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自己的妄念?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除杂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静心的时候,如何对待心中的妄想和杂念呢?

笔者所说的静心只是为了方便我们操作儒家格物方法,结合本人的自身实践层面而言,至于适不适合你,因人而异,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上班族,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投入到身心灵的修行,任何事物尽其所用,够用就行。
越想静越是静不下心来,越静不下心就越狂躁,如此循环反复,这是大家的通病,分享三点个人的经验供需要的人作参考。
第一点,正因为越想静越静不了,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业障太深了,只要大脑试着空下来,那么各种念头纷纷而至,根本挡都挡不住。这些万千妄念互相交织,简直混乱不堪,你根本无从下手,刚一察觉又跳到无明里面去了。
所以,你需要的就是忏悔。消掉前业,尽量不要让前业的念力束缚起来。多练习几次,效果会好很多。
第二点,每天静坐时间不宜过长,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三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时间久了可能会非常享受入静后的那种状态,不想出来,不想回归日常生活中,这个问题是不可小觑的。静坐,不一定是盘腿打坐,如果你没有打坐经验的话,由于腿脚酸痛而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对于下次的入静非常不利。
最后一点,多接触善知识,只懂静而不懂法是生不出上乘智慧的。因为如果你只是静坐,哪怕你的定力很强,坐几天几夜,也难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只有与“理”相结合,跟着“理”走,你的内在才会走上正道,境界提高得也非常快。
最后,成功的法门就三个字——多练习。
如果自己理解不了的话,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最不济,找个可靠的朋友尽情倾诉一番也是好的。
你会发现,这样做比起压抑它,也许在一开始是慢了点,似乎会“耽误事”,但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

我们修净土的行人,只知道念佛,业障烦恼现前时不知如何对治。当念佛时妄念很多,妄想也很多,我们要把妄念和妄想分开,不是一样的。妄念是过去的业习种子它出来为妄念。我们念佛静坐时出来的妄念,不要管它。因为是八识田里的业习种子,必须要出来的。因为念佛时就把它逼出来了,我们天天念佛,心里的佛号进入八识田中,妄念必须出来,天天念佛进入佛号的种子,就是把八识田的妄念种子推出来了,天天念佛,天天推尘扫清妄念,久久用功,自然八识田中完全都换上佛号,这样就是事上一心不乱;佛在《圆觉经》上告诉我们,“知幻即离,离知即觉,不作方便。”无有渐次,当我们念佛妄念出来时,不要管它,直心念去,知道妄念离开就行了,不要在做什么方便,就是不要在作意。如果再有作意,就是妄上加妄。禅宗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了当下就是佛。

独头妄想要不得,什么是独头意识呢?它没有根,八识田中没有的,另外在想事事非非,比方说:当大官了,要发大财了。或者要当个法师了,要穿好的衣服,吃好的美食了,胡思乱想。这些都是独头意识,这个妄想可厉害,千万要不得,如果不理它,它就又进入阿赖耶识里又成为种子,将来又是妄念,怎样对治呢??应该马上提起觉观,把它消灭掉,不留后患。佛经上告诉我们:“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就是五、六识接触外缘的好坏各种念头种子送到第七识。然后第七识,就执着我相,好的就想取。不好的就想舍掉,把这分别的种子送到第八识里去,所以就轮回不息,无有穷尽,如果从第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智就是圆满的佛果。所以念佛时,独头意识妄想现前,要马上提起觉照,当下叫它消灭,这样念佛才能得力,才能开智慧成佛道。

摘自正净法师《净土念佛指南》

首先要对妄念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1:
它的出来是不受人控制的,它会不受控制的突然出现。
这是它的第一个客观特性。顺应它的这个特性,既然是客观的,所以对它的这种‘不受控制的出来’不要生排斥和对抗情绪,不要有讨厌的情绪。
2:
它的存在不是永恒的,只要不去干涉它,它会自动灭去的。
这是它的第二个客观特性,顺应它的这个特性,如果觉得它没什么用,就不要去理会和干涉它,它会自动灭去的。
3:
它的灭去也是不受控制的,越用打压去让它灭去,它可能越反复的反弹出来。打压的越频繁,它出来的就越频繁,打压的力量越大,它出来的力量就越大。
这是它的第三个客观特性,顺应它的这个特性,如果不去打压它,它出来的频率自然就少了。如果用善巧的方法去转化它的力量模式和改变它的力量方向,它出来的力量模式和方向就得到转化改变了。
4:
它是有用的。这个用分成积极的用(善的,有益的等),和消极的用(恶的,有害的等)。
这是它的四个客观特性,顺应这个特性,如果它的用是消极的,那就不要跟随它走,用前面的(1.2.3)提到的三种观点方法去处理它。
如果它的用是积极的,此时如果你想用它,就拿起它来用。如果你不想用它,就用前面(1.2.3)提到的三种观点方法去处理它。
5:
它有反复出现性。
这是它的第五个客观特性。顺应它的这个特性,既然是客观的,就不要对它这种‘反复出现’而生起排斥讨厌的情绪。

你好!你可以每天读 金刚经。再听听大德的讲解。。。 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学着放下的过程。很多事,你经历过后,回头再看,那些你越是放不下的东西,也往往对你伤害越深。很多时候,如果你还看不开、放不下,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只是因为你经历得还不够。你内心所有的执着,现实最终都会一刀一刀将之消解,你每一次的抗拒,得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疼痛。。。 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心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为别人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细如微尘。。。

克制自己。可以考虑这些古代的方法。头悬梁,锥刺骨。感觉不错嘛。。。。有想法来一下。就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了。。。

多读高尚的书,多和品行良好的人做朋友。

来一次高三

  • 如何对付自己的妄念?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除杂念
    答:首先要对妄念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1:它的出来是不受人控制的,它会不受控制的突然出现。这是它的第一个客观特性。顺应它的这个特性,既然是客观的,所以对它的这种‘不受控制的出来’不要生排斥和对抗情绪,不要有讨厌的情绪。2:它的存在不是永恒的,只要不去干涉它,它会自动灭去的。这是它的...
  • 求助,如何打消妄念,我妄念太多了,静不下心来
    答:2、安座于舒适坐垫之上。姿式要正确。3、制心一处可以排除妄念。一心只在修行的方法上,念佛、数息都是如此。 入座以后,手结定印,念南无阿弥陀佛。口齿动不要出声,但是要口念耳闻,一心不乱,是为金刚念法。如果发现妄念太多可以念出声来,妄念消失以后继续金刚念法。一开始十五分钟,逐渐延长...
  • 如何做到心无杂念不胡思乱想?
    答:1、保持觉观,活在当下,不要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阴影、伤害中,也不要为未来不确定的事情担忧。2、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过多的压力,量力而行。3、注意收神,不要让自己的思绪散乱,无法控制,一旦发现自己的念头来了,承认这个现状,然后对自己说,我...
  • 1.如何对待自己的邪思妄念
    答:允许你的思想你的念头来来去去。不要去抵制它、分析、压制它,就让这个念头来来去去。有的家人在灵修的时候,他非得要无念,错!不是无念,无念也是一念。你躺在那,允许你的头脑胡思乱想,一会儿想到自己欠钱,一会儿想到领导不重视自己,一会儿想到孩子不争气,一会儿想到自己家庭的矛盾,一会儿想到小时...
  • 如何制心一处
    答:可以依托在呼吸上。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有四个要求。首先要放下一切妄想和杂念。所以平时学习训练控制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以世间法来看,如果能将所有的精力、智慧、感情、理性投入来做某一件事,就自然容易成功,修行当然也是一样,制心一处,就会激发出无量智慧。日常生活中...
  • 念佛妄念太多怎么办
    答:对治的方法也很简单,继续下去就好 不用想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妄念 该如何就如何,集中注意在佛号上就好 不要强迫自己停止各种妄念,那样是不对的,把心放柔和,妄念也没有什么,就像客人来来去去,自己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如果实在妄念太多感觉烦躁时可以轻轻呼口气 平时注意调理好生活规律,不要在各种...
  • 修行 如何除妄念
    答:楼主,我不知道你现在修行到什么状态,一起手就想要除妄念、得定,这种勇猛心是好的,但是修行是有严格次第的,说简单就是楼是一层一层上的 第一步:在智慧波罗蜜方面,要多闻,系统地看佛经,争取把大小、显密的重要、主要经典认真地看通;在行愿方面,多累功积德,就是第一层布施波罗蜜!就是诸...
  • 如何消除幻觉和妄想!
    答:首先,你所说的幻觉和妄想,是你自己下的结论,还是由精神科医生所做判断,如果是前者,你就没有严重的幻觉和妄想,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到精神科医院开药吃。
  • 初学打坐如何控制妄想心?所得空明是真?
    答:打坐禅修对于此心的控制有分阶段的,一先控制日常的妄想,若对于日常情见之不再执取,就能得初步定力。然后静止中会诱发不能自主的妄念,此种妄念是从内心深处而来,所以不能止住,只能用「观而不随」来对治,这是更高层次的禅修。一个初学者的您对于此粗心不能控制,那是当然的。所以您要在妄想起...
  • 我是学佛的,请大家帮忙。我的心总是定不下来,经常胡思乱想!怎么办?
    答:不要强行压制念头 妄念来了 凌然一觉 身心放松 关键是精神的放松 有念头不跟着念头走 念头自会自生自灭 不要压制念头 或者念念佛名 把念头化掉 松坦安住 松坦安住 坐禅 不可强行压制 放松 慢慢轻松下来 渐渐入静 时间没限制的 不要让自己有压力 慢慢来 修行是逐渐的 前念已灭 后念未起 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