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提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一道理是从何而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这句话出自哪里

源自战国佚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译文:人身经脉中的气血,是周流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句中医俗语,意思是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
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经脉的作用是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这个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着经络循环无端。
这个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一旦病变,就要想法疏通。如果经络堵塞了、不通了,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古代中医典籍上的理论
如今经常沿用
是针对经络畅通与身体健康而言的
可能是孙时貌的著作中的

我们的人体是特别复杂的,当我们的经络不同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许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这就是《皇帝内经》中经常提到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中医中讲的“通”原本指的是气血的通畅。而气血的运行的通道就叫做经络,所以“通”就是经络通畅,经络又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分。经络内连着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外连着四肢百骸,纵横交错,遍布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将我们人体的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构成我们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黄帝内经》中就多次提到关于经络的重要性,经络可能决定着我们的生死、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滑利关节这个用来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组织的通道,这个生命的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顺畅,一旦不通,就会生病,会出现气滞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我们的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润养,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百病都是因为气血不通导致的。气与血相辅相成,气滞血则淤。气血不通可以引起胀痛、刺痛、酸痛等多种疼痛,所以可见,“不通”才是疼痛乃至百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对疼痛等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一个字“通”,就是使经络通畅,使气血运行顺畅。经络气血通畅了,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才能得到滋养,从而抵御外邪,达到阴阳平衡,身体才会健康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作为重要的病理机转而广泛流传。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这里的“通”指的是通经络、畅气机、通血脉、通七窍等,意义是很广泛的。气血与人体经络、脏腑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气血经络通畅则生机旺盛,气血不通则百病丛生,一处不通则一处受病而影响全身生理机能。例如,在脏腑可出现腹胀、腹痛、甚至更严重疾病;在皮肉可出现皮肤青紫、皮下血肿、产生疼痛;在四肢可出现四肢疼痛、四肢冰凉、四肢肿胀等不适症状;在心脑可出现心慌心悸、头晕头沉、耳鸣耳聋;妇女经血不通可出现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等。

总之,哪里不通哪里就会不舒服,继而殃及池鱼,导致全身多处不适。中医认为,此处疼痛则是此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彼处疼痛则是彼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将不通之病区、部位打通则疼痛消除。所以,在临证中,经脉不通则疏通经脉,血脉不通则活血祛瘀,气机不畅则调整气机,运化失调则疏调肠胃等等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中医治病之理,中医认为:此处疼痛则是此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彼处疼痛则是彼处不通、阻塞产生疼痛,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将不通之病区、部位打通则疼痛消除。所以,在临证中,经脉不通则疏通经脉,血脉不通则活血祛瘀,气机不畅则调整气机,运化失调则疏调肠胃等等。 不通未必痛,对于老年、久病或体弱的病人,“不通”时未必痛。 自古至今“痛”与“通”的关系论述颇多,几千年发展下来已形成“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等诸多理论,但在痛则不通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时“不通未必痛”。 常常遇到一些老年、久病、体弱病人患阑尾炎至化脓阶段尚无疼痛、发热等症状,常至阑尾穿孔才来就诊,按外科医生的话说是老年人“感觉迟钝”。门诊、急诊的医生们常遇到一些体温升至38℃以上,甚至达40℃的患者竟无自觉发热、恶寒的主诉,医'学教育网|整理这些患者多为老年、体弱病人,而年轻气壮之人体温升至此程度早已痛苦不堪了。在肿瘤科工作的医生常常可以目睹到肿瘤晚期的患者,或以痛叫而终,或有安静而去者。 老年、久病、体弱病人,气血阴阳虚衰,气脉必定不通,但因无力与邪相争,犹如以卵击石,卵已无完卵,而石丝毫未动亦无损,亦如临阵打仗,两军对垒,双方力量悬殊,强者一方无异于不战而胜,弱者一方毫无招架之功,顷刻即亡,少见战火纷飞之场面,此时不通所致之痛必不明显,甚至毫无痛觉。倘若正气尚强,奋起与邪相争,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必然剧烈,结果两败俱伤,甚或你死我亡,此时不通才可能导致疼痛。 故不通的结果有二:痛与不痛。有人提出“不通未必痛”之说,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提醒我们在临床上应注重“治未病”的思想,不要等到“痛已成而后药之,病已成而后治之”,这就要求我们“临证察机”,“治病必求于本”,将疾病消灭于萌芽之中。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上的一种术语,意思是当某一部位经络不通畅局部就会疼痛,用药后经络通畅局部症状改变就不痛了。

通是指一个空间,痛是指一个感受。一个任意空间的相通,造成感受不到痛。一个任意空间的不相通,造成感受很痛。

  • 《皇帝内经》提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一道理是从何而来?_百度知 ...
    答:我们的人体是特别复杂的,当我们的经络不同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许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这就是《皇帝内经》中经常提到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中讲的“通”原本指的是气血的通畅。而气血的运行的通道就叫做经络,所以“通”就是经络通畅,经络又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分。经络内连着我们身体...
  • 俗语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指的是什么?医生给了答案
    答:“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中医理论了,最早记载于《皇帝内经》中,是岐伯提出的。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名望的医学家,被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当时,黄帝带着问题去咨询岐伯,黄帝问岐伯:我想知道人体内的五脏疼痛,到底是中了什么邪气呀!”岐伯说:“气血流通不畅,人体就...
  • 拟黑多刺蚁之通排补
    答:(1)《黄帝内经》记载:痛则不通,通也不痛。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堵奇经,得奇病。(2)《皇帝内经》记载:以蚁疗疾,扶正为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3)《本草纲目》蚂蚁释名玄驹,行气和血,泽颜美容,通乳汁。(4)《中医大典》蚂蚁具有通经络调百病之奇效。(5...
  • 呼吸就胸疼是怎么回事?
    答:痛则不通,通则不通。凭感觉你的肺不是很好,闷痛?风寒会引起这中症状。皇帝内经里写道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救之于后不若摄养于先。注意保养哦!!
  • 自学中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自学中医如果掌握了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的,中医是个大迷宫,进去容易出来难,如果,背经方就算全部背完也是庸医一个,其实,中医就是一个字,弄懂了这一个字就可以成为名医了,这个字就是(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病则不通,通则无病,世上本无病,只有瘀和堵!我自学了三个月中医,目前,没有...
  • 打你,但不许你哭
    答:《皇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你感受生命力的流动后,人也就通透了起来,也会变得更真实更有生命力。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恨、高峰体验、歇斯底里等这些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热情。先是黑色的热情流出,被拥抱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命力!热情流动起来后,你才能享受到,人与...
  • 中医神奇疗法:舌下取栓
    答:自然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刺络放血疗法,简称刺血疗法,是中医范畴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 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我...
  • 艾灸的征文
    答:有句医学上的话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手臂痛,关节痛,肚子痛,腰眼痛,肩周炎痛等等、等等,哪里痛灸哪里。一天灸两次,一连灸五至十天,再顽固的风湿性疼痛都能根治。这位大伯肩周炎痛了两三年,吃过药,打过针,都没治好,这次,只要花一百块钱,买下这一套拔罐,再花二十块钱,买二盆艾条,参照这张穴位...
  • 头疗历史
    答:药汽在由下至上循行的途径上,还同时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能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采用合适的汽疗设备,可使治疗过程成为“桑拿”一般的享受过程,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不适感,提高对药物治疗的接受度,从“心理”和“意识”的层面上调动患者“正气”的自主性抗病祛病能力...
  • 求西方【放血疗法及其历史】有关资料!谢谢
    答:在两三千前的《皇帝内经》的《素问》中的《刺血篇》中提出“不通则瘀,瘀则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后人又提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病必瘀、难病必瘀”。任何顽症、痼疾,均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转机。近代又提出,“万病皆瘀的理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