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能不能做成,有些本质的东西很关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最近读了一篇虎嗅上发表的文章《备受争议的小罐茶现在怎么样了?》,看完颇受启发。

根据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的讲述,可以看到小罐茶的品牌发展逻辑和战略规划。

我从该文章中也得到诸多启示:

1.  任何行业都有发展潜力,都有可能产生一家具备头部优势的企业, 做大做小,既要看市场的天花板,也要看企业的发展战略。

2. 类似茶饮、服装、鞋帽、家电等传统行业,不能再用5年、10年,甚至几十年前的眼光去埋头做事,很可能做着做着,企业就倒闭了。 你不革自己的命,自有新入场的“野蛮人”革你的命。 传统的生产、经营以及营销模式会老化、会过时,要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时时更新认知,勇于自我变革。

3.  经典的理论永不过时 ,科特勒的4P营销理论,特劳特的定位等,皆有其跨越时代的价值。很多时候,不是说他们的理论过时了,而是 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 。

4.  原始积累很重要,包括行业经验、资源人脉、做事的逻辑等。 对小罐茶来说,3年做到20个亿,纵然令人惊叹,但不可否认的是,渠道和人脉资源是小罐茶快速起势,迅速增量的根本。而杜国楹15年消费电子的经验,对营销和消费者心理的深度洞察,以及两年调研之后,才下场开干的态度,也是小罐茶成功的基石。至于铺天盖地的营销助推,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5.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尽量去掉不产生价值的冗余环节,去除中间商的差价,最大化让利消费者。 这样一方面消费者能感受到实惠,企业也能掌握灵活的定价权,并挣到最大利润。小米早期的互联网打法,便是去除了线下的冗余,专攻线上,依托极具优势的定价,一战成名。

6.  产品的“简单、标准、可复制”很重要,这容易形成稳定的品质,达成客户预期管理,形成客户忠诚。 麦当劳、星巴克等品牌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在于他们的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而“简单、标准、可复制”也是规模化的必要条件,这样既可以控制成本,也能够确保品控。

7. 工业化和自动化是企业做大的前提。

当年初福特T型车之所以风靡全球,价格低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在于它的“简单、标准、可复制”。福特建立了一条T型车生产流水线,通过工业化改造及自动化设备的引入,确保了汽车销售的稳定供应。

而工业化也是小罐茶能做大市值的前提。

因为传统的茶业,前期多靠自然条件和人工采摘,后期通过匠人手工生产,虽确保了品质,但是产量太小,或口感层次不齐,难以做大。

以手工技艺为核心,企业可以小而美,小而精,但难做大。

比如日本手艺人很多,百年老店也不少,但这些店面通常很小,而且手工技艺还面临传宗接代的问题。

日本有个寿司之神的徒弟,跟随师父第一件事不是学如何做寿司,而是先学拧毛巾,连续拧了3-4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等煎了上千个鸡蛋之后,师傅才点点头说:“有点样子了”,徒弟不禁痛哭流涕。

中国也有很多传统手工艺人,同样面临技艺失传的困境。年轻人耐不住寂寞,选择出去打工。等老匠人死去,技艺便失传了。

对茶品来说,品质的连续性很重要,一旦技艺断层,口味变了,品牌受损,客户的忠诚也会慢慢流失。

其实传统的白酒类、阿胶类、中药类企业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虽然他们仍旧对外大力宣言传统手工艺的精神和做事态度,但也不可避免的用上了工业设备来进行生产,东阿阿胶、同仁堂、广誉远、茅台、汾酒等莫不如是。

8. 小批量试错,快速迭代,然后以市场倒逼产业链上游的改造。

这个逻辑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往往一行动便自乱阵脚。耐不住寂寞,不等模式跑通,就押上全部身家,以赌徒的心态做企业,往往一胜九败。

9. 小罐茶要想做到百亿甚至千亿的规模,必须扩充品类。同样, 身处其他行业的企业,面临行业和自身增长的天花板,也一定要扩充品类,形成产品组合。 这便是所谓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而这个扩充的时机一定要提前, 不能等增长见顶,走下坡路时再布局 。

近期,面对亏损继续,扩张速度放缓的局面,瑞幸咖啡也推出了小鹿茶作为新的增长点。饮料界的一哥可口可乐,在主打品之外,也早早扩充了低糖(零度可乐)、汽水(雪碧)、运动饮料(魔爪)、纯净水(冰露、纯悦)等诸多品类。

此外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重新定位的方式,企图跳出固有品类,向更广泛品类进行扩充。 如蒙牛想把酸奶做成饮料,东阿阿胶想把补品做成健康饮品。

10. 做产品要有特色,即要与众不同,要有品牌特有的印记。而所谓特色,也是品牌更有价值的标签和记忆点。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快餐界的麦当劳和肯德基、饮料界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食品界的统一和康师傅。他们虽然原材料、品质都差不多,但是细品之下,总能发现各有特色,口味略有不同。

11. 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要时刻警惕新品类的冲击和跨界竞争,适时开展应对。

跨界打击是很可怕的事情,一个看似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品牌,说不定第二天就把你洗劫了,而你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方便面的销量逐年下滑,很多人觉得是消费者的口味变了,实际上是因为点外卖更方便了;电脑销量也下降了,不是因为需求市场饱和了,而是智能手机普及了……

12. 在消费人群方面,也要洞察消费者心理,提前看到新机会。针对新人群,推出合适的产品。

许多品牌面临品牌老化、形象固化的问题,有两种思路可以解决:

一是在主品牌之外推出副品牌。 主品牌依旧保持或高冷或高贵的调子,副品牌则主动打新消费人群,年轻朝气有活力。

二是品牌转向,重新定位。 这方面的代表,如国民品牌百雀羚、运动品牌李宁等。

两种思路各有优劣,选择哪种,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人群的迁移情况。

此外,善于和敢于启用90后,甚至95等职场人群,让更懂年轻人的年轻人做事,也是品牌能够真正实现年轻化的有力保障。

  • 品牌能不能做成,有些本质的东西很关键
    答:1.  任何行业都有发展潜力,都有可能产生一家具备头部优势的企业, 做大做小,既要看市场的天花板,也要看企业的发展战略。2. 类似茶饮、服装、鞋帽、家电等传统行业,不能再用5年、10年,甚至几十年前的眼光去埋头做事,很可能做着做着,企业就倒闭了。 你不革自己的命,自有新入场的“...
  • 如何才能把一个产品做成一个品牌?这从中所要涉及的东西有哪些?
    答:李俗贤倒认为,再一般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玩的鸟儿,十多年前不就是有一个高中没有毕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也就是从一间快餐店就开始玩品牌了,他知道,一间小店玩不了影响力,也玩不起,但不是不玩品牌,因为品牌在具备影响力之前,还有几步路要走,首先是构成品牌的基础——产品,十几年后的真功...
  • 如何塑造品牌,品牌是如何形成的
    答:另虽跻身行业大军时间不长的澳洲汉婷国际,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以专业的以专业服务、创新科技来不断提升品牌的品质功能和文化内涵,且操作灵活,集团信奉企业的成功是把暂时的优势转化为长久优势;而团队的成功在于敢于不断抛弃旧的东西,接受新的事物。这是澳洲汉婷国际的成功之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
  • 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
    答:这个逻辑又要回到我们商业的本质,贯穿整个烯领商学院系统的一句话了“商业的本质,是协助客户从现状到达他的理想状态。” 想要发展,你就要真正的去解决客户的问题。不论做什么事,你一定要为客户带来结果。做个人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口碑为王,只有你为客户带来结果,他们才又可能信任你,你...
  • 品牌策划 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一、企业策划工作的范畴: 我们要了解企业策划的范畴我们首先要对企业的本质和现象有个认知和了解,原因非常简单,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需要目的的明确,尤其是一个企业。如果我们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都不清楚和明白,我们如何去精准的保证我们的一切企业策划工作如何支持企业和服务企业呢...
  • 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答:一.个人品牌?“我是谁”、“我的理想” 个人品牌是实际的、商业的观念。它虽然打破了过去组织的阶梯与限制,看似让工作变得自由,但也更强调工作的价值。 个人品牌需要工作者像品牌经理人一样的思考:你想要成为什么?你想要代表什么?你的工作有价值吗?你有价值吗? 从小,你一定写过“我的理想”...
  • 如何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好?
    答:1.品牌定位。“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品牌定位是为了让消费者清晰地识别记住品牌的特征及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都要围绕品牌定位去做。如舒肤佳的品牌定位就是“除菌”,多年来舒肤佳广告始终是“除菌”,通过一次次加深消费者的记忆,最终达到想“除菌”就选...
  • 从0开始做个人品牌需要掌握哪些关键词?
    答:其实“红”只是个人影响力的一种呈现,在这背后,你所代表的形象才是关键。在我们想开始做个人品牌之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款商品,那它的用途要先想清楚。同时,还要找到自己有别于人的特色。当然,定位这个东西也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需要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大的方向,...
  •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个人魅力=品牌魅力
    答:妙飞认为,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们个人品牌必须透过表象看本质。想要做好个人品牌,一定要做好个人品牌运营的战略规划。先分为四大步:战略规划 商业模式 传播渠道 运营服务 第一步:战略规划 成为自媒体红人,首先要选择一个竞争力不是很大,市场很有发展空间,并且愿意长期在这个行业内发展的细分领域。然后...
  • 怎么打造个人品牌?
    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品牌真正的壁垒是品牌创始人自己。本质来说,消费品牌这样的显性技术壁垒不深的行业,真正的壁垒是隐形壁垒。很多从事餐饮服务业的人都会跑去海底捞偷师学习,但是好像直到现在也没有学会的。为什么没有学会?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消费品牌的显性壁垒,没有看到隐形的壁垒,而隐性的壁垒才是最高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