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0万次的猫》评课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福州市麦顶小学    陈燕斌

      《活了100万次的猫》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是一篇经典绘本,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这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它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是一本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对于绘本,尤其是如此经典的绘本,它的文字和图画,都会让读者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考和感悟。阅历的差异、精神的追求和环境的影响,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角。

    这本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本节课,老师能根据本绘本特点,紧紧抓住"虎斑猫的爱"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设计:先是回顾绘本主要内容,然后梳理概括绘本故事情节,接着聚焦"虎斑猫的爱",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一、老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引导,让课堂惊喜多多:

        1.投入激情,"演绎"故事,引发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绘本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学生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绘本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改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本节绘本阅读教学中,老师投入感情讲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学生猜想、回答问题来吸引学生,引发人人思考,激发孩子们阅读绘本的兴趣。

        2.图文结合,关注细节,深究关键。孩子爱读绘本,但往往走马观花,一翻而过,没有细细祖生与品味,往往会忽略了绘本中本该关注的细节部分,浮于表面。例如,老师引导孩子们抓住猫和白猫对话片段中的两个"哦"、一句"我可以待在你身边吗"、一个"好吧"展开探究内心想法,品读品味情感,"感其言,得其意",教给孩子们阅读绘本的方法。

        3.借助信息技术,品味内涵,提升共鸣。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绘本内容,通过3次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习,又借助定时器、反馈器来一步步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老师可以不用凭借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信息技术,老师快速、准确地搜集、统计学习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比较、分析,针对学生当堂生成的学习情况,做出合适的教学决策,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应对。在探究“虎斑猫的爱重不重要”、“失去所爱的人之后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爱所有值得爱的一切”……中,老师以反馈器为手段,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思考程度,及时捕捉学生对某个教学步骤的理解情况,根据数据进行机智决策,进而扩展、转化与再应用这些被呈现出来的思维,并继续开展基于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展示了学习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丶学生用心的参与,个性的展示,让课堂生成连连:

        1.认真倾听,人人参与,记录结果。在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猫的一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每个阶段″中,老师出示要求:听见每个人的声音,请一位同学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学生在独立思考30秒之后展开3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思考起来,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治,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2.议题鲜明,答案精准,少时高效。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虎斑猫的爱重不重要″时,老师规定的时间只有1分钟,孩子们干脆利落地回应"重要″。

        3.明确分工,讨论探究,学会合作。在第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虎斑猫的爱是什么,从哪些图片和文字中可以看出来"中,一位同学负责讲故事其他人聆听,再一起讨论探究,一位同学负责写下结果。在这一环节的听说读写中,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在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本领都得到了提高。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本节课,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从"至高无上"的讲台前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中的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指导,调控教学全过程,很好地处理了"学″与"教″的关系。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由紧张到放松到大胆表达个性见解,实现了生生、师生互动的和谐效果。

 

一个一线语文教师的个人反思:

        1.“感悟”与“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哲学的角度看,语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好比哲学概念中的“物质”和“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着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升华。同样,语文中的“工具性”主要强调语文教育是交际的工具和学习、思维的工具,是第一性的;而“人文性”强调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是工具性的”精、气、神“之所在,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却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包括听说读写训练、思维训练、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习惯培养……要学好语文,光靠训练是不够的。虽然说听说读写和思维等技能可以在反复的刻意训练中获得,而思想、情感这些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被“训练”出来的,它必须在教育过程当中感染、熏陶而得到的。再如,读一篇好文章,文中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精神自然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们的心中,所谓“感其言”“得其意”。但语文教学若止于“得意”,未免太过空洞。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是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创设训练契机,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感悟人文的平台。而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就不必要过于凸显人文性熏陶,而要着重于一些技能的养成。在进行诗歌、散文等文体的教学时,则“人文性”又是重点,就要适当地多用点时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体会。所以,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说,《活了100万次的猫》也是一篇情感性比较浓厚的文本,朗读学习法可以多渗透一些。

        2.《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是一个写猫的故事,可绝不仅仅是在写猫。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白猫”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同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身边值得珍惜的每一个人,值得珍惜的每一样事物。这个故事叩问我们每个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活过?读了绘本,我们就会从中获取到最佳答案:得到别人的爱,有能力去爱别人,这才是真正的活!这样活过以后,人生才没有遗憾,也不需要重活。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光彩的,不仅仅是得到爱情。在这里,爱,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比喻。我们爱一个人,感觉生活很幸福;我们热爱知识,使自己变得充实;我们热爱工作,使自己觉得生命价值得以体现。一切能提升生命意义的东西,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白猫”。因此,第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可否再深入些呢?(小组反馈的答案与黑板上的一些板书都相同了)比如挖掘爱的内涵与外延来设置议题:请联系身边的人、事、物,说说“爱还可以是      ”并具体举出实例来。当孩子们唤起平时的生活体验,在小组合作交流后,可能会说:爱还是妈妈蹲下为我系上松动的鞋带。或许会说:爱还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冒着大雨为我送伞来。亦或是:爱还是抗疫防疫先锋们的责任与担当。或者是:爱还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也许是:爱还是榕树为我们撑起的绿绒大伞,爱还是绿油油的小草们为我们铺展开宽阔的足球场……在动听的《爱的奉献》中,孩子们发散着思维,动情地描绘着、感受着动人的爱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时,心中澎湃着暖暖的情感波澜,势必会心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美好意识形态来面对生与死的意义了,生命化教育不着痕迹地得以绵延了……

        3.老师绘本教学如此精彩,语文教学一定更出彩。祈盼组织方能多安排一些语文课分享给我们欣赏、借鉴,指导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本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谢谢!

  • 《活了100万次的猫》评课稿
    答:    《活了100万次的猫》是佐野良子的代表作。在这个故事绘本里,有自由,有生与死,有孤独,有爱。这是一本关于爱的绘本。也是一本关于生命意义探寻的绘本。观看了成都Z老师的绘本阅读指导课。感受到Z老师能利用好信息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绘本的人文意义。同时Z老师能放慢自...
  • 《活了100万次的猫》评课稿
    答:《活了100万次的猫》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是一篇经典绘本,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这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它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是一本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对于绘本,尤其是如此经典的绘本,它的文字和图画,都会让读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