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2000字论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求“结合实践经验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论文2000字,急,谢谢!!

  不单一是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社会要和谐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构建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这也证实了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其真正的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和谐社会是以和谐发展建设为中心;所有资源公有,按需公平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制;所有文明、科技成果等等的有形无形的财富和谐共享制;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个人财产私有制;劳动按能力、个人爱好及需求合理、和谐的分配、自由选择及调整制;劳动果实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和谐分配制;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主法治、文明礼仪;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国与国的和谐相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和谐发展建设为中心:
  无论是什么社会,和谐发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的大系统,它包含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不管发展任何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都必须以和谐发展为中心,不能愚昧的追求任何方面的任何形式的发展而违背和谐发展。一个社会如果在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系统瘫痪,使人类最终丧失幸福感以及更加惨重的代价。要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衡量取舍、息息相关的文明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的全面的、综合的、和谐发展。

  所有资源公有,按需公平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制
  资源按小来分化是各个国家国界内的天然气、煤炭、石油、水资源等等;按大的分化包括宇宙太空、月球以及别的星球等等。这些宇宙太空体系中所有的资源均属于社会人类的共同财产,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能独享任何资源的特权;同时任何国家、任何机构、任何个人都能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任何资源。比如说某个食品企业看中某处水源,要利用这水源开发矿泉水销售,但是别的企业或者个人都说资源是公有制的,人人有份。你企业或者是个人不能占有开发,又或者我也有权要利用这水开发。所以这就需要按先来后到、公平竞争方式等来公平合理性的和谐的占有利用开发。占有利用这水资源的企业也只有暂时或者期限内占有利用开发权,而不能说这水就属于他企业,是他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仍然属于公共财产。以小论大,世界各国也都要公平的合理、和谐开发宇宙太空、月球以及别的星球等等的所有资源。

  所有文明、科技成果等等的有形无形的财富和谐共享制
  人类发展到今天,积累了不少文明及科技成果等等的一系列有形无形的财富。这些有形无形的财富均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全人类有权和谐共享。社会提倡、鼓励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企业和个人创造文明、研发科技,对有所成果的给予奖励。但绝不能以任何方法及形式(如以专利为由变种垄断性质)来独享这些有形无形的财富。

  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个人财产私有制
  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允许个人财产私有制。个人财产如分配所拥有的土地(土地有年限制)、个人购买的生产工具、房屋以及交通工具等等。任何人都有对自己个人财产自由支配及交易权。但受年限制的(如土地),支配及交易只能在期限内占有支配及交易权。

  劳动按能力、个人爱好及需求合理、和谐的分配、自由选择及调整制
  劳动需要按照个人的能力及个人的爱好进行投其所好的合理、和谐的分配及自由选择的权利,并根据社会所需合理的、和谐的培养人才及调动工作。

  劳动果实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和谐分配制
  人类有聪明、勤劳的;有愚钝、懒惰的。聪明与愚钝且不论说,就说勤劳不能致富,懒惰自又衣食无忧,谁愿意勤劳?当然也有思想道德品质高的人不理会这些庸俗之分,可哪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少数,毕竟人人都不可能能做英雄,人人都不可能不理会这些庸俗之分。要把所有人类的思想道德都统一达到这种境界是破天荒的谎言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愚昧,不切实际。这种吃大锅饭的路先人们也追求过,实践过,结果证明是走不通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远都是。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政治信仰社会。所以劳动果实要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来和谐的分配。
  在劳动及劳动果实分配方面的和谐。劳动时间发面:工人上班时间规定在8小时,延时加班不得超过4个小时(也就是用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让工人当天上班时间超过12小时),而且每月不准累计超出有10天加班。并且加班需要工人自愿,加班时间的劳动待遇是正常劳动时间待遇的双倍。每周日为休息日。如有特殊原因安排工人周日上班,待遇按加班待遇计算,并且周日上班无条件的不准再安排延时加班,且每月不得累计超过二个礼拜日安排工人上班。在劳动果实分配发面:除了劳动果实要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来分配,还注重要按和谐分配。要加大力度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及防范贫富之间距离的扩展。如用工单位违制而加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及减少劳动工人的待遇,轻者罚款及整顿处理,重者强制停工并没收企业财产。如用人单位违制,在工人申诉解决期间,用人单位赔偿其工人的一切误工费及经济损失费等等。具体需要按此制详细立法,依法而治。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意思。表现出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自信、自强等。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常规性的、有次序的、安分守己、平静正常的稳稳定定的发展。

  公平正义:
  公平是指公正、平等,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人人平等的意思。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堂堂正正的重要的道德品质。
  公平正义就是要有公正的义理、堂堂正正的重要的道德品质去公正、平等,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人人平等的去对待人或事。

  诚信友爱:
  诚信是诚实不说谎,所言所行必须符合事情的真相,说实话,做实事,讲信用,对事负责任,说话算数,履行承诺,“言必行,行必果”。
  友爱是指没有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彼此以“朋友”、“伙伴”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和志趣相近的人际关系双方或多方,在相互交际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情感。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人平等、友爱、融洽的相处。

  民主法治:
  民主是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种族信仰,不分男女的所有公民都拥有不可被剥夺的充分的表达权、表决权和知情权的基础上,按多数公民的意见办事。但多数公民的表决不能否决并且要尊重少数公民的表达权、表决权和知情权。
  法治就是依法治国的意思。是指在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利益集团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之上。
  民主法治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法律。在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利益集团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之上。

  文明礼仪:
  文明分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是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成果,表现为从教育、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生活风俗习惯、精神境界等等。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礼仪就是一种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对他人礼貌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文明礼仪就是要有教育、有礼貌,有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生活风俗习惯、精神财富等等。从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来体现人们物质生产的改善和进步;体现出人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和进步。对他人礼貌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风貌,更是国家的面孔。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更加是展示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面孔。所以我们每个中国儿女都应该自觉的去追求、去学习、去遵守。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有教育、有礼貌,有修养、有道德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的融洽相处、和谐相处。

  国与国的和谐相交:
  国与国的和谐相交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领域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在双边甚至于多边共赢的前提下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和发展,同时发展相互友好关系。以此基础上,各国应该进一步努力,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等。为社会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保持人类社会整体的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 ,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 ,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 ,人类为了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改变生产方式 ,加大生态科技投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人类生态意识的演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建设生态恩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转变加强周边生态合作,加快地方生态立法,加大生态科技投入。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应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乃至于整个世界名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自然、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属于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就要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观、环境价值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个字个字,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为我们从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宽容的氛围和精神,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 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尤其要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是一个团结的社会、互助的社会、合作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敦睦,但是,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传统的稳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手段维持现存的秩序。与此不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的稳定则是一种动态和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 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还要走发展的道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四)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建设。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做出贡献。

可以用一下 1、前言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一个新的高级阶段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必要且及时的。 2、定义 和谐--和睦协调。 社会--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 定义1、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西南北中部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定义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定义3、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数据来说,和谐社会就是协调发展的社会。还可以说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各方面利益都得到照顾的社会,是一个共赢互利的社会等等。 定义4、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 思想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课题。但对于个体来说,所谓和谐是一种感觉或意识,就像鱼翁与富翁故事中所折射出的哲理一样。因此,最紧要的,就是要树立和谐的思想理念。 思想理念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不同的思想意识对和谐与否的理解不同。贫穷的老农民住在茅草房里吃饱饭,安稳地睡觉也可能认为很满足。社区里,三五个老人坐在一起,边晒着太阳边聊天,旁边还有两位老人在用纸箱子做的“桌子”上下着象棋,看起来也很快乐。农民工劳动强度极大,中午就吃一盒1元5角钱的盒饭,里面只有一些土豆丝和米饭。但干起活来,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幼小但有着极强求知欲的孩子激发着他们无穷的力量。发达城市里的孩子吃海鲜,穿毛料时装在舒适豪华的教师里听一级教师授课认为很苦恼。身价上千万的大牌明星,成功的企业家心中充满苦闷。司局级或更高级的人民公仆每每谈及人生时,常常是牢骚满腹。 人们遇到矛盾时,仍然习惯于决一雌雄,谁都不会妥协让步。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皆大欢喜。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和关爱,习惯于互相提防、互相嫉妒、互相拆台,而不是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支持。这些是人与人的和谐问题。正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情常有发生,我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可是快乐没有增加多少,这是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的是让快乐也能够像财富那样的迅速增加起来。 此外还有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与环境的和谐问题,等等。但无论哪种和谐,都需要??,就不会有和谐的行为,更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3.2 法制建设:尽管和谐思想理念需要建立,以德治国建国的提法没有错误。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及公正公平执行法律制度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就像对自由的理解,强盗与受害人的认识总是不同的。人的自私和懒惰本性只靠念道德经,没有法律制度的束缚,也不可能建立和谐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方面,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如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大中产阶级人员数量,形成哑铃型发展的形态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成功模式。收入差距拉大是人们切身感到的最突出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因此要从制度上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强打击贪污腐化力度,促进共同富裕和分配公平。这些都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3.3 经济建设:借助于媒体,我们经常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停的紧急援助不同类型的受灾区,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支援贫困地区、特别是困难群体,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教育,关心弱势群众生活如:“五保户”、残疾人、下岗职工。国际上的援助与国内情况一样也在发生,我们再也不会像60年代还苏联债务那样需要全国每个人勒紧裤带过生活。大家共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生产实力和经济实力已经增加了大约十倍,解放初期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前景早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二十多年前许多人所盼望的经常有肉吃,有毛料衣服穿,有彩电看,这些愿望现在也不是问题。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买汽车,买洋房,出国旅游,现在也不是高不可攀。所有这一切的发生离不开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个人存款数量,外汇储备,国库实力,等各项指标相对于我国5千年来最好的康乾盛世,不知强大了多少倍。所有这一切的发生说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3.4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五大主要矛盾和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不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不协调;人与自然不协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我认为,最主要、最紧迫的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不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目前大量的社会矛盾表现在农村、聚集在农村,不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整个社会的和谐就会失去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放到基层,也就是说要从农村、从基层入手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农村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原因。 4、总结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人们的共同理想需要文化引领;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文化熏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体背景的差异,各阶层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更需要健全的法制和有力的执行,这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化。 另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思想在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对于个体来说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感恩的心情与人相处,与社会共融
记得采纳啊

  • ...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0字
    答:你是不是青岛理工的
  • 政治小论文 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答:我们要善于e以2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弘扬发展的主旋律,提倡不m同民族在文7化7上f的多样性。兼容并包方8有内4和外睦、政通人u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寓于l和谐甘孜之x中3,构建和谐甘孜必须以3民族团结为1主题。要围绕民族团结推进依法治州,加强和创新农牧区x思想政治工q作,加强公7民道德和法制建设,引6导广...
  • 在线需要一篇一千多字的论文(构建和谐社会),,急急
    答:[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改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城乡融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一、深刻认识构建城乡融合的...
  • 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关于人生环境的思修论文2000字】
    答: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和学习。 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必须学会在平时生活中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大学生应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求和谐社会的论文!!!在线等!
    答:宇宙万物虽千差万别,但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在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环保事业,提出要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造福人民”。人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工业污染防治,造福子孙后代。保护环境,构建和谐。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
  • 什么是和谐社会
    答:因此,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什么阶段性的目标,而应当是全人类的最高目标的这一提法。这实际上将和谐社会视同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这种终极目标论容易抹杀和谐社会在中国现阶段提出的现实意义和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认为,要理解和谐社会在中国现阶段提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社会的现状:...
  • 高分求一篇作文,2000字,高手请进,有资料的也行,有追加分!
    答:2、抓发展,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机制的和谐。供电企业首先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经营好电网,充分发挥电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点作用。没有安全供电做保证,无论从企业,还是社会的角度,谈和谐发展都是“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
  • 关注社会民生,建设和谐中国论文800字
    答:目前国家正提倡打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强盛。国家强盛的基础就是尽量减少贫困,消灭贫困,大力培育中产阶层,即广大群众收入要打造“橄榄型”模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需培育广大群众收入具“橄榄型”模式,也就是说要培育、扩大中产阶层的人群,使这一阶层成为社会的主流、国民消费群体的主力军...
  • 大学生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
    答: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大学生应通过以下几点,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会浪潮中。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 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写一篇2000字的演讲稿
    答: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我们学校举行了班级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