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文言文翻译古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1. 文言文{活板} 沈括 的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

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

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

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

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

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

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

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诗文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指活版印刷)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把它拿到火上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印,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2. 初2语文下册文言文活板翻译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3. 沈括的《活版》详细翻译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shèng)为之②。

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8)中有布衣(9)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13)纸灰之类冒(14)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26),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本文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改编由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改编人王浩铭)编辑本段《活板》字词注释(1)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

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尚:还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之,指“板印书籍。”

为:是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以后。

已,通“以”。 (6)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同"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自行。

(23)具:准备好。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6)印:字印。

(27) 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8)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29)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30) 旋:随即,很快地。 (31)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2)文理:纹理,质地。 (33)兼:又。

(34)不可取:拿不下来。 (35)燔(fá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36)讫(qì):终了,完毕。 (37)殊不:一点也不。

(38)为予群从(zò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

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为,被。《活板》原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重要书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融化,就用一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板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用木头刻活字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融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4.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小题1:C小题2:(1)磨刀石 (2)完毕小题3:(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小题4: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小题1:试题分析:本考4个虚词“具、奇、以、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

A中的“则第二板已 具 ”中“具”是准备的意思,“百废 具 兴” 中的“具”是全都的意思。B中“有 奇 字素无备者”中“奇”为偏僻的意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中的“奇”是余数,零头的意思。

D中“其印为予群 从 所得”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隶而 从 者”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文中的“字平如 砥 ”中的“砥”是磨刀石的意思,“用 讫 再火令药熔”中的“讫”是完毕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持、为、贮”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小题4:试题分析:从全文看,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有:①刻字方便②不易变形③便于取用,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大致了解本文的意思之后,都可以归纳出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

5. 沈括《活板》的古文

沈括《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6. 中文有文言文,英语是否也有类似的文体呢英国是否也像我们现在这样

以下是於九世纪下半(约当中土晚唐时期)开始写的《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 (Anglo-saxon Chronicle) 其中较早期两段的转写摘录.该份已多以现代字母形转写的原文当中,如阿拉伯数字"7"形状的符号,是 and (&),不是数字.这里可见到以古英文所写的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 手稿书写形式样本.(当时也只有手抄本,活版印刷是十五世纪的事了)→ anglo-saxon chronicl是「古英语」时期的英语写就的英文.原文其下紧接著以"---"号隔开的,是现代英语文转译.「古英语」,"Old English",或称盎格鲁萨克逊语,这个名称,是概括西元约十二世纪(中土北宋时期) 往前推到西元五世纪盎格鲁/萨克逊/朱特人开始侵入不列颠岛,那段约五六百年期间的英语.以下则为 莎士比亚(AD 1564-1616,约明万历年间),其《哈姆雷特》(Hamlet)剧本当中有名的一段独白.是「早期现代英语」时期的英文,但下文已多以现代英文拼字法转拼写.这里有莎士比亚的墓志铭的相片/图片,以当时英文书写形式所铭刻的墓志铭,以及大约同时期的一些文本:→ epitaph of shakespeare「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这时期是从约十六世纪起算,有学者往后断代至十七世纪中叶,亦有甚或断至十八世纪末者.是 中古英语 跟 现代英语 的承上启下时期.以下文本的拼字跟标点,多已循现代英文惯例,就不附现代英语译文了.四、过来就是现代英语,文本垂手可得,就不另列.跟过去三四千年来,直到约一百年前的廿世纪初年,一直以和口语白话不是扣得很紧的文言文体,且以跟语音不是紧密连结同时有表意作用的汉字,所书写的汉字古文献来相较,英文在仅约一千年多一点的时间当中的推移变化至今,其不同期间的互为差别,是大多了.。

7. 《活版》的全文翻译

活板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

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⑧中,有布衣⑨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注释】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

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

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⑤已后:以后。

已,通“以”。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

⑦板本:板印的本子。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⑩钱唇:铜钱的边缘。(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13)和(hu^):混合。

(14)冒:蒙、盖。(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

炀,烤。(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19)止: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23)具:准备好。

(24)更(g5ng)互:交替,轮流。(25)就:完成。

(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28)奇字:生僻字。

(29)旋:随即,很快地。(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32)兼:并且。

(33)不可取:拿不下来。(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燔:烧。(35)讫(q@):完毕。

(36)殊不:一点也不。(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

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

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诗文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

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

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

(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

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

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 活版文言文翻译
    答:1、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
  •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答: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1、翻译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
  • 活板文言文翻译(活板文言文翻译2022)
    答:《活板》文言文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_,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
  • 活板的原文翻译
    答:活板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2、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
  • 活版文言文翻译古文
    答:1. 文言文{活板} 沈括 的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 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 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
  • 活版文言文翻译
    答:【诗文翻译】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
  •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音
    答:翻译:bǎn yìn shū jí,tánɡ rén shànɡ wèi shènɡ wéi zhī。wǔ dài shí shǐ yìn wǔ jīnɡ , yǐ hòu diǎn jí jiē wéi bǎn běn。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qìnɡ lì zhōnɡ yǒu bù yī bì shēnɡ。yòu wéi ...
  • 请问《活板》这篇古文出自哪里?
    答:《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作,其翻译及原文注音见下。译文: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
  • 活板文言文翻译
    答:活板翻译: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
  • 《活板》文言文翻译
    答:一、原文(出自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