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深藏不露的人,让林姨娘胆颤,差点断了墨兰的豪门梦,她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知否:深藏不露的人,让林姨娘胆颤,差点断了墨兰的豪门梦,她是谁?

再读《知否》原著,发现盛府里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女子,她便是海氏。海氏是盛老太太和盛宏为长柏选的儿媳,就按这两位的一贯眼光来说,这次定也是差不了的。

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气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是一团和气,温柔贤淑。对婆婆更是百依百顺,礼数周到。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无微不至。做儿媳做到如此地步,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不夸她孝顺?

盛府虽小,却有三股势力。第一股便是王大娘子与三个子女,其中长女华兰已经出嫁。而海氏所嫁的长子长柏便属这一股。按理说,有正室,还有长子长女,这一股自然要占上风。但事实却是,这一股最不得宠。真正占上风的却是第二股,林姨娘和她的一双儿女。因着林姨娘手段了得,哄得盛紘团团转,几次犯错都未能撼动她在盛府的地位。第三股势力,便是盛老太太与孙女明兰,盛老太太作为盛紘的养母,也颇受盛紘敬仰。

海氏倒是无甚大障碍,只是婆婆却整日愁眉苦展,哭天抢地,她这个做儿媳的如何有安生日子。所以帮着婆婆除掉眼中钉肉中刺便是她下一步的目标。如果她能帮婆婆除掉林姨娘,她与婆婆的关系不但会进一步亲密,盛府以后的日子也就太平多了。

林姨娘与墨兰仗着盛紘的宠爱,胡作非为、颠倒黑白、专横跋扈。起初海氏从未言语过,以至于林姨娘觉得高门大户出来的姑娘是如王若弗一般娇惯坏了的,没头没脑的,极好对付的。海氏平时很少言语,尤其是有关林姨娘与墨兰的事。她之所以不言语并非她不放在心上,或者她宽宏大度,而是时机未到,她不会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防备,她若出手,定是一击致命,让对方绝无喘息的机会。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露声色的,比如孔嬷嬷,轻易不言语,若言语定是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像王若弗一般遇事咋咋呼呼,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真正厉害的人知道暂避锋芒、低调做人,更善于伪装。



知否:深藏不露的人,让林姨娘胆颤,差点断了墨兰的豪门梦,她是谁?


再读《知否》原著,发现盛府里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女子,她便是海氏。海氏是盛老太太和盛宏为长柏选的儿媳,就按这两位的一贯眼光来说,这次定也是差不了的。

01 初入盛府,低调做人,藏锋避芒

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气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是一团和气,温柔贤淑。对婆婆更是百依百顺,礼数周到。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无微不至。

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盛紘长柏回府,一直跟在王氏身边伺候,王氏吃饭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试冷热,王氏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且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劳苦疲累之意,非但没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么愉快开心的事儿。

就算王大娘子想耍一耍婆婆的威风,再给儿媳一个下马威,都找不出一点儿错处。不仅王大娘子,就是墨兰很想挑刺几句,寻头寻脑找不出来,如兰想摆摆小姑子的架子,被三下两下哄了回来。

王大娘子自己是如何对待婆婆的?儿媳又是如何对待王大娘子的?最后连盛紘都看不下去了,王大娘子更是自行惭秽。最终王大娘子亲自开口让儿媳免了每日的起居照顾。做儿媳做到如此地步,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不夸她孝顺?

02 看清形势,迅速站队

盛府虽小,却有三股势力。第一股便是王大娘子与三个子女,其中长女华兰已经出嫁。而海氏所嫁的长子长柏便属这一股。按理说,有正室,还有长子长女,这一股自然要占上风。但事实却是,这一股最不得宠。真正占上风的却是第二股,林姨娘和她的一双儿女。因着林姨娘手段了得,哄得盛紘团团转,几次犯错都未能撼动她在盛府的地位。第三股势力,便是盛老太太与孙女明兰,盛老太太作为盛紘的养母,也颇受盛紘敬仰。初入盛府,海氏自然不知个中的隐情,对每个人的品性也不甚了解,选择敬而远之,暗中观察才是上上策。

王大娘子免了海氏日日侍奉,海氏便到盛老太太膝下听从教诲。于是,与明兰接触的便多了。不久后,她便发现明兰为人厚道,待人真诚。最重要的是盛老太太与盛紘极喜爱这位小女儿,婆婆王氏也对明兰没有意见。

所以明兰便成了海氏在盛府最亲近的人,两人经常一处闲谈,姑嫂和睦。海氏很快发现王大娘子与林姨娘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恐怕她在入盛府前,娘家就已打听清楚,毕竟盛紘“宠妾灭妻”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趣事了。入盛府后更加确信了之前的传言。

所以海氏极少与林姨娘墨兰有交集,甚至海氏与林姨娘墨兰从未单独说过只言片语。自己的婆婆作为盛府正室,生生被无身份无地位的妾室擒了二十多年,这个婆婆看着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其实是个无心机的愣头青。这样的婆婆最好拿捏了,只要自己对她好,同仇敌忾,她自然不会费尽心机针对自己,恐怕她也没有那个心思。



再读《知否》原著,发现盛府里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女子,她便是海氏。

海氏是盛老太太和盛宏为长柏选的儿媳,就按这两位的一贯眼光来说,这次定也是差不了的。

01 初入盛府,低调做人,藏锋避芒

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气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

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是一团和气,温柔贤淑。对婆婆更是百依百顺,礼数周到。

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无微不至。

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盛紘长柏回府,一直跟在王氏身边伺候,王氏吃饭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试冷热,王氏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且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劳苦疲累之意,非但没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么愉快开心的事儿。

就算王大娘子想耍一耍婆婆的威风,再给儿媳一个下马威,都找不出一点儿错处。

不仅王大娘子,就是墨兰很想挑刺几句,寻头寻脑找不出来,如兰想摆摆小姑子的架子,被三下两下哄了回来。

王大娘子自己是如何对待婆婆的?儿媳又是如何对待王大娘子的?最后连盛紘都看不下去了,王大娘子更是自行惭秽。最终王大娘子亲自开口让儿媳免了每日的起居照顾。

做儿媳做到如此地步,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不夸她孝顺?

02 看清形势,迅速站队

盛府虽小,却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便是王大娘子与三个子女,其中长女华兰已经出嫁。而海氏所嫁的长子长柏便属这一股。按理说,有正室,还有长子长女,这一股自然要占上风。但事实却是,这一股最不得宠。

真正占上风的却是第二股,林姨娘和她的一双儿女。因着林姨娘手段了得,哄得盛紘团团转,几次犯错都未能撼动她在盛府的地位。

第三股势力,便是盛老太太与孙女明兰,盛老太太作为盛紘的养母,也颇受盛紘敬仰。

初入盛府,海氏自然不知个中的隐情,对每个人的品性也不甚了解,选择敬而远之,暗中观察才是上上策。

王大娘子免了海氏日日侍奉,海氏便到盛老太太膝下听从教诲。于是,与明兰接触的便多了。不久后,她便发现明兰为人厚道,待人真诚。最重要的是盛老太太与盛紘极喜爱这位小女儿,婆婆王氏也对明兰没有意见。

所以明兰便成了海氏在盛府最亲近的人,两人经常一处闲谈,姑嫂和睦。

海氏很快发现王大娘子与林姨娘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恐怕她在入盛府前,娘家就已打听清楚,毕竟盛紘“宠妾灭妻”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趣事了。入盛府后更加确信了之前的传言。

所以海氏极少与林姨娘墨兰有交集,甚至海氏与林姨娘墨兰从未单独说过只言片语。

自己的婆婆作为盛府正室,生生被无身份无地位的妾室擒了二十多年,这个婆婆看着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其实是个无心机的愣头青。

这样的婆婆最好拿捏了,只要自己对她好,同仇敌忾,她自然不会费尽心机针对自己,恐怕她也没有那个心思。

有丈夫的宠爱,与婆婆一条心,还有小姑子鼎力相助,海氏在盛府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呢?

海氏倒是无甚大障碍,只是婆婆却整日愁眉苦展,哭天抢地,她这个做儿媳的如何有安生日子。所以帮着婆婆除掉眼中钉肉中刺便是她下一步的目标。

如果她能帮婆婆除掉林姨娘,她与婆婆的关系不但会进一步亲密,盛府以后的日子也就太平多了。

03 抓住时机,一击制敌

林姨娘与墨兰仗着盛紘的宠爱,胡作非为、颠倒黑白、专横跋扈。起初海氏从未言语过,以至于林姨娘觉得高门大户出来的姑娘是如王若弗一般娇惯坏了的,没头没脑的,极好对付的。

海氏平时很少言语,尤其是有关林姨娘与墨兰的事。她之所以不言语并非她不放在心上,或者她宽宏大度,而是时机未到,她不会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防备,她若出手,定是一击致命,让对方绝无喘息的机会。

机会需要等,终于等到了。

墨兰不分青红皂白找到明兰住处,一通打砸,还划伤了明兰的脸。这事若往小了说是姊妹争执:若往大了说却会祸延家族,遗祸后代子孙。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况且是在墨兰及笄后,谈婚论嫁之时,如此好的机会海氏这能不牢牢抓住。

这场针对林姨娘与墨兰的斗争中,盛紘是裁判,海氏是操盘手,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中,朝着她预想的方向发展。

海氏简明扼要向盛紘讲明此“小事”的利害关系。

第一,姻缘天注定,明兰的姻缘是前世修来的,眼红不得。

第二,墨兰如此狂暴无礼,情有可原,但理不能恕。若就这样过去了,以后到了婆家可以要丢盛家的脸。

第三:新帝登基,最忌的就是嫡庶不分。

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句句在理,说得盛紘直冒冷汗。当即决定禁闭墨兰与林姨娘,早早让墨兰与寒门书生文言敬成亲。

林姨娘的拿手本领就是装委屈、颠倒黑白,盛紘一向耳根软,林姨娘一哭一闹,盛紘便失了阵地。王氏看不透这一点,所以之前的每次交锋她都失败。

桂花说: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露声色的,比如孔嬷嬷,轻易不言语,若言语定是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像王若弗一般遇事咋咋呼呼,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真正厉害的人知道暂避锋芒、低调做人,更善于伪装。比如明兰人前总是一副乖巧模样,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她若想反击,十个墨兰都不是对手,林姨娘也只能是手下败将。

若三言两语就被人看得门清,那岂不是腹内草莽?

海氏不是个省油的,明兰初次见面就给她这样的评价。不过幸好海氏的心思是善的,没有如林姨娘一般用歪了。



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妻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是一团和气,温柔贤淑。对婆婆更是百依百顺,礼数周到。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无微不至。

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盛紘长柏回府,一直跟在王氏身边伺候,王氏吃饭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试冷热,王氏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且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劳苦疲累之意,非但没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么愉快开心的事儿。就算王大娘子想耍一耍婆婆的威风,再给儿媳一个下马威,都找不出一点儿错处。不仅王大娘子,就是墨兰很想挑刺几句,寻头寻脑找不出来,如兰想摆摆小姑子的架子,被三下两下哄了回来。

01 初入盛府,低调做人,藏锋避芒

王大娘子自己是如何对待婆婆的?儿媳又是如何对待王大娘子的?最后连盛紘都看不下去了,王大娘子更是自行惭秽。最终王大娘子亲自开口让儿媳免了每日的起居照顾。做儿媳做到如此地步,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不夸她孝顺?盛府虽小,却有三股势力。第一股便是王大娘子与三个子女,其中长女华兰已经出嫁。而海氏所嫁的长子长柏便属这一股。按理说,有正室,还有长子长女,这一股自然要占上风。但事实却是,这一股最不得宠。真正占上风的却是第二股,林姨娘和她的一双儿女。因着林姨娘手段了得,哄得盛紘团团转,几次犯错都未能撼动她在盛府的地位。

02 看清形势,迅速站队

第三股势力,便是盛老太太与孙女明兰,盛老太太作为盛紘的养母,也颇受盛紘敬仰。初入盛府,海氏自然不知个中的隐情,对每个人的品性也不甚了解,选择敬而远之,暗中观察才是上上策。王大娘子免了海氏日日侍奉,海氏便到盛老太太膝下听从教诲。于是,与明兰接触的便多了。不久后,她便发现明兰为人厚道,待人真诚。最重要的是盛老太太与盛紘极喜爱这位小女儿,婆婆王氏也对明兰没有意见。所以明兰便成了海氏在盛府最亲近的人,两人经常一处闲谈,姑嫂和睦。海氏很快发现王大娘子与林姨娘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恐怕她在入盛府前,娘家就已打听清楚,毕竟盛紘“宠妾灭妻”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趣事了。入盛府后更加确信了之前的传言。

所以海氏极少与林姨娘墨兰有交集,甚至海氏与林姨娘墨兰从未单独说过只言片语。自己的婆婆作为盛府正室,生生被无身份无地位的妾室擒了二十多年,这个婆婆看着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其实是个无心机的愣头青。这样的婆婆最好拿捏了,只要自己对她好,同仇敌忾,她自然不会费尽心机针对自己,恐怕她也没有那个心思。有丈夫的宠爱,与婆婆一条心,还有小姑子鼎力相助,海氏在盛府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呢?海氏倒是无甚大障碍,只是婆婆却整日愁眉苦展,哭天抢地,她这个做儿媳的如何有安生日子。所以帮着婆婆除掉眼中钉肉中刺便是她下一步的目标。如果她能帮婆婆除掉林姨娘,她与婆婆的关系不但会进一步亲密,盛府以后的日子也就太平多了。

03 抓住时机,一击制敌

林姨娘与墨兰仗着盛紘的宠爱,胡作非为、颠倒黑白、专横跋扈。起初海氏从未言语过,以至于林姨娘觉得高门大户出来的姑娘是如王若弗一般娇惯坏了的,没头没脑的,极好对付的。海氏平时很少言语,尤其是有关林姨娘与墨兰的事。她之所以不言语并非她不放在心上,或者她宽宏大度,而是时机未到,她不会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防备,她若出手,定是一击致命,让对方绝无喘息的机会。机会需要等,终于等到了。

墨兰不分青红皂白找到明兰住处,一通打砸,还划伤了明兰的脸。这事若往小了说是姊妹争执:若往大了说却会祸延家族,遗祸后代子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况且是在墨兰及笄后,谈婚论嫁之时,如此好的机会海氏这能不牢牢抓住。这场针对林姨娘与墨兰的斗争中,盛紘是裁判,海氏是操盘手,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中,朝着她预想的方向发展。海氏简明扼要向盛紘讲明此“小事”的利害关系。第一,姻缘天注定,明兰的姻缘是前世修来的,眼红不得。第二,墨兰如此狂暴无礼,情有可原,但理不能恕。若就这样过去了,以后到了婆家可以要丢盛家的脸。第三:新帝登基,最忌的就是嫡庶不分。

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句句在理,说得盛紘直冒冷汗。当即决定禁闭墨兰与林姨娘,早早让墨兰与寒门书生文言敬成亲。林姨娘的拿手本领就是装委屈、颠倒黑白,盛紘一向耳根软,林姨娘一哭一闹,盛紘便失了阵地。王氏看不透这一点,所以之前的每次交锋她都失败。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露声色的,比如孔嬷嬷,轻易不言语,若言语定是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像王若弗一般遇事咋咋呼呼,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真正厉害的人知道暂避锋芒、低调做人,更善于伪装。林姨娘也只能是手下败将。若三言两语就被人看得门清,那岂不是腹内草莽?海氏不是个省油的。



再读《知否》原著,发现盛府里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女子,她便是海氏。

海氏是盛老太太和盛宏为长柏选的儿媳,就按这两位的一贯眼光来说,这次定也是差不了的。

01 初入盛府,低调做人,藏锋避芒

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气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

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是一团和气,温柔贤淑。对婆婆更是百依百顺,礼数周到。

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无微不至。

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盛紘长柏回府,一直跟在王氏身边伺候,王氏吃饭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试冷热,王氏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且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劳苦疲累之意,非但没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么愉快开心的事儿。

就算王大娘子想耍一耍婆婆的威风,再给儿媳一个下马威,都找不出一点儿错处。

不仅王大娘子,就是墨兰很想挑刺几句,寻头寻脑找不出来,如兰想摆摆小姑子的架子,被三下两下哄了回来。

王大娘子自己是如何对待婆婆的?儿媳又是如何对待王大娘子的?最后连盛紘都看不下去了,王大娘子更是自行惭秽。最终王大娘子亲自开口让儿媳免了每日的起居照顾。

做儿媳做到如此地步,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不夸她孝顺?

02 看清形势,迅速站队

盛府虽小,却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便是王大娘子与三个子女,其中长女华兰已经出嫁。而海氏所嫁的长子长柏便属这一股。按理说,有正室,还有长子长女,这一股自然要占上风。但事实却是,这一股最不得宠。

真正占上风的却是第二股,林姨娘和她的一双儿女。因着林姨娘手段了得,哄得盛紘团团转,几次犯错都未能撼动她在盛府的地位。

第三股势力,便是盛老太太与孙女明兰,盛老太太作为盛紘的养母,也颇受盛紘敬仰。

初入盛府,海氏自然不知个中的隐情,对每个人的品性也不甚了解,选择敬而远之,暗中观察才是上上策。

王大娘子免了海氏日日侍奉,海氏便到盛老太太膝下听从教诲。于是,与明兰接触的便多了。不久后,她便发现明兰为人厚道,待人真诚。最重要的是盛老太太与盛紘极喜爱这位小女儿,婆婆王氏也对明兰没有意见。

所以明兰便成了海氏在盛府最亲近的人,两人经常一处闲谈,姑嫂和睦。

海氏很快发现王大娘子与林姨娘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恐怕她在入盛府前,娘家就已打听清楚,毕竟盛紘“宠妾灭妻”早已是远近闻名的趣事了。入盛府后更加确信了之前的传言。

所以海氏极少与林姨娘墨兰有交集,甚至海氏与林姨娘墨兰从未单独说过只言片语。

自己的婆婆作为盛府正室,生生被无身份无地位的妾室擒了二十多年,这个婆婆看着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其实是个无心机的愣头青。

这样的婆婆最好拿捏了,只要自己对她好,同仇敌忾,她自然不会费尽心机针对自己,恐怕她也没有那个心思。

有丈夫的宠爱,与婆婆一条心,还有小姑子鼎力相助,海氏在盛府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呢?

海氏倒是无甚大障碍,只是婆婆却整日愁眉苦展,哭天抢地,她这个做儿媳的如何有安生日子。所以帮着婆婆除掉眼中钉肉中刺便是她下一步的目标。

如果她能帮婆婆除掉林姨娘,她与婆婆的关系不但会进一步亲密,盛府以后的日子也就太平多了。

03 抓住时机,一击制敌

林姨娘与墨兰仗着盛紘的宠爱,胡作非为、颠倒黑白、专横跋扈。起初海氏从未言语过,以至于林姨娘觉得高门大户出来的姑娘是如王若弗一般娇惯坏了的,没头没脑的,极好对付的。

海氏平时很少言语,尤其是有关林姨娘与墨兰的事。她之所以不言语并非她不放在心上,或者她宽宏大度,而是时机未到,她不会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防备,她若出手,定是一击致命,让对方绝无喘息的机会。

机会需要等,终于等到了。

墨兰不分青红皂白找到明兰住处,一通打砸,还划伤了明兰的脸。这事若往小了说是姊妹争执:若往大了说却会祸延家族,遗祸后代子孙。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况且是在墨兰及笄后,谈婚论嫁之时,如此好的机会海氏这能不牢牢抓住。

这场针对林姨娘与墨兰的斗争中,盛紘是裁判,海氏是操盘手,一切尽在她的掌握中,朝着她预想的方向发展。

海氏简明扼要向盛紘讲明此“小事”的利害关系。

第一,姻缘天注定,明兰的姻缘是前世修来的,眼红不得。

第二,墨兰如此狂暴无礼,情有可原,但理不能恕。若就这样过去了,以后到了婆家可以要丢盛家的脸。

第三:新帝登基,最忌的就是嫡庶不分。

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句句在理,说得盛紘直冒冷汗。当即决定禁闭墨兰与林姨娘,早早让墨兰与寒门书生文言敬成亲。

林姨娘的拿手本领就是装委屈、颠倒黑白,盛紘一向耳根软,林姨娘一哭一闹,盛紘便失了阵地。王氏看不透这一点,所以之前的每次交锋她都失败。

桂花说: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露声色的,比如孔嬷嬷,轻易不言语,若言语定是说到点子上,让人心服口服。像王若弗一般遇事咋咋呼呼,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真正厉害的人知道暂避锋芒、低调做人,更善于伪装。比如明兰人前总是一副乖巧模样,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她若想反击,十个墨兰都不是对手,林姨娘也只能是手下败将。

若三言两语就被人看得门清,那岂不是腹内草莽?

海氏不是个省油的,明兰初次见面就给她这样的评价。不过幸好海氏的心思是善的,没有如林姨娘一般用歪了。



  • 知否:深藏不露的人,让林姨娘胆颤,差点断了墨兰的豪门梦,她是谁?
    答:再读《知否》原著,发现盛府里还有一位深藏不露的智慧女子,她便是海氏。海氏是盛老太太和盛宏为长柏选的儿媳,就按这两位的一贯眼光来说,这次定也是差不了的。海氏嫁入盛府属于低嫁,但是初入盛府的海氏,没有丝毫高门显贵的娇气与专横,甚至极少发表个人意见。无论是上对长辈,还是下对姊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