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是谁讲的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铁面无私的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名字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进士,开始做官,后来一直做到枢密副使(枢密使是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副使是副职)。
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有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照样打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京城里有许多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这些人更是无法无天。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认为按照张尧佐的才能,不适宜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宜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权势的大人物。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吵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当时,还有一个大官僚,叫王逵。他担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的时候,非常残暴凶狠,拼命剥削和压迫人民,逼得人民逃亡山中,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后来,他调任江南西路转运使,还是继续残害百姓。 包拯访问到这些情况,气愤极了,立刻上了两道奏疏,弹劾说:“王逵残害百姓,逼得他们逃入山洞,造成大害,至今未息。朝廷决不能任用这样的坏人,危害国家。”
这两道奏疏上去了,朝廷并没有罢王逵的官,又调他做了淮南转运使。包拯坚决反对朝廷这种做法,又上第三道奏疏,进行弹劾。 过了一些时候,包拯又了解到王逵的另一项重大罪行。原来,王逵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的时候,疑心地方官卞咸告发他的罪行,就打击报复,暗中指使人诬告卞咸,一下子关押了五六百人,制造了一个大冤案。包拯又接连上了四道奏疏弹劾王逵。他义正辞严地责问朝廷说:“难道朝廷竟忍心让一个地区的百姓,听任王逵去残害吗?” 在包拯的七次弹劾下,最后,宋仁宗不得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 因为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办法在包拯那里走门路,通关节,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已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包拯自己处处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产一种石砚,名叫端砚。端砚石质坚实细润,雕刻精美,是名贵的工艺品。以前端州的地方官,借着向皇帝进贡的名义,乘机搜括端砚,奉承权贵大臣。他们搜括去的端砚,要比进贡的数量多几十倍。包拯到了端州,只收缴向皇帝进贡的数量,自己一块不拿。端州人民看到包拯这样清廉自守,敬佩极了。
包拯做了大官,但家里的生活仍旧非常俭朴,跟平常百姓一样。他平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在一篇《家训》里说:后代子孙做官贪污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包家的祖坟中。包拯的清廉刚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敬仰。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包拯。故事详情如下: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权知开封府。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
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免不了跟权贵通关节,接受贿赂。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败的风气整顿一下。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索。
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扩展资料铁面无私近义词:明镜高悬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释义:指的是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清·钱谦益《致龚芝麓》:“况有法眼天眼,明镜高悬,则弟之片言,或亦可备下体之采耳。”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轶事典故: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井中,得到一面镜子,滴上鲜血能照出世间魑魅魍魉之人,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大人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成语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铁面无私一般是指包公的故事。它也是一个歇后语: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另外一些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歇后语如下:
愚公的居所——开门见山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人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子(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成语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铁面无私一般是指包公的故事。它也是一个歇后语: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另外一些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歇后语如下: 愚公的居所——开门见山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铁面无私是谁的典故
    答:铁面无私是包拯的典故。一、释义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二、出处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三、典故故事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
  • 包拯的故事有哪些
    答:包拯以铁面无私的公正形象著名。他在担任监察官员期间,不惧权贵,敢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官员,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他调查一个涉及皇室成员的土地纠纷案,包拯不畏权势,坚持公正审理,最终揭露了真相,维护了法律的公正。二、断案如神 包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判断力,解决了许多棘手...
  • 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答: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包拯。故事详情如下: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权知开封府。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
  • 断案铁面无私的主人公是谁
    答:包拯。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铁面无私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包拯。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
  • 铁面无私典故
    答:包拯以他的铁面无私闻名于世。在担任地方官期间,他废除苛捐杂税,纠正冤案,展现出公正无私的品质。调任京城做谏官后,他的建议对整顿开封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促使宋仁宗任命他为权知开封府。开封府素来是权贵云集之地,前任官员常有腐败行为。包拯上任后,打破传统,允许百姓直接击鼓控诉,打击了衙门小吏...
  • 铁面无私是谁讲的故事
    答: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铁面无私一般是指包公的故事。它也是一个歇后语: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另外一些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歇后语如下:愚公的居所——开门见山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人 曹操败走华容道—...
  • 铁面无私的典故
    答:铁面无私的意思是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大家清楚铁面无私的典故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铁面无私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铁面无私的典故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
  • 铁面无私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铁面无私的代表人物包拯。铁面无私一般形容的是公正严明、不畏强权、不讲情面,大公无私的人。常用来形容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
  • 铁面无私的主人公是谁
    答:海瑞则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一生清廉正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被后人誉为“刚峰先生”。铁面无私这一成语,正是源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它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不畏权势的执法行为,也用来形容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人。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
  • 铁面无私的主人公是谁?
    答: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包拯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故事。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有些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包拯这个人很会审理案件,而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