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六大实施途径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有工作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实现德育的目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两种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三)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磨练和考验,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优良品德。  (四)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其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班主任要与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其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扩展资料:

《指南》指出,要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要求,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指南》提出,应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指南》建议,应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溜达实施途径有哪些?在课堂上要加强课堂教育。第二要继续通过宣传通过一片的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 纪律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伦理教育等

  •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 )。
    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3)课外、校外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
  • 小学生德育教育:六种有效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在小学阶段,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孩子们能深入理解德育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也可以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无处不在。🎉课外、校外活动除了课堂学习,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校外活动,孩子们能...
  • 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答: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实施的重要补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小学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
  • 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中小学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
  •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
  •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二、德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⑥班主任工作。三、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 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答:2、日常教育:日常教育也是小学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演出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实施的重要补充...
  •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答: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
  • 中小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答:德育工作重在落实,为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指南》提出了六大实施途径,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在课程育人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答:德育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