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官员回避制度是如何起到反腐的作用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会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便是历代大一统王朝除了那些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还有元朝这个特殊存在,其他大一统王朝,除了两汉加起来有四百余年以外,其他大一统王朝就没有打破300年记录的,可以说如同进入一个死循环一般。

大一统王朝为什么难过300年大关呢,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在于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加之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累积,到了一定时间段都爆发出来,从而使王朝的统治力下降,发生各种各样的动乱,最后亡国。

在诸多问题中,庞大的官僚机构的腐败问题,可谓是历朝历代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古代的皇帝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下面的百官就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天子治下,而这些官员的作为对于王朝的统治可谓是重中之重,如果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根本抑制的话,那么往往意味着这个王朝距离亡国不远了。

而历朝历代其实都有些周期律的意思,开国以后治世,然后走向盛世,这期间的政治相对来说比较清明。随着时间推移盛世过后,王朝开始进入中衰时期,遇上诸如汉宣帝和明孝宗这种皇帝,还可以中兴一段时间,遇不上的话只能一直衰弱下去,直到亡国,而这段中衰时期,也伴随着吏治腐败的问题,可以说以吏治腐败为代表,国家在方方面面都出问题了,所以才会中衰。

那么古代王朝面对吏治腐败问题,有什么好的自救方法呢,今天宋安之就以宋代的官员回避问题,就来说说宋代是如何防微杜渐式的反腐。

在古代官场上,拉帮结派式的贪污很是常见。诸如利用亲属关系、师生关系、职务关系等等,来拉帮结派、营私舞弊、鱼肉百姓的腐败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种情况,官员的回避制度就应运而生,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体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先来说说何为官员回避制度官员回避制度的萌芽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形成制度,在宋朝时期完善起来,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王朝。

官员回避制度的作用,通俗来说就是一种防微杜渐式的反腐方式,利用提前回避的制度,来最大程度上避免官员拉帮结派式的贪污腐败。

接下来再来说说宋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

宋代的官员回避制度比较完善,在宋代通过科举等途径进入仕途的官员,首先面对的就是官员回避制度。回避制度分为

亲族回避制度、职务回避制度、籍贯回避制度。下面宋安之分三步,来说说这三种制度。

一、亲族回避制度

宋代的亲族回避制度被称之为“避亲法”。沿袭于唐朝,不过比之唐朝的回避范围还要更大。

在宋仁宗在位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避亲法,规定:“本族缌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意思就是扩大了回避范围,连五服之外的外亲也要回避。

在司法和财政等敏感部门,因为涉及到刑法公正和国家经济方面,所以朝廷对于实行回避制度很是重视。就连“吏人”这种无品的基层官员,如果有亲戚关系应该回避却不自报的话,会被“杖一百”。

二、职务回避制度

一般来说,宋朝的官员调动很是频繁,地方上是很少有长期任职于某地官员。中央朝廷上,则是不允许官员长期担任某职务,是以此来避免这些官员因为长期担任某职务,所以借职务之便来拉帮结派营私舞弊的。

为了防止地方官“兄弟伯叔子侄自相为代”,也就是说某些地方官实际上长期为一个大家族所把控。在宋仁宗至和二年还规定:“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意思是要职务回避,如果故意隐瞒的话,会从重处罚的。

像亲属还不能在具有上下级关系或者关系密切的机构同时为官,避免形成拉帮结派的情况。

还有一些犯了错的官员,如果错误不大,朝廷还会重新起用的话,是不可以在本州之内的别县为官的,只能去往其他地方。而且这些犯了错的官员,不能担任府、州、县的正长官和司法官员,也就是说他们如果再被起用的话,实际上有些被边缘化了,不会让他们担任一把手或者司法等敏感机构的官员,免得他们再次犯错的话造成更大的恶劣影响。

除了犯了错的官员要回避很多官职以外,其他没有犯错的官员,则是需要回避不能连任旧职和在同一个地方继续任职的规定,说白了就是避免官员在同一职务担任时间过长的问题。

当时的官员在上任的三十天之前,要自报有没有需要回避的地方或者职务,如果不上报故意隐瞒的话,那么将是“杖一百”的惩罚。

三、籍贯回避制度

在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宋朝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在一些特殊地方,宋朝因地制宜的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以方便统治当地。宋神宗时期,明确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加强了限制,避免本地人在本地为官,利用自己当地的关系网营私舞弊甚至为祸一方。

在南宋时期,亦是延续了这个制度,史书记载:“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像这个“有田产物力处”,意思是官员如果在这个地方有财产什么的,是不能任职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有商业往来性质的财产,是不能在此担任官职的,免得你借职务之便来营私舞弊。

当然这个制度并非是全面的,而且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人是复杂的动物,很多制度,有时候根本不可能贯彻到底的,所以指望官员回避制度防微杜渐是没问题的,但指望这个制度保证政治清明就不太现实了,不然两宋就没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了。

单以制度完善与否来说,宋朝的官员回避制度,可以说是相当完善的,不只是影响了后世封建王朝,更是深刻影响到今天,还是很不错的一种制度,可见古人的智慧还是很高的,值得今人学习的。



  • 各国廉洁奉公的做法
    答: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预防性立法,制定了回避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轮换制度,以防止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公职人员利用地位和职务之便为其亲属谋取好处或优惠。国外立法一般都规定,不允许官员雇用、提升或推荐自已的亲属到该官员执掌或控制的任何机构及部门工作。奥地...
  • 反腐倡廉文章1000字_关于反腐倡廉的文章1000字
    答:五十年代张子善、刘青山因为贪污腐化,被处以极刑,这对全党是一个教育,对各类有腐-败观念和行为的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群众监督,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反腐...
  • 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答:制定配偶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第四,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一要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纪政纪规定和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二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专门法律法规。
  • 推进反腐倡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健全完善哪些制度
    答:第四,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法规制度。一要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纪政纪规定和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过时的要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适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
  • 清代《钦定台规》里有哪些"反腐秘笈
    答:一、在这一部规定中,和反腐败有关的方略主要涉及到三点,分别是监查官的选择和审判时候的回避制度以及对监察官的监督。有关的解释如下:1、有关监察官的选择:清代皇帝认为,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官,关系最要,必须选用得人,方能称职”。因此,对都察院各官的考选历来较严,监察官选任,大多要经过...
  •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在反腐败方面的措施
    答:措施一:在官吏选拔上以“廉”为重要标准汉代廉政建设从汉初就表现出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廉政制度化。汉朝的一些政治制度建设有些是直接针对腐败的,有些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腐败,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防范和抑制腐败的作用。二是廉政的经常化。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时就注意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刘邦宣布约法三章,废除秦朝...
  • 南汉皇帝选官阉割后用以此反腐有效吗
    答: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 1.反腐从官员选拔开始 贪赃枉法,受贿藏污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官场寄生现象。可以说,从官场诞生那天起,就出现了。西周穆王时编修的...
  • 秦朝西汉反腐措施是什么?
    答: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
  • 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答: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决定》专门就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理念。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既是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更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障。这些年来,我们高度...
  • 宋真宗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评价宋真宗赵恒
    答:第二,宋朝有一整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宋代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自然而然,官员的贪污行为也就相应减少了。 第三,建立了一整套监察官员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的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