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过年是什么习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过年喝酒的习俗有哪些

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从古至今,“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习俗一直存在,显示着中国酒文化的魅力,逢年过节和重大日子都少不了酒水相伴:

一、结婚要饮酒
1.“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2.“回门酒”,结婚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3.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合卺”。

二、重大节日要饮酒
春节: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2. 灯节: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圆)。
3. 清明节: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
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4.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
5.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
6.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
7.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三、其他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庆,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2. “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组,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3.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谓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4. “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5. “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
6. “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一方一俗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山川秀美,风景如花,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不同物产,不同习俗,继承着不同的风俗。

简介

汉民族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

过年,也叫除夕,是汉族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

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酒文化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年关时节,旧年已过,新年已来,喝酒正是辞旧迎新最好的打开方式。在很多地方,过年喝酒先敬长辈酒,一来是感谢过去一年平安健康地度过,二祝来年健康长寿。
无酒不成席。春节期间基本没有独自一人吃饭的场景,人多了就免不了要喝酒,过年要有好气氛,新年才有好盼头。而没有酒,似乎年味都淡了些许。
过年就图个热闹喜庆,酒自然成了最好的助兴工具。喝酒后,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开心起来。

  • 过年的时候喝酒寓意是什么 过年我们为什么要喝酒
    答:1、在古代,除夕和大年初一有喝酒的习俗,喝酒寓意着驱魔辟邪、平安长寿,这种带着美好寓意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保留至今。2、酒在古代可是奢侈品,只有重要节日的时候,官府才会偶尔放松监察,默许百姓喝酒。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古人都要聚会饮酒,以此来庆祝节日之喜。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很多百姓宁愿...
  • 饮酒过年是什么习俗?
    答:汉民族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过年,也叫除夕,是汉族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
  • 过年过节为什么要喝酒
    答:3. 清明节: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
  • 过年喝酒的习俗
    答:早在西周时期,古人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春节饮酒也就此形成风气。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
  • 中国古代酒文化(3):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答:新年伊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朝鲜族的“岁酒”: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
  • 过年喝酒的习俗有哪些
    答: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 中国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你知道多少?
    答:1. 端午节:传统上,人们在这一天饮用菖蒲酒,以驱邪避疫,庆祝节日。2. 重阳节:重阳节有饮用菊花酒的习俗,象征着长寿和健康。3. 除夕夜: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共饮年酒,祈求来年平安幸福。4. 江西民间:春季插秧后,村民会欢聚饮酒,庆祝丰收的预期。节日的饮酒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 习俗饮酒习俗
    答: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饮酒习俗贯穿其中。端午节有菖蒲酒,重阳节则饮菊花酒,而除夕夜则是年酒的盛宴。江西民间在春耕后会举行庆祝丰收的聚会,酒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春节,尤其是除夕,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年夜饭中酒水丰富,即使平时不常饮,也在这一天共襄盛举。守夜饮酒的习俗也常见于这个晚上,...
  • 中国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你知道多少?
    答: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节日的全新解释是:必须选举一些日子让人们欢聚畅饮,于是便有了节日,而且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代代相传的举国共饮的节日有:1、春节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
  •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都有什么?
    答:3.中和节: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