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却是个吃货,苏轼的被贬之路多有趣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要论起古代路子最野的诗人,自然逃不脱提到苏轼,在苏轼的众多标签之中,不但是有着诗人这唯一标签,还有着文学家、书法家以及画家、治水名人等等。而最不务正业的,还要数苏轼是一个美食家。总体来说苏轼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诗人,更是一个生活多姿多彩且全能的诗人。如同黄锦祥的评价一般“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这样的旷世奇才实难再现,更难为可贵的是,苏轼的仕途并非顺利,但却一直乐观处事,留下了千古佳话。


苏轼

从小苏轼就被寄予厚望,苏轼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图强,但是却对自己的功业特别认真,故而还因此进入了三字经当中。而为了避免苏轼和自己一样,所以苏洵在给苏轼起名时特地用上了轼一字,其原意就是“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也就是说车子由很多部分组成,看起来轼并不突出,但是却又不可或缺。(轼为车的扶手)而这之中所包含的也正是苏洵对于苏轼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成为不可或缺的栋梁,同时也不要太过显明,默默无闻即可。这也是处于苏洵的殷切希望和担心,望子成才但又担心其被洪流冲击。


苏轼

然苏轼的一生注定不凡,在苏轼首次进京应试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震荡,《苏东坡传》之中就曾讲述了苏轼首试之时就已经展现了革新洒脱的文风,当时的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惊讶不已,更是不吝惜赞美的说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而也正是在欧阳修的大力赞赏下,为时十九岁的苏轼名动京师,一时之间其作品广为流传。在之后的应中制科考试立,苏轼以“百年第一”的成绩登科,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苏轼

但苏轼远不止于此,他在各领域均有建树,而且还不只是涉猎这么简单。在每一个领域里,苏轼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实乃千古奇才。若不是之后的乌台诗案影响,或许苏轼之成就能在北宋如曜日一般。

自是一家的文风

从晚唐到五代之时,词体裁一直都被誉为是“小道”登不上台面,尽管之前有着柳永推进词的创作,但依旧是难以改变世人对词的轻视。直到苏轼的出现,才将词发扬光大,风格上也是别出心裁,以至于后人赞叹“其文如其人”;在柳永的柔情之上增添了男性的豪情之意。而题材的选择上也不再是情爱,而是家国情怀,进取且积极。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之中,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面对一轮明月,苏轼心中所想的却是仕途的坎坷以及壮志难疏的情怀,酣然写下此词,表达思念胞弟的同时也将自身所体味的“月有阴晴圆缺”之哲学糅杂进去,如何又不让人为之赞叹呢?


苏轼和水调歌头

在诗句方面苏轼多有将人生看法的感悟糅进作品的作法,毫不掩饰的将心中所感留下,引发后人的思考。如苏轼所作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其中典范。苏轼这种独具慧眼的匠人精神,堪称一绝。当然最值得认可的便是在度过灰暗岁月时,苏轼总能在自然景观现象之中说服自己,并且持有乐观态度,这是一种超越了对苦难理解的上层境界。

我书造意本无法

书法造诣上苏轼依然是让人为之耳目一新,在苏轼的身上总是能够探寻到你所意想不到的精彩。同样作为宋朝时期的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就说过“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种高度的评价也认可了苏轼的书法成就。而苏轼的书法变化也和心态境遇有关,相比起年轻时期的用笔精到,晚年时期更是化为自然,手随心动。而其留下的书法到底有多高的成就呢?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像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是天下第三行书,南宋的张演就曾赞叹道“老仙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黄州寒食帖》局部

美食大家

但在众多的标签之中,美食家的身份才是给苏轼带来藉慰和动力的源泉。在历史之中很多美食都和苏轼有所关联,例如鼎鼎有名的东坡肉,就来自于苏东坡。当时苏轼治理西湖,而当地的百姓为了能够感谢苏轼,故而抬来了猪肉。而苏轼则是将猪肉烧成了方块,并且分食大家,这便是东坡肉的由来。对猪肉的执念苏东坡也是自来有之,他还曾作有《猪肉颂》,其中就讲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简单的食材在苏东坡手中如同焕发魔法,众人不吃不过是不识货,这等美食还是独享便好。


苏轼

又比如说在苏轼被贬惠州之时,当地的荔枝也算是遭了罪,在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下,苏轼发出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对吃向来苏轼就不愿意委屈自己,即使是在惠州这样市场寥落商品匮乏的地区,苏轼也能够探访到美食的乐趣。因为是被贬官员,所以苏轼不敢去和权贵争夺,唯独能独享羊脊骨。这种在外人看来并非什么顶级食材的食物,却在苏轼的手里成为了人间美味,还在对自己的弟弟调侃说好吃到牙齿都陷进去了。


苏东坡

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也正是苏轼之乐观的体现,即使是宦海沉浮,即使是没能够在仕途大展宏图,但始终苏轼都在为自己的精神寻找新的寄托。哪怕是缺乏快乐,苏轼也能够创造快乐,这才是最高级的苏东坡。






  • 苦中作乐却是个吃货,苏轼的被贬之路多有趣呢?
    答:因为是被贬官员,所以苏轼不敢去和权贵争夺,唯独能独享羊脊骨。这种在外人看来并非什么顶级食材的食物,却在苏轼的手里成为了人间美味,还在对自己的弟弟调侃说好吃到牙齿都陷进去了。苏东坡 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也正是苏轼之乐观的体现,即使是宦海沉浮,即使是没能够在仕途大展宏图,但始终苏轼都在为...
  • 贬一路就吃一路,大文豪苏东坡在历史上真的是个“吃货”?
    答:随后,苏东坡被放逐至广东惠州,他在这里爱上了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在惠州的苏轼,由于薪资微薄,每天只能吃便宜的羊脊骨,他只好苦中作乐,用羊脊骨做原料,自创了“羊蝎子”这道菜,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
  • 化悲愤为食欲的苏东坡,为官被贬之路有多丰富多彩?
    答:不过你以为我们的吃货就会被这样压垮吗?NO,即使孤身一人身处惠州无依无靠,东坡居士依然依靠着对美食的热爱让自己坚强地活下去,羊蝎子就是苏轼在惠州的最爱,羊蝎子火锅,碳烤羊蝎子。即使孤身一人苏轼也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苦中作乐。吃货的归途海南儋州 在苏轼...
  • 《初到黄州》古诗赏析
    答:苏轼一生官运不济,多次被逐出京师,贬为地方官员。公元1079年,因乌台诗案,他被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毫无实权。他生性洒脱,豪迈不羁,苦中作乐,写下了这首《初到黄州》。诗的前四句是苏轼自己笑话自己,一生为了吃四处奔走,年老却荒唐了,江鱼味道鲜美,竹笋香味扑鼻。表面写的是口舌之欲,实指是因...
  • 苏轼明明是诗人,为什么还会被称作厨子和旅行家呢?
    答:苏东坡能够成为一个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和创造美食的人,其实和他一生的为官经历有关。苏轼二十一岁就考中了进士做官,如果他好好当官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总是和当权的人唱反调,于是他就一直遭受贬黜,于是他一路下放做官,也顺道成就了他的美食之路。第一次被贬,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创造了...
  • 将人生活成一道菜,把生活的苦煮成诗的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物?
    答:苏轼在穷山恶水的黄州,不仅没叫苦连天,顿顿有肉吃,还特别的便宜,估计得意得不行。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他笑吟吟的接过了生活的所有苦难,身处炼狱之中,依然心存光明,然后对生活报之以歌。后来,苏轼又遭人排挤,被贬到了惠州,这下连猪肉都吃不上了,好在集市上每天都会杀一只羊...
  • 名人苦中作乐的事例 名人苦中作乐的事例有哪些
    答:1、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对刘禹锡百般刁难,逐步降低对刘禹锡的待遇,最后将刘禹锡至于一间很偏僻的小屋安置。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2、苏轼: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 解读苏东坡的坎坷一生
    答:身处困境的苏轼,丝毫没有被困难打败,而是苦中作乐,总能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正所谓,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苏轼正是具有这样一双慧眼,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在黄州的第三个春天,有一天苏东坡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
  • 我为什么喜欢苏轼?
    答:本质上,苏轼在吃上所得的快乐,都是苦中作乐。他自己总结:“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早睡,多溜达,晚点吃,行了。都是穷法子,但他能过得风雅。最体现苏轼穷,也最体现他风雅的故事,是他送人走时,没钱买酒,只好给人泉水喝:“临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 多次被贬入狱,经历丧子之痛,苏轼的一生有多传奇?
    答:苏轼还将东面的山坡开垦出来,用来种粮食,因此他称自己为“东坡居士”。但这都是在苦中作乐,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连累了家人,本来人到中年应当有所成就,不说家财万贯,至少能够丰衣足食,可他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实在有愧为一家之主。不过他的这些痛苦和愁闷,妻子王润之全部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