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学业自我妨碍;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

   1 问题提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Covington于1984年提出了成就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他将“自我价值感”定义为:个人内在的价值感和悦纳自己的程度。自我价值感主要由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知觉所决定。该理论认为:在成就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能力,高能力会增强个体的自我价值,低能力会降低个体的自我价值。高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高努力却失败了则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因此个体会尽一切可能采取策略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意义。Covington把这些策略称为“回避失败策略”,也叫“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常用的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有自我妨碍(也译为“自我设限”)和防御性悲观两种。

  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评价情景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convington(1992)把自我妨碍定义为“设置一些不利于个人表现的障碍,从而为自己潜在的失败提供一个预先的借口”。自我妨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行为式自我妨碍是指个体以实际行为妨碍从而阻碍成功结果的出现,以换取归因上的利益,达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的目的。如在成就情境即将到来之前的故意拖延行为、喝醉酒、睡眠不足,过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或考试前不复习等。声称式自我妨碍则指个体用难辨真伪的借口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情境,如紧张、焦虑、身体不适、目标作业太难等,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的努力,失败时据此归因又容易博取他人的谅解,同时也避免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伤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注意到在学校和课堂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中,学生为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结果也会有意识地采取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所谓学业自我妨碍。Gareia认为可以把学业自我妨碍看做是自我调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学生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对自己的成就行为做出的一种调节。当学生害怕在未来的评价情境中失败时,采取自我妨碍策略既可能导致不好的学习成绩,也可能产生双赢的结果:如果失败了则可以将其归因于努力不够; 如果成功了,则意味着高能力。从情感调节的角度讲,学业自我妨碍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妨碍则是一种非适应策略,它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

  国外对自我妨碍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国内近十年才开始陆续的研究。其中对于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

  自我妨碍作为一种非适应性的学习策略,它与个体不恰当的目标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有关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已经得出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自我妨碍与回避型成绩目标呈正相关,与掌握目标呈负相关,但趋近型成绩目标与自我妨碍的关系还不确定。

  国内有关自我妨碍策略的研究比较少。李晓东(2003)等人从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价值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时的自我设限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自我趋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戴研认为在不同情境下,成就目标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预测作用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情境性。普遍性是指在不同情境下,成绩回避目标不但对自我设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且较其它预测变量而言,成绩回避目标对自我设限的预测力更强。情境性是指成绩回避目标和其它预测变量(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组合在不同的情境中对自我设限的预测作用不同。尚丽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自我妨碍都直接影响学业成绩,但自我效能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自我妨碍策略是一种应对成就情境的消极策略,Weiner(1985)主张情绪是一种动机的推动力——从对结果的归因不同,可以引起无助感、希望感、骄傲感和羞愧感,并能影响随后的行为。那么作为情感动力因素,焦虑和抑郁的消极情绪是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这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以往并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而从上可见,以往对于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论和分歧。因此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这四种情感动机因素对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九江市和南昌市三所普通中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随机取样,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回收有效率为92.57%。样本构成如下:

  2.2 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的量表有:刘惠军等人(2002)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Beck抑郁问卷 (BDI,1967),状态—特质焦虑问卷(cattell,1961—1966)中的特质焦虑量表。以上量表均经他人修订过。研究对这些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69—0.83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吻合指数都达到可接受程度,表明上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学业自我妨碍量表是根据Rhodewalt(1984)编制的SHS量表修订而成,对样本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x2/df=2.154,RMSEA=0.036,ECVI=0.079,GFI=0.99,AGFI=0.98,NNFI=0.96,NFI=0.95,CFI=0.97); Cronbaeh为0.611,具有良好的信度。

  除抑郁问卷采用4点评分外,其它量表都采取5点评分。所有量表均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答: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
  • 高分求心理学论文题目
    答: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的维度是哪些题目
    答: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主要由行为的学业自我妨碍和声称的学业自我妨碍两个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业自我妨碍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郭成的学术论文:
    答:自我设限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郭成;黄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pp.144-148;2006年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金春寒;郭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0) pp.11-12+47;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刘衍玲;张大均;郭成),中国特殊教育 2006(09) pp.70-74;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与我国教育改革(...
  • 谁有小学心理学的论文题目
    答: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
  • 中学生生涯规划书
    答: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
  • 刘华山的基本情况
    答:郑应霞、刘华山: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_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88-590. 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谷传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98-99. 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
  •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答: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
  • 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选择实习单位应避免哪些误区
    答:一、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一)中学生情况: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