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什么时候开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国家十四五是哪年至哪年?

2021年至202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2021年至2025年的国家规划,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启动
201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会上,李克强要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
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



扩展资料:
意见征求
8月15日,新华网称中国政府将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届时,广大网民都可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为期两周,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的意思。
“十二五”应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的意思。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拓展资料:
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对五年计划的历史阶段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从五年计划本身出发,从发展观的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等方面把握五年计划的发展脉络,将十一个五年计划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五”计划——“四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到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为第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浪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仅仅围绕工业化为核心展开,工业化水平与速度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
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个体的最主要追逐目标。在所有制结构上,随着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比重不断上升,到四五计划结束,基本已经实现了公有制尤其是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他所有制特别是私有制因素在这一时期被逐步消灭,退出了所有制结构。
此外,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与公有制配套的具有鲜明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成为控制经济运行的唯一合法机制,市场的作用越发不受重视,并最终被完全排除在资源配置方式之外。这一时期,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的水平很低,人均财富的增长有限,甚至在后期由于受到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国民经济一度倒退,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甚至发生倒退。以下分别论述每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背景、实施的情况,以及完成的情况。
“五五”计划——“八五”计划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到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为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观上,从对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过度追求开始向经济全方面发展转变,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合理发展取代单一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同时,除了经济发展之外,社会发展也开始受到关注,以前单纯是经济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加入社会发展的内容,五年计划开始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规划,标志着发展标准的重要转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这一阶段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时期,原先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多种所有制局面被重新建立。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因此这一时期表现出所有制结构愈发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市场的作用被重新重视,并成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计划手段被逐渐削弱,政府的经济职能由微观计划者向宏观调控者转变。
可以说,这种计划与市场的力量倒置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最大特点。此外,受到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九五”计划——“十一五”规划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是第三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为:在发展观上继续转变,由第二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进步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受到发达国家发展观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观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纯注重物质的发展向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人的发展成为发展的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追逐目标。
在所有制与经济运行体制上,这一时期继续深化第二个时期的各项改革,并将各个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开始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难题。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发展观的飞跃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五年计划-百度百科

2021年至202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2021年至2025年的国家规划,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启动

201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会上,李克强要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

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

扩展资料: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6大“新”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时间:2021年-2025年

201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时,就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调查研究,汇众智聚众力,精心组织、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征求各方面和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

扩展资料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6大“新”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1.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

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这是很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保支出压力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到了采取类似做法的时候;

二是让进城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就业人口落户,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各类城市就业,近1亿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就业所在地户口,农业转移人口一般在男50岁、女40岁左右就离开工作岗位回到老家并逐渐退出劳动力队伍,如果能让这批人获得就业所在地户口,一般能延长劳动年限5-10年,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

三是让体制内退休官员和科技人员更好发挥作用,我国现行制度对退休官员特别是高级退休官员再就业有严格的限定,不允许他们退休后被企业等有关机构有偿聘用,这导致很多有很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经验积淀的政府精英人才,也包括部分体制内高级科研人才被闲置浪费。这些措施从反腐角度看似乎有合理性,但制度设计过于粗暴简单,如果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完善,允许他们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被企业或相关机构有偿聘用,而不是一刀切地被禁止,完全可以增加我国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

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2.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

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不足。这需要强化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通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应该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育能够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员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缓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的人才浪费。

要全面提倡专业精神,减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养个人专业兴趣,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领域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认可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使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专家和工人都能成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职业人士。

3.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

以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我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我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

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体系看,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很多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完全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进口。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通过互通有无和比较优势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这原本不是问题,况且我国还属于贸易顺差国。

但不幸的是,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国家安全保障、意识形态差异、制度体制差异、获得竞争优势等为借口的高技术封锁和禁运且这一和平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美国主导的技术禁运还在进一步强化。

在外部压力遏制下,任何对全球化产业链和技术链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们还不得不在关键领域继续采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

鉴于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好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资源,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环境,以及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环境。

4.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是,今后的外部国际环境对中国可能会带来诸多挑战。

这些新挑战可能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货物与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和准入,可能还涉及体制机制的与国际接轨。

这是因为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投资往来,这涉及到跨国间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和对参与主体法律保护的一致性。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过去一些传统的习惯思维。比如,我们过去常说制定产业政策是一国主权,不容别人说三道四。

这一听起来合理的论断在新环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国际规则的表现,因为一国在使用产业政策工具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别是政府补贴等手段,极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使受补贴企业相对于不接受类似补贴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

所以,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如果尊重国际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国际规则对他国可能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说三道四。

因此,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出于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实际成效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

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的引进,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在城市开放发展方面,中国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群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改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好吸引国外创新性资源和高品质企业参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培育形成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5.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中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资源的人均自然禀赋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为3吨标准煤左右,与美国人均11吨标准煤、俄罗斯13吨标准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行为趋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会趋同。

展开剩余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

十四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21~2025年,现在关于十四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这要等到十三五末才能进行规划,“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十四五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答:根据中国政府网查询显示:十四五规划是从2021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的。“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 请问十四五规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十四五规划实施时间是2021年-2025年。“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十四五规划自什么起开始实施
    答:"十四五"规划自2021年开始实施,持续至2025年。该规划的核心内容涉及多个方面:1.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根据年度情况设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计划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并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以维持物价水平的总体稳定。2. 研发经费投入...
  • 十四五时期是指几几年到几几年
    答:十四五”时期是2021年到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
  • 十四五时期是什么时间
    答:该日期是十四五时期指2021年至2025年这一段时间。1、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规划阶段,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简称“十四五规划”。它是继“十三五”规划之后,中国面向2021年至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引领性的中长期规划,对于...
  • 国家十四五什么时候开始
    答:基本思路》,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的工作。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编制“十四五”规划工作。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
    答:2、十四五 十四五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答:“十四五”时期是2021年到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中国发展...
  • 十四五规划什么时候提出
    答:十四五规划是指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五个五年计划,提出于2021年。五年计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旨在规划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每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和重点都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
  • 十四五规划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十四五规划是什么意思?)
    答:实施时间:2021年-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