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地貌形成原因和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五种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一、下蚀(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二、侧蚀(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三、溯源侵蚀: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四、洪积-冲积: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五、河漫滩: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六、三角洲: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扩展资料:
河流的分类:一般分为山区(包括高原)河流和平原河流两类。
1、山区河流为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地和高原的河流。
2、山区河流以侵蚀下切作用为主,其地貌主要是水流侵蚀与河谷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内营力在塑造山区河流地貌上有重要作用;旁向侵蚀一般不显著,两岸岩石道风化作用和坡面径流对河谷的横向拓宽有极为重要影响;河流堆积作用极为微弱。
3、山区河流地貌的特征:①河谷断面形态往往发发育为“V”字形或不完整的“U”字形, 两岸谷坡陡峻,坡面呈直线形或曲线形;河谷内会出现一级或多级河流阶地,一般较为狭窄,级数较少;②谷底与谷坡之间常无明显的界线,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河床之间也常无明显的分界线。
4、平原河流是流经地势平坦地区的河流。平原本身主要由水流挟带来的大量物质堆积而成,其后由于气候变化或构造上升运动原因,河流微微切入原来的堆积层,形成开阔的河谷,在谷坡上常留下堆积阶地的痕迹。
5、河流的堆积作用在河口段形成三角洲,三角洲不断延伸扩大,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
6、平原河流的特点如下:①河谷中具有较厚的冲积层,可达几米或几百米;②河谷中多发育有完好的河漫滩,谷坡较平缓(除局部狭窄河谷外),谷底与谷坡一般没有明显分界,但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河床之间仍有明显分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流地貌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河谷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
百问中文
河谷地貌
[拼音]:hegu dimao

[外文]:river valley landform

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河谷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

形态组成
河谷主要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见河床地貌)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为坡麓,谷坡上缘与高地面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图1)


形成和发展
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 3个途径。

(1)下蚀作用加深河谷。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

(2)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

(3)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河谷加深、拓宽和加长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不同河段和不同时段,三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按照W.M.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河谷发育分成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3个阶段。幼年期河谷以下蚀作用为主,河谷形态狭深,多属峡谷,河流纵剖面上多裂点,急流和瀑布十分常见。壮年期河谷,旁蚀作用常超过下蚀作用,堆积作用活跃,河谷拓宽比较明显,谷底发育有宽广河漫滩。老年期河谷,各种侵蚀作用基本上停顿,河流仅成为搬运泥沙的渠道,谷底十分宽平形成谷底平原。

河谷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占优势,形成深切峡谷;地壳稳定或下沉,河流旁蚀作用占优势,河谷得以展宽,河漫滩发育。如果地壳升降在时间上交替出现,河谷就发展成为阶梯状的复式河谷。

  • 河谷地貌形成原因和发展
    答:河谷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占优势,形成深切峡谷;地壳稳定或下沉,河流旁蚀作用占优势,河谷得以展宽,河漫滩发育。如果地壳升降在时间上交替出现,河谷就发展成为阶梯状的复式河谷。
  • 河谷地貌的介绍
    答:河谷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占优势,形成深切峡谷;地壳稳定或下沉,河流旁蚀作用占优势,河谷得以展宽,河漫滩发育。如果地壳升降在时间上交替出现,河谷就发展成为阶梯状的复式河谷。类型 河谷的分类方案很多,有按形态分类、走向分类、地质构造分类、地貌轮回分类等。
  • 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
    答: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
  • 河流地貌主要有哪五种?
    答:五种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 1、V型谷:流水侵蚀——下蚀 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2、U型谷:流水侵蚀——侧蚀 在山地区域,当冰川...
  • 地理:河谷是什么样的?什么是河谷农业?
    答:河谷(valley) 是河流地质作用在地表所造成的槽形地带。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3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
  • 河谷发育初期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河谷发育初期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河流在发育过程中,流速快、能量集中,导致下蚀和溯源侵蚀较强,从而形成河谷呈V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的下蚀能力减弱,侧蚀能力加强,河谷逐渐变宽,最终使河谷横剖面呈槽型。一、河流的切割作用 在河谷发育初期,河流的切割作用是形成河谷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河流流经...
  • 河谷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相关信息:河流长期侧向侵蚀作用的结果使谷底加宽,形成河漫滩河谷。河流在谷底仅占一部分面积,其余都是河漫滩。河谷谷底宽度与河流大小、发育的时间长短、地壳运动稳定与否等等许多因素有关。形成河漫滩河谷后,河流在自己形成的谷底平坦地面上蜿蜒流动,完全不受谷壁的限制,这种河曲称为自由河曲。
  • 2.河谷地貌有哪些要素?绘图简要说明河谷地貌的要素
    答:河谷地貌是由河流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类型。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要素:河道:河谷地貌的核心要素是河道,它是河流流动的通道。河道的形状和特征受到河流的水量、坡度、沉积物等因素的影响。河床:河床是河流流经的底部,由河流冲刷和沉积形成。河床的形态可以是平坦的、崎岖的或呈现出不同的曲线形状,...
  • 河谷地区的特点
    答:河谷是河流地质作用在地表所造成的槽形地带。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3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共同...
  • 河谷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五、河漫滩: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