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芳的社会活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竺水招的社会活动

联合义演为捐献越剧号飞机越剧界联合义演,这里头仿佛是解放后竺水招唯一一次与越剧界其他人有联系,当时演出的戏叫《杏花村》,尹桂芳演的一个角色名叫王强,是个打算去从军的正经人,不知竺水招的角色是什么,估计鸳梦未谐,她仍旧是以小生应工。去南京带六部戏竺水招刚到南京时据说带过去六部戏,其中一部就是《碧玉簪》。从某些文章看来,她在剧中饰演的李秀英,特别是《三盖衣》这一场,其身段、步法在旦角中是屈指一流、无与伦比的。不知道每一步路走得都特稳重的柳毅,“轻移莲步”起来,是怎么个“翩若惊鸿”法。但是她解放后多年演小生而不涉及花旦,却在这一行仍有很好的口碑,基本上都从这出戏来的。《桃花扇》是云华赴宁后较有名的代表作,当时在南京是连演四十场,据说是创记录的。而一出越剧,那个时候在上海演出的话,据载都可以演上个两三个月没问题。说起老生,很多人一定想不到了,她演的老生戏多不多,主要有《屈原》。竺水招演的主角比较多,可是她也是越剧界唯一一位真正从言语到行动上都不计较角色大小的名角儿。重组云华越剧团建国后她重组云华越剧团,当时越剧界最有名的老生仿佛说是徐天红。可徐天红与戚雅仙组成了合作越剧团,改“老”为“小”,当尹桂芳回国以后,没有老生,可敬的徐天红很讲义气,又毅然地返“童”还“老”,去给尹桂芳做当家老生了,后来她也在徐玉兰剧团里做老生,对比起来,还是在芳华的时候多。另外两位,张桂凤和吴小楼自然都是在上海越剧院,当时还不叫上海越剧院这个名字。吴小楼原是云华的。——所以转了一圈,竺水招就没有老生了,于是她把当时差不多已经息影舞台的商芳臣请了出来。与商芳臣合作竺水招与商芳臣的合作达18年之久,她很尊重她的搭档。无论商芳臣想演什么戏,她都比较支持,不是口头上,而且是从行动上支持。商芳臣主演《文天祥》,她饰演文的好友杜浒,只有几句唱白。在另一部戏《孙安动本》中,为了给这个戏加强号召力,她再一次出演配角,这次的角色更加有意思,是在最后一场中扮演举双锤打皇帝的徐龙,这个角色在京剧中以花脸应工的。为了只有这一场戏的角色,竺水招不顾自己人到中年,天天起早练习双锤,练下腰,练功架。同时,竺水招也很注意培养年青的演员,在《莫愁女》这出戏里,她不仅仅是用了自己的女儿来演书僮,并且起用了青年演员张玉琴(在《柳毅传书》电影中饰演洞庭夫人的那一位)饰演女主角莫愁。最后一个作品竺水招演的戏真多,数也数不清,等,在《竺水招之死》中提到的《抢伞》或许是她最后一个作品最后一部戏了。竺水招演的正直善良的角色还是占了她的大多数,古代戏的义士、现代戏更多的革命者,她是这么演也是把这些角色的为人准则来衡量自己的,她曾经说过一句非常高尚的话:“为人就要讲究气节,我们演古今革命者,不只是演给观众看的啊!”这句话里面,或者可以窥见她站着死的勇气和气节。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黄浦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早年经历:
  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她出身在清贫的家庭。七岁丧父。
  1929年进当地醒狮剧艺社学艺,学花旦。可是所投的科班两次解散,后考进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
  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的宁波、绍兴、杭州一带演出。
  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由花旦改演小生,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
  1935年正式在沈家门登台,这以后,尹桂芳跟随多个演出班子,辗转演出于新昌、嵊县、宁波、杭州等地。
  人物经历:
  1938年尹桂芳正式进军大上海,加盟了旧上海老闸桥旁的永乐戏院,后在同乐戏院领衔演出。那个时期,正是上海越剧由花旦台柱向小生台柱过渡的时期。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
  1941年,《吕布与貂蝉》。
  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 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她与竺水招搭档成立芳华越剧团,任团长。长期演出于境内贵州路丽都大戏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圆》、《殉情》、《石达开》、《葛嫩娘》、《光绪与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尤其是《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和时装戏《回头想》、《秋海棠》、《浪荡子》等戏,接二连三地引起轰动。由于她艺德出众、人品高尚,越剧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尹桂芳扮演《梁祝哀史》的梁山伯
  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
  1948年,先后与傅全香、王文娟搭档,在兰心和新光两家剧场主演了《陆文龙》、《浪淘沙》、《鲁男子》、《桃花扇》等新戏。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1年,在大众剧场义演《杏花村》,为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作出贡献。
  1952年在丽都大戏院排演了古典名剧《西厢记》和新编历史剧《信陵君》、《陈胜吴广》,《梁祝哀史》等。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
  1955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
  1958年,在现代剧《红花村》中扮演先进的服务员,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1959年起为福州市人民代表。
  1959年1月25日,尹桂芳率"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六十三人,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福州的第53次列车。她怀着一股热情,毅然举团迁往福建,到八闽之地去继续播撒越剧艺术的种子。尹桂芳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张生、梁玉书、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领导下,培养出一批"尹派后秀",在历届省戏剧会演中,均获奖。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尹桂芳扮演《屈原》中的屈原
  1963年起,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常年处于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加之以一些非人待遇对身体所造成的侵害,尹桂芳倒下了,中枢神经损伤,一手一足瘫痪。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粉碎"四人帮"后,尹桂芳带病恢复了"芳华"。
  1978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芳华越剧团名誉团长。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大会及尹派艺术演唱会。
  1990年12月10至17日,芳华越剧团首次应邀出访香港,演出了《红楼梦》、《玉蜻蜓》、《何文秀》等优秀剧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赏到芳华的艺术风采。
  2000年3月1日上午08:15分,尹桂芳走了,但她却留下一笔闪光的越剧艺术遗产。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演出剧目有: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盘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1947年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62年,率领芳华越剧团”回娘家(上海)“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红楼梦》,受到上海文化艺术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了“越剧奇葩”贺词。当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32开,14万字。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 尹桂芳的社会活动
    答: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
  • 尹桂芳介绍
    答:尹桂芳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张生、梁玉书、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领导下,培养出一批"尹派后秀",在历届省戏剧会演中,均获奖。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越剧十姐妹的经历
    答:著名越剧小生演员尹桂芳,嗓音宽厚,音色润美,唱腔洒脱深沉,自成独特的艺术流派。戏剧评论家们说:“无论演风流潇洒的贾宝玉,聪慧善良的梁玉书,还是丹心傲骨的三闾大夫屈原,她都能探索角色的内心,掌握人物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塑造成一个个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尹桂芳从她正式登台至今,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中《...
  • 竺水招的社会活动
    答:联合义演为捐献越剧号飞机越剧界联合义演,这里头仿佛是解放后竺水招唯一一次与越剧界其他人有联系,当时演出的戏叫《杏花村》,尹桂芳演的一个角色名叫王强,是个打算去从军的正经人,不知竺水招的角色是什么,估计鸳梦未谐,她仍旧是以小生应工。去南京带六部戏竺水招刚到南京时据说带过去六部戏,...
  • 越剧十姐妹的名单
    答:越剧十姐妹的名单是:“越剧十姐妹”,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出现的越剧名角的合称,包括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因1947年同台演出《山河恋》而得名。1947年夏,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其十人举行联合义演,同台演出,...
  • 郭沫若与《屈原》简介
    答:尹桂芳为扮演屈原,还专程赴京观摩赵丹主演的屈原。继而又向文怀沙(楚辞学者)、陈鲤庭(话剧《屈原》导演)、叶苗(话剧《屈原》舞美设计)等请教和考证。为塑屈原形象,她冲破越剧小生行当,带上胡须,较成功地塑造了高风亮节的爱国大诗人的形象。该剧在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出奖及音乐演奏...
  • 有关越剧世家的资料
    答:茅威涛,生于1962年,祖籍浙江桐乡。她17岁从艺,高中毕业后于1979年考入桐乡县越剧团,登台演出后剧团送她到浙江艺术学校进修,回团后挑起大梁。因到上海演出《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得尹桂芳、尹小芳赏识,乃成尹桂芳的第三代弟子。1982年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同年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周柳萍 拜师...
  • 京剧里像梅兰芳男扮女角色的有哪些人
    答: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这十个人的名字随着那由法国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改编的中国历史题材的《山河恋》名播大江南北。《山河恋》演出时曾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越剧十姐妹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山河恋》在上海连续演出一个月。在...
  • 有关越剧
    答: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改革之路。 “新越剧”重要标志之一,是编演新剧目,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内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1946年5月,雪声剧团首次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
  • 收集戏曲名家的经典故事
    答: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等众多流派,她都学都唱。这为她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由此可见,吕瑞英从学艺到登台,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正是一步一个脚印从舞台上“滚”出来的。所以,有人说她是“三考出身”,这话很有道理。锡剧泰斗王彬彬无奈学艺求生存王彬彬小时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