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介绍家乡的风俗;一种特产;一道美食;一种服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家乡的风俗:中秋赏月
每逢仲秋时节,家乡人总有赏月的习俗。皓月当空,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于庭院中摆设桌椅,围坐月色下,共叙天伦之乐。此刻,月亮仿佛离我们触手可及,银盘似的,散发着柔美皎洁的光芒,宛若九天仙女下凡,又如一位慈祥的老人,俯瞰着人间。
赏月之余,吃月饼是少不了的。月饼谐音“团圆”,寓意亲人相聚,团团圆圆。家乡的月饼以酥皮薄软、甜而不腻著称,更有千姿百态的造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一口都齿颊留香,承载着浓浓的乡情。
家乡的特产:金丝燕窝
家乡盛产金丝燕窝,素有“海上人参”之称。燕窝金丝交错,质地轻柔,营养价值极高,自古以来便是滋补养颜的佳品。采摘燕窝是一项技艺精湛的工作,需要攀爬悬崖峭壁,取下燕窝巢穴中的燕盏。每一盏燕窝都历经燕子的辛勤筑巢,凝聚着大自然的馈赠。
品尝燕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清蒸、炖煮,也可搭配牛奶、红枣等食材,熬煮成营养丰富的燕窝粥。燕窝入口即化,丝滑软糯,滋养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仿佛从内而外散发着健康与美丽。
家乡的美食:擂茶
擂茶是家乡特色的养生美食。擂茶的制作过程颇具仪式感,将茶叶、芝麻、花生、炒米等食材放入擂钵中,用擂棍捣碎成细腻的粉末,再加入沸水冲泡,搅拌均匀即可享用。擂茶香气浓郁,营养丰富,蕴含着家乡人勤劳朴实的传统。
擂茶的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加入不同的食材,甜咸咸香,别有一番风味。擂茶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家乡人常在节庆或亲朋聚会时制作擂茶,分享美食的也传递着浓浓的乡情。
家乡的服饰:苗族蜡染
家乡是苗族聚居地,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苗族蜡染布色泽鲜艳、图案繁复,每一幅都是一件艺术品。蜡染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先用蜡刀在白布上勾勒出图案,再浸入染料中染色,最后揭去蜡层,形成独一无二的蜡染作品。
苗族蜡染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姑娘身着蜡染百褶裙,头戴银饰,宛若孔雀开屏,美艳动人。苗族蜡染服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注:风俗可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特产可以是双峰辣椒、霉豆腐、茶叶、猪血丸子等;美食可以是家乡著名的一种美食,也可以是你自己做的。 注:风俗可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特产可以是双峰辣椒、霉豆腐、茶叶、猪血丸子等;美食可以是家乡著名的一种美食,也可以是你自己做的。 注:上图好词好句可以选用! 注:上图好词好句可以选用! 例文赏析1:

                          重庆火锅

                            作者:任红雨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民风民俗大相径庭,有人喜欢北京的烤鸭,有人钟爱武汉的热干面,有人对那陕北的肉夹馍情有独钟,而我唯独对那“雾都”的火锅有着一份难以割舍之情。

重庆火锅靠它独特的魅力与独一无二的口感风靡全球。这个“火锅之都”可不是浪得虚名。今天,我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瞧一瞧吧!

据传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等。由于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直到二三十年代,重庆的鹿氏夫妇开办了三五火锅馆,其后又出现了着名的有云龙园、述园、一四一、不醉无归、桥头等等火锅店。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现代重庆的火锅。而现在的重庆被誉为“中国火锅之都”。

如今,火锅店遍布重庆的每条大家小巷,无论你身在重庆的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色香味。这也是因为底料的关系。重庆火锅讲究个“辣”字,所以在汤锅里放入不少辣椒。重庆火锅也讲究“麻”,所以在汤锅里放入不少又麻又辣的花椒,再将豆瓣、豆豉、牛油按步骤放入锅内,再把牛油放在旺火中熬,直到油化了。然后在锅内掺入牛肉汤。再加入冰糖、老姜、盐巴、醪糟进行熬制。半小时后,这个色香味俱全的火锅底料也就做出了。

说起底料,倒不如亲自尝一尝哩!火锅底料开始沸腾,服务员端来油碟儿、蒜泥、味精、盐巴和炒过的香芝麻,一样加一点,那才叫香。几分钟后,你便可以看到火锅上的小泡泡沸腾起来,它们推开了盖在身上的辣椒、花椒……在锅里煮上几分钟夹起来放在油碟里一蘸一蘸,香辣爽口,辣得你直冒汗,麻得你直跺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对重庆火锅垂涎欲滴了呢?

例文 赏析2:

                          家乡的风俗

                            作者:陈彦融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附1:

                    清明节的传说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附2: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插柳植树,放风筝等!

  • 家乡特产的作文
    答: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特产的作文400字(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特产的作文1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儿也有许多著名的特产,有藕...
  • 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
    答:家乡风俗作文1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假,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一点,但还是有闲暇、玩耍的时间。我喜欢过节,最喜欢过中秋节,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在我们这里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
  •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
    答: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7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风俗初中作文(篇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饺子,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汤圆,而我的老家在过春节时会吃苕粉坨...
  • 作文:介绍家乡的风俗;一种特产;一道美食;一种服饰……
    答:家乡的特产:金丝燕窝 家乡盛产金丝燕窝,素有“海上人参”之称。燕窝金丝交错,质地轻柔,营养价值极高,自古以来便是滋补养颜的佳品。采摘燕窝是一项技艺精湛的工作,需要攀爬悬崖峭壁,取下燕窝巢穴中的燕盏。每一盏燕窝都历经燕子的辛勤筑巢,凝聚着大自然的馈赠。品尝燕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清蒸、炖煮...
  • 家乡的特色优秀作文
    答: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那一定要尝一尝馄饨,这馄饨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家乡的特色优秀作文5 说到糕点,那可真是应有尽有,如:纯美的黑杜酒,鲜美的长江三鲜,香甜可口的水晶葡萄……其中,我最喜欢江阴特产马蹄酥。 你想知道马蹄酥是怎样得名的吗?那就听我来向你介绍吧!马蹄酥因形似马蹄,又因马鞍山所创,所以...
  • 家乡的特产小学优秀作文
    答:如果你还是不会做的话就来我的家乡吧,热情好客的舟山人一定会让你吃个够的。家乡的特产小学优秀作文2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家乡温州的特产,瓯柑。瓯柑长在瓯柑园里。春天花开了,5片花瓣,白白的,小小的,像一颗颗白色的小星星。夏天到了,叶子茂密得像一把把大大的太阳伞。到了秋季,再到...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
    答: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下面是我整理的家乡的风俗 优秀 作文 800字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 传统 文化 ,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
  • 家乡的特产作文
    答:他们还不忘把海鲜带回去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 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嘴馋了吧!那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我的家乡——舟山正张开双臂欢迎您的到来! 家乡的特产作文3 我的家乡在陇西县福星镇,一个偏远少雨的小山村,我们家乡的特产是土豆,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几十亩甚至更多土豆。 土豆又叫“马铃薯”、...
  • 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
    答:擂茶这一道家乡独特的饮料,品为家乡的古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一笔,闻着这淡淡的擂茶清香,给人一种家乡古老风俗的气息,让人在一碗擂茶中还能品出家乡人民的好客之情。 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3 在我的家乡榆次里有许多的特产,其中健康又营养的特产就是我的最爱——枣。家乡的枣已经闻名全国。家乡的枣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 家乡的特产作文
    答: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家乡的特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特产作文1 我的家乡在成都,我最爱家乡的特产——辣椒了! 春天到了,一棵棵辣椒芽儿从泥土里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