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治大国战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如何认识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二战后的日本身为战败国一直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压制,但是随着中国的解放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不得不扶植日本,以牵制中国。
而日本也很好的抓住了机会,凭借着日本民族的勤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军事方面由于是战败国,不得设置军队,他们利用自卫队这一名称组建自己的武装并与美国密切合作,其军事实力不容忽视。除了军事上,他们还谋求政治上的大国,他们竭力抹杀二战中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自己。
作为日本最大的对手的中国应该提高警惕,尤其是海上资源。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从个人做起,自强才能自富。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公元前681年,齐国在柯之盟彻底让鲁国归服后,曹国和卫国也纷纷跟随大势,投入了强大齐国的怀抱,现在只有宋国和郑国两个中原大国没进入齐联盟体系了,宋国实力与齐国相差无几,自然不肯轻易就范,而郑国在强大楚国北进的压力下,不得已归服了楚国,自然也不肯给齐国好脸色。毕竟楚国距离更近,这是近在咫尺的威胁。
而就在这时,新即位不久的宋桓公为稳固权势,竟然发动大军攻打杞国,现在杞人不忧天了,他们只担心被宋国灭了,所以立刻派人去向霸业初成的齐桓公求救。齐桓公也正恼火年初齐国第一次举办诸侯会盟之时宋桓公逃盟之举,现在机会和借口都送上门来,搞定宋国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在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春,桓公召集了陈君、曹君两个小弟,挥军直指宋国。
周天子当然同意,不但同意,而且倍儿开心,倍儿欣慰。按照辈分上来说,周天子周僖王得叫齐桓公声姐夫,况且,两家自打周武王与姜太公的时代,就世代联姻,齐国历代先君,也都兢兢业业,助周天子开疆拓土,教化夷狄,贡献巨大。再加上春秋以来,天下礼崩乐坏,诸侯们各行其是,交相混战,已是“过气明星”的周天子别说管不了,甚至有时候都没人知会他一下,他这个名义上的天下最高领导人,也不知当得有多郁闷,只有齐桓公动不动派人来请示报告,对他如此尊重,如此卖他面子,这可真是大大抚慰了他那颗伤痛已久的幼小心灵,你说他能不欣喜感动么?
看来,齐桓公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了,至此,他的称霸天下大战略,已经成形了一半,这一半就是“尊王”。在齐桓公之前有个郑庄公,当时他的实力并不比齐桓公差多少,但他的霸业为什么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这两个字。
于是,周天子对齐桓公这个姐夫大加赞赏了一番,并派周卿士单伯,率领王师,与诸侯联军一同伐宋。

齐桓公等的就是这句话,现在他有了周天子这把“尚方宝剑”,大大增强了联军军事行动的正义性和权威性,还怕天下诸侯不乖乖奉令么?
果然,宋桓公因柯之盟后齐桓公声誉日隆,又见天子之王师亲至,哪里还敢造次,赶紧向齐桓公承认错误,请求原谅。
齐桓公大方的原谅了宋桓公,并表示以后两国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互惠互利,齐心协力,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桓公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无条件支持齐桓公当霸主,谁敢反对,我宋国第一个跟他干。
我们在后面宋襄公一章又会讲到,宋乃好古之国,从来最慕仁义,当年郑庄公不够仁义,所以宋国老是给他捣蛋,搞得郑庄公只能小霸一下,而无法进入春秋五霸之列。如今齐桓公手持尊王的仁义大旗,正是对症下药给了宋国一妙针,于是宋国彻底服了,从此终宋桓公一生,乃至他的继承者宋襄公,都是齐桓公的忠实盟友与头号小弟,鞍前马后,不遗余力。在他晚年,还每每以齐桓公之事,教导其子,结果矫枉过正,把宋襄公给搞得过迂了,这是后话。
现在,邻近齐国的宋国和鲁国都已经投诚,齐桓公便决定将霸业推向更远的地方。郑国是中原大国,却违抗王命,投靠楚蛮,必须赶紧搞定,以儆效尤。

于是,管仲给齐桓公定计,用“以弟篡兄,犯分逆伦”的名义把现任郑君赶下台,扶持流亡在外十七年的郑厉公复位。
话说的好听,岂不知当年齐桓公也是以幼弟上台的么?
没办法,谁叫你郑国比齐国弱,弱者就是原罪,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强者手里。
于是,在齐桓公的暗中支持下,郑厉公成功发动政变,回国即位。作为交换,郑厉公表示投入齐国的怀抱,于是在这年冬,周大夫单伯与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卫地,今山东甄城县西北)会见,商谈会盟事宜。次年春(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之第二合,“甄之盟”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于甄地成功落下帷幕,此次会盟,宋、卫、郑三个中原大国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同时这也是周王室也第一次派大夫参加诸侯间的盟会,给了齐桓公巨大的面子,《左传》称:“甄之盟,齐始伯也。”
让我们记住历史上这伟大的一年吧,从这一年开始,混乱不堪的春秋乱世终于迎来了一个伟大的齐桓公,他将赋予天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新的希望,他将带领天下誓死保卫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建立一番能够媲美于他先祖姜太公的伟大功业。

齐桓公花了七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第一位霸主,然而,在霸业之初,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秋,宋的附庸国国(今山东藤县东,又名小邾国)叛宋,齐桓公作为老大,必须要为小弟插刀,于是率宋、邾二国一起去教训,没想到郑国却趁此机会侵入宋国(今河南商丘),完全视去年的“甄之盟”如无物。
齐桓公深感恼火,便于次年夏率齐、宋、卫三国联军一同伐郑,郑厉公是个有名的墙头草,看势不对又赶紧派人向齐桓公请和。齐桓公连续征战,为小弟出头,尽显带头大哥风范,这就是老大,老大就是既为自己的利益插小弟两刀,也为兄弟的利益插别人两刀。

而为了重申国际秩序,共尊王室权威,维护世界和平,齐桓公决定趁此机会再举行一次诸侯盟会,是年冬,齐、鲁、宋、陈、卫、郑、许、滑、滕九国大会于幽地,这便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之第三合,也是春秋初年最盛大的一次盟会,幽之盟。
这里要顺便解释一下,所谓齐桓公九合诸侯,并不是说齐桓公只举办了九次盟会,而是泛指多次盟会。因为九是《周易》中的阳数之极,古人常用它表达“多”的意思。其实据实际史料统计,齐桓公在位43年,召集和主持诸侯国间的大小会盟达到22次,这才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是相当夸张的。
总之,幽之盟,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参加的诸侯人数众多,人心最齐,齐桓公的霸业,再次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另据《管子》记载,在这几次会盟中,管仲得以在列国中通过了三条重要的经济条款。
第一条,是慈善事业,即“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
第二条,是统一度量衡和环保事业,即“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意思说各国要休整道路,统一度量衡,以便各国经济交流,同时还要对山林、川泽要按四时之序进行开发利用,不要滥砍滥伐,涸泽而渔。当然,这一条虽然富有远见卓识,但牵涉太多,光靠盟约是很难执行起来的,最终还是得靠三四百年后的商鞅秦始皇。
第三条才是关键的重头戏,即规定“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这是要求各国降低田赋和关税。低田赋则使民有余钱,低关税则利于商品流通,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WTO吧,今天的经济学家都知道,低税率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大国的商品输出,但两千年前的执政者,却未必都了解这层深意,管仲这是打着“古王仁政”的旗号,偷偷夹带私货,真是太鬼了。

总之,齐国通过这几次盟会,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实力。齐桓公和管仲很聪明,他只欺负小弟管教小弟,却从来没有打算消灭对方(蕞尔小国和都市城邦不算哈)。也就是说,齐国只注重在国际上大张齐国利益,却不会对某个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在政治上,齐国要的是诸国服从齐国的权威与意识形态,在经济上则要求诸国开放本国市场,以便齐国的优质产品倾销天下,并趁机控制各国的经济命脉与市场价格。如果对方不就范,那就用道德舆论打压它,联合大家孤立它,或者培养代理人控制它,看看这些招数,多像如今的美国。
到了齐桓公十九年(前667),周惠王(周僖王之子)终于遣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封桓公为方伯(方者,地方也,伯者,大哥也,意思就是地方大哥),在手续上正式确认了齐桓公诸侯领袖的地位。齐桓公的霸业,升级升级再升级,成为了相当于联合国安理会唯一常任理事国的存在。
然而,我亲爱的小白啊,请你不要志得意满,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等待着你,请你做好准备,大胆地往前走,别回头,莫迟疑,因为蛮夷们也准备好了,准备入侵华夏世界了,天下呼唤春秋霸主的闪亮登场,这将是一个光芒万丈的新起点新时代!

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战略”概念,他指出:“正如战术是军事战略较低一级的运用一样,军事战略是‘大战略’在较低一级的运用。” 【2】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全部资源,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1935年,英国军方首次采用了这一概念,给大战略下的定义为:大战略“是最积极地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它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同盟国缔结有利的条约、动员国家工业和分配现有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三军使之协调行动”。可见,大战略概念的提出对于此前的战略思想在内涵上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实现大战略的方式是运用一个国家或是一组国家的全部资源与手段,那么国家的战略制定者们在制定军事战略的同时,就必须同时制定涉及其它领域的战略。包括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和外交战略等。” 【3】可见,大战略的概念与广义的战略概念是相近的。在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或是受到战争威胁时,军事战略还占据突出地位,但是当国家处于和平时期,那么其它的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和外交战略就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了与军事战略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大战略’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既反映了‘战略’的内涵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扩展,也反映了‘战略’从特殊向一般的演化。” 【4】

国家战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居于最高层次并且具有最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战略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家来制定和实施。“这种战略所起的作用,一是构成整个国家的中长期的行动框架,二是协调和指导各个方面的战略行动。” 【5】首先,它是基于国家在较长时间内的利益需求而制定的,规定了国家中长期目标与达到这些目标的方式谋略,其次,它的目的是国家为了组织和协调各个领域的不同战略而制定的。国家的军事战略、外交战略、安全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等都从属于国家战略,是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际战略的提出也是“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由纯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扩展的结果。而且,国际战略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分不开的。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对战略概念有所阐述。【6】正式把国家战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国际战略这一概念,后来,他在评价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时,又多次使用这一概念。国际战略是“主权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参与国际竞争的总体方略,其主要表现形态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7】如果说国际上流行的“国家战略”和“大战略”是西方世界的产物的话,那么“国际战略”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国际战略作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由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战略资源,以及制定与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构成。

“大战略”、“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概念,它们都是在军事战略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概念。它们都属于广义战略概念,并且具有战略的一般特征。它们基本的实施主体都是国家(虽然当前一些国际组织、区域集团也有其国际战略,但国际战略基本上还是以主权国家为实施主体的)。国家战略是最宏观的概念,涵盖了国家的各个领域的对内对外战略。国际战略的基本表现形态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是国家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战略是一个从西方世界引用过来的概念,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国家总体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部分,即国家的安全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战略”本身的定义学术界尚且争论不休,那么对于从战略概念衍生出的“国家战略”、“大战略”和“国际战略”等就更是难有定论了。在这�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梳理并不是要探讨这些概念,而是要在一般意义上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解。

“大国战略”概念中的另一个部分是“大国”。对于大国的定义,或者说对于大国的评价标准在学术界存在分歧。古代和当代、东方和西方之间对大国都有着不同的界定,在此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现在学术界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认为大国可以分为全球性大国和区域性大国两类。本书中所谈论的大国是指全球性大国。笔者比较赞同赵英在《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战略》中的见解,书中认为全球性大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在全球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力量能够在区域或全球经济分工中起主导作用,对区域或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能够以暴力和其它力量对自己的利益予以有力的维护和拓展;(2)在国际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国际秩序和战略格局产生决定性的或重大的影响,在制定和维护国家间交易制度与规则时处于决定性的或有重大影响的地位;(3)在所处的文明体系中处于核心国家或领导国的地位,其历史、文化与国内交易制度、规则,对其所处的文明体系乃至全球有巨大影响力;(4)拥有足够的疆域、人口、自然资源和相对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8】

不同的评价标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全球性大国到底有哪些,通常来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是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2)认为当今世界大国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3)认为当今世界大国有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

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这也是本书对当今世界大国的区分。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文化方面在当今世界也拥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俄罗斯基本继承了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阔的疆域,现在正处于经济迅速复苏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从疆域、人口、资源、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个大国。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成熟的国家集团,享有成员国的部分主权,实行一些共同的对内对外政策,也可以当作一个特殊的国家行为体来看待,毫无疑问,欧盟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

最后,明确了前面的几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大国战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了。

政治大国不仅是经济强大,战争潜力大,而且在国际政治关系上比较独立,有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权。
“政治大国”战略是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动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这里有点问题,

所有的国家都是有战略的,即都存在着国家战略,和政治战略,而这当中尤其是以世界性的大国的战略对于现实是重要的,即大国战略和大国的政治战略决定了现实和历史,

但没有政治大国战略.

  • 什么是政治大国战略
    答:指某一国的外交的理念和实践,会对地区以至世界各国的政治产生不可置疑的重大影响。
  • 什么是政治大国战略
    答:而大战略是一个从西方世界引用过来的概念,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国家总体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部分,即国家的安全战略。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战略”本身的定义学术界尚且争论不休,那么对于从战略概念衍生出的“国家战略”、“大战略”和“国际战略”等就更是难有定论了。在这�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
  • 日本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前景
    答: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该战略是日本在对战后“经济立国”总体战略进行修正基础上形成的。“经济立国”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冷战格局,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吉田路线。推行“吉田路线”的结果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政治小...
  • 日本的大国战略是什么?
    答:日方的三个目标层次具体如下详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争当政治大国成为日本的重要战略,其三大目标是:(1)、与美欧平起平坐;(2)、主导亚太;(3)、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政治家追求三个目标:1、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秩序对日本制约;2、实现摆脱美国控制的目标;3、实现...
  • 日本如何谋求政治大国?
    答:在阐释了政治大国的普遍内涵之后,该部分分析了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三大目标:(1)与美欧平起平坐;(2)主导亚太;(3)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既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它对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日本...
  • 日本为什么要谋求政治大国
    答:因为“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正经历战后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危机。在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形势下,日本以“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承担“国际责任”等方式追求国家利益,力求实现与日本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政治大国地位。日本保守主义政治家中曾根康弘在《保守的遗言》中指出,日本危机开始...
  • 初三政治我国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各有什么
    答: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基本国策:1、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2、男女平等 基本内容: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
  • 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试述当前国际战略割据的现状及特点。
    答:国际战略格局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现状是:多极化发展的政治格局。特点: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
  •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什么?
    答: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1、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2、国际战略格局的...
  • 国际战略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答: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