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模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如何在理解土地利用格局与旅游生态安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相互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土壤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按照“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土地利用格局。
在总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新增建设用地量比无生态保护情景下减少,说明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底线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为0,说明底线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了完全保护,而在无生态保护情景下,底线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范围。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地类景观斑块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景观更趋于破碎化。由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限制,景观的形状更趋复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分布更趋合理。

主持的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UCC的城市群物质代谢时空动态变化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40961041),2010.01~2012.12,已完成;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研究——以南昌市为例”(08JC790048),2008.07~2011.12,已完成;3. 环境保护部规划项目“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及评估项目——鄱阳湖区土地利用与工业污水现状调查与评估”,2008.3~2008.12,已完成;4. 江西省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省软科学项目)“江西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8ZD11100),2008.07~2009.10,已完成;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GJJ10431),2010.01~2012.12,在研;6. 江西省发改委委托项目“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废水部分)”,2011.06~2013.06,在研;7.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源环境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JXJG-08-3-6),2008.01~2010.12,已完成;8. 抚州市政府规划课题“抚州市廖坊灌区节水型复合农业生态体系建设规划”(视同国家级),2009.10~2010.12,已完成;9.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09.09~2010.12,已完成;10.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南康汇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1.09~2012.12,已完成;11.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画眉凹钨业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1.09~2012.12,已完成;12.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神州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2.04~2013.06,在研;13.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南精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2.04~2013.06,在研;14.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太格尔科技电器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2.04~2013.06,在研;15. 江西省环保产业协会规划课题“江西日超电器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2012.04~2013.06,在研;16. 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项目“园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2008.06~2008.10,已完成。参与的重要科研项目1. 谢花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约束性CA的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西兴国县为例”(40801106),2009.01~2011.12,参与(排名第3),已完成;2. 肖文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循环经济的价格支持研究”(09CJY076),2010.01~2012.12,参与(排名第2),已完成;3. 卢福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成员企业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71163014),2012.01~2015.12,参与(排名第2),在研;4. 谢花林主持,江西省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安全评价的赣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2008GQH0057),2009.01~2011.12,参与(排名第2),在研;5. 孔凡斌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江西东江源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安全影响评价研究”(2009GZN0005),2010.01~2012.12,参与(排名第3),在研;6. 周早弘主持,江西省软科学暨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08ZD11000),2008.07~2009.10,参与(排名第2),已完成;7. 冷清波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J0915),2009.06~2010.10,参与(排名第4),已完成;8. 孔凡斌主持,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重大招标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研究(滚动资助项目),2011.08~2013.12,学术和技术负责人,在研;9. 孔凡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例”(12&ZD213),2013.01~2015.12,在研;10. 孔凡斌主持,江西省人民政府重大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分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详细规划”,2011.10~2013.06,在研;11. 周早弘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户经营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GL0909),2008.12~2010.06,参与(排名第2),已完成;12. 姚冠荣主持,江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财经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研究”(07YB180),2008.12~2010.06,参与(排名第3),已完成;13. 周早弘主持,江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BB网络环境学案导学探究型课堂教学研究” (10YB105),2010.11~2012.06,参与(排名第2),在研;14. 陈拉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生长模型的江西省水稻遥感估产研究”(GJJ09300),2009.01~2011.12,参与(排名第4),在研;15. 姚冠荣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鄱阳湖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对大气CO2的源汇研究”(GJJ09559),2009.01~2011.12,参与(排名第2),在研;16. 伍世安主持,江西省山江湖工程重大招标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7.09~2008.12,参与(排名第4),已完成;17. 孔凡斌主持,江西省山江湖工程重大招标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东江源的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07.09~2008.12,参与(排名第4),已完成。

根据景观生态学安全格局理论,格局和过程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命题,景观格局决定着资源和物理环境的分布形式和组合,制约着各种生态过程,与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区域生态安全能够通过优化景观格局达到实现[90,158~159]

俞孔坚1995年提出了“景观安全格局理论”,认为景观中各个点、线、面在景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存在着某些关键点(或称战略点)以及某些特定格局,对景观过程起到潜在的决定性影响,从而构成了控制景观的安全格局[160]

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构建原则是遵循自然演进思想,注重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矿区废弃地复垦建设格局完整、自然界面延伸、生物通道连接、景观干扰有限、生态足迹减小、规划建设健康的内部共生,外部协调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

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模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考虑矿区的综合生态特点及具体的目标要求,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矿区生态系统。在矿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模式中,典型的有集聚与分散结合的模式、生态网络构建模式。

4.1.2.1 集聚与分散结合模式

它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161]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该格局包括以下景观生态属性:①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②粒度大小,既有大斑块又有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的多样性和局部点的多样性;③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临时性栖息地或避难所;④廊道用于物种的扩散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这一模式强调集中使用土地,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引导和设计自然斑块以廊道或小型斑块形式分散渗入人为活动控制的地段或农耕地段;同时在人类活动区沿自然植被斑块和廊道周围地带设计一些小的人为斑块,通过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各类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持和视觉多样性的扩展。

4.1.2.2 生态网络模式

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形成了许多自然生境斑块,这些彼此隔离的自然斑块之间破碎化程度与隔离程度的增加导致某些动植物种群灭绝。生态网络概念是在人们研究自然生境的破碎和隔离时提出的。生态网络把各种彼此分离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是景观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物种沿着生态网络移动,并对周围景观基质和斑块群落产生影响。

在生态网络模式中,连通性、踏脚石、核心区、异质种群等都是重要因素[162]。一般来说,生态网络常常由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和连接区组成。核心区是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区域,属于绝对保护区域;生态缓冲区是为了对核心区进行保护,以资源保护或景观恢复为目的的缓冲区域;连接区是为了维持和促进核心区内部及核心区之间某些物种进行迁移的区域。



  •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模式
    答: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构建原则是遵循自然演进思想,注重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矿区废弃地复垦建设格局完整、自然界面延伸、生物通道连接、景观干扰有限、生态足迹减小、规划建设健康的内部共生,外部协调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模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考虑矿区的...
  • 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总体设计
    答:构建矿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就是要建立“以景观生态元建设为核心,以生态廊道保护为重点,以各矿区建设区为生态斑块,以外围农田、林地为生态基质”的良性循环的矿区生态系统,营造空间开阔、绿地率高、空气清新和宁静的生活及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空间拓展的生态安全保障(图4.3)。图4.3 矿区生态基质构建模式 ...
  •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要素
    答:研究影响土地利用安全的要素及其原理,识别安全格局中关键性的部位,是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基础。4.1.1.1 格局组分 景观组成要素按其空间结构特征,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类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边界(表4.1)。在区域景观模式中,分为自然性质和人工性质[155]。表4.1 区域景观体系分类 另外...
  • 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内涵
    答: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即确保矿山建设活动对环境景观的损害最小的状态,不仅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组分,它还需要具有合理的格局,同样的组分由于其格局的合理性不同,可以加强或减少其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是矿区土地利用安全从土地数量安全转向土地功能安全的实现途径。因此,通过优化矿区土地利...
  • 矿区土地利用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
    答: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3.1。对表3.1中评价因素的层次结构按层次分析法(AHP)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利用这些比较判断矩阵对各层元素进行单排序、总排序计算,可得准则层与指标层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表3.2),并通过了一致...
  • 参与式土地利用安全调控
    答:因此建立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模式、实现区域一体化整合,需要构建新型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合作参与基础上,通过多中心治理,实现区域有效协调的机制,利用参与的协调机制,全面动员参与者,采取对共同行动,实现土地利用安全格局。6.3.4.2 参与式矿区土地利用 参与式矿区土地利用基本内涵是在矿区土地利用全过程中...
  • 矿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答:以生态廊道保护为重点,以矿区建设区为生态斑块,以外围农田、林地为生态基质”的良性循环的矿区土地安全格局,对于矿业城市来说通过采矿废弃地生态元建设,山脊线、水体线、交通线、生态线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矿区生态斑块,废弃地农田、林牧生态元建设,矿山景观再造、矿山遗迹保留与再利用等措施来...
  •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耦合
    答: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应该呈现出农田集中连片,林地集聚分散结合,矿山用地连片式集约利用,城镇村用地呈星散式集约耦合,水域用地呈网络式耦合。在用地形状上,从经济角度来说,圆形的土地利用结构是有利的,其次是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因为它们与自然的接触面最少。但从生态角度来看,情况正好相反,一定...
  • 主要研究目标
    答:(1)分析不同尺度的矿业用地格局与演变机理,从区域整体角度,提出理想的基于自然演变的区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模式,为矿区土地利用打开一个广阔的、多视角的视野。(2)为矿区土地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通过矿业用地土地安全诊断与评价,寻找影响区域安全的关键结构组分,通过用地优化整合、修复废弃...
  • 土地利用空间耦合
    答:对于矿业城市来说,城乡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空间耦合(五色空间)主要是绿色空间(绿地与植被、林地)、蓝色空间(水与湿地、水域用地)、红色空间(建设用地、人居环境和建筑物)、黄色空间(耕地、农用地)、灰色空间(矿山、废弃地以及交通廊道、独立工矿用地)的相互融合、协调统一。采矿形成的“灰色空间”[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