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简介各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赞美《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的诗句

符合法规与福特与方法与对方提供方大同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造的一篇传记。该传记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伟大的悲剧》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作。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 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 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归途中不幸遇难。
在这一篇课文中,我们通过了作者的写作艺术技巧,感受到了其中的人物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较轻,即使他们最终失败了,是一个悲剧,但这也是一个伟大的悲剧,具有着伟大的奉献精神。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科学研究者,医护人员,奋斗在自己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们,也像这些人一样,有着伟大的奉献精神,不说苦不说累,一如既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到底,他们不求回报,只求不愧于心。
《伟大的悲剧》文本采用第三人称内聚焦的方式,如“他们已经惊慌到了极点。在日记中,人们可以察觉出斯科特队员们是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内心中的恐惧,但从强行的镇静中还是一再地迸发出绝望的厉叫:“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劳累了’,再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了。”
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只愿上帝能够保佑我们吧!我们已经很难期盼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强拖着疲惫的身躯,绝望地向前继续走啊,走啊。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一个负担了。在一天中午,气温已经达零下40度。不幸的奥茨不仅已经感觉到,而且心中也十分明白,再这样下去,他可能会给队友们带来可怕的厄运。于是奥茨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队友威尔逊要了近十片吗啡,为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能快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拖队友们的后腿。
队友们陪着这个绝望的病人又艰难地走了近一天的路程。但是这个不幸的奥茨却要求他们将他自己留在睡袋里面,想要把他们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分离开。但队友们坚决地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非常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队里的负担。于是奥茨只好用冻伤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好一段路程,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队友们一起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清早起来,他们向外面张望,又是狂吼怒号般的暴雪。在这里,作者以第三人称内聚焦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几个探险队员在面对食物与能源短缺而环境又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的恐慌与绝望的心理活动。
这种视角的运用,充分地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极致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中的起伏与冲突。这种叙述手法的好处是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绪的起伏,从第三个人的视角观察整个事件的发展,这种内聚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地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其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路。
细节描写
1、描摹个性的语言。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橱栩如生,使人有“如闻其声”之感。文本中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早晨,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奥茨说到零下40摄氏度外面“多呆一些时候”,这句话意味着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地向死神走去。他给读者留下的,是笑对死神的勇气和惊叹。
2、勾勒细小的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上勾勒出来。文本中对暴风雪的描写:“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等等,这细小的暴风雪之景,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烘托了英雄牺牲的壮烈。
3、抓住细微的痕迹。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同中有异来。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斯科特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文本对国旗和信件的细微描写,体现出斯科特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对事业的一片挚爱之情。
4、摄取细小的动作。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作者描写了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情景,描写了他心中美好的往事及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尤其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体现他直面死亡,于细微处见精神,呈现出斯科特他们坚定、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硬汉形象。

五个人分别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介绍如下: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神经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爱德华·威尔逊: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1829年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1849年毕业于亚拉巴马大学,18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目前,他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Unuversnty of Pellegrino),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
威尔逊是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他于18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负德奖(Craford Prize)。1896年,威尔逊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
威尔逊擅长著述,曾以《论人性》(On Human Nature)和《蚂蚁》(The Ant)两度获普利策奖。
他于1912年1月17日前后自愿冻死于南极,同时遇难的还有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享利·鲍尔斯:享利·鲍尔斯 (Herry Bowers) 的名字在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年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他和史葛队长和威尔森博士 (Dr“Bill”Wilson) 一起的时候,他才廿八岁。一九一二年三月他从南极回程时,被困在一个旋转的暴风雪之中,他就在那个小帐幕里一睡不起。有一次鲍尔斯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陷进了难以自拔的怀疑和不信之中。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呢?就是没有它们,生活已经是够困难的了。每一件事都象一个毫无希望的难题。我觉得我应该永远不走出去,那里毫无意义。”(Peter Masters , Men of Destiny, published by Evangelical Times, 1968)

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一起到达南极极点.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埃德加·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劳伦斯·奥茨到达南极极点,最后他在由南极极点回程时因摔了一跤受伤,痛苦不堪而发疯,最后死于体力不支。
斯科特的日记中有关埃文斯的记载: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埃文斯是斯科特等四人中最先死去的。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右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国南极探险队队员赫伯特·庞廷拍摄的。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6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恶劣天气没有结束的迹象,终于在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探险英雄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向南极点发起 冲刺。 当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6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皑皑冰雪中。 早在最后一次南极远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经是英国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间首次进行南极探险,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英国最畅销的书。而他最后一次南极探险的悲壮故事更是激励了一代代英国人。

  享利·鲍尔斯:享利·鲍尔斯 (Herry Bowers) 的名字在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年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他和史葛队长和威尔森博士 (Dr“Bill”Wilson) 一起的时候,他才廿八岁。一九一二年三月他从南极回程时,被困在一个旋转的暴风雪之中,他就在那个小帐幕里一睡不起。有一次鲍尔斯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陷进了难以自拔的怀疑和不信之中。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呢?就是没有它们,生活已经是够困难的了。每一件事都象一个毫无希望的难题。我觉得我应该永远不走出去,那里毫无意义。”(Peter Masters , Men of Destiny, published by Evangelical Times, 1968)

  爱德华·威尔逊。罗伯特·法尔孔·斯科特的南极探险队队员之一,负责科学研究。

  埃德加·埃文斯(Edgar Evans,1874-1912), 英国海军军士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劳伦斯·奥茨到达南极极点,最后他在由南极极点回程时因摔了一跤受伤,痛苦不堪而发疯,最后死于体力不支。

  劳伦斯·奥茨 劳伦斯·爱德华·哥拉斯·奥茨 (1880年3月17日 – 1912年3月17日),一名英国南极探险家. 奥茨于1880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普特尼,之后进入伊顿公学接受教育。他作为一名龙骑兵,参加了第二次布尔战争。他的叔父是自然学家和非洲探险家弗兰克·奥茨. 在1910年, 他申请参加了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南极探险队,并且因为他对马匹的丰富经验以及个人对探险活动的捐款而被接纳。斯科特挑选了他作为完成最后一段通往南极点征程的五人小组成员之一,但奥茨本人却对前往极点不太感兴趣,而且当时他由于败血症而导致了在战争中负伤的伤口恶化。 奥茨曾多次在探险行程安排上反对斯科特,并且有一次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出于个人情绪,我十分厌恶斯科特,如果我们不是一支代表英国的探险队,我真想一走了之。...[斯科特]十分不坦率,他只顾自己,其他的什么都不考虑...”。尽管如此,他在日记中也写道自己经常因为艰苦的环境而控制不住,在日记上发些牢骚。 1912年1月、2月和3月,在他们从南极点返回的路上,探险队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在失去了一名伙伴爱德加·埃文斯之后,奥茨受到了严重的冻伤,开始急剧衰弱。由于他行动不便,其他三名队友也不愿丢下他不管,因此队伍整体的行进就开始落后于日程了。终于,奥茨认识到了牺牲自我来换取队友生存希望的必要性。他故意离开了营帐,留下了一句:“我出去一下,过一会儿回来”(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之后就消失在了暴风雪中。尽管如此,奥茨的牺牲也没能改变最终的结果:斯科特和剩下的两名队员经过12天的长途跋涉,遭到了另一场暴风雪,被冻死在了距离食物补给点11英里的地方。奥茨的尸体至今仍未被找到。他牺牲的日子是他32岁的生日。 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一起到达南极极点.

  1、文章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五个主人公分别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介绍如下:
  1)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神经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2)爱德华·威尔逊: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1829年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1849年毕业于亚拉巴马大学,18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目前,他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Unuversnty of Pellegrino),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
  威尔逊是当今美国生物学翘楚。他于186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负德奖(Craford Prize)。1896年,威尔逊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

  威尔逊擅长著述,曾以《论人性》(On Human Nature)和《蚂蚁》(The Ant)两度获普利策奖。
  他于1912年1月17日前后自愿冻死于南极,同时遇难的还有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3)享利·鲍尔斯:享利·鲍尔斯 (Herry Bowers) 的名字在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年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他和史葛队长和威尔森博士 (Dr“Bill”Wilson) 一起的时候,他才廿八岁。一九一二年三月他从南极回程时,被困在一个旋转的暴风雪之中,他就在那个小帐幕里一睡不起。有一次鲍尔斯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陷进了难以自拔的怀疑和不信之中。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呢?就是没有它们,生活已经是够困难的了。每一件事都象一个毫无希望的难题。我觉得我应该永远不走出去,那里毫无意义。”(Peter Masters , Men of Destiny, published by Evangelical Times, 1968)
  4)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一起到达南极极点.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5)埃德加·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劳伦斯·奥茨到达南极极点,最后他在由南极极点回程时因摔了一跤受伤,痛苦不堪而发疯,最后死于体力不支。

  斯科特的日记中有关埃文斯的记载: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埃文斯是斯科特等四人中最先死去的。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右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国南极探险队队员赫伯特·庞廷拍摄的。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6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恶劣天气没有结束的迹象,终于在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1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探险英雄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向南极点发起 冲刺。 当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6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皑皑冰雪中。 早在最后一次南极远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经是英国的民族英雄。他在1902-1904年间首次进行南极探险,相关游记《发现之旅》曾是英国最畅销的书。而他最后一次南极探险的悲壮故事更是激励了一代代英国人。

享利·鲍尔斯:享利·鲍尔斯 (Herry Bowers) 的名字在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年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他和史葛队长和威尔森博士 (Dr“Bill”Wilson) 一起的时候,他才廿八岁。一九一二年三月他从南极回程时,被困在一个旋转的暴风雪之中,他就在那个小帐幕里一睡不起。有一次鲍尔斯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陷进了难以自拔的怀疑和不信之中。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呢?就是没有它们,生活已经是够困难的了。每一件事都象一个毫无希望的难题。我觉得我应该永远不走出去,那里毫无意义。”(Peter Masters , Men of Destiny, published by Evangelical Times, 1968)

爱德华·威尔逊。罗伯特·法尔孔·斯科特的南极探险队队员之一,负责科学研究。

埃德加·埃文斯(Edgar Evans,1874-1912), 英国海军军士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劳伦斯·奥茨到达南极极点,最后他在由南极极点回程时因摔了一跤受伤,痛苦不堪而发疯,最后死于体力不支。

劳伦斯·奥茨 劳伦斯·爱德华·哥拉斯·奥茨 (1880年3月17日 – 1912年3月17日),一名英国南极探险家. 奥茨于1880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普特尼,之后进入伊顿公学接受教育。他作为一名龙骑兵,参加了第二次布尔战争。他的叔父是自然学家和非洲探险家弗兰克·奥茨. 在1910年, 他申请参加了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南极探险队,并且因为他对马匹的丰富经验以及个人对探险活动的捐款而被接纳。斯科特挑选了他作为完成最后一段通往南极点征程的五人小组成员之一,但奥茨本人却对前往极点不太感兴趣,而且当时他由于败血症而导致了在战争中负伤的伤口恶化。 奥茨曾多次在探险行程安排上反对斯科特,并且有一次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出于个人情绪,我十分厌恶斯科特,如果我们不是一支代表英国的探险队,我真想一走了之。...[斯科特]十分不坦率,他只顾自己,其他的什么都不考虑...”。尽管如此,他在日记中也写道自己经常因为艰苦的环境而控制不住,在日记上发些牢骚。 1912年1月、2月和3月,在他们从南极点返回的路上,探险队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在失去了一名伙伴爱德加·埃文斯之后,奥茨受到了严重的冻伤,开始急剧衰弱。由于他行动不便,其他三名队友也不愿丢下他不管,因此队伍整体的行进就开始落后于日程了。终于,奥茨认识到了牺牲自我来换取队友生存希望的必要性。他故意离开了营帐,留下了一句:“我出去一下,过一会儿回来”(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之后就消失在了暴风雪中。尽管如此,奥茨的牺牲也没能改变最终的结果:斯科特和剩下的两名队员经过12天的长途跋涉,遭到了另一场暴风雪,被冻死在了距离食物补给点11英里的地方。奥茨的尸体至今仍未被找到。他牺牲的日子是他32岁的生日。 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 曾与爱德华·威尔逊、亨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一起到达南极极点.

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鲍尔斯——?,威尔逊——科学研究博士,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的骑兵上尉

  • 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简介各是什么?
    答: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分别是:挪威极地探险家奥斯卡·王尔德·阿蒙森、英国皇家海军舰长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斯科特船队的医生爱德华·威尔逊、船员亨利·鲍尔斯和船员劳伦斯·奥茨。阿蒙森是挪威的极地探险家,他率领的探险队于1911年12月抵达南极点,成为第一个...
  • 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简介各是什么?
    答:五个人分别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介绍如下: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
  • 概括伟大的悲剧 (人物+时间+地点+做什么+结果)
    答: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人去往南极点;1月18日,他们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来过这了,斯科特闷闷不乐地把挪威人的信带回去;2月17日,不幸的埃文斯死去了;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3月29日,他们冻死在帐篷...
  • 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的主人公是谁
    答:极地探险家——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奥茨、埃文斯五位主人公。
  • 优质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答:(三)、关于“悲剧”的理解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关于“伟大”的理解 师: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含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那么作者为什么成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或“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
  • 伟大的悲剧原文奥茨细写作文
    答:生活总是变幻多姿,有的人把生活当作享受,则有的人把生活当做冒险.我们《伟大的悲剧》中的主人公就把生活当做冒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他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英雄!想起现在的社会,不是自私自利,即使嫉妒成性,试问:能有几个人能向他们这样拥有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呢?
  • 伟大的悲剧有感 300字就可以了
    答:文章《伟大的悲剧》,主要记叙了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人在南极为寻找极点而展开的一场悲壮的故事。斯科特一行五人就在这寒风呼啸的恶劣天气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而他们的牺牲却反映出探险家们那种本身具有坚毅、执著、挑战自我,为事业而献身的良好品格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及诚实...
  • 中学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答:《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答:这堂课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它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这篇文章与其他人物的传记文章共同收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集子里。 二.作者介绍(展示图片) 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唯一的长篇...
  • 狂吼怒号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五:伟大的悲剧五位主人公简介各是什么?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右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