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观后感600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1
电视剧少帅观后感600字

  因为对《芈月传》由满满期待变为基本失望,已经弃剧的我对后面的电视剧本来期望不是很大,反倒是前两天从《少帅》第11集开始看起的时候反倒觉得该剧不错了。所以转而开始继续追剧。
以前看过电视剧《张学良》,基本上都是从老子张作霖挂掉以后开始讲的,张学良的身份也基本上逃不过作为国共由对立转为共同抗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棋子(而后变为弃子)。由此相比,《少帅》的视角反而新颖了很多。至少看到现在,作为一个富二代所必须要承受的活在老子阴影中的描写,甚是精妙,文章演绎得很好,不过个人由于《奋斗》和《建国大业》的影响,私觉得如果让佟大为来演绎,是不是会效果更好一些。
有几个地方觉得做得不甚精妙:
1、开头几集的镜头语言让我一直以为是个年轻导演拍的,而且还感觉受了点《罗拉快跑》的影响,用大量碎影像直接插入来勾勒人物形象,一时有点让人看不太习惯;大量的多角度硬切颇有《汉武大帝》的影子,但是总是会让人有种视觉不流畅的效果;而且在三姨太的弟弟要被张作霖抓来枪毙的那个桥段居然还有跳轴镜头……觉得导演玩后现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其实在看过《走向共和》以后我就感觉张黎导演就是那种特不拘小节的人,但是视听语言上过于不拘小节,会有点让人怀疑你到底是不是有北电的底子。
2、感觉史实问题还是颇有待考据啊……比方说“空军”的概念从1918年才有(RAF英国皇家空军是二战结束前唯一的独立空军),张学良进讲武堂是1919年,且教官多日系,日本到现在都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自卫队,那是“自卫”队)。会在那个时候考“空军”这个概念吗?而且第10集居然还穿越了捷克ZB-26型轻机枪(定型生产于1924年,而张学良在1919年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第十集发生的时间怎么着也得是在1920年),倒是觉得用刘易斯机枪比较合理。

  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人生自传,娓娓道出这位沧桑老人辉煌而又 坎坷的一生。张学良出生于军阀混战的年代,幼年丧母,是大军阀张作霖最钟爱的长子。这位顶着父亲光环的风流公子,自进入父亲创办的陆军军校起,便踏上了一条戎马之路:从最初带兵打仗到几经战争的洗礼,遭受过挚友郭松龄举兵反奉的打击,忍受着父亲被日本人谋杀的家仇国耻;最终担负起身上的家国重任,成长为东北三省的领导者。张学良一生风流倜傥,却情归两位奇女子,与原配于凤至、挚爱赵四相伴一生。他吸毒成瘾,最终靠外国医生打戒毒。他有颗赤子之心,为了中国的统一,实行“东北易帜”,对蒋介石绝对服从;但也因此,在九一八事变中,让日本人占领了沈阳。终于,他在三十六岁那年与杨虎城将军策划了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而他自己却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

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大“F4”之一,其传奇的人生值得后人细细阅读。张黎导演的《少帅》,通过虚实结合的剧情,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张学良,他的锋芒毕露,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坚持与执著,他的敏锐与矛盾,让我们看到时势造英雄的无奈和忐忑。该剧浓缩张学良从幼年到1936年的短暂生涯,却让我们看到一副变幻莫测、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历史画卷。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历史被彻底改写。虽然张学良只在历史上占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其实这背后作出多大的努力和牺牲,并不人尽皆知。而该剧通过倒叙的叙事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顽劣自省、亡父挺身负重任的爱国英雄复杂和纠结的人生。
张黎导演对年代剧是非常有感觉,像我们熟悉的《军人机密》、《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天门口》和《四十九日·祭》等大戏观众耳熟能详,这些剧集收视率都很喜人,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情感的表现昭著,像《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两兄弟不同的信仰使命贯穿到历史事件中,有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亦有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粗犷中见细腻的表达方式令观众甚为欢喜。
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但一点也不马虎行事,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演员用心演绎,称得上真正的良心剧,无论是台词还是到战争场景的部署,该剧都是奔着打造精品剧集尽心尽力。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是推动观众继续追剧的最大动力,无论是李雪健演绎的张作霖,还是文章演绎的张学良,或许是宋佳演绎的于凤至,他们都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角色情感饱满,在细节上见闪光点。
张作霖对张学良的用心良苦,还是对老哥们的无奈和大义灭亲,都不是扁平化表现,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设身处地思虑,如果换位思考该怎么办?一句“妈了个巴子”让张作霖这个角色顿时鲜活起来。还有张学良在父亲被炸死之后,万般无奈扛起的重任,有不少的落泪戏份,以及他打吗啡减压的桥段,都令人感到张学良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而于凤至的大度和贤惠,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站在成功男人背后坚实的堡垒。
除了角色塑造得异常精彩之外,情节的走向基本上依靠是史事,但简单的历史书籍并不能让我们知晓更多翔实的内容,而该剧呈现的奉系中权利的争斗亦是风生水起,没有几把刷子,这些马匪出生的人谁都不是好捏的柿子。作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和劝说归日的日本使节以及“东北易帜”的蒋介石不断周旋和艰难的抉择也是该剧表现的重点。
张学良的风流,并不是荷尔蒙和多巴胺分泌过旺,看了该剧才会明白,一个被各种现实问题搅得焦头烂额的年轻才俊,他不仅仅需要处理问题的智商和胆略,他也是人需要发泄和派遣无穷无尽席卷而来的矛盾和困难所带来的压力。所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佳话,更多是他们共同成长的一个见证,最终升华的不仅仅是一个“药引子”那么简单。
随着《少帅》电视剧的大热,还会看到一些人肆意妄为的评说,认为张学良是一个骑墙之人,或许是一个投机主义,意思见风使陀,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将领。其实狡辩没有更多意义,电视剧已经告诉我们很多。周恩来说: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毛泽东的评价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历史风云,已经烟消云散,但西安事变这事件的真伪,还需要更多的考证吗?其实如果张学良为己自私,那他可以挟家眷逃到美国,也未必非得去穿东北三省总司令的夹脚鞋。

  因为对《芈月传》由满满期待变为基本失望,已经弃剧的我对后面的电视剧本来期望不是很大,反倒是前两天从《少帅》第11集开始看起的时候反倒觉得该剧不错了。所以转而开始继续追剧。
以前看过电视剧《张学良》,基本上都是从老子张作霖挂掉以后开始讲的,张学良的身份也基本上逃不过作为国共由对立转为共同抗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棋子(而后变为弃子)。由此相比,《少帅》的视角反而新颖了很多。至少看到现在,作为一个富二代所必须要承受的活在老子阴影中的描写,甚是精妙,文章演绎得很好,不过个人由于《奋斗》和《建国大业》的影响,私觉得如果让佟大为来演绎,是不是会效果更好一些。
有几个地方觉得做得不甚精妙:
1、开头几集的镜头语言让我一直以为是个年轻导演拍的,而且还感觉受了点《罗拉快跑》的影响,用大量碎影像直接插入来勾勒人物形象,一时有点让人看不太习惯;大量的多角度硬切颇有《汉武大帝》的影子,但是总是会让人有种视觉不流畅的效果;而且在三姨太的弟弟要被张作霖抓来枪毙的那个桥段居然还有跳轴镜头……觉得导演玩后现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其实在看过《走向共和》以后我就感觉张黎导演就是那种特不拘小节的人,但是视听语言上过于不拘小节,会有点让人怀疑你到底是不是有北电的底子。
2、感觉史实问题还是颇有待考据啊……比方说“空军”的概念从1918年才有(RAF英国皇家空军是二战结束前唯一的独立空军),张学良进讲武堂是1919年,且教官多日系,日本到现在都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自卫队,那是“自卫”队)。会在那个时候考“空军”这个概念吗?而且第10集居然还穿越了捷克ZB-26型轻机枪(定型生产于1924年,而张学良在1919年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第十集发生的时间怎么着也得是在1920年),倒是觉得用刘易斯机枪比较合理。

  • 琅琊榜观后感
    答:琅琊榜观后感7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部超好看的电视剧《琅琊榜》。 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赤焰之案,里面有一位少帅叫林殊,他统领着七万赤焰军,被谢玉和夏江设计陷害,全军覆没,就只剩三名大将幸存了,他们是林殊、聂锋和卫峥。其中林殊和聂锋中了火寒之毒,火寒之毒为天下奇毒之首,只有两种解毒的方法:一种是不彻底的解,...
  •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
    答:篇二:九一八事变观后感 我们来到了东北沈阳,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是一座长长的石窟,里面讲述了八十五年前的一段历史,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侵占我东三省,炸死了张作霖,引起了少帅张学良的抗日决心。我通过照片,文物,光电片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
  • 古宅附近挖出带符咒是什么电影?
    答:古宅附近挖出带符咒是,京城81号,还没看过,先看了第二部,还是写一下简单的观影感吧!电影《京城81号2》观后感 电影故事取材于“京城81号”最真实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民国末期,京城军阀哗变,少帅张骘生被逼迎娶大军阀之女纪金翠,随即府内怪事丛生,人心惶惶。不久后京城涌现大批“尸婴案”,一切...
  • 看2015篮球世锦赛观后感
    答:一直觉得林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北京奥运时的煞气腾腾暴扣猛将 二是11年世锦赛卓尔不群的全能少帅 三是13年复出以柔克刚的太极宗师 也许第三阶段很多人在质疑 这也是很正常 但关键论据乃在待续 我相信 明年奥运会会给个结果 第一二阶段不用多说 大家都见证了 我想第三阶段其实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 口语交际(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
    答:哦对了,还应当向少帅张学良校长致敬 四、《重庆谈判》。之所以把这部电影拿到前面来说,是因为电影的内容实在吸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史实,又巧妙地加入了虚构成分,胡慧中的一段记者戏,亦是分外出彩。这又是古月与孙飞虎的合作,两人相辅相成,不可多得。还有,这部中的周总理是黄凯饰演的,我个人觉得他慈善亲切,...
  • 九一八事变的观后感400字求解答
    答:九一八事变观后感 看完《九一八事变》心中充满无比的愤恨和感慨。 “九一八”事变前夕的旧中国,人民苦难、军阀割据、列强企图瓜分中国。这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开侵略我国东北,企图独占中国,与其它国家争夺亚洲主宰权,进而称霸世界的一个严重步骤。 “九一八”绝对是一个重大的阴谋,正是它拉...
  • 《危城》观后感及故事改编
    答:曹少帅,洞悉人心,幼年善良懦弱,为其父所不喜,在其父的高压黑暗教育下成长,视人命如草芥,残忍变态,好大喜功,但又极度厌恶自己,偶尔会恐惧害怕。白玲,有职业操守的老师,正直善良,有点倔强。周素素,贤妻良母,侠女风范。其余的角色我又没真准备写剧本就懒得写设定了。故事开头五分钟:曹军势...
  •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200字
    答:我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写上1000字 , 我先写着 你扒一扒,加一加。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七十六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 少帅观后感700
    答:因为对《芈月传》由满满期待变为基本失望,已经弃剧的我对后面的电视剧本来期望不是很大,反倒是前两天从《少帅》第11集开始看起的时候反倒觉得该剧不错了。所以转而开始继续追剧。以前看过电视剧《张学良》,基本上都是从老子张作霖挂掉以后开始讲的,张学良的身份也基本上逃不过作为国共由对立转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