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9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如何作好高职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生活现代化、思想多样化、择业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动手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是当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是创新教育模式的一大飞跃。根据目前高职院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笔者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一、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院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关系,形成合力,才能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1]。在高职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管理机构的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实行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系部基层管理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实行的都是院、系、班三级管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因此,既要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系部,赋予系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便于系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做到责权统一,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院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学院党委需选派一批政治思想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总支书记深入到各系去加强管理,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四是学生处要加强对系部的考核督查。要通过考核督查,及时了解各系学生的管理现状,督促其加强管理。并通过各项评比,使各系之间看到差距,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转变办学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理念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理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学生的民主化思想。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平等参与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民主观念。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对象,更是主体和动力[2]。我们应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仅要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而且还要做到“依赖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人文氛围。在广度和深度上尊重学生,如设立“学生信箱”,鼓励学生给学校提建议,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再出现“石沉大海”的现象。建立学生民主管理的制度,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主动服务学生的市场化观念。高等教育顺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群特殊的教育消费者,学校更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这是学生管理观念市场化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其本质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规律要求的学生工作服务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由“行政化、机关化”向“服务化、市场化”转变。以服务为本,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既包括学生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又包括学生学习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改善;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性、生存性和维权性服务。走出为管理而管理的误区,想方设法为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入为学生服务之中,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3.维护学生权利的法治化观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法制观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正确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是义务主体,学校必须满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制度自主管理学生,学生有义务服从学校的管理规定;还有一方面高职学生交费上学之后,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学生管理中处理学校与学生关系时,要兼顾三方面法律关系,过去往往只重视行政关系,而忽视其他两种关系,而现在新的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应明确学生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学生合法权利的内容;明确必须保障学生申辩和申诉的权利。如在处分学生时,学生有合理的知情权、合法的申诉权,因此对学生的处分要谨慎、适度、合理、合法,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
三、拓展各种途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1.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高职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院党委要经常组织形势政策报告会,邀请党政机关的专家到学院来,给学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一些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这就要求学院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并提供必要经费。充分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4.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把学生从玩游戏、聊天、看影碟的泥塘里吸引出来。
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可以聘请班主任、辅导员、班(团)干部、寝室长作为“心理健康”联络员,随时发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及时引导和纠正。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传、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和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
第二、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第三、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二、一手抓学生硬实力,一手抓学生软实力
三、积极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加强校企合作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在实践中,应同时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项规划。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和学生职业生涯计划与行动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高职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近年来,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忧。高职毕业生与农民工抢饭碗,起薪点低于熟手农民工的现象和高职教育学费较高的现实,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的信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必须在继续关注就业率的同时,更加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薪酬水平、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综合指标,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国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源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概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楼锡锦等人关于就业竞争力的定义较具代表性。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俞锋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为就业岗位获得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一般都可归纳为“个人因素和非个人因素”。
  根据上述研究视角,结合国内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其他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既要着眼于毕业生所就读专业本身的实力,又要瞄准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市场需求,更要加强学生本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素质及其延伸的学习能力,以及除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外实现其职业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其他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在实践中应同时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项规划,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和学生职业生涯计划与行动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高职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做好专业布局规划,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市场成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基本方式。高校毕业生既要服务于就业市场,也要经得起就业市场的检验。有研究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呈现出“三峰叠加”“四种矛盾”和“五种现象”的特点。三峰叠加是指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和中国大学生就业三个高峰同时到来且并行发展的态势。四种矛盾是指数量性矛盾、质量性矛盾、结构矛盾和路径矛盾等四个大学生就业本身所固有的制约其就业发展的四种本质性矛盾。五种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用人招考制度开始实施,这将对整个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全国教师编制核定整体结束,基础教育整体需求下降;三是经济发达地区户口限制措施相继出台,人事编制使用的本土化倾向显现;四是研究生就业高峰到来、研究生学制改革和就业难问题凸显;五是毕业生就业整体倒流现象更加明显,就业市场买方化。
  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多元主体激烈竞争的就业格局。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谋划专业布局,充分发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从总体看来,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的高职院校,都在专业布局规划方面突出特色,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反之,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对市场近期和远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等缺乏研究,一味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盲目通过开设“热门”专业和扩大招生实现学校规模发展和效益、福利的提高,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错位,造成不少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如一些高职院校盲目追求设置热门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设置的19个专业大类中,各专业大类的发展规模极不平衡,规模最大的财经大类招生数达 34.1万人,而水利大类仅招生 0.7万人,二者相差近49倍。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如会计、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由于面向人们普遍青睐的“白领”岗位,成为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的热门专业。但目前人才劳动力市场上这些专业供过于求,北京、南京、深圳、南宁等城市的供求比已超过5,而且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较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至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公共事务、民政、行政、人力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海关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用人单位对这些岗位人员的要求更高。高职生更是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了高职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布局时,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院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比较优势,确保主干专业,重点打造精品专业和优质专业,扶植新兴行业相关专业,逐步调整和淘汰一般专业。首先,要确保主干专业发展。主干专业是指符合学校定位、办学条件好或社会需求旺的,并有较好成长性的专业。主干专业是高职院校诸多专业中的核心和骨干,对高职院校确立其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实现持续发展,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干专业是必须的。其次,重点打造精品专业和优质专业。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是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概念。虽然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出发,进行专业建设都怀有将其建设为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的良好愿望,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等评估机构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并据此划分了相应等级。各个高职院校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存在差异,不可能将所有专业同时建设为优质专业或精品专业。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时,有选择地确定部分专业,优先将其建设成为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主干专业同时可以是优质专业和精品专业,但并不是所有院校的精品专业都是其主干专业。在某些情况下,高职院校对适应市场需求的、小而精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而获得有关部门认可为“精品专业”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特色。另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对各个专业建设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更是不可避免。因而,对主干专业、优质专业、精品专业和一般专业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再次,调整和逐步淘汰一般专业。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条或多条的专业,可定位为一般专业:目前区域内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区域经济对该专业人才有一定需求,但需求量不大;对比其他高职院校,本校举办该专业并无优势。
三、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实现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
  1.在课程结构上,注意课程的类型和层次规划。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随着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众多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由于起步较晚和缺乏科学的规划,不少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表现为缺乏社会调研和论证,课程的类型和层次规划不清,如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经济学”等学科化色彩浓厚、针对性不强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却忽视实践的需要,“数量化分析方法”“物流政策法规”“物流保险”等课程缺失。甚至由于受师资和实验实习等教学条件的制约,存在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的现象。从学生就业后的反馈意见来看,不仅相当一部分理论推导和验证性内容根本用不上,而且大大拖延了学生独立上岗的时间,使所培养的人才理论上不及本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上不去。基于“层次—模块”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值得借鉴。这一课程体系由核心层、支持层、基础层、特色层等四个层次课程组成。核心层包括“核心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两大模块。核心技术课模块涵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体所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包括“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供应链管理”等;职业技能课模块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重在职业基本技能,包括“办公自动化”“物流企业经营模拟实训”“配送中心模拟实训”等。支持层包括围绕核心层以外开设的“专业技术”“职业考证”及“职业方向”等模块。“专业技术”模块是对核心技术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强化技术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技术操作经验,包括“物流法规”“物流地理”等。“职业考证”模块旨在保证职业资格的获取,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培养计划中。职业方向课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侧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求,如“国际贸易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等;基础层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标准。基础层的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特色层包括过程性课程、心理健康和职业指导课、选修课三大模块。过程性课程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而开设的过程性特色课程。基于“层次—模块”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一核心,有助于形成一个围绕核心环环相扣的课程结构,体现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文件精神,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基本过程为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将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成长阶段划分为“新手、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的专业人员、专家”等五个阶段。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要求每位行业实践专家将每个阶段举出3~4个有代表性的任务,然后从中确定一部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和归类,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构成职业教育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通常有10~20个这样的课程。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着眼于职业成长,关注工作过程,近年来引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截至2011年11月10日,以“高职”“工作过程”“课程”为题名的研究成果达1770余项。
  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规划,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转实现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理想的良好支持。国务院已将“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因此,就业工作体系全不全,机制运行得好不好,成为衡量高职院校贯彻党和国家要求,推动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指针。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制机制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五点:
  1.树立先进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高职教育重在一个职字,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不能等同于职业介绍,而应该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职能,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获得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策划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开展就业工作时,应注意树立“就业指导专业化”“全程就业指导”等工作理念,必须将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高职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
  2.建设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人员、机构和经费“三到位”和“全员化、全程化、专家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每500名毕业生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的标准配足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的方法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借鉴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如建立“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两级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除了配备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从事职业咨询、教学研究之外,聘请专职教学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学术带头人、外聘专家等按照专业教学教研室划分,组成就业指导教研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聘请校友、职业介绍人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等担任兼职的就业工作人员;鼓励创设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学生社团,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等。
  3.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为推动就业工作各要素、各环节协调运行从而实现优化就业目标,必须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根据高职院校与市场经济的密切联系和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构建就业机制的过程中,应逐步实现从行政—计划的运行机制,更多地向指导、监督和服务结合的运行机制转变。如,将就业工作成绩与评优评奖直接挂钩;将就业调研分析与专业调整联动,实现各专业就业率情况与年度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资源支持、评优升迁紧密结合的联动等。
  4.创新就业指导内容。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为原则;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为方式,全面实施就业思想教育、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心理教育、就业技巧指导等。
  五、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行动的紧密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过程中,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资质的专职人员缺乏,以“短期促销”功利化提高就业率的就业劝导代替“发展性生涯辅导”等多种问题。如何系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使他们将规划应用于行动,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已成为每所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做到:
  1.要在思想上树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2.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规划意识淡薄、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方法不明、规划不清、规划盲目、短视行为倾向明显等多种问题。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个性化指导、系统化培训,引导高职学生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
  3.要实现规划与实践相结合。规划脱离实践,不但无法对职业产生有效的指导,反而会因理想化倾向等偏差对实践产生误导。必须实现规划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自查或检查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审计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早期接触实践,特别是接触真实职业环境的条件,在实践中对规划不断进行调适。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应聘的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社会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在高职学校就是已经已经接受过了职业技术培养,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能比较欠缺的就是职场经验,像面试技能、职场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最好还有就业培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

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

  • 就业指导与规划:

  •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求职流程。

  •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

  •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建议。

  • 职业技能培训:

  •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 引入实际项目或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

  •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 实习与实训:

  •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

  • 安排专业导师进行实习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中学习和成长。

  • 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实习效果。

  • 就业信息与资源:

  • 及时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招聘动态和市场需求。

  • 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企业到校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与招聘网站、中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资源。

  • 心理辅导与帮助:

  •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求职过程中的焦虑和困惑。

  •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求职挑战,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 就业服务与跟踪:

  • 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

  • 建立就业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反馈。

  • 为学生提供后续的就业支持和帮助,如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等。

  • 校企合作与联动:

  •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 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 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创业教育与支持:

  •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 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 与创业园区、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和机会。

  • 总之,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加强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就业信息与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梦想。



  • 高职学生如何适应就业形势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
    答:高职学生如何适应就业形势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如下:一、树立理想。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就多考虑与理想相关的工作。二、明确目标。一年的目标是什么,三年的目标是什么、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有了短期、中期的目标,工作就有激情。三、自我认识。审视自己的专业及专业水平,审视自己的性格和适应能力。
  • 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
    答:在实践中应同时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项规划,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和学生职业生涯计划与行动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高职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育的...
  • 如何看待高职生的就业问题?
    答:2.通过专升本提高学历,不断提升自己。学历对于找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单位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如果学历不够,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所以高职生可以通过专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这样一来更方便找工作。当然专升本是比较难的,如果有专升本的打算要早做准备。3.先就业,两年后考研。找工作两年,再考研。
  • 高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答:四、积累实习经验 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尤其进入职场以后,工作效率就代表了你的实力,所以上学期间,如果可以多多积攒一些专业相关的实习经验,那么无论在求职面试还是工作中都会更有效率,毕竟熟能生巧,只有多多锻炼,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当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答: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可以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校园社团、兼职等活动,这些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2、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 现在很多岗位都对...
  •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答: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如下:一、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
  • 浅谈如何做好高职生就业工作
    答:一、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第二、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第三、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二、一手抓学生硬实力,一手抓学生软实力 三、积极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加强校企合作
  •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提升自己就业能力
    答:学校学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是两个方面:1、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在学习的基础上多做实践,提升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做好了,自己就会成为职场青睐的优秀人才,就业就很轻松了。
  •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具有的优势有
    答:首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职场上比其他本科生更加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其次,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经历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企业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面对实际工作时更具备...
  • 对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
    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呈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