都称赞他是伟大的发明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他喜欢阅读瑞典、英、法、德、俄文的各种文学名著。他特别喜欢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在他写的一篇抒情诗中,有过这样的句子: “我只知道专心读书探索大自然,吸取渊博而浩瀚的知识宝泉。”他还写过《兄弟与姐妹》、《最快乐的非洲》等小说,笔调清新,词句优美,独具一格。于1896年12月10日去世。

因为诺贝尔发明的是安全炸药。
中国的确四大发明之一是火/药,但火药不等于炸/药,而且黑火/药极不稳定,极易爆/炸,且威力不足。而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和可塑炸/药,却是化学制剂凝固而成,如果不到临界点是不会轻易爆/炸的。因此说他是炸/药之父。中国只能说是火/药的发源地。

因为是他首先研制出炸药的,他的亲人还为此送命!

因为他聪明勤奋啊

改进型的 更接近现代炸药 原理

  • 多金的诺贝尔,为何会有“炸药大王”的称号?
    答:看到创业者们的项目很成功,他就觉得自己的钱并不都是用来发动战争了。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见,诺贝尔那时候已经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明白科学是值得投资的,这也为后来设立“诺奖”筑下了奠基。越到晚年,诺贝尔越想从人们脑海里洗去自己和“炸药大王”的关联。他没有结婚,膝下无子女,秉着对科学...
  • 诺贝尔是什么之父
    答:诺贝尔是现代炸药之父。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到了上学的年龄时,被送进了斯德哥尔摩的圣雅各布高级卫道士小学念了几个学期的书。在这所小学里他所有的功课以及品德都得了最高分,是82个学生中得到最高分数的3个学生之一。1863年,诺贝尔与父亲及弟弟共同研制炸药,因意外...
  • 为什么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答:为什么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冰镁 2010-05-23 · TA获得超过5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他技师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
  • 为什么诺贝尔能够成为炸药之父?
    答: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
  • 诺贝尔为什么决心研制炸药?
    答:由于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对研制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帮助父亲研究鱼雷和炸药时,又积累了不少实际知识和经验。诺贝尔在欧美各国游历期间,看到了开矿和筑路时工人们的繁重劳动。他想,如果能利用爆破的威力,定能减轻体力劳动,并且提高工效。于是,他决心从事炸药的研究和制造。
  •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为什么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答: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成分是木炭,硝,和硫磺,炸药是诺贝尔发明的成分是硝酸甘油,现在还发明了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炸药 火药和炸药区别在于燃烧速度不同。火药燃烧速度慢,形成气体膨胀速度慢;炸药燃烧速度快,形成气体膨胀速度快。民间叫前者为“直药”,后者为“横药”。中国人用火药制烟花了,而西方...
  • 用自己的话概括《炸药之父——诺贝尔》一文
    答: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那么,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因为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所以他的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
  • 炸药之父是谁
    答:诺贝尔 炸药与“炸药之父”诺贝尔被称为“炸药之父”。但你知道诺贝尔一生与炸药是怎么生生活的吗?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身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工程师家庭。1842年诺贝尔的父亲应邀去俄国办厂,诺贝尔随家迁到彼得堡,在那里随家庭教师学习。他勤奋好学,除了学好老师教授的功课外,还学会了俄、英、...
  • 诺贝尔为什么想到发明炸药
    答:因为他小时候看到工人辛苦的凿公路、挖矿井,所以他立志要发明炸药。
  • 诺贝尔为什么那么执着要发明炸药呢?
    答:因为他从小看到人们很辛苦的用锤子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等,他想为人民造福,不必让人们在那么劳累,虽然弟弟被炸死,父亲也被炸成残废,但丝毫没有阻止他对发明炸药的热爱。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出了炸药。但没有想到被用于军事方面,他非常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