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质量控制的几种方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桩基施工质量管理要点有哪些

4.2施工准备
4.2.1场地平整
站址西南两侧及站址北端为东宅社2~4层民房、临街简易房或厂房,场地平整应做好建筑垃圾的清理。前期查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如果与桩位发生冲突,要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商解决管线的拆迁问题后再进行钻孔桩的施工。按总体平面布置要求修筑临时便道。
4.2.2测量定位
定出桩基中心位置后,在点位处地面上钉一枚钢钉,并测量原地面标高,认真填写测量原始记录。桩位确定后应及时做好护桩,以便施工过程中复核桩位,及时进行纠偏。
4.2.3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直径大于桩径200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制护筒,埋设护筒时采用十字定位法埋设,即在距桩中心1.0--1.2m处,呈垂直方向埋设四个控制桩,控制桩埋深不少于0.5m。用回交的方法确定桩中心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倾斜度不大于1%,埋设护筒顶口高出地面750px左右,护筒周围用粘土捣实,确保护筒埋设牢固。
4.2.4钻机就位
就位时,钻头中心对准桩位,对位误差≤50px调整钻机平整稳固。保证主动钻杆垂直地面,即主杆垂直度偏差<1%L。
4.2.5泥浆制备
采用旋挖钻机时,泥浆在钻孔中起护壁的作用。应备用足够的造浆优质粘土。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泥浆比重:泥浆的比重是泥浆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重量比。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大于1.15小于1.25 。
粘度:泥浆的粘度是指泥浆运动时,各分子或颗料之间产生的内磨擦力。粘度大则产生的泥皮就厚。泥浆粘度不大于28S。
含砂率:泥浆含砂率是泥浆内所含砂扣粘土颗料的体积百分比。含砂率大,会降低粘度,增加沉淀,磨损钻具。新制泥浆的含砂率不大于8%。
沉淤厚度:清孔结束时,孔底沉淤厚度不大于150mm,临时立柱桩基础孔底沉淤厚度小于50mm。
4.3钻孔
4.3.1采用人工造浆作护壁泥浆,用挖砂斗旋挖钻进。当钻至不同地层时,选用不同的钻压和转速,保证成孔质量。
4.3.2用粘土在池内制浆,在附近设置泥浆沉淀池。
4.3.3钻机就位后进行调平,保证底座和顶端平稳,保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作业班分班连续作业,做好连续钻进记录,记录与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相对照记录,遇到较硬或松散地质层时放慢钻进速度,在粘土层中可加快进度。在钻孔过程中注意钻孔垂直度及钻孔的倾斜率,确保钻孔的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4.3.4钻孔过程中,每台钻机均配备2名钻机机长,配备2名副手,确保桩基的钻孔施工能连续进行。
4.4成孔及清孔
当孔钻至设计深度,根据钻孔桩桩底的设计标高和护筒顶标高,计算出钻孔深度,用测绳检测孔深,达到设计孔深,即可向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报验,待检查合格即可终孔。
桩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清孔5~10min,保证沉渣厚度不大于150mm为止。
为保证桩的质量,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若超规定,则要进行二次清孔。清孔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泥浆性能,应以清除孔底沉渣为主,还应避免造成孔内泥皮过厚;二是清孔时间,清孔时间过长易造成塌方。所以在清孔过程中应使工人明确两点:重点注意勤换泥浆和多测量。时刻注意孔内情况,二次清孔完毕后测量泥浆指标,当泥浆满足密度:<1.15×10kg/m³;粘度:≤28s;含砂率:≤8%,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5检孔
主要检查孔径、孔的垂直度和孔深。用笼式检孔器检测。检孔器用ф22的钢筋加工制作,其外径等于设计钢筋笼直径(950mm),长度等于设计孔径的4-6倍(4-6m),如图4-1 笼式检孔器所示。检测时,将检孔器吊起,把测绳的零点系于检孔器的顶端,使检孔器的中心、孔的中心与起吊钢丝绳的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慢慢放入孔内,通过测绳的刻度加上检孔器6.3米的长度判断其下放位置。如上下畅通无阻直到孔底,表明钻孔桩成孔质量合格,如中途遇阻则表明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孔倾斜现象,则需重新下钻头处理。
其中沉渣深度可通过探测绳第一下吊探锥,穿过泥浆测得深度H1,第二次下吊探饼沉入泥浆测得深度H2,根据沉渣厚度=H1-H2获得实际沉渣厚度。

方法有锤击法沉桩,静力压桩,水冲沉桩三种。
鉴于优缺点太多,又没分,只建议你去看土木工程施工,里面有

   10.2、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0.2.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0.2.1.1原材料采购制度
   在原材料采购前,应首先做市场调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因素初步确定供货方,并向供货方索取质量保证资料,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或生产许可证、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试验报告,交质量管理评审,经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后,物质部门方可与供货方签定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中必须有关于质量保证的条款,确保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符合现行技术条件和质量检验标准。
   10.2.1.2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首先进行质量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入库、发放、使用。其质量检验程序如下:
   a.材料进入现场后物资采购部门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供该批材料的出厂证、试验检验报告等质量保证资料,经质量部门审核合格后进行外观检验及试验检验。
   b.材料的外观检验及试验检验:
   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进入现场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及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要求参加时)共同对材料(成品或半成品)按照现行质量标准及技术条件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合格后按取样规定在工程监理的监督下取样,送至项目法人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试验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验收。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保管及发放制度
   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必须按产地、品种、规格(型号或标号)进行分类堆放(摆放),并按规定的内容进行标识。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必须做好必要的防雨、防潮、防火等措施,避免因保管不善造成原材料的质量降低或不合格,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要按照先进库先发放的原则进行发放,避免部分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质量降低。
   必须对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未检验的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要与已检验的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分别标识,不得混放。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发放时必须做好标识的移植工作,保证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用错现象。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在保管与发放过程中必须作好到货记录、检验记录、标识记录、发放记录。
   10.2.2施工前质量保证措施
   ●按图纸会审程序组织图纸会审
   为了避免因对图纸理解不深因素而影响工程质量,各项工程开工前均应按图纸会审程序组织图纸会审,图纸会审重点为:
   a.施工图与设备、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b.设计与施工主要技术方案是否相适应;
   c.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d.施工图之间和总、分图之间、总、分尺寸之间有无矛盾。
   ●人员的质量控制
   所有施工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在开工前都要进行质量教育,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提高质量意识,落实公司的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人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现状,应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必要的培训,持证上岗。
   10.2.3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0.2.3.1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关键工序事先找出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质量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或质量缺陷的产生。
   10.2.3.2施工过程中科学调度,协调好各工序间、各工种间的交叉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施工给工程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
   10.2.3.3严格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大纲,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人员素质,施工能力、机械装备程度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工程开工前应组织本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悉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每个人都明确工程的总体要求、本岗位的职责、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2)按施工组织设计,对实际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
   10.2.3.4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各个工序都在受控之中,做好各种施工记录,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与设计交底。
   2)严格执行施工中的检验复核工作,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
   3)桩基施工中的桩位定点、基准轴线、水准高程点,必须经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检验复核,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定期检查和较核计量系统,保证计量系统准确。
   10.2.3.5严格对工序管理点的管理
   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统一分工、专人负责,制定标准化管理,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制度,保证工序质量,施工中应健全完善工序自检及工序之间的互检工作,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合格,凡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10.2.3.6做好验收阶段的工作
   1)记录验收:原始施工记录、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桩位验收:对整个工程中各桩位的偏差、桩数进行测定、检查,编制竣工平面图。
   3)桩的检测:按要求对桩的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试块强度试验与单桩承载力的测定。
   10.2.3.7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针对本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好职工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10.2.3.8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作为工序的直接检查和控制者,办理工序质量的各项检查验收工作,对不合格产品和工序必须全程跟踪纠正。
   10.2.3.9每个环节实行现场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联合验收制,保证各环节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10.2.3.10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
   10.2.3.11技术措施
   1)水准点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并且在使用前应与永久固定点进行校准;
   2)做好基准轴线点的保护工作,施工时对桩位点进行校正。
   3)钻机组装时严格测定每根钻杆的长度,施工前,技术员依据设计桩长及施工场地地坪标高,在钻机抱杆上作出明显标记,以确定钻具钻进深度,保证有效桩长。
   4)桩位测放
   a)用于测量定位的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计量器具应送交计量检验部门检验其精度,合格后方可使用。
   b)根据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已给定的控制点,来确定桩位点,每个桩位点用白灰或木筷作标记。
   10.2.3.12落实办好正常开工所需的各种审批、验证手续。
   10.2.4过程检验和验收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按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施工完毕,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经班组、工地自检或专检合格后,作好隐蔽工程记录签字后申请二级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申请三级验收,经业主及工程监理验收合格签字认可后方可隐蔽。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按验评标准检查验收。
   10.2.5严格贯彻“三交”、“四不”、“六查”、“七清”制度
   10.2.5.1“三交”既三交底:
   1)、工程开工前,对主要施工及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复杂程度、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初步的技术交底。
   2)、分项工程施工前,对班长、组长、工人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3)、针对某项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中容易出现疏忽的现象,必须进行反复的技术交底。
   10.2.5.2“四不”既四不许:
   1)、未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不许施工。
   2)、不合格和无出厂证件的材料不许施工。
   3)、不合格的构件不许施工。
   4)、不合格的工程不许验收。
   10.2.5.3“六查”既对质量活动进行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落实、查隐患。
   10.2.5.4“七清”既七清楚:
   1)、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清楚。
   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法必须清楚。
   3)、施工及验收规范必须清楚。
   4)、检验及评定标准必须清楚。
   5)、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必须清楚。
   6)、施工的质量标准必须清楚。
   7)、施工组织人员对工人的操作水平必须清楚。
   10.2.6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10.2.6.1产生断桩、夹层情况:
   由于提钻过快,混凝土泵送速度与提钻速度不一致或者是施工相邻桩太近串孔造成。
  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钻具提钻速度,保证混凝土包裹钻头不小于1 m。直至桩顶标高0.5以上。
   提钻速度:HBT60拖式砼泵理论排量为58m3/h,即每分钟排量Q=0.97m3/min,实际工作效率取K1=0.9,φ400径桩截面积Ap=πr2=3.14×0.22= 0.1256m3,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按K2=1.3考虑,每分钟提钻速度V应为:
   
即每分钟提钻具不大于5.35m,不会造成钻头提出混凝土面情况。要保持灌注的混凝土高出钻头1m以上,即提钻具的前1min不超过4.35m,以后每分钟提钻具不超过5.35m。
   2)提钻时尽可能匀速上提,避免时快时慢,保证桩身质量。
   3)控制好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
   10.2.6.2混凝土强度偏低:
   受泵送混凝土和后插钢筋笼的技术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20~25cm,因此要求和易性好。配比中掺加粉煤灰,这样砼前期强度低,加上粗骨料粒径小,如果不注意对用水量的控制仍容易造成砼强度低。
   控制措施:
   1)优化粗骨料级配。大坍落度砼一般用0.5~1.5 cm碎石,尽量不要加大砂率。
   2)合理选择外加剂。尽量选择有早强减水效果的泵送剂。
3)粉煤灰的选用要经过配比试验以确定掺量,粉煤灰至少应选用II级灰。
   10.2.6.3桩头质量问题
   多表现为夹泥、气泡、砼不足、浮浆太厚等,一般是由于操作控制不当造成。
   控制措施:
   1)及时清除或外运桩口出土,防止下笼时混入砼中。
   2)桩顶浮浆多因孔内出水或砼离析造成,应超灌排除浮浆后才终孔成桩。
   10.2.6.4桩身混凝土收缩桩顶砼下落
   桩身回缩是普遍现象,一般通过外加剂和超灌予以解决,施工中保证充盈系数>1。
   控制措施:
   1)桩顶至少超灌0.5m以上,并防止孔口残土土混入。
   2)灌注完的桩在混凝土初凝前,应保持混凝土面清洁,且经常检查混凝土高度,如发现混凝土回落应二次补填,补填前将桩头上面的砂土及浮浆清理干净后进行补注混凝土。
   10.2.6.5钢筋笼安置不到位:
   多由于钢筋笼主筋底端插入孔壁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好及桩周土对桩身产生挤密作用。
   控制措施:
   1)吊放钢筋笼时保证垂直和对位准确。钢筋笼下端500mm处主筋宜向内侧弯曲15~30度,避免钢筋笼下落过程中主筋插入孔壁。
   2)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可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提高水泥和易性,保证粗骨料的级配和粒径满足要求,使石子在混凝土中悬浮。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外加剂的掺量,以避免混凝土离析,减少钢筋笼下沉时的粘阻力;
   10.2.6.6钢筋笼下沉
   一般随混凝土收缩而出现,有时由于桩顶钢筋笼固定措施不当造成。
   控制措施:
   1)避免混凝土收缩从而防止笼子下沉。
   2)钢筋笼安置到标高后用煺火线及担笼筋固定,待混凝土终凝后方可拆除。
   10.2.6.7钢筋笼上浮
   由于相邻桩间距太近在施工时混凝土串孔或桩周土壤挤密作用造成前一支桩钢筋笼上浮。
   控制措施:
   1)在相邻桩间距太近时进行跳打,保证混凝土不串孔,只要桩初凝后钢筋笼一般不会再上浮。
   2)控制好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
   10.2.6.8钢筋笼箍筋与主筋松脱:
   多由于钢筋笼箍筋点焊不饱满或绑扎不牢固,钢筋笼经搬运后造成钢筋笼箍筋松脱
   控制措施:
   1)钢筋笼箍筋与主筋点焊应饱满、绑扎牢固。
   1)搬运过程中应轻抬轻放,吊装时吊点应合理,避免钢筋笼发生撞击或弯曲变形,造成箍筋松脱。
   10.2.6.9桩位点偏移:
   一般有桩平移偏差和垂直度超标偏差两种。多由于场地原因,桩机对位不仔细,地层原因使钻孔对钻杆跑偏等原因造成。
   控制措施:
   1)施工前清除地下障碍,平整压实场地以防钻机偏斜;
   2)桩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在开钻前和钻进过程中注意检查复核。
   3)做好现场桩位点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钻机行进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碾压桩位点,稳钻前,由技术员对桩位点进行校核,发现超差及时纠正。
   10.2.6.10导管堵塞
   堵管是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凝土成桩工艺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施工效率,造成材料浪费。多由于混凝土配比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导管过于弯折或者前后台配合不够紧密。
   控制措施:
   1)混合料配比不合理,当混合料中的细骨料和粉煤灰用量较少时,混合料和易性不好,常发生堵管。对此混合料配比要注意这两种材料的掺入量,特别是
   粉煤灰掺量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
   2)坍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在泵压的作用下,水先流动,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剧增,从而导致堵管。
    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施工时坍落度宜控制在22~25cm,若混合料可泵性差,可适量掺入泵送剂。
   3)灌注管路避免过大变径和弯折,每次拆卸导管都必须清洗干净。
   4)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前后台配合紧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0.2.6.11窜孔
   窜孔常发生在饱和粉土、粉细砂层施工中,在施工桩时,与其相临的尚未终凝的桩顶混凝土面突然下落,桩体与正在施工桩相连,工程中称这种现象叫窜孔。窜孔发生的主要条件有:
   1)施工土层中有松散饱和粉土、粉细砂,且层厚较厚。
   2)钻杆钻进过程中叶片剪切作用对土体产生扰动。
   3)土体受剪切扰动能量的积累,足以使土体发生液化。
   控制措施:
   1)改进钻头,提高钻进速度,减小土体受叶片剪切扰动能量的积累。
   2)必要时采用隔桩、隔排跳打方案,但跳打要求及时清除成桩时排出的弃土,否则会影响施工进度。
   10.3、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
   10.3. 1控制重大伤亡事故、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措施为: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2)开工前组织安全工作大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
   3)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制度和,组织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安全整改、预案演练实施等工作;
   4)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5)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指导操作者正确使用。机组人员作登高检查或维修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工具和其他物件应放在工具包内,高空人员不得随意抛物,下方要有专人指挥,无关人员远离钻机避免落物伤人。
   6)对机械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保证正常施工的需要;
   7)施工现场的材料、用具进场时要逐件验收,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按要求办理退场手续。工人在使用材料用具时,亦要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不合格或损坏产品严禁使用。
   10.3.2控制重大机械伤害事故,措施为:
   1)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的管理,现场施工机具经常检修保养,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机具设备带病作业;
   2)岗位分工明确,施工机械必须由专人操作,必须持上岗证书;
   3)钻机安拆起落塔时责令钻塔的下方及周边不得有人员、车辆停留和通过;
   4)钻机行进及吊装作业时必须按指挥人员的信号操作,指挥信号不清或违反规程的信号,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并立即通知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发出的危险信号必须听从;
   5)钻机行进中,要时刻注意钻机上方是否有障碍物,如高压线路、塔吊等,检查场地是否坚持平稳,对软弱地面要用铁板或木方垫平,方可行走,行进过程中应注意钻机尾部的随车电缆,避免碾压或刮磳,把扶电缆人员必须穿高压绝缘鞋、佩戴绝缘手套;
   6)钻机施工过程中必须将钻具上的残土及时清除干净,减轻钻具负荷,避免掉土块伤人;
   7)钻机及砼泵作业人员操作时精神要集中,时刻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及周围人员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
   8)经常检查钻机各部件和紧固钻杆连接处的螺栓,发现紧固螺栓松动时,应立即停机,紧固后方可继续作业,防止脱落伤人,设备运转时不得进行维修。
   9)吊装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停留或通过,吊运重物时严禁从人员头顶越过;
   10)钢丝绳不得有打结、扭曲现象,不得与物体的棱角直接接触,应在棱角处垫以半圆管、木板或其它柔软物,钢丝绳在机械运行中不得与其它物体发生摩擦;
   11)钢丝绳端部用绳卡连接时,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主要受力的一边,绳卡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绳卡的数量根据规程规定设置,且不少于3个。钢丝绳用编结方法连接时,编结长度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0mm。穿过滑轮的钢丝绳不得有接头。
   10.3.3杜绝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故,措施为:
   1)对施工现场搅拌站散落水泥及时清扫,泵站周围经常洒水,以减轻扬尘;
   2)流行病期间,购买消毒用品按要求对工人食堂及宿舍进行消毒;
   3)工地设医药卫生室,准备急救药品,做好日常工人的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发生事故时及时参与救援;
   4)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应抓好食堂管理工作,保障食品卫生,保证所有食物疏菜新鲜,根据经验保证当日采购当日消耗,食堂要采取一定的封闭措施,挂好纱网,保持通风良好 ,并定期消毒,确保职工的饮食安全;
   5)保证食用水源.洁净、安全。
   10.3.4杜绝火灾、触电等事故,措施为:
   1)开工前建立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2)做好施工区、办公区及生活区的防火工作,各区配置干粉灭火器、水桶、铁锹等消防器材,建立防火组织机构,经常对各区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施工现场临时配电由专业电工负责安装和管理,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加漏电保护器,贯彻“三相五线制”。并搭设防雨棚,做好电器设备的防雨工作;
   4)电缆使用前,电工必须严格检查,发现有老化、漏电等现象严禁使用,绝缘外皮破损应及时做绝缘包扎。
   5)开关柜或配电箱内的配线绝缘良好,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盘内。导线剥头压接应牢固。盘面操作部位不得有带电体明露;
   6)工人宿舍照明一律安装漏电保护器,并采用安全电压,严禁私自乱接电线;
   7)工程中需用的电焊,氧气、乙炔,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持岗位操作证;
   8)氧气瓶、乙炔瓶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作好防止日晒措施。使用气焊时,氧气瓶、乙炔瓶应保证距离明火十米以上;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做焊割作业;
   10)未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施焊,雨天、潮湿天气不得施焊,
   10.3.5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率100%,措施为:
   1)开工前,做好“三级”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2)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3)购买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10.3.6杜绝交通事故,措施为:
   1)因场区内运载材料的载重汽车较多,因此临时道路弯道半径设为15m;
   2)现场的机动车辆限速行驶,时速不允许超过15Km,如发现给予重罚;
   3)路边设交通指示标志,危险地区应设“危险”、“禁止通行”等警告标志,
   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4)所有施工人员应注意现场通行的车辆,不得在行车路线上逗留,避免发生碰撞。
   10.3.7防止基坑作业边坡失稳、边坡高坠,措施为:
   1)工人休息不得在靠近坡脚的地方;
   2)基桩施工时,边坡设专人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0.3.8现场防火、保卫措施为:
   1)工程施工中,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规的同时,服从业主对消防、安全、保卫的指导,并在施工中积极配合开展上述工作;
   2)严格遵守有关消防、保卫的法令、法规,配备专、兼职消防保卫人员,制定有关消防保卫管理制度,完善消防设施,消除事故隐患;
   3)新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和防火教育,施工现场值勤人员昼夜值班,搞好“四防”工作;

  • 桩基质量控制的几种方案
    答:在原材料采购前,应首先做市场调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因素初步确定供货方,并向供货方索取质量保证资料,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或生产许可证、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试验报告,交质量管理评审,经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后,物质部门方可与供货方签定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中必须有关于质量保证的...
  • 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答:具体有补沉方案,补桩法,纠偏法,扩大承合法,复合地基法。预制桩入土尺寸不够,或打入桩被土体隆起挤压上抬时,可用补沉。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桩身倾斜,但没有断裂,可用相关设配纠偏,由挖桩引起的倾斜,纠偏最为彻底。当要求的承载力由于的承载台过小而达不到,此时,需要扩大桩基的承台面积。...
  • 关于建筑施工中桩基础质量控制探索?
    答:从制作工艺来说,制作桩身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预制桩,二是灌注桩,三是搅拌桩。预制桩是指先预制成型,然后借助施工设备将其沉入土中;灌注桩是指先在设计桩位上进行成孔操作,再植入钢筋笼,最后再浇灌混凝土;搅拌桩主要有两种常见类型,一是水泥搅拌桩,二是水泥粉体喷射搅拌桩。2....
  • 预制混凝土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有那些???
    答:3、桩的吊点定位,利用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吊桩就位。 4、采用静压法施工,桩架挺杆和桩帽将预应力管桩嵌固,在桩架的两滑道中间,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开始沉桩,桩就位要仔细检查桩身质量。送桩时,应采用钢制送桩器放于桩头上将桩送入。施工时注意送桩器和工程桩对齐,以轴线重合为准则。当工程桩送到设计深度时,可...
  •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答:2.事前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也即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2.1对施工人员的控制检查灌注桩施工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选择分包商承担灌注桩施工时,要审查合同是否允许进行分包,确认承包商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能保证按要求完成工程施工,方可允许分包商施工人员进场。2.2对施工方案、工艺的控制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技术...
  • 浅谈灌注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答: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承受力的普遍采用形式,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应用。但是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普遍性的质量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施工的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质量。1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1.1施工单位的选择钻孔灌注桩...
  •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介绍?
    答: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中达咨询通过相关内容梳理,整理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基本要点,主要内容如下:小编以钻孔灌注桩施工情况为例,基本施工要点内容如下:1、成孔质量控制:成孔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如控制不好,就能出现塌孔、缩颈、桩孔偏斜以及桩端达不到设计...
  • 水中墩桩基础质量控制关键点
    答:1、桩基桩位的放样控制:排桩偏差不大于5cm,群桩偏差不大于10cm。2、桩基类型的区分:摩擦桩和嵌岩桩。摩擦桩要求实际桩底标高低于设计桩底标高,嵌岩桩要求入岩深度不小于2~3倍桩径(看设计图纸要求)。3、成孔后,孔径的控制:采用桩基同直径的验孔器(钢筋制作,注意配重要够),垂直上下成孔...
  • 桩基工程各类质量问题解决方法?
    答:补桩法补桩法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补送结合法采用分节连接的方式将桩打入基础中时,若桩体质量不达标,那么在进行沉入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使得连节点脱开,这时对于桩基的处理就可以采用补送结合的方式。对于有疑点...
  • 工程桩基施工防治措施?
    答:目前,钻孔灌注桩已经成为工程中桩基部分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了解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一、如何防治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1、质量问题及现象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L/100。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2、原因分析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