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啰嗦,孩子越不听话?超限效应告诉你为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电影描绘的是家庭中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扮演“超限”父母的角色呢。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看到成绩时立马批评教育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本身比较内疚,当时还比较认同父母的批评。某一天,父母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电视,马上开始集中轰炸式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这样下去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失败场景。孩子这个时候对父母说教已经反感讨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到考试前几天,父母又忍不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犯上次同样的错误,啰啰嗦嗦一连好几天都是同样的话题。孩子的心理从原来的内疚不安到反感讨厌再到无视麻木状态,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我偏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从上面的案例看以看出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呢?

干货来了,请认真往下看。 (心理老师敲黑板,大家请划重点!)

有些时候,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往往不停地抱怨孩子,絮絮叨叨,不良情绪宣泄完了,亲子关系也僵了,孩子又没听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小时能完成经常两小时还没做好。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做作业就做作业,不要东摸西想。”紧接着妈妈走进房间:“你看你,书桌上乱糟糟,又是杂志,又是手机,能不分心吗?赶紧把东西收拾好。”看到孩子撅起了嘴巴,妈妈走出房间前不忘又说一遍:“少喝点水,不然半小时上一次厕所,真不知道你到底用没用心!哎!”。孩子这会儿却更不耐烦了,做作业效率怎么可能高呢。

妈妈这些指令,一件又一件,絮絮叨叨,并没有很清楚的说明要让孩子做什么。 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把桌面清理干净,给你一小时时间专心完成作业,完成后你才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指令中包含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现实可行。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最有效的做法是就事论事,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不可东拉西扯翻旧账,轻易评判孩子行为,乱贴标签。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太好,回家没敢告诉你,在你追问后才告诉了你。你知道了立马来气:“你看看你,哪件事情做的好。做作业拖拖拉拉的还没改正,现在又学会隐瞒成绩,你不仅懒,而且还不求上进!”你想想看,孩子听了你这些话能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吗?

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你其实可以运用“ 我—信息” 模式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

①描述孩子的行为: 孩子,今天的测验成绩你回来没有主动告诉我。

②说出你的感受: 我感到很不开心,因为你剥夺了我作为爸爸/妈妈的知情权。当然,我也感到疑惑,是什么原因你不愿意告诉我?是不是觉得我会骂你,或者对你毫无帮助地唠叨一通?

③表达你的需求: 我希望爸爸/妈妈在你心中是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孩子,请你能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并给我帮助你的机会。

“我—信息”沟通模式由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求三个部分组成,由于“我—信息”是平和的、坦诚的,所以它会促使孩子也同样坦诚地回应父母,有效避免了案例中破坏性的亲子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相信孩子并不想故意犯错来惹怒父母或为难挑战父母,很可能只是他不知道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所以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更应该示范正确的做法,并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行为的能力。

比如对那些乱花零用钱的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自控能力弱,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或者他还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培养和引导,而且要给孩子足够的“重复”成长时间。

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了“留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 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会敞开心扉,与你为友。

关于超限效应,有个很有趣的故事,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拿了2美元。

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起作用,不能长时间简单重复相同的话语,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运用以上三个有效沟通的小贴士,说不定,你很快就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享受到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赶紧试试吧!

  • 儿童心理学:为什么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超限效应了解一下
    答:这也是很多父母纳闷的一点——这孩子怎么越大就越不听话了呢?父母没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一味的想以“量化”取胜,殊不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更何况那些仍以自我为中心,在没有考虑孩子心理感受的情况下,表达对孩子当下错误行为看法的父母。啰嗦不是错,大了也要命 在中国各个朝代的 历史 上,臣...
  •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超限效应:你触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极限
    答:超限效应首先带来的一个弊端,那就是影响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感情以及关系,就像上面我们所讲的闺蜜家的孩子一样,面对母亲的啰嗦,唠叨,指责和训斥。孩子的反感心理越来越强烈,甚至他根本听不下去,也会觉得妈妈这样做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最后孩子和母亲越来越疏远。2、 使孩子更加叛逆 很多父母反映自家...
  • 父母越啰嗦,孩子越不听话?超限效应告诉你为什么!
    答: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 每个叛逆的孩子身后,大都有爱唠叨的父母,看看你是不是这样
    答:父母的唠叨本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往往多数父母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年幼的孩子听多了父母的唠叨自会觉得不耐烦,并且很难理解父母的深意。青春期的孩子更多是思想独立,鲜明的个体,对于父母过分的唠叨更有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不耐烦的情绪是孩子面对父母唠叨的第一步回应,下一步就会出现孩子就会想方...
  • 儿童心理学家: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差劲
    答:一、唠叨会让孩子越来越磨蹭 唠叨导致的第一个坏结果是让孩子产生惰性, 形成依赖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特别磨蹭? 比如做作业、刷牙、赖床、收拾卧室, 不管父母怎么催都不著急, 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父母说得太多。说的越多, 孩子就越来越依赖你的催促, 做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个妈妈曾经留言说...
  •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差劲,了解“哪些效应”,把控适度的言语教育?
    答: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差劲,了解“哪些效应”,把控适度的言语教育?1、留意语调与工作频率"超限效应"告诫我们,刺激性太多、功效时间太长,都会让人厌倦。因此父母在说服教育自已的孩子时,要注重自己的语调与心态,必须采用平和的方法告之孩子大道理,努力做到简明扼要,保证条理清晰的强调孩子错误的地方,并另...
  • 有人说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差劲,有道理吗?
    答: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就是很典型的“超限效应”。在正确的时间科学的唠叨那叫对孩子的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复的唠叨那是对孩子的害,只会让亲子关系剑拔弩张,两败俱伤。你知道吗?孩子最反感...
  • 想让孩子听你的,就要说出的话有力量,避开“超限效应”是关键
    答:第2个方面,可能跟超限效应有关。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超限效应,它指的是当一个人所受到的刺激过多或者是作用的时间过程的时候,心里面就很容易出现十分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现象。 从这个效应里面就可以发现,不管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还是亲子教育,父母们都应该把握住那个最重要的尺度,只要一旦超过了孩子所接受...
  • 家长越批评,孩子越对着干?“超限效应”对娃的危害,父母需注意
    答: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孩子对家长的唠叨置若罔闻,有时甚至家长越批评,孩子越对着干。这一切其实是“超限效应”在作祟。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呢?父母应该如何预防“超限效应”对娃的危害?就像孩子犯错时,家长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批评,就可能会使孩子的情绪从愧疚转而厌烦再到逆反,出现“你...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反着来?犟的背后是超限效应,很多父母不知道
    答:父母在炫耀孩子打篮球天赋,可次数一多,孩子内心特别反感,难道除了打篮球之外,自己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其它事?捧杀式赞赏,毫无悬念,激发孩子的超限效应。3.重复式批评 赞赏,适可而止;批评,既往不咎。否则,贻害无穷。初学钢琴,孩子会反复犯折指、颠手腕、节奏不稳等错误。在旁边陪练的家长,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