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1.工作量 调查发现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所有问题中排居首位;64%的教师把放假放在发奖金、受到领导表扬等因素之前认为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调查还发现,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初高中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多,职业压力大。  2.升学压力 在调查中发现有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老师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升学压力是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3.经济状况 调查发现有50%的教师日子有点紧。特别是未婚的、年龄低于40岁的、初中的或男教师经济状况更不如意一些。男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等对经济收入都相对不满意一些。教师认为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  4.领导的评价 在调查中发现,领导的不公正评价是许多教师职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这与知识分子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我省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有一次和学生家长起了争执,被家长打了一巴掌。他向校长反映,未引起校长重视,他想不通,就服毒自尽。如何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值得研究的问题。  5.职称 教师的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又一导火线。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上而下各种规章制度对教育的束缚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不可否认,这些政策、法规确实给孩子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保障,但是在保护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为教育“戴上了镣铐”。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对于听话温顺的孩子教育起来还比较顺利,但对于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的学生来讲,可谓是百般无奈,教师不管他们则更肆无忌惮;教师若是管理,他们动辄以出走、弃学、甚至是以死相要挟,最终只能导致家长到学校给老师找麻烦,甚至为此还会惹上官司,我们教师往往在管与不管之间痛苦徘徊,承受着良心和政策的双重挤压。
2、教师工作量强度大,工作性质特殊性
作为教师,可以说工作量强度太大了,如果您不是一名教师,是绝对体会不到教师的工作强度的,我们教师不单单是在承担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等教育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承担着自上而下布置的各项政治性工作,在学校工作一天,可谓是马不停蹄,忙得团团转,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相信哪个教师也不愿请假,因为你若请假一天,事情会攒的越来越多,往往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可以说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其他职业不能比的。
3、教师竞争压力大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探究型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各级领导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就连让外人看来很惬意的寒暑假各种培训也是应接不暇;教师的身心长期疲惫,身体状况不荣乐观,同时,现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职称改革后,教师人多名额少,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一、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此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遍话测试等,教师要想提高学历层次、要“过关”,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一方面要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业务进修,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加。 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如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这两项改革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师而言,年轻时工资普遍不高,很少积蓄,现在子女已经长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疗,仅靠微薄的积蓄显然是不够的,这样极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反应。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贪污腐败。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错误的教师观——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往往认可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二、家庭因素 子女的学习、就业。由于教师工作繁忙且工作的时间不固定,每天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最多,而用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使得有的教师在孩子的问题上产生负疚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此外,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要求极高,甚至把这种要求转嫁到教师子女的身上,总是要求教师子女是最优秀的,不允许教师子女有任何错误。这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子女上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教师工作是三尺讲台,所以他们的社交面狭窄,在子女工作安排问题上是找人无人,送礼无门,愁闷痛苦可想而知。 家务负担沉重。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居多,他们既要把学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又要把家务搞得井井有条,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也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即使是男教师,也觉得家庭负担沉重。 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在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的配偶不是教师。他们有的对教师工作十分理解,对配偶的工作特别支持,自己承担家务,减轻配偶负担,使他们能用充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但还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教师工作,对配偶早出晚归有意见,不支持配偶工作。个别的家庭因此而产生矛盾,夫妻不和,有的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教师的恋爱、婚姻。有的教师因为自己的工作稳定,收入有保证、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以在选择伴侣上条件较高,造成迟迟不能结婚。有的婚后对配偶不满意,百般挑剔,矛盾重重,特别是配偶下岗,更易导致婚姻破裂。另外由于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婚外恋无疑也会增加有些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个体原因 性格因素。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的性格因素,如过敏、脆弱等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比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不出现精神障碍。 躯体素质。躯体素质包括体形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力,损伤恢复和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的消耗的耐受性等,它与机体的代谢类型、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及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经历有关。以往生活中的外界的有害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等以及困难处境,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削弱(或增强)某一方面的躯体素质,形成特殊的易感性(或耐受性),也可全面削弱(或增强)躯体素质。 机体的功能状态。机体的功能状态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它本身不是发病的原因,但是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发疾病。例如,饥饿、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或酗酒、药物依赖所削弱的功能状态,均极易诱发心理异常。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心理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生理状态,更年期性功能减退,植物性神经功能明显削弱的功能状态,都成为某些潜在的心理异常开始显现的时机,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 自身修养方面。指的是否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是否缺乏调节心理障碍的技术与方法;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及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等。 教育教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毕业后疲于教学工作,没有重视进修学习,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就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如果继续学习,在时间、精力方面觉得十分紧张,这样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就不足为怪了。 四、学校因素 有的学校把教学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教师具体生活困难重视不够。现在的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领导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普遍不重视,教师有困难只好自己默默承受。 学校个别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处理有失公平。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个别领导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处理,而是看关系、分远近,有时公事私办、小事大办或大事小办。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晋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纷。 有的学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有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为了赢得上级管理部门的表扬,有时不顾教师的反对,大搞形式主义。这样既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浪费了教师与学生的宝贵时间与体力精力。教师对形势主义深恶痛绝,但又无能为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教师(或领导)因搞形式主义或做表面文章而受到表扬、提拔或重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哪些真抓实干的教师积极性。 班级竞争。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新的“指挥棒”又开始困扰教师,如,安全责任、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全评比等,加上家长推波助澜,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学校环境与设备。由于受近年来地方经济萧条的影响及农村税收的减少等原因。教育的基础设施经常捉襟见肘,无法提高教学的空间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又能有多高的士气? 领导的风格。由于旧的哪种论资排辈观念还影响着学校,许多学校领导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在管理上更多的是采用“人治”的方法;在思想上总把学校工作视为自己意愿,所以在工作中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总不融洽,一般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不高,在许多问题上教师有意见却不敢言语,只好以消极的工作态度来回应,以致校园内的气氛沉闷。 学校风气。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内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福利相持不下,告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明争暗斗,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 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 五、学生与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在校生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所以独生子女的特点表现明显:自我中心、任性而为,“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素质教育与“减负”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这一对矛盾教师很难解决。 有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班级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要进行正规化教学,要开展新课程改革确实有实际困难,教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过一天算一天。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迫切,可是由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欠缺,可能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表现为对学校工作的过于关心,有的把孩子的学习好坏、品德的优劣归咎于班主任教师,这样势必对班主任造成心理压力。 发布时间:2008-2-15 15:15:53] 来源: 作者:陈启兴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答: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学校管理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冲击、教师自身因素、其他方面因素。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评、竞聘上岗等诸多挑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交际范围窄。同时,...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有社会、环境、教育政策、学生等因素。1、社会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都关注着教师,教师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有人提出:“课改成是老师,败也是老师。”这给我们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同时社会与家长对老师要求逐渐提高...
  •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答: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学校管理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冲击、教师自身因素、其他方面因素。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评、竞聘上岗等诸多挑战,工作繁重、工作量大、交际范围窄。同时,...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答:调查还发现,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初高中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多,职业压力大。2.升学压力 在调查中发现有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老师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这些...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1、工作压力: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表现的压力、学校评估和考核等,长时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心理负担增加,影响其心理健康。2、学生问题:教师需要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以及家庭背景等多种复杂情况,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情绪来处理,增加教师的...
  •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现状是
    答:有的教师同领导的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同同事的关系极不和谐。其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管理不力或由于同事间性格不合,看法不一。长期处于这种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 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答: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如下:1、过高期望: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这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限制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这都...
  • 中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答:"据报道,中小学教师中,过半数的教师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偏低。 心理压力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哪些教师最容易有心理压力呢?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男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职业压力大。这说明男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男教师心理卫生问题较多的原因与男教师...
  • 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最新回答 2条回答 匿名用户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1.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