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的那些记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4
砍柴的那些记忆
回到江边小镇上的那个家,一种特有的温馨扑面而来。夏日的晚饭后,泡上一杯清茶,习惯性来到临江的阳台,斜躺在竹椅上展卷阅读。这是我一天中最为放松、最为惬意的时候。
忽然,微风吹来,一阵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放下书本,寻香望去,耶,阳台上花盆中的兰花开了!在那一簇簇墨绿柳条叶片丛中已伸长出株株花枝。那淡黄色的花枝上,匍匐着的是含苞欲放青绿色麦粒般大小的花蕾;那洁白的花梗上,点缀着的是白中透着红色条纹斑点的朵朵小花。依次看去,米兰、石榴、文竹、玫瑰、山茶、茉莉、美人蕉在微风中摇曳多姿。
抬头,雨后天空,蓝天白云。
低头,滔滔岷江,奔腾不息。
远眺,岷江两岸,山峦起伏,层峦叠嶂,郁郁葱葱。
随着颈脖的移动,我的目光定格在了斜对岸山下那隐约可见的一株大榕树处。我知道,在那大榕树下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当地人管它叫“铜鼓桥”。铜鼓桥的正对岸是我的故乡宣化坝,那里是明朝宣化县城的旧址,相传,“鲜花对铜鼓”是当时当地的一大盛景。眺望着远处的“铜鼓桥”,脑海中打开了年少时上山打柴的那些记忆。
我的故乡宣化坝,是一个紧靠岷江南岸约三、四平方公里的平坝,计划经济年代,主要盛产油菜、花生、晒烟、甘蔗四大经济作物。由于是平坝没有山,没山也就没有林。所以,当时居住在坝子上的农家烧火煮饭所需的燃料,除了农作物桔杆外,不足部分就是到岷江北岸的山上去砍柴。
记得大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第一次随母亲上山去砍柴是一个星期天。那天一大早吃过早饭,母亲带着我和村里的其他乡亲一起出发,先是每人交给船老板三分钱过河钱乘船过岷江,然后经过“铜鼓桥”,再爬两、三里山路来到山上。到达山上,人们各自寻找地点开镰砍柴。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手挥镰刀砍一种叫“蕨溪草”的柴禾,砍得差不多了,便用绳子将柴禾捆绑成两捆,用“纤担”穿插上,然后肩担着柴禾返家。由于是第一次上山砍柴,母亲怕我担不动,给我捆的柴担很小。尽管如此,我还是跟不上大人们的脚步,不多时便远远掉队了,这时,母亲总是每走一假路程后,便放下她的背篓(砍柴时女人是用背篓背,男人则用“纤担”挑)返回来帮我挑。尽管这样,到家时,我的双肩还是红肿得发痛,好几天也沾不得“纤担”,不得以,一连十多天也没敢跟大人去砍柴。
以后,每当学校假期时,我都会跟随母亲上山去砍柴。记得有一次,我为显示男人的“气概”,在捆柴时母亲说够了,我说不够,且犟着要捆大点。但挑着柴禾往回返时,刚开始还觉轻松,可不一会便觉压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直至压得肩膀生疼生疼。由于那天砍的是两担柴(为了节省时间,有时是一次就砍两担,先挑一担到前面,然后返回挑第二担,这样循环交替着将两担柴挑回家),所以,从早上出家门,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时才能到家。虽然担柴返家途中,母亲时不时帮我担上一程,可走到中途还是感觉又饿又累,渐渐地我便支持不住了,直到离家还有几百米时,我实在挑不动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眼泪就不自觉地扑涮涮掉了下来。当母亲将她的两背篓柴禾背回家,再返回来帮我挑时,问“你的眼睛咋红红的啊?”我强忍着泪水说“是汗水流到眼睛里去了”。
再大些了,就自个与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山砍柴。为了砍得更加耐烧的柴禾,以便爬上大树去砍那树枝丫,我们一帮孩子先后学会了爬树。说来,我那时爬树的能力比很多孩子都强。别的孩子爬树时都要用绳子做个“脚套”,爬树时套在双脚上,借助“脚套”将双脚环抱着树干才能爬上树,而我不用“脚套”就能一股作气爬上树。爬树砍柴时,为了省时省力少爬树,我们还发明了一种“接树”的方法,就是当爬上一根树砍完树上的枝丫后,不用下树重爬第二棵树,而是紧抱已砍完枝丫的这棵树干,向相邻最近的另一棵树的方向使劲摇晃,当身体和树子摇摆的幅度可抓到相邻树的树枝时,便腾出一支手拉住邻树的技丫,直到抱住邻树的主干,之后慢慢地将整个身体转移到第二棵树上去。当把第二棵树上的枝丫砍完后,又如法炮制“接”下一棵树,直到砍下的枝丫凑够当天的担柴为止。但“接树”得有个条件,就是打算要“接”的几棵相邻树间隔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你爬上树后怎么摇晃也够不着周围的邻树,弄不好还有掉下去的危险。现实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不幸,那是我一个远房的表哥,因为在“接树”时离相邻树太远,不管他怎么摇晃就是够不着邻树的主干,于是只好抓住相邻树的枝丫就往那边转移。结果,不知是那树枝承受不了他的体重呢,还是在从这棵树转移到那棵树时的弹力,使他一下从20几米高的树上掉了下去,且再也没有醒过来,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由于家乡岷江两岸坝子上,常年上山砍柴的人络绎不绝,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山上的柴草资源日渐枯竭,抬眼望去,坡上的柴草被砍光,裸露出片片黄土地;树上的枝丫被砍秃,只剩下光光的树干及少量的顶梢。砍柴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人们便向更远的深山进发,远的可达上十里路程。这时,那些柴禾已被砍枯竭了的生产队,为了维护自身燃料的需要,一面写出禁止外地人进山砍柴的通告,一面派出护林人员巡山,凡抓住偷砍柴的,轻者收缴所砍之柴,重者没收砍柴工具,并课以罚款。尽管这样,有时,砍柴人为了省时省力不走远路,还是常常偷偷要犯禁入山砍柴,甚至于难以砍柴就砍树。记得是一个夏天的早上,我们一行数十几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象往常一样渡岷江后上山砍柴,当走到半路上时,天上突然电闪雷呜,下起了大雨。此时,大伙又不甘空手而归,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哈,这个天气不正好去偷柴么”。于是,大伙纷纷就近钻进山林,爬树的爬树,不会爬树的干脆就砍树。也许是十多个人一起行动的声势浩大,惊动了周围的农户,只听一声“逮到,有人偷柴啦!”喊声下,我们一干人纷纷猖徨逃窜,逢岩跳岩,逢坎跳坎,四下鸟散。
直奔到岷江边上,回首看到没人追赶时才停下,可一清点人数,却少了两个伙伴。于是,大伙推选出两个年龄最大的回去寻找。等眼巴巴看到两位返回寻找的伙伴,背着另两位来到跟前时,大伙一下傻眼了。
原来,那两位掉落的伙伴受伤了。一个是因跳岩落地时,一支脚踩到了人们伐竹后留下的锋利竹茬上,那竹茬从脚板穿透了他的脚背!另一位,也是在跳岩落地时一扭,造成了小腿骨折!那时,小小年纪的我总是想,要是哪一天我们也象城里人一样烧上煤就再也不会上山砍柴了,那该有多好啊!
前两年,偶尔下乡进到山里,看到沿途那漫山遍野被树木、柴草覆盖着的深幽山林,以及那高大树子上一轮轮一圈圈茂密的枝丫,我脑子里也曾冒出一个问题儿时的农村,乡亲们一年累到头,不但吃不上饱饭,为什么连柴禾也那么稀缺呢?后来,回到老家的坝子上,看到乡亲们烧火煮饭时,大都用上了沼气或烧起了蜂窝煤,部分人家还用上了罐装液化气、电饭煲、电炒锅,再辅之以少量农作物稿杆。从中,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儿时的记忆中,岷江似乎年年都要发洪水。每当汛期洪水袭来时,乡亲们目睹着大片的庄稼和房屋被淹而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我想,那些年洪水常发,也许与两岸那光秃秃的裸露山坡不无关系吧。
大约从1990年代起,岷江就再也没发过大水了。遥望岷江两岸那郁郁葱葱的起伏山峦,近睹楼下滔滔东去而又渐渐变得温顺起来的岷江,我在心里祈祷,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愿我们的天空更蓝,山坡更绿,江河更清吧!

  • 砍柴的那些记忆
    答:由于家乡岷江两岸坝子上,常年上山砍柴的人络绎不绝,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山上的柴草资源日渐枯竭,抬眼望去,坡上的柴草被砍光,裸露出片片黄土地;树上的枝丫被砍秃,只剩下光光的树干及少量的顶梢。砍柴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人们便向更远的深山进发,远的可达上十里路程。这时,那些柴禾已被砍枯竭了的生产队,为了...
  • 写往事的抒情散文砍柴记
    答:砍柴前,第一道工序,就是要把柴刀磨快,刚开始学砍柴的时候,柴刀都是由姐姐磨。有天早晨,天刚有点亮色,大姐二姐三姐就早早地在家门前的水圳边“磨刀霍霍”。这个成语是我上学时,在一篇课文里读到的,好像记得当时老师把这个成语当作贬义词,说那些反革命分子磨刀霍霍搞破坏。其实&ldquo...
  • 砍柴之路
    答:砍柴之路的这番特殊通连,让故乡已不再是纯粹的山水,而是圣地了,哪怕是梦中的一次朝拜,都会使人方向清晰,性情如闲云般舒朗安宁。砍柴之路也不再是条行走记忆之路了,它是故乡拴连着漂泊在外游子们的那条纽带呀。 #我与故乡有场约会#联合征文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晴 写于老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 重走儿时砍柴路(三)
    答:他们小时候在街头巷尾长大,上山砍柴,下河打渔等等,很早就需要体力的活计,是他们儿时生活的日常,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他们小小年纪,足迹肯定遍及家门外的大小山峦,沟壑深谷,这种记忆对他们可能除了艰辛、冒险、自由、自在之外,不像我这么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第一次体验这种艰辛冒险带来的个中滋味印象那般...
  • 乡村||记忆中的柴火灶
    答:一大早,拿起扁担,挑上竹簸箕,带上镰刀、钩刀一起上山砍柴、割茅草。到了山上,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地,爬上大松树砍干松枝,只听“哗啦”一声掉落下来,大家拍手叫好;在树上高高的瞧见隔壁大树,树杈处有大鸟窝,呼来爬树厉害的伙伴,赶紧上去看看,不大一会,半口袋灰白色的鸟蛋赫然在目;那边...
  • 难忘童年400字以上
    答:暑假要砍柴,一个假期里,我和妹妹砍的柴要垛满一间屋子,足足有二三十捆之多。至今左手留有很多疤痕,是砍柴的记忆。当然也有做陀螺时用刀不慎留下的纹路。 寒假,我们要挖柴火蔸,房前屋后,山头山窝,都被我们的锄头翻了个遍。好歹那时未上学,也没有保护环境之说,要不然会背上破坏环境之罪过。现在的小孩不挖柴...
  • 在农村你还留有什么记忆?
    答:儿时美好的记忆有: 春天山花开得艳, 满山都是红杜鹃。 采下花儿吃一口, 味道好吃酸又甜。 夏天很热烈日炎, 最爱来到小河边。 摸鱼抓虾又戏水, 多少欢乐在童年。 秋天草木黄灿灿, 果实成熟挂枝尖。 上山砍柴摘野果, 丰收喜悦在心间。 冬天飘雪北风寒, 打起雪仗也冒汗。 每天下棋打扑克, 尽情玩耍活不干。
  • 记忆里的台阶
    答: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
  • 乡村记忆随笔散文
    答:我常常在砍柴休息的间隙,入迷的看着这条浑厚的长河,内心生发出一种莫名的感慨。我说不清那种内心的感受,只是觉得在她的面前,我很渺小,像岸边的一颗沙粒。 虽然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条河流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小溪。但是,如今回头看,这两个字的分量显然今非昔比,并一天天越发厚重,在心中,也在我久长的记忆中。
  • 在农村,你小时候都有哪些回忆?
    答:在我记忆最深处的农村生活,就是天不冷的时候在门口玩,小时候孩子特别多,每家都有好几个小孩,好多老年人也都坐在门口聊天,小孩子就在门口捉迷藏,那时候真是特别开心,无忧无虑的年龄,自由自在的玩耍,小时候作业好像也没这么多,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