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

公元207年,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而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白狼山之战。

在曹操的主力军队尚未到达白狼山战场时,临时指挥的张辽就已经指挥先锋部队击破了乌桓军队并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因此,白狼山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的结果是曹操方面取胜,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前奏

早在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渠:一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运粮北上。

在北上之前,曹军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道,岂能为袁尚所用!一旦我们深入征伐,刘备必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若此事发生,后悔都没用了。”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欲与韩浩共谏,被韩浩劝阻。

针对这种言论,曹操的谋臣郭嘉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乌桓恃其边远,肯定不会做准备,我们应该出其不意,这样即使孤军深入也一定能击败他们。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会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将丢失。荆州牧刘表不会被刘备说服袭击许都的,他除了坐谈以外无所作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并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则担心不能制住刘备,如仅予以轻任,则刘备不愿为之所用。”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

207年(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种(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从曹操此次北上带到吴中的将领来看,除了本地人,就是一些骁勇的“骑将”,可见曹操是做好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准备,他们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鲜于辅、阎柔、曹纯;另外还有牵招、郭嘉等人。

可眼看大军就要启程进军辽西,天公却不作美,夏秋季节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海道不通”,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镇守其要,军不得进”。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了。

如果此时退兵,那么将前功尽弃,任由二袁养成气力,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曹操当然不会轻易地离去,他在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请出了当地的向导----田畴。

经过

乌桓军的大本营在柳城,由吴种发起的攻击穿过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但七月,雨季降临,大雨在低地泛滥,道路泥泞,使得这片地区不能通过了。乌桓也料到了这条进攻线路,扼住河口,曹操军一时不能前进。

曹操就战况求助于熟悉当地且早先和乌桓有过争执的田畴。田畴告诉曹操一条通往西汉废弃的前沿领地的废弃道路。从那里军队可以行经无人防守的地带,在乌桓最想不到的地方予以攻击,若如此做,“一仗也不用打就能得到蹋顿的首级”。曹操大喜过望,采纳计划,回师无终,命部下在水边的路上树立标志,写上:“中夏时节,道路不通。

我们等秋冬了再进军。”敌军哨兵看到标志,相信曹操真的撤军了。如田畴所料,乌桓人大为失算,以为任何不能穿越平原地带的军队都会撤回。

七月,郭嘉建议“兵贵神速”,要曹操丢下辎重,迫使军队轻装前进,以免拖后腿和警醒敌军,曹操谨记在心。临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滨海道旁立个牌子,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表面是通令全军的路标,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

乌桓人看到,信以为真,“诚以为大军去也”,不做准备。可他们无论如何没想到曹操会出卢龙塞。在田畴的带路下,曹操率军轻装创造了被认为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军事冒险之一。他们攀越徐无山,经卢龙塞退出中国边境进入滦河上谷,在这片艰难的地区进军五百余里,在平冈转而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东汉边境的山脉。

这时曹操军已经包抄了蹋顿的防守营寨,正沿到海的方向直线前进,即将敌军的领地一分为二。但即使是到了平冈,离柳城还是有百余公里的距离。

八月,曹军一直行军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才仓皇集结“数万骑”向西迎敌。两军在白狼山遭遇。这是一场遭遇战,其实也是一场决战。

如果曹操战败,那么全部曹军势必全军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如果乌桓战败,那么他们的柳城势必失守。当时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

曹操的优势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精锐骑兵(包括一些“虎豹骑”),不过他们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还在后面,难以及时赶到,面对自己的乌桓军,很多曹军将士们也都感到恐惧和发怵,希望等待后续部队。

虽然,曹军“左右皆惧”,众人请求缓战,但是,张辽力劝曹操要趁着敌阵不整而急速出战。敌阵不整的机会稍纵即逝,张辽劝战的语气也非常奋发。曹操在白狼山上观察敌阵时,看到乌桓军军阵不整,又看到张辽的劝战进攻,壮之。

终于,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下定决心,选择急战,于是,“自以所持麾授辽”。根据《淮南子·主术训》的“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临阵指挥。

根据《魏武军令》的“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因此,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皆由张辽决定。

张辽临时获得了曹操用来指挥部众的麾旗,于是,离开了陡峭的山坡,来到了山谷之中,指挥先锋部队冲向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打了一场血战。徐晃、张郃、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混战,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

乌桓原本“众甚盛”,但看曹军如此勇猛,其阵型开始崩溃,混战中,蹋顿当阵为张辽斩杀,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乌桓群龙无首,最后终于被杀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开始全面崩溃。此战中,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

此后,曹操收编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边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 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采取了哪些行动?
    答:白狼山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曹操采取了哪些行动? 公元前207年,曹操为解决北方地区乌桓实力和袁氏残留阵营而进行了一场战事,世称白狼山对决。在曹操的主力部队并未抵达白狼山竞技场之,临时性持麾的张辽就已指引先峰军队击败了乌桓军队并击杀乌桓单于蹋顿,因而,白狼山对决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曹操层面...
  • 三国时期,对外战争的最大胜利白狼山之战
    答:白狼山之战是场遭遇战,也是场生死决战。曹操战败,全部曹军将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乌桓战败,整个乌桓将臣服曹操,他们同样也没有退路。表面看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盛众”,但他们面对曹军的到来却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作战弱。曹操的优势是出其...
  • 乌桓国白狼山之战
    答:207年,曹操计划经滨海道攻打辽西蹋顿的柳城,却因大雨被迫改变计划。他请来“地理通”田畴,从河北喜峰口至冷口的“卢龙塞”找到一条秘径。同年7月,曹操制造假象,称因路不通已撤军,乌桓人信以为真,放松警惕。曹操则率轻骑从“卢龙塞”直扑白狼山,乌桓军仓促应对,面对曹军的猛将张辽和七员大将的...
  • 白狼之战,以少胜多的将领
    答:白狼之战以少胜多的将领是曹操。白狼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07年,在此之前,袁绍及其长子袁谭已死,袁绍的幼子袁尚被曹操打败,与袁熙一起逃到了乌桓,当时乌桓所在地是在中原最北边的辽东三郡(辽东、辽西、右北平郡),核心地区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一带,袁尚之前的根据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
  • 白狼山战役中,谁将乌桓首领蹋顿斩于马下
    答:白狼山之战中,曹操用兵神速,出敌不意,以少胜多,最终讨平乌桓,并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作《神武赋》赞美曹操北征乌桓时军容之盛,克灭乌桓的功业,辞曰:“旆既轶乎白狼,殿未出乎卢龙。威凌天地,势括十冲,单鼓未伐,虏已溃崩。克俊馘首,枭其魁雄。”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
  • 白狼山之战曹操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答:1、白狼山之战发生的背景 经过官渡之战之后,势力最大的诸侯袁绍死亡,袁氏残余势力逃窜,一直逃到了乌桓,乌桓自以为可以抵挡曹操,保下残余势力,因而收留了袁绍的儿子袁尚等人。此时乌桓的首领是蹋顿,此人掌控力大部分的乌桓势力,而且占据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地,可谓是意气奋发,渴望建功立业。
  • 白狼山一战曹操是怎样反败为胜的?曹操是如何战胜白狼山的?
    答:张辽看到了乌桓军队的缺点,这与他之后在合肥对决中选用的法子是一样的,合肥之临战,孙权带了10万精兵进攻合肥,军队都还没彻底结集好,张辽就带了800人冲入孙权精兵,一通作战下来,打压了孙权精兵的士气,并在合肥对决制胜。白狼山对决在合肥之战争,张辽依然是用一样的方法,依据在山顶观察到的军情...
  • 白狼山之战是什么?三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柳城之战和白郎山之战不是一战,而是曹操在白郎山击败塔盾的军队后,在柳城周围乘胜追击,将其攻克。:【龙洞青多于绿,到樊城二百里。从樊城东北,是个有趣的古城,不过也就100里。到黄龙有五百英里。所以陈寿《董昭传》说:“田畴率军出卢龙塞,辎重谷,五百余里,经白潭,黎平,登白狼,望柳城。”平岗远在卢龙东北,...
  • 战争史之白狼山之战
    答:细说战争史之白狼山之战: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的从军之路跌宕起伏,曾跟随四位统领征战天下,但一直得不到重视,直到遇到明主曹操。在吕布兵败之后,张辽前来投奔曹操。加入曹营后的张辽,却得不到其他将领的认可。为了尽快展现自己的能力,张辽向曹操请命,请求劝降昌豨。张辽曾在吕布的门下工作过,而...
  • 白狼山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有哪些人参与了战争呢?
    答:在曹操的主力军部队并未抵达白狼山竞技场之,临时性持麾的张辽就早已指引先峰军队击败了乌桓军队并击杀乌桓单于蹋顿,因而,白狼山对决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战役的结果曹操层面制胜,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乌桓的城池则被催毁,以后乌桓的势力被慢慢消弱,该部族的人口数量融进汉人或鲜卑部族,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