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盲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数学 理工学科 学习

用逆推法,先去分母,两边同乘4(1+x)(1+y)(1+z),又因为x+y+z=1得4+12xzy+8zy+8xz+8xy<=6+3zy+3xy+3zx+6zxy
6zxy+5zy+5xz+5xy<=2
又因为x,y,z是正数,x+y+z=1可知x,y,z都是小于1大于0的数
故xzy,zy,xz,xy都是是百分位,十分位的小数,由此可知
1<6zxy+5zy+5xz+5xy<=2
满足条件,即成立。
还有其它的方法,你也可以试着去推敲。

奥数老师帮你回答:
这是一道追及问题,追及路程为:200*3=600米,所以追及时间为:600/(250-200)=12分钟,所以甲跑的路程为12*250=3000米,乙的路程为200*12=2400米
回答完毕,最后祝你学习进步!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各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1 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2 在做题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关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运算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而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例如:李明非常喜欢看漫画,最近他刚买了一本漫画书,每天看20页,3天就看完了。后来,李明把漫画书借给王强看,如果王强每天看15页,问他多少天可以看完?解析:从李明每天看20页,3天看完,我们可以得到这本书一共有20×3=60(页);王强每天看15页,看完这本书需要60÷15=4(天)。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有关“归总”问题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分――总――分。根据这种关系,可确定这样的解题思路:分――总――分。首先,求出书的总页数。其次,根据王强每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王强读书的天数。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至少要做到二点。一是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应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应用题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说出解答这些应用题的思路,暂不要求具体的求解运算,以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3 加强培养学生对于应用题的阅读能力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水平,那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第一,让学生读题后能够逆向思维找出数量关系。因为同类型的题解法可能不同,但是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如倍数应用题“小红的年龄是小强的2倍”,逆向思考就可以写出“小强的年龄×2=小红的年龄”这一关系式,然后根据乘除法各部分的联系准确地选择方法,肯定不会出错。第二,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有这样一题:小丽和6个小朋友共做42朵花,平均每人做几朵?这个题目的关键词就是“小丽和6个小朋友”,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知道这里有个隐含条件就是一共7个小朋友,解答的准确度就提高了。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的思维是理顺的。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4 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
在解题时,许多学生不清楚怎样解题,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新类型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一味地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学生灵活解题的关键。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就是由题目问题入手,应知道什么条件,如果条件没有直接出现,再问要求这个条件,需知道什么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植树节,三(1)班植树200棵,三(2)班比三(1)班多植树20棵,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1)班植树棵数和三(2)班植树棵数)?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三(1)班植的),哪个是未知的(三(2)班植的),应先求什么(三(2)班植的200+20=220)?然后再求什么(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00+220=42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把两个有关联的数量放在一起,提出能解决什么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问题,一直到求出题目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已知三(1)班植树200棵,三(2)班比三(1)班多植树20棵,可以求出三(2)班植树棵数(200+20=22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00+220=42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总之,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较易出错的题型。学习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

  • 浅谈如何培养盲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答:一是指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应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应用题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说出解答这些应用题的思路,暂不要求具体的求解运算,以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3 加强培养学生对于应用题的阅...
  •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的提问
    答:盲生接触社会的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把抽象数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理论性联络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数学课堂要尽量教给盲生“有用”的数学知识,即引导盲生把所学知识联络、运用于相对现实的生活实际,来促进盲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盲生初步的数学实践能力。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盲生...
  •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答:目前盲生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盲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从盲生的实际出发,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摸读方法和朗读为基础,从情感教学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课文中培养语感、感悟情感,提高盲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美化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