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笔者在多年的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笔者就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从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即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周围的生活实际和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简单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兴趣,是人生求知欲旺盛的黄金时间。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在新课前五分钟复习了已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圆锥体是我们新认识的一种‘不规则物体’,那它的体积又将如何计算呢?”这时全班一片寂静,大家冥思苦想却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时的课堂气氛如此沉寂,我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记得五年级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时候,都是化难为易,变生为熟,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进行计算,那圆锥体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物体体积进行计算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稍微一点拨,一些学习灵活的同学顿时在困惑中找到了灵感,纷纷举起小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于是我叫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他流利响亮地回答道:“我认为圆锥体比较接近圆柱体,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应该和圆柱体体积计算有联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也都赞同这个观点,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都认为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有关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动手实践把两者的关系探究出来呢”?这时,全班学生学习热情无比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动手实践探究其中的规律。可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实践兴趣能够充分的激发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指导动手操作,创造学生实践机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实际,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想多动中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如同样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内容时,笔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学生准备好明天上课用的学具,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课前五分钟复习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基础上,在学习新课环节,自己亲自下去认真观察和指导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猜想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动手探究过程中,我观察到全班学生都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胆交流,最终探究出圆锥体积等于三分之一与其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这一正确结论。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实践,让每一位学生既动手,又动口,还动脑,积极主动去探求数学规律,不但能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课堂练习是强化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性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积”内容时,为了使新知识尽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
(一)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径56厘米,高87厘米,求这个水桶可以装多少水?
(二)一个圆柱形杯子,从里面量它的底面直径8厘米,高10厘米,现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问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三)学校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花坛。花坛的底面内直径为3米,高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两个花坛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四)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约重750千克,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 重视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在课堂上创造实践的条件外,课外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以达到把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目的。如还是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积”内容时,临近下课3分钟笔者布置了一道这样的课后动手操作实践题:“请同学们利用教科书第121页的附页1,动手剪下圆柱侧面和底面,然后粘贴成一个圆柱体,并用尺子量一量相关长度,算出它的体积,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彼此展示一下自己动手做的圆柱体,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的圆柱体比较美观,看哪个同学比较心灵手巧,又看哪些同学正确地计算出它的体积?”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尺”内容时,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通过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基础上,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实践操作题:“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校园文化长廊上的中国地图,找到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并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广州——香港的直线距离,再利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广州——香港实际直线距离”。每节数学课笔者都通过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操作实践的作业,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有效地培养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只要转变教学思想,增强实践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信心,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关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努力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一定会在教师的关爱和指导下得到快速地发展和提高。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处于整个动机层次的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得到奖励等等。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把教材和从学生生活实际能获得的有关信息联系在一起,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故事中出现一些问题。
案例1:第一册的认位置,可以这样操作——帮小朋友分东西,帮小动物找家,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等等。类似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第四册确定位置,题目是:游乐场的小狗、小猴、小兔、小松鼠玩转椅时间过长,辨不清方向啦,哪位小朋友能帮帮他们?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向导。就是从这样一点点小事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被表扬,渴望象大人一样做好多事,体验成就感,只要将他们的劲头提起来,有时候是成人所不能及的。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不同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历,丰富的生活内。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熔入到学习内容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又有知识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这样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启迪数学思想和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
1.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识性的内容,需要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并且能够掌握一些接替技能。
平均分:设计时,首先想到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平分呢?怎样才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呢?
案例2:学生分成六组,每组4人,发给数量不等小卡片若干。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分得的情况:每组分得3个、4个、6个,还有的有剩余情况。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案例3: 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平均分的例子。“有6个桔子,你和弟弟分开吃,通常怎么分?”“对”他3个,他也3个。“这叫怎么分?”“平均分”。“对,说得很好”。小朋友们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平均分的例子吗?很自然而又轻松的将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联系在一起。
2.教材中有一部分纯属于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形成一定的技能。
“认图形”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我是这样操作的:
案例4:⑴ 大家每人准备三张纸。⑵ 师:取出三张纸,开始折思辨性、六边形。⑶准备齐全后,找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给大家看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四条边),大家找一找教室里面有四条边的物体,并用手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教师做两个动作:画弧线,画直线。一边画一边说四边形的边是哪一种,学生很快判断对了。⑷请大家给这些四条边的图形取个名字,“叫四边形”“请大家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四边形,老师会帮大家贴到黑板上”,结果不同的四边形排了一长条。⑸又用同样的方法折五边形、六边形,一堂课感觉很乱,但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体会。⑹ 第二课时做书上的习题,判断哪些是四边形,哪些是五边形等,做得很好。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新颖而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这才是真正感兴趣的,也能学好会用的。
三、利用教材展开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材是根本,离开教材的实践活动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两者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案例5:第三册书中的统计,这部分内容经常出现在生活中,但统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对此,我是这样做的:请出12名学生,分成4组,每3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把“培养实践意识,创设实践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教育的始终.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从情景教学来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
  • 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随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怀疑和批判精神等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二、学会正确...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答: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答: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畏难心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把数学视作一种游戏,保持主动、放松、怡悦的心态。其次,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短期内的、详细的、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又能够达到的目标最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答: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x0d\x0a2、引导认真观察,建立数感\x0d\x0a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答: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线段”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
    答: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1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答:小学生不具备任何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淡薄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数字表达上,对于一些公式和概念类的数学知识会感到枯燥和反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答: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